1、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1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一)广义:(一)广义: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影响人身心发展从而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影响人身心发展从而影响本身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影响本身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人类独有人类独有 培养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社会实践活动(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二)狭义:(二)狭义:指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负担、在专指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负担、在专门机构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目标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学校中
2、进行目标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社会实善、计划性强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社会实践活动。践活动。第2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教育历史形态二、教育历史形态(一)正规化程度(一)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原始教育非形式化教育:原始教育 形式化教育:古代教育形式化教育:古代教育 制度化教育:当代教育(学制建立)制度化教育:当代教育(学制建立)非制度化教育:一个教育理想非制度化教育:一个教育理想(二)实施教育机构(二)实施教育机构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启蒙性启蒙性 随机性随机性 经验性经验性 个别性个别性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全民性全民性
3、 广泛性广泛性 实用性实用性 终生性终生性 开放性开放性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目标性目标性 计划性计划性 系统性系统性(三)教育存在方式(三)教育存在方式 原始教育原始教育-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当代教育当代教育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第3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一)原始教育(一)原始教育 融合性融合性 原始性原始性 同一性同一性(二)古代教育(二)古代教育 1 1、学校教育产生、学校教育产生 (1 1)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2
4、2)统治阶级对人才需求统治阶级对人才需求 (3 3)文字产生和文化发展)文字产生和文化发展 2 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古代学校教育特点 (1 1)严重脱离生产劳动)严重脱离生产劳动 (2 2)阶级性和森严等级性)阶级性和森严等级性 (3 3)教育内容多为古典人文学科)教育内容多为古典人文学科 (4 4)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第4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当代教育(三)、当代教育 1 1、鲜明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鲜明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2 2、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普及教育、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普及教育
5、3 3、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4 4、班级讲课制成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讲课制成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第5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教育学发展第二节教育学发展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一)教育学-研究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和和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揭示、揭示教教育本质和规律育本质和规律科学。科学。(二)普通教育学(二)普通教育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普通普通现象和现象和普通普通问题,揭示教育问题,揭示教育普通普通规律。规律。第6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教育学产生与发展阶段二、教育学产生与发展阶段(一
6、)、教育学萌芽时期(一)、教育学萌芽时期(古代教育思想)(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孔子-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战国后期学记战国后期 最早教育论著最早教育论著 昆体良:昆体良:(古罗马古罗马)论演说家教育论演说家教育 西方最早教西方最早教育论著育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助产术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等德等-政治学政治学(二)、教育学建立时期(二)、教育学建立时期(17C18C17C18C)夸美纽斯:(捷克)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教育学之父”,16321632年大年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教育学专著。教学论是近代最早
7、教育学专著。(法)卢梭(法)卢梭-爱弥儿;(德)康德爱弥儿;(德)康德-康德论教康德论教育;(瑞士)裴斯泰洛奇育;(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林哈德与葛笃德;(英)洛克(英)洛克-人类理智论(白板说)人类理智论(白板说)第7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科学化时期(三)科学化时期(19C19C初初20C20C初)初)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德)德)1818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教师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杜威:(美):(美)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代表,代表,1919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
8、心、活动中心”;“教育教育即生活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从从做中学做中学”(德)福禄贝尔(德)福禄贝尔-人教育、(英)斯宾塞人教育、(英)斯宾塞教教育论、(德)拉伊、梅伊曼育论、(德)拉伊、梅伊曼试验教育学试验教育学“终生教育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赞科夫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最优化”思想。思想。第8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多元化与理论深化时期:(四)、多元化与理论深化时期:20C20C中后期及以后中后期及以后 凯洛夫:(前苏联)凯洛夫:(前苏联)1939193
9、9年教育学第一本马克年教育学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主义教育学 杨贤江:杨贤江:19301930年新教育纲领我国第一本马克思年新教育纲领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主义教育著作。布鲁姆:(美)布鲁姆:(美)-“-“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和和“掌握掌握学习学习”理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理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布鲁纳:(美)布鲁纳:(美)19631963年教育过程,年教育过程,“学科基本学科基本结构结构”、“发觉法发觉法”。19701970年,(法)保罗年,(法)保罗 朗格朗终生教育引论朗格朗终生教育引论第9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
10、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制约制约制约 政治制约着教育政治制约着教育领导权领导权和教育和教育享受权享受权 政治决定着政治决定着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性质和性质和德育内容德育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教育制度 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反作用反作用)培养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人才 宣传思想宣传思想,形成舆论,形成舆论 促进促进社会政治社会政治民主化民主化第10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
11、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一、生产力对教育决定作用决定作用决定作用决定作用1 1、为教育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提供基础性基础性条件条件 人力与时间人力与时间 财力与物力财力与物力2 2、决定了教育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规模与速度3 3、制约了人才培养、制约了人才培养规格规格和和教育结构教育结构4 4、决定了教育、决定了教育内容、伎俩、组织形式内容、伎俩、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力二、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促进作用促进作用促进作用1 1、实现、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2 2、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3 3、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
12、含有教育含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第11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影响一、科学技术对教育影响 科学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指明方向。科学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指明方向。(一)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二)科技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伎俩(二)科技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伎俩(三)科技发展促进教育专业与结构调整与更新(三)科技发展促进教育专业与结构调整与更新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作用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二)教
13、育推进科学体制化(二)教育推进科学体制化(三)教育含有科学研究功效(三)教育含有科学研究功效(四)教育含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功效(四)教育含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功效第12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T)是人类当代文明进步一个主要标志)是人类当代文明进步一个主要标志(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二)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观念(二)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观念(三)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第三次飞(三)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跃提供了
14、平台第13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一、一、一、一、文化对教育作用文化对教育作用(一)文化发展提供了对教育(一)文化发展提供了对教育需求需求,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发展。(二)文化发展促使了学校与(二)文化发展促使了学校与社会联络社会联络加强加强(三)文化发展促进学校(三)文化发展促进学校内容质量和结构内容质量和结构改变。改变。(四)文化发展影响教育(四)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伎俩和组织形式方法、伎俩和组织形式变革。变革。二、二、教育对文化作用教育对文化作用(一)教育是文化得以(一)教育是文化得以保留和传递保留和传递主要伎俩。主要伎俩。(二)
15、教育是文化(二)教育是文化交流和融合交流和融合主要伎俩。主要伎俩。(三)教育是文化(三)教育是文化创造和更新创造和更新主要伎俩。主要伎俩。第14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学校文化三、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特征(一)学校文化特征 组织性组织性 整合性整合性 传递性传递性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缩影学校文化缩影校园文化:人们为了确保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校园文化:人们为了确保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建和形成一个特有文化形态。而创建和形成一个特有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尤其是良好校风,含有鲜明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尤其是良好校风,含有鲜明教育作用。校风:是一所学校风气总称,是学校组员中
16、共同含校风:是一所学校风气总称,是学校组员中共同含有、富有特色、相对稳定心理和行为倾向,是物质文有、富有特色、相对稳定心理和行为倾向,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统一体。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统一体。第15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学生文化(二)学生文化1 1、学生文化成因、学生文化成因 学生身心特征学生身心特征 同伴群体影响同伴群体影响 师生交互作用师生交互作用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小区影响小区影响2 2、学生文化特征、学生文化特征 过渡性过渡性 非正式性非正式性 多样性多样性 互补性互补性 生成性生成性第16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
17、五节第五节 教育相对独立性教育相对独立性一、教育相对独立性一、教育相对独立性教育含有本身规律教育含有本身规律二、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二、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 教育教育历史继承性历史继承性 教育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教育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性不平衡性第17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章 教育与人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 指作为复杂整体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全部指作为复杂整体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全部人生过程中,不停发生改变过程。人生过程中,不停发生改变过程。二、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主要原因)二、个体身心发
18、展动因(主要原因)“内发论内发论”:人身心发展力量源自人本身内在需要。人身心发展力量源自人本身内在需要。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威尔逊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威尔逊“外铄论外铄论”:人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人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荀子、洛克、荀子、洛克、华生华生 多原因相互作用论多原因相互作用论第18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个体身心发展普通规律三、个体身心发展普通规律三、个体身心发展普通规律三、个体身心发展普通规律 不均衡性不均衡性:关键期关键期 次序性次序性: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阶段性阶段性:因材施教(分阶段教育)因材施教(分阶段教育)差异性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身心
19、互补性身心互补性:促全方面发展促全方面发展第19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主要原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主要原因(一)(一)遗传遗传 遗传:遗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生了解剖上特点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生了解剖上特点。遗传是遗传是前提前提,提供,提供可能性可能性;差异性对发展有一定影响。;差异性对发展有一定影响。(二)(二)成熟成熟(三)(三)环境环境(提供各种可能性、主动与消极影响)(提供各种可能性、主动与消极影响)(三)(三)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 (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第20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
20、在个体身心发展中作用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作用一、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一、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 教育对人价值发觉教育对人价值发觉 对人潜力发掘对人潜力发掘 对人力量发挥对人力量发挥 对人个性发展对人个性发展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特殊功效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特殊功效(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规范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规范 学校教育含有加速个体发展特殊功效学校教育含有加速个体发展特殊功效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影响有即时和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影响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学校教育含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效学校教育含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效
21、第21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阅读案例 谈谈感想案例一:案例一:伤仲永伤仲永讨论:讨论:1.这个经典故事主要能说明什么教育观点?2.普通认为,造成方仲永由神童变为普通人原因是其父亲短视和贪婪,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理由。第22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案例二:案例二:孟母三迁孟母三迁讨论:讨论:1.孟母三迁故事能说明什么教育观点?2.孟母三迁故事可能产生哪些主动和消极影响?第23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第第第4 4 4 4章章章章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教育目标概念及作用、教育目标概念及作用一、教育目标概念一、教
22、育目标概念 广义:主体对受教育者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广义:主体对受教育者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经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改变,望受教育者经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改变,或者产生怎样结果。或者产生怎样结果。侠义:侠义: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总要求。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总要求。二、二、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三、三、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标国家教育目标学校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24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第
23、二节 制订教育目标基本依据制订教育目标基本依据一、特定社会一、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背景 社会性与时代性社会性与时代性 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生产力和科学文化 历史性历史性二、二、人们教育理想人们教育理想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三、受三、受教育者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确实四、马克思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确实立理论基础)立理论基础)人全方面发展本质内涵人全方面发展本质内涵-人身心自由友好发展。人身心自由友好发展。实现人全方面发展唯一路径实现人全方面发展唯一路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24、合第25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标我国教育目标一、我国历史上教育目标一、我国历史上教育目标 君子君子 内圣外王内圣外王二、我国新时期教育目标演化二、我国新时期教育目标演化 19571957关于教育工作指示关于教育工作指示1985,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体制改革决定1993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1995教育法教育法 1999 1999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三、我国当前教育目标内容及其基本精神三、我国当前教育目标内容及其基本精神1 1、坚持社会主义
25、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 2、培养全方面发展人;、培养全方面发展人;3 3、培养当代人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人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26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四、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全方面发展全方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第27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第第第5 5 5 5章章章章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学生一、学生本质属性一、学生本质属性(一)是现实社会组员之一(一)是现实社会组员之一 有主观能动性有主观能
26、动性 有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 有个性特征有个性特征(二)是处于身心发展最快速阶段人(二)是处于身心发展最快速阶段人 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 需要成人教育关心需要成人教育关心(三)是含有能动性教育对象(三)是含有能动性教育对象 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28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学生社会地位二、学生社会地位(一)对学生社会地位传统认识(一)对学生社会地位传统认识 隶属、依附隶属、依附-绝对服从绝对服从(二)学生社会地位(二)学生社会地位 学生身份学生身份-接收教育未
27、成年公民接收教育未成年公民 学生法律地位学生法律地位-享受未成年公民享受未成年公民 所享受一切权利所享受一切权利 学生正当权利学生正当权利 人身权人身权受教育权受教育权 学生义务学生义务 遵纪遵法遵纪遵法 恪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恪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品德好品德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恪守校规恪守校规第29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教师教师教师教师一、教师职业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性质(一)教师职业性质1 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专业人员2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3 3、教师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使命是教
28、书育人 教师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特点(二)教师职业特点 职业角色多样性职业角色多样性 文化传递者文化传递者 灵魂工程师灵魂工程师 示范者示范者 管理者管理者 父母与父母与朋友朋友 研究者研究者 第30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二、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一)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一)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精通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科相关知识了解学科相关知识 了解学科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脉络 了解学科领域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了解学科领域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二)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 先进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理念 良好
29、教育能力良好教育能力 一定研究能力一定研究能力 (三)教师人格特征(三)教师人格特征 主动乐观情绪主动乐观情绪 豁达开朗心胸豁达开朗心胸 坚忍不拔毅力坚忍不拔毅力 广泛兴趣广泛兴趣(四)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四)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素质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热爱学生 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良好道德涵养良好道德涵养第31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关系学生和教师关系一、师生关系含义及发展一、师生关系含义及发展(一)师生关系内涵(一)师生关系内涵 角色关系(角色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师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心理关系(心理关系(人际关系人际
30、关系)(二)师生关系发展(二)师生关系发展 教师中心说: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说:赫尔巴特 片面强调教师权威片面强调教师权威 学生中心说:杜威学生中心说:杜威 尽力弘扬学生主体论尽力弘扬学生主体论 主导主体说:前苏联、中国主导主体说:前苏联、中国第32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形式二、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形式1 1、教学上:授受关系、教学上:授受关系2 2、人格上:民主平等、人格上:民主平等3 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三、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三、新型师生关系建立1 1、树立新型师生观(民主平等、朋友式)、树立新型师生观(民主平等、朋友式)2 2、树立
31、教师威信(能力、知识、人格魅力等)、树立教师威信(能力、知识、人格魅力等)3 3、善于同学生交往、善于同学生交往4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第33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第第第6 6 6 6章章章章 课程课程课程课程 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一、课程涵义一、课程涵义广义: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总和及进程安排。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二、课程分类二、课程分类1 1、依据课程制订者或管理者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依据课程制订者或管理者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程
32、2 2、依据课程任务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依据课程任务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3 3、依据课程组织关键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依据课程组织关键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4 4、依据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依据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5 5、依据课程功效分: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依据课程功效分: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第34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制约课程基本原因三、制约课程基本原因(一)社会发展要求(一)社会发展要求(二)时代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二)时代文
33、化及知识发展水平(三)学生年纪特征、知识、能力基础等(三)学生年纪特征、知识、能力基础等(四)课程理论(四)课程理论第35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 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教育目标-一定社会培养人总要求培养目标-对各级各类学校详细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准则,是指特定阶段学校课程所要到达预期结果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深入详细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到达教学结果、标准教育目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第36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确定课程目标依据(一)确定课程目标依据 对学生研究对学生研究
34、对社会研究对社会研究 对学科研究对学科研究(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课程目标(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37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一一)课程设计:课程结构编制,包含课程体系结构编课程设计:课程结构编制,包含课程体系结构编制,也包含详细课程编制。制,也包含详细课程编制。(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合目标性合目标性合科学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合发展性(三)课程设计程序(三)课程设计程序“泰勒原理泰勒原理”(四个步骤)(四个步骤)确定
35、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经验选择经验组织经验组织经验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第38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课程文件三个层次(四)课程文件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教育目标制订各级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教育目标制订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义务教育教学计划 :强制性:强制性 普遍性普遍性 基础性基础性 课程标准(教学纲领)课程标准(教学纲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相关学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相关学科教学内容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
36、师进行教科教学内容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直接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学直接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主要标准。教科书教科书 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应学科内容教学用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应学科内容教学用书。第39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第三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过程,它是(一)课程实施: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过程,它是到达预期课程目标基本路径。到达预期课程目标基本路径。(二)课程实施过程结构:(二)课程实施过程结构:1 1、安排课程表(整体性标准、迁移性标准、生理、安排
37、课程表(整体性标准、迁移性标准、生理适宜性标准)适宜性标准)()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 ()研究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学习特点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规划教学单元和课()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 ()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第40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影响课程实施原因(三)影响课程实施原因(三)影响课程实施原因(三)影响课程实施原因 1 1、课程计划本身特点、课程计划本身特点、课程计划本身特点、课程计划本身特点 2 2、教师特征、教师特征、教师特征、教师特征 3 3、学校特点、学
38、校特点、学校特点、学校特点 4 4、校外环境、校外环境、校外环境、校外环境第41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课程评价二、课程评价 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终点与起点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终点与起点(一)课程评价概念(一)课程评价概念 指检验课程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指检验课程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实现程度怎样,以判定课程设计效果,并据此作标,实现程度怎样,以判定课程设计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决议。出改进课程决议。(二)课程评价目标和功效(二)课程评价目标和功效 课程评价目标课程评价目标-改进课程、改进教学、改进课程、改进教学、课程评价功效课程评价功效-诊疗功效、修
39、正功效、决议功效诊疗功效、修正功效、决议功效第42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课程评价方法(三)课程评价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 调查与访谈调查与访谈 纸笔测试纸笔测试 表现评定表现评定(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关键点(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关键点 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方面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方面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教师不停提升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停提升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课程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评价体系 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第43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节第四节 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
40、势一、国外课程改革趋势一、国外课程改革趋势 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 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二、近年来我国中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二、近年来我国中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一)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主要弊端(一)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主要弊端 管理僵化管理僵化 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 内容陈旧落后内容陈旧落后(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思绪(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思绪 课程功效转变课程功效转变 课程结构转变课程结构转变 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实课程实施改革施改革 课程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改革 课程管理改革课程管理改革 第44页文档仅供参考,如
41、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三、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三、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三、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一)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一)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一)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一)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二)课程综合化趋势(二)课程综合化趋势(二)课程综合化趋势(二)课程综合化趋势(三)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三)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三)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三)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趋势(四)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四)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四)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四)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五)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趋势(五)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趋势
42、(五)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趋势(五)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趋势第45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第7 7章章 教教 学(上)学(上)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概念及意义教学概念及意义一、教学概念一、教学概念 在教育目标规范下,经过在教育目标规范下,经过教师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引导和培养养,学生学生主动主动地主动主动地掌握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知识和基本和基本技能技能,从,从 而取得而取得全方面发展过程全方面发展过程 1 1、教学根本目标: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教学根本目标:培养全方面发展人。2 2、教与学双边活动。、教与学双边活动。教学概念辨析:教学概
43、念辨析:传授知识传授知识-教学任务之一教学任务之一 教学教学 上课上课-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智育智育-教学内容之一教学内容之一第46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教学意义二、教学意义 教学是进行全方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进行全方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基本路径基本路径,是学,是学校教育中校教育中最基本活动最基本活动,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心工作中心工作。1 1、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一个主要伎俩。、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一个主要伎俩。2 2、教学为个体全方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打基础和实践。、教学为个体全方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打基础和实践。3 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主体。
44、、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主体。三、教学任务三、教学任务三、教学任务三、教学任务1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双基教学)(首要任务首要任务首要任务首要任务)2 2、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3、培养学生良好、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4 4、促进学生、促进学生个性个性友好发展友好发展第47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概念一、教学过程概念一、教学过程概念
45、一、教学过程概念1 1、教学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经过经过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有目标、有计划地掌握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发展发展学生学生智力和体力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良好培养良好品德品德、发展个性过程。、发展个性过程。2 2、教学过程概念辨析、教学过程概念辨析 孔子:学、思、行统一过程。孔子:学、思、行统一过程。-我国最早教学过程思想我国最早教学过程思想 思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
46、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主动学习。强调主动学习。夸美纽斯:应该从对事物感知出发展开教学。夸美纽斯:应该从对事物感知出发展开教学。-个体认识伦个体认识伦为基础。为基础。赫尔巴特: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预备、提醒、联络、总结、应(预备、提醒、联络、总结、应用)用)-心理学心理学“统觉理论统觉理论”为基础为基础 杜威:杜威:“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凯洛夫: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凯洛夫: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第48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第三节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一、教学标准一、教学标准(一)教学标准:是依据一定教学目标和对教学过程规律
47、认识(一)教学标准:是依据一定教学目标和对教学过程规律认识而制订而制订指导教学工作基本准则指导教学工作基本准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二)中学惯用教学标准(含义、落实要求)(二)中学惯用教学标准(含义、落实要求)1 1、直观性标准、直观性标准2 2、启发性标准、启发性标准3 3、巩固性标准、巩固性标准4 4、循序渐进标准、循序渐进标准5 5、因材施教标准、因材施教标准6 6、理论联络实际标准、理论联络实际标准第49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一)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
48、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伎俩及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伎俩及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总称。包含教师教方法也包含学生学方法。总称。包含教师教方法也包含学生学方法。(二)中学惯用教学方法(二)中学惯用教学方法 语言传递: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语言传递: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直接感知:演示法、试验法、参观法等直接感知:演示法、试验法、参观法等 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第50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教学方法选择依据(三)教学方法选择依据1 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目
49、标和教学任务2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 3、学生特点、学生特点4 4、教课时间、设备、条件、教课时间、设备、条件5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四)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四类)(四)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四类)1 1、发觉教学法:、发觉教学法:美美 布鲁纳布鲁纳2 2、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美美 斯金纳斯金纳3 3、范例教学:、范例教学:德德 瓦瓦 根舍因根舍因4 4、暗示教学:、暗示教学:保加利亚保加利亚 卢扎诺夫卢扎诺夫第51页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第第第8 8章章章章 教学教学教学教学(下下下下)第一节第一
50、节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工作基本程序教学工作基本程序教学工作基本程序教学工作基本程序 教学工作点击基本步骤包含:备课、上课、作业检验与批改、教学工作点击基本步骤包含:备课、上课、作业检验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验与评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验与评定一、备课一、备课-起始步骤,上好课前提起始步骤,上好课前提1 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2 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集体与个体集体与个体3 3、制订教学方案(计划)、制订教学方案(计划)-学期教学方案、课题教学方案学期教学方案、课题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 教案组成教案组成-班级、学科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