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LT 5084-1998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qu****i 文档编号:39201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1,00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5084-1998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DLT 5084-1998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DLT 5084-1998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DLT 5084-1998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DLT 5084-1998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hydrology for electrical power projects DL/T 50841998 * 前 言 根据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标准化计划,由华东电力设计院对电力规划设计院技术规程电力工程 水文技术规定(DLGJ1580)进行了修改,制定为本行业标准。 在深入调研本专业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工程水文勘测的特点,总结各院在各自水文地 理特色区域范围内的丰富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充分吸收外系统水文工作的技术经验与有关科研成果、规范、

2、 规程的长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原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增补。 修订工作中着重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水文工作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应是深入现场调查,充分掌握可靠的实测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这是 修订中遵循的一项原则。 (2)规程属于技术法规,修订中应力求做到条文具有约束力,尽可能给出具体规定,同时也注意到条文的 可操作性,以适应地域上的差别。 (3)对某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有选择性列入;对技术方法规定也不宜太细,留有余地,以利发 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4)为了提高水文分析计算成果的精度,针对地区水文情势和资料条件,强调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合 理确定水文分析计算成果。 本标准新增

3、了水文途径评价地下水资源以及特小流域汇流参数与全国水面蒸发散热系数的科研成果;重点 增补了水文气象查勘、地表水源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泥沙与河床演变分析、滨海与潮汐河口的岸滩演变与水 文计算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忠道、王有禄、王维新、胡毅、施建昌、杨祯福、黄玉娥。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归口并负责解释。 1 范 围 本规程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50MW600MW新建、扩建、改建的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电 压为35kV500kV新建、扩建的变电所以及微波通信工程的微波站等电力工程的水文勘测。 2 引

4、用 标 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 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总 则 3.0.1 为了在电力工程水文勘测中认真贯彻国家和电力工业的基本建设方针,统一技术标准,并结合电力工程 的特点和要求,使水文勘测做到真实客观地反映流域水文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正确、可靠、安全运行的水文 勘测资料,特制订本规程。 3.0.2 电力工程水文勘测的各阶段的划分,原则上应与设计各阶段相对应。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或竣工移交 主编部门:主编部门: 华东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批准部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批准文号:批准文号: 电综电综1998241号号 GB12763.191 海洋调查规范总则 GB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12763.3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气象观测 GB5017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T1491494 海滨观测规范 JTJ21387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海港水文部分) SDJ21483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页码,1/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1http:/www-lcdljx/bzhb/ZY/501/5010300.HTM P

6、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后,当遭遇异常洪水、枯水或岸滩发生重大演变等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会同设计人员 赴现场查勘,搜集基本资料,判明原因,分析其对原提供的水文成果与结论的影响程度,提出调查报告,并应 修正原水文成果和提出对策措施。 3.0.3 电力工程水文勘测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国内外成熟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 术,对开发和引进的水文计算程序、绘图系统,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和生产实践的检验和验证,方可使用。 3.0.4 电力工程水文勘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4 水文气象查勘 4.1 一

7、般规定 4.1.1 电力工程水文勘测的查勘、分析与计算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当地的水文、气象观测与调查资料为主 要依据,深入调查研究,重视流域水文情势规律的分析,必要时,还应补充工程水文、气象勘测资料。对所采 用的水文资料应进行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分析。 4.1.2 电力工程水文勘测均应进行水文查勘,查勘前应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查勘工作的范围与内容、搜集工 程地区已有资料并制订查勘计划。 4.1.3 应通过赴现场踏勘、调查访问、必要的测试以及向有关单位搜集资料等方式,查清历史上与近期的有关 水文气象要素定性与定量的变化特性。 4.1.4 应查勘的主要项目包括洪水、枯水、工农(牧)业用水、河床

8、演变、泥石流、湖泊水文、滨海水文、冰情 以及有关大风、积雪、覆冰等工程气象项目。 4.1.5 现场查勘至少应有二人进行,并当场记录,对于口头介绍的应有旁证,对调查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迹象 与灾情等必须现场指认,作好标记,并宜进行摄影录音与录像。 查勘资料应在现场整理分析,进行合理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复查纠正,查勘结束后应编写查勘报告或说 明书。 4.1.6 查勘的分析判断结论与各种计算成果,对依据的基本资料、主要环节及各种参数均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 和地区水文情势特性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检查,并论证其合理性。 4.2 洪 水 查 勘 4.2.1 应根据设计洪水计算的需要,搜集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流域与

9、河道的特征、暴雨与洪水的特性及其成 因、流域与河道的现状与整治规划、水工建筑物运行资料。 4.2.2 历史洪水应着重调查各次特大洪水发生的时间及相应的重现期、洪水痕迹、洪水过程、断面冲淤变化与 河床糙率有关的各项因素;洪水时的雨情、水情与灾情;同时还要查明洪水来源与成因,主流方向,漂流物, 有无漫流、分流、决口、死水,以及流域自然条件与河道有无重大变化等情况。 4.2.3 历史洪水调查可在工程点上下游进行,必要时,应在干支流或更大范围内进行。 4.2.4 调查河段应选择洪痕较多,河道比较顺直,河床较稳定,控制条件良好,没有较大的支流汇入,无回 水、分流与壅水现象,河床质组成与岸边植被情况比较一

10、致的河段。 4.2.5 洪水发生时间的调查,应根据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群众自身容易记忆的事件,结合搜集到的历史记载 如地方志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 洪水过程的查勘,可联系群众当时受洪水的威胁情况,调查洪水涨落的高度、时间及淹没历时。 4.2.6 调查洪水位应有两人以上的现场指认,洪痕标志要求明显、固定、可靠、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洪水痕迹的可靠程度标准评定见表4.2.6所示。 4.2.7 同一次洪水调查,在同一岸沿程至少应查得三个以上可靠或较可靠的、有代表性的洪痕点,以便各洪痕 点高程的连线与本河段高水水面线以及河底线的坡度相对照,检查洪痕的合理性。 4.2.8 平原地区洪水调查,应了解

11、历史上溃堤破圩、蓄洪、滞洪、分洪的情况,了解河网、圩区的分布,各圩 区之间、各河汊之间与主河道的连系及其水流流向。 4.2.9 岩溶地区的洪水调查,除了一般地表河流所要求的内容外,应调查伏流暗河区的分布范围、泉点,溶洞 水和暗河水的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划出明流区、滞洪区和闭流区;地下岩溶水的汇入和流 出情况;溶洞和暗河网的滞洪调蓄特性。 表4.2.6 洪水痕迹可靠程度评定标准 评定因素 等级 可 靠 较 可 靠 供 参 考 洪水发生情况 亲身所见,印象 深刻,讲的逼真确 切 亲身所见,印象深刻 ,所述情况较逼真,尚确切 听传说或印象不深,所述情 况不够清楚具体,不甚确切 旁证情

12、况 旁证较多且确凿 有旁证资料 缺乏旁证 标志物和洪痕 情况 标志物固定,洪 痕位置具体或有明 显的洪痕 标志物变化不大,洪痕位置 不甚明显逼真,尚确切 标志物已有较大的变化,洪 痕位置不够具体或无痕迹 估计可能误差 页码,2/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1http:/www-lcdljx/bzhb/ZY/501/50103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2.10 岩溶地区河流的调查河段,应尽量靠近工程点,能控制全部来水,并在不受下游溶洞壅水影响的明流 河段。若工程点在溶洞上游壅水区,应查明最大壅水高程及其对洪水过程的影响。 岩

13、溶地区洪痕调查的精度应高于非岩溶地区。 4.2.11 在调查洪水的同时,需要暴雨作对比验证时,应调查相应的暴雨量或雨区中心雨量级的上下限值、起 迄时间、强度变化,暴雨走向范围,前期降雨,以及特大暴雨的重现期、暴雨灾情。 4.2.12 暴雨调查点应选择在靠近暴雨中心,中心密些,边缘可稀些。每个村庄宜调查两个以上的暴雨数据。 点暴雨量调查可靠程度可参照表4.2.12中规定的标准评定。 4.2.13 洪水调查的测量工作,应包括纵断面,横断面和洪痕点高程测量。必要时,应作河道简易地形测量。 4.2.14 纵断面测量应包括各大水年水面线、测时水面线,断面及洪痕点位置,河底深泓线或主槽纵坡。纵断 面测量范

14、围,应包括整个调查河段,其测点分布以能控制水面线变化为准。 表4.2.12 点暴雨量调查可靠程度评定标准 4.2.15 横断面测量水上部分应按地形变化布置测点,一般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0.5m1.0m,平原河流漫 滩较远时,可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0.5m或至堤顶高程。垂线分布数目可参照表4.2.15确定。 表4.2.15 不同水面宽的测深垂线数目表 4.2.16 洪水查勘的水准测量往返闭合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平原地区40 mm;山区50mm(K 为往返测量所算得测段长度的平均公里数)。 4.2.17 利用调查历史洪水位推算洪峰流量时,可根据洪痕点分布及河段的水力特性等选用下列方法。 1)

15、当调查河段有条件参照上、下游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时,可根据调查水位通过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外延来推算洪峰流量; 2)当调查河段顺直,河段内各断面的组成基本一致,调查的洪痕点分布较均匀,两岸洪痕不存在横比降 时,可采用比降法推算洪峰流量; 3)当调查河段较长,可靠洪痕点较少或洪痕点虽多,但按点群趋势,水面线出现明显转折;或河底坡降及 横断面变化较大又无控制断面存在,并未受变动回水影响时,可采用水面曲线法推算洪峰流量; 4)当调查河段下游有天然的或人工的控制断面,如卡口、急滩、闸堰等使水流在此断面形成临界水流时, 可采用相应的水力学公式推求洪峰流量; 5)形态调查法推算设计洪峰流量Qp

16、。 在工程点附近如能调查到三个历史洪水,并能确定Q2、Q3的相应频率P2、P3,则可用试算法确定CV值, 然后计算Qp。 (4.2.17- 1) 范围 0.2m以内 0.2m0.5m 0.5m1.0m 评定因素 等级 可 靠 较 可 靠 供 参 考 指认人的 印象 亲眼所见,印象深刻 亲眼所见,印象较深刻 听别人说或记忆模糊 指认的容 器、水 痕 位 置情况 水痕位置清楚具体 水痕位置不够清楚具体 水痕模糊不清 承雨器情 况 四周较空旷,不受地形地物影 响,降雨期间无漫溢,雨前承雨 器空着或虽不空但能指出其具体 体积数量。器口距地面高度0.7m 2.0m 四周不够空旷,但受地物影 响不大,降雨

17、期间无漫溢,雨 前承雨器内有其它物质,体积 数量不够具体。器口高于地面 2.0m或承雨器在房顶上 受地形 地物影 响较 大,降雨期间有漫溢, 雨前承雨器内有其它物 质,其体积数量已记忆 不清 水面宽 m 50 50100 100300 3001000 10002000 2000 垂线数 10 14 18 22 26 30 KK K Q Q QC QC V V = + + 2 3 2 3 1 1 () () 页码,3/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1http:/www-lcdljx/bzhb/ZY/501/50103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

18、用版本创建 (4.2.17- 2) 式中:Qp设计洪峰流量,m3/s; K模 比系数; 离均系数; Q平均流量,m3/s。 先假定CV、CS值,查p值表得出2、3,并代入式(4.2.17- 2),使CV计算值与假定值相符,从而定出设计 频率p值,按下式估算Qp。 (4.2.17- 3) 在人烟稀少地区,仅能调查到一次历史洪水时,应尽量确定其重现期,并参照地区分布规律,根据经验确 定CV、CS,查得p与值,代入式(4.2.17- 3)估算Qp。 4.2.18 调查洪水的洪峰流量宜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推算,互相验证比较,合理确定。 推算洪峰流量需要的糙率,宜采用本河段实测资料分析确定。复式河床的滩地

19、和主槽应分别考虑。若缺乏 实测资料,亦可移用与本河段河道特性相似的水文站的糙率,或根据河道特性从有关糙率表上慎重选用。 推算洪峰流量的可靠程度,可参照表4.2.18综合分析评定。 表4.2.18 洪峰流量可靠程度评定标准(比降面积法) 4.2.19 涝区应结合电力工程设计要求,有所侧重地进行下列内容调查: 1)涝区河网水系特性。涝区内外河流、湖泊、洼地及沼泽区的分布情况;涝区内产流、汇流特性与河道长 度、比降、糙率等;承泄区类型与位置;涝区的水面率与蓄涝率;蓄涝水位与容积关系曲线。 2)涝区灾情。历史涝灾情况,典型受灾年份的成灾时间、降雨量、雨型、最大(高)与一般积水深度、积水 位、相应范围与

20、历时;涝区成灾暴雨与承泄区高水位的遭遇情况。 3)涝灾成因。涝区雨量过多、外水汇入、排水出路不畅、以及承泄条件不良等。 4)涝区现有水利工程。水库、排水闸、挡潮闸、排水站、排水沟道、蓄涝(洪)工程、堤防、涵洞、桥梁等 的分布、数量和规模;现有工程的效益、运用方式、施工质量、兴建和投入运用的时间;现有工程存在的问题 等。 5)涝区防洪和治涝已达到的标准,当地治涝规划与设计标准。 6)蓄涝区规划。蓄涝区位置与设计水位,蓄涝区容积,运用方式。 7)承泄区规划。承泄区位置、治理内容等。 4.3 枯水查勘 C K K V = 1 23 Q C C Q V V p p = + + 1 1 2 2 Q C

21、C Q V V p p = + + 1 1 3 3 评定依据项目 等级 可 靠 较 可 靠 供 参 考 洪痕水位 代表性好、洪痕可靠,在 推流断面附近 代表性好、洪痕可靠,距 推流断面较远,或者水面线 是依据较可靠点绘制的 洪水位是由水面线延长而 得或水面线是依据参考点绘 制 推流河段和 断面情况 顺直河段较长,断面规整 且稳定 河段尚顺直,断面尚规 整,冲淤变化不大 河段弯曲,断面不规整, 冲淤变化较大,或断面变化 难于确定 糙率选定 河床质和河道中植被情况 清楚,由实测资料分析,或 选定糙率合理 河床质和河道中植被情况 基本清楚,糙率选定基本合 理 河床质和河道中植被情况 不够清楚,糙率根

22、据经验选 定,精度较差 洪水水面线 根据数量多、精度高、上 下游分布均匀、代表性好的 洪痕确定,经分析比降合理 根据数量较多、精度较 好、上下游分布尚均匀、代 表性好的洪痕确定,经分析 比降合理 根据数量少、精度差、上 下游分布不均匀、代表性不 好的洪痕点确定,经分析比 降基本合理 成果合理性 检查 无不合理现象 无大的矛盾,成 果基本合理,存在问题较少 矛 盾 较 大,成 果 不 甚 合 理,存在问题多 页码,4/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1http:/www-lcdljx/bzhb/ZY/501/50103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

23、用版本创建 4.3.1 根据设计枯水计算的需要,应搜集流域水系图;流域及调查河段的地形图;流域干旱、枯水特性及其补 给来源;有关历史文献、文物、枯水查勘报告;流域水利工程与工农(牧)业用水的现状及规划等资料。 4.3.2 历史枯水应调查各次特小枯水发生时间、成因、持续时间及相应的重现期、枯水位标志与水深、枯水分 布范围、枯水补给来源、枯水时的灾情与水流状况、干旱过程与连续干旱情况;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床质组成 与断面情况。 4.3.3 历史枯水调查宜在枯水期进行;在非枯水期查勘的成果应在枯水期进行复查。调查的年限不应少于40 年。 4.3.4 历史枯水上下游查勘的范围应按查明枯水水情与推算枯水调

24、查流量的需要而定。必要时应对相邻流域河 流的特小枯水进行调查参照。 4.3.5 枯水调查河段应选择枯痕易调查,河道较顺直、水流稳定、冲淤变化不大、控制良好及人类活动影响较 小的河段进行。 4.3.6 历史枯痕调查可在河流上一些水利、港工、交通部门永久性建筑物或设施、村民生活用水的固定河沿 及渔民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 4.3.7 调查历史枯水位应有两人以上的现场指认,同次枯水应查明三个以上的枯痕。枯痕可靠程度可按枯水发 生是否亲身所见、叙述是否确切,旁证是否较多与确凿程度,枯痕标志是否固定、具体等分可靠、较可靠和供 参考三级评定。 4.3.8 枯水调查的测量工作应包括枯痕高程与测时水面线,河底线

25、与横断面测量,枯水期水位观测与流量测验 等。各项测量精度不应低于4.2.16及GB50179的有关要求。 4.3.9 岩溶地区的枯水调查应与水文地质人员共同进行,除了一般地表河流所要求的内容外,尚应根据岩溶地 区的特点进行。在流域岩溶发育强烈时应在查勘范围进行沿河枯水流量测验,掌握沿程水量变化特点。 4.3.10 岩溶地区枯水调查应着重落水洞、出水洞、河床渗漏的分布范围与水量,取水口枯期水源的组成部分 及其来龙去脉,必要时应进行连通试验(如水位传递法,示踪剂法等)。其上下游查勘的范围应按伏流暗河区分 布范围与推算枯水调查流量的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对有关支流进行调查。 4.3.11 对岩溶泉应调

26、查其露头分布范围、水量与变化过程、主要补给区。泉水流量可按其水量大小采用表 4.3.11的测试方法。 表4.3.11 泉水流量的测试方法 4.3.12 调查枯水流量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推算,互相验证比较,合理确定。 4.3.13 按调查历史枯水位推算历史枯水流量时,可根据枯痕点分布及河段的水力特性等选用下列方法: 1)调查河段有实测流量资料时,可用水位流量关系低水延长法、上下游相关法或退水曲线法推算。 2)调查河段没有实测流量资料时,可用水文比拟法巡测流量,然后用低水延长法插补估算。枯水比降与糙 率应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确定。 3)在枯水调查河段下游如有急滩、卡口、石梁或堰闸等天然或人工控制断面,可

27、采用相应的水力学公式推 算。 4)模拟试验法确定水量。 枯水调查成果可靠程度评定见表4.3.13。 表4.3.13 枯水调查成果可靠程度评定表 泉水流量变化范围(L/s) 测 试 方 法 0.0160 三角堰测流 60500 梯形堰或矩形堰测流 500 流速仪或浮标法测流 项 目 等 级 可 靠 较 可 靠 供 参 考 资料来源 调查资料有据,多方论 证 无 矛 盾,原 始 记 录 清 晰,数据可靠 调查资料大部分有据,多 方论证基本一致,数据虽有 小的矛盾,但无原则性错误 资料来源不够可靠,大部 分 是 推 算 或 用 定 性 方 法 估 算,多方调查结果不完全一 致,但无原则性错误 定线推

28、流 定线合理,低水延长不 超过当年最大水位变幅的 10%,或历年的15% 定线基本满足要求,低水 延长不超过当年最大水位变 幅的15%或历年的20%, 用水文比拟法估算,水文地 质条件相似 用水文比拟法估算,水文 地质条件基本相似 合理性检查 整编成果合理 整编成果基本合理 整编成果不甚合理 页码,5/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1http:/www-lcdljx/bzhb/ZY/501/50103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4 工农(牧)业与城镇用水调查 4.4.1 工业与城镇用水应按现状及规划情况调查下列内容: 1)工业

29、用水量。工厂类别、规模及发展情况,水源地、取水设施、取水能力、取水地点与取水口高程、取 水时间、用水定额与设计标准,月、年最大及平均用水量,用水量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比例,重复利用系数,跨 流域引水情况。 2)工业耗水量。月、年最大及一般净耗水量。 3)工业排水量。月、年最大及一般排水量,排水口地点与排放水量,排水时间,主要排水路径。 4)城镇用水量。人口数(包括总人口、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设计用水标准,月、年最大及一般用水量。 4.4.2 农(牧)业用水应按现状及规划情况调查下列内容: 1)农业用水量。灌区位置及分布范围,灌区作物类别、组成及布局,灌溉制度、灌水方式、复种指数,灌 溉面积、水田

30、与旱地面积,农灌保证率、灌溉定额、毛灌定额、净灌定额、灌溉水源地、引(提)水设施、设计 能力,引(提)水地点与取水口高程、最低取水位、引(提)水时间与水量,月、年最大及一般用水量。 2)农灌回归水量。回归水流出地点、回归时间与回归水量、月分配系数,灌溉回归系数、渠系利用系数, 月、年最大及一般回归水量。 3)牧区用水量。牧区人口数、牧区面积与范围、牧区牲畜数、用水标准、水源地、取水方式、设施及取水 能力,月、年最大及一般用水量。 4.4.3 各项用水量调查资料应力求详实,重要指标应现场核实,并审查其合理性,凡发现差别大的,应与资料 来源单位共同复核订正或合理选用。 4.5 河床演变查勘 4.5

31、.1 发电厂厂址与取水口、煤码头与航道、输水管道与出灰管道过河等位置的选择,应进行河床演变调查。 河床演变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两岸地质、地貌特征、植被覆盖、河道特性,设计河段的河床形态、变化及稳 定性,河岸与河床质组成、护坡护岸,堤防、围垦、疏浚、裁弯取直、航道整治等工程措施对设计河段演变的 影响。 4.5.2 查勘河段的范围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与河道冲淤变化特点来确定。查勘方式有现场踏勘、水文古地理调 查、勾绘河势草图、多方调查访问,必要时应进行摄影、录音、录像并结合水文测量与地质勘探进行。调查的 情况至少应有两人确认。 4.5.3 河床变形应分纵向变形与横向变形,调查内容如下: 1)纵向变形应调

32、查河弯凹岸的平均水深与最大水深、边滩的冲淤与下移速度,一定距离内河床纵向逐渐升 高、下切及稳定情况,历史上出现的最大一次、多年累计及一般冲淤变化值、发生年代及原因,当时的水流与 来沙情况; 2)横向变形应调查洪、枯水时主流摆动范围,主流顶冲点位置的变化,河床向两岸扩展的距离和速度、坍 塌现象,水面宽度的变化,河床有否来回淤涨、冲刷现象及其原因与速度,历史上出现的最大一次、多年累 计、一般坍岸与淤积的情况及其原因、发生年代、当时的洪水情况。 4.5.4 从河段形态类型与河床演变特点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方面来讲,其河床演变调查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平原顺直或微弯型河道,应调查其深槽与浅滩位置冲淤

33、交替变化特点、边滩下移和深泓线摆动的速 度、河床周期性展宽缩狭的过程、心滩与汊道的变化特征、浅滩在年内与年际的变化。 2)对平原弯曲型河道,应调查其凹岸崩退和凸岸淤涨变化特点,河弯顶冲点发展下移速度与河弯向下游蠕 动演变特征,裁弯取直和河弯消长的变化过程,深槽和浅滩的位置及其体积变化。 3)对平原分汊型河道,应调查其洲滩发展移动速度及其分合变化过程,河岸崩坍变化速度和岸线弯曲发展 特点,汊道兴衰与交替变化特征、主航道变化过程,洪枯水时水流轴线的变化情况,两岸河漫滩的高度与滩面 植被相对高度、洪水淹没情况。 4)对平原游荡型河道,应调查其河床淤高速度,沙洲移动及岸边冲淤变化幅度与特点,主槽摆动幅

34、度,汊 道的分布与变化情况。 5)山区河流开阔的宽谷段出现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河段,其演变调查可参照上述内容并结合山区特 点。注意调查回流、漩涡、水跃、横流等流态位置与变化特点,推移质运动特点,峡谷壅水区域的河床冲淤变 化,还应调查由于山崩、滑坡、地震、溪沟出口处泥石流形成冲积扇等突然引起的河床冲淤变化。 4.5.5 河床演变查勘中河床质组成的取样,应结合地质勘探进行。滩地浅层取样可采用槽探,水下或滩地深层 取样可由钻探进行。取样地点一般在取水断面和有代表性的若干断面上,按工程要求选择在河滩非扰动处及主 槽处进行。 4.5.6 人类活动对河床演变影响应查勘城市建设、河道整治、引水、蓄水与桥渡

35、工程等。人类活动导致局部河 段冲淤变化。 4.6 湖 泊 查 勘 4.6.1 湖泊查勘内容应按发电厂湖泊取水建厂条件或灰场相应有关项目进行调查。 4.6.2 应调查湖泊水量补给来源、出湖径流量及江河水倒灌顶托影响,工程点历史最高、最低湖水位与最大、 最小水深。搜集分层湖流流速与流向分布及含沙量资料。 页码,6/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1http:/www-lcdljx/bzhb/ZY/501/50103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6.3 应调查湖泊风浪与波漾变化特性,工程点历史最大风浪与波漾幅度。 4.6.4 应调查湖泊

36、冬季初冰、封冻与解冻的日期,封冻历时,工程点湖岸最大与一般冰厚。搜集最高、最低与 平均湖水水温资料。 4.6.5 应调查湖泊历史演变特性,工程点湖岸崩坍或淤积变化情况。 4.6.6 应调查湖泊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规划,对于不闭塞型湖泊,尚应调查湖泊控制运用状况。 4.7 滨海和潮汐河口水文查勘 4.7.1 滨海水文查勘应结合海滨水文观测进行。查勘项目有潮汐、近岸海流、波浪、泥沙与岸滩变化、水温、 含盐度及冰情等,对潮汐河口还应调查盐水楔运动随上游径流来量和潮流变化的特点及影响范围。 按工程设计要求查勘全部或部分项目。 4.7.2 潮汐查勘的内容应包括:历史最高、最低潮位,发生日期与重现期,最大潮差

37、,涨落潮历时及风暴潮对 潮位的影响。 4.7.3 波浪查勘应着重调查历史最大波高、波向、发生日期、持续时间、波型、重现期、发生原因、风况以及 对海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工程点海域的强风向与常风向、强浪向与常浪向。 查勘到的波浪资料应与推算的波浪成果相互印证。 4.7.4 近岸海流查勘应结合海流观测一并进行,调查工程点海域海流的特性,潮流强弱与方向,有无较强的急 流、漩涡区等。 4.7.5 滨海泥沙与岸滩变化查勘应结合泥沙观测和海岸地貌查勘一并进行,应调查岸滩的历史变迁、海岸带的 基本特征、工程海域泥沙来源、泥沙运动方向、沿岸流和波浪破碎带的范围、风浪天浑水带范围、附近已建海 边工程的岸滩冲淤情况

38、、有无骤淤现象、泥沙颗粒级配与天然容重等。还应广泛搜集有关地形图、海图、地质 及海洋普查资料。 4.7.6 对河口区出现的河弯、汊道、浅滩演变调查可参照4.5,并结合河口潮汐水流特性,应按不同河口类型 调查下列内容: 1)对分汊式河口须着重查勘河床淤积的特性、三角洲延伸的速度、分汊摆动、主槽改道的变化过程与特 点; 2)对多岛式河口须着重调查江心滩与江心洲的变迁过程、边滩下移和沙咀延伸的速度与主流变化的关系; 3)对三角港河口须着重查勘沙坎、浅滩位置的进退及其水深变化、潮差变幅和主槽摆动的变化特点。 4.7.7 人类活动对河口区河床演变影响应查勘疏浚、上游水库泄放、束窄河身、修建挡潮闸等工程措

39、施对河口 地区设计河段冲淤变化的影响。 4.8 泥石流查勘 4.8.1 泥石流查勘应与地质专业协同进行,查勘内容宜包括沟谷的地质、地貌、地形和当地气候特性,泥石流 发生情况及流量、形成原因和型态特征等。 4.8.2 泥石流的查勘可通过现场调查访问、航片判释、实地测绘、观测及静力学试验等多种途径进行。 4.8.3 应调查泥石流发生的次数、时间、规模和过程,泥石流的泥位痕迹和龙头高度,河床比降和河床冲淤情 况,泥石流冲积扇的形态特征。 4.8.4 应调查泥石流发生地附近村庄的历史变迁,灾害、河道堵塞情况、人类活动的影响。 4.9 冰 情 查 勘 4.9.1 电力工程设计所需的冰情特征值,应按河流、

40、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等不同水体特点调查下列项目。 1)河流冰情应调查,初冰、春季及秋季流冰、封冻、开河及终冰的最早、一般及最晚的出现日期,流冰期 及封冻期一般及最长天数,工程点附近流冰期最大与一般流冰块的尺寸与速度、最高流冰水位、封冻期岸冰最 大冰厚与宽度、冰花厚与发生日期、有效水深、连底冻起迄持续时间、冰上流水、冰上积雪与水内冰发生情 况,解冰开河的形式及其出现机率、设计河段冰塞、冰坝的发生日期、地点、规模和灾情、最高壅水位及其影 响距离,上下游水电站或水库冰期的运行方式对设计河段冰情的影响。 对感潮河段尚应调查冰层双向移动及上下浮动的变化情况。 2)湖泊冰情应调查,初冰、浮冰、岸冰、终冰

41、的最早、一般及最晚的出现日期,浮冰和岸冰出现的一般和 最长天数,工程点附近在风浪作用下浮冰最大和一般尺寸、漂流方向对湖岸的影响,最高浮冰水位、流冰花或 冰花漂流情况,最大和一般湖岸岸冰的厚度、宽度、最大堆积高度,在河流入湖处或水库回水末端冰塞、冰坝 的发生规模与影响范围、最高壅水位。 3)水库冰情调查可参照本条2)的内容。 4)近岸海域冰情应调查,初冰、流冰、沿岸冰、终冰的最早、一般与最晚的出现日期,流冰期和沿岸冰期 一般和最长天数,工程点附近最大和一般流冰块的尺寸、速度与漂流方向,沿岸冰最大和一般的厚度、宽度、 最大堆积高度。 4.9.2 现场踏勘中对工程设计取水断面及可能产生冰塞、冰坝的河

42、段应作重点调查。 4.9.3 当工程所在地区冰情资料短缺时,各项特征可移用邻近测站的冰情资料,参照邻近地区已建工程兴建前 后冰情变化规律,结合现场冰情调查、工程特点进行估算,采用地区经验公式确定,但应注意移用的条件,经 验公式中所采用系数的合理性。必要时应进行观测,用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4.10 大风、沙暴、导线覆冰与积雪查勘 页码,7/9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1http:/www-lcdljx/bzhb/ZY/501/50103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10.1 应查勘历史上灾害性大风、风向、发生时间、重现期、持

43、续时间,以及风灾灾情、大风的成因与天气 过程,年、夏季及冬季的主导风向。 调查和确定最大风速、风向及主导风向时,可按海岸渔船或陆地地物的征象查蒲福风力等级表,判定风力 等级,并考虑高度的变化,同时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地形形态、地方位、气候特征及邻近气象台(站)资料综 合分析。 4.10.2 应查勘当地风沙来源与盛行方向,历史最强沙暴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影响范围,沙暴成因,最长 和一般沙暴日数,沙暴活动的季节变化。 4.10.3 应查勘历史覆冰严重年份发生时间、重现期、影响状况及范围, 导线覆冰的一般和最大厚度,凇、雾 凇、混合积冰及湿雪的起迄时间、最长持续时间、对导线的影响,覆冰厚度与海拔高

44、程、地形、风及其与水体 的关系。 覆冰调查资料的定量应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确定。 4.10.4 应查勘历年最大和一般积雪深度、最多和一般积雪日数、积雪和消融的起迄时间,历史最大积雪深度 的发生时间、重现期、最长持续积雪时间、影响状况与范围、当时的风速、风向。 积雪深度调查应选择工程点周围有代表性的平坦空旷地点,并注意地形高度及风速、风向的影响。 4.11 水文气象专用站 4.11.1 符合下列情况时可设立水文气象专用站。 1)建厂地区实测资料短缺,且又无法参证其它测站资料来确定水文气象条件时; 2)参证站的水文、气象资料不能直接使用,须进行同步观测以建立相关关系转移时; 3)为满足模型试验等特殊项

45、目的要求,须进行原体观测时; 4)电厂扩建或投入运行后,为监测变化趋势或须进行特定项目的水文及气象观测时; 5)测站现有观测项目不全或对计算项目须进行验证时。 4.11.2 水文气象专用站的站址选择必须进行查勘并应满足设站的目的和要求,便于观测和资料整编,保证成 果精度。 专用站观测结束,应提出资料整编说明书、观测报告书、观测成果应包括测站考证资料、测站位置图、测 站设施、观测断面或测点布置图、观测原始记录、观测项目一览表、观测资料成果表等。 4.11.3 水文、气象专用站的设立观测和资料整编审查等,可参照GB50179、GB/T14914、GB12763.1 GB12763.3、地面气象观测

46、规范(中央气象局编定1979年12月)等的有关规定,并结合设站的目的和要求进 行。 5 地表水源水文计算 5.1 一般规定 5.1.1 电力工程设计枯水应包括设计最小流量与设计最低水位、不同时段的设计枯水径流量、设计枯水流量 过程线及设计枯水位过程线,可根据水源类型、枯水径流变化特性和工程设计要求计算其全部或部分内容。 当以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应采用下列设计和校核标准: 1)从天然河道取水时,应按保证率为97%时的最小流量及最低水位设计,按保证率为99%时的最低水位校 核。 2)当河道受水库、湖泊或闸调节时,应按其保证率为97%时的最小调节流量和最低水位设计,按保证率为 99%时的最低水位校核。

47、 3)从水库、湖泊或闸取水时,应按其保证率为97%时的枯水年最小供水量和最低水位设计,按保证率为99% 时的最低水位校核。 4)设有调相机的变电所,应按其取水水源类型,参照相应发电厂的取水设计标准设计。 5.1.2 地表水源的水文分析计算应按供水水源的不同类型、取水工程的设计要求,提供正确可靠的水源水文 分析成果,并配合设计正确地处理与发电厂水源有关的其它部门用水关系提出建议,同时应配合一水多用、合 理开发水源的工作。 5.1.3 设计枯水应根据成因一致的枯水流量系列进行计算。在实测或考证期内,如因流域内自然条件发生重 大改变而明显分段时,应将系列资料改正还原为同一条件或分段使用。其改正还原方

48、法可采用双累积曲线图解 分析法、退水曲线法、长短时段枯水径流量相关法、上下游站枯水径流量相关法,以及开展人类活动影响的水 量调查。 5.1.4 设计枯水分析计算应广泛搜集流域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气候、河道干旱、枯水径流成因,流域水利 设施的现状与规划、工农业用水、实测与调查的水文资料。 5.1.5 实测枯水流量系列短缺时,可通过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的测站与本站的枯水流量相关、利用本站水 位流量相关展延插补系列。 5.1.6 两站相关应具有15个以上相关点进行分析计算,可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插补延长的方法,同时应结合流 域气候、自然地理特性,对点据与资料进行合理性分析。相关线外延的幅度,视相关程度而定,以不超过实际 页码,8/94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