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
一、选择题
1. [2022·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鸦片战斗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这带来的新变化是( )
A. 便利列强经济侵略
B. 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C. 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D. 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冲突
解析:此题A、C、D三项都具有较大的迷惑性。A项可从题干中的“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反映,C项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带来的客观乐观作用,D项也是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加剧,但与问题“新变化”要求不符;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企业,带来阶级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
答案:B
2. [2022·广东省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导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示意图”中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
A. 民族工业的竞争 B. 一战的冲击
C. 自然经济的抵制 D. 通商口岸较少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鸦片战斗虽然打开了中国大门,但英国对华贸易额并未快速增长,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夫并不迫切需要英国的工业品,故C项正确。19世纪四、五十年月,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解A项。一战发生于1914年,与题干材料的时间不符,排解B项。口岸虽少,但可以通过加大货物的通关量来扩大贸易总额,故D项错误。
答案:C
3. [2022·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进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供应了基础。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供应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
A. 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创办近代训练,培育新式人才
C. 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 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奠定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因此A项是最关键基础。
答案:A
4. [2022·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
面临的问题
解决方法
成本
缺少铁矿砂
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
60两白银(每吨)
缺少焦煤
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
16两白银(每吨)
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
填土、垫高地基建厂
30万两白银
A. 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 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 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解析: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虽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究其缘由在于,官办企业是封建衙门官场的翻版,经营者的独断、草率决策最终影响到企业进展,C项是表面现象,A、B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应为D。
答案:D
5. 《历史的裂缝》中写道:“光绪帝颁布诏书,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这一诏书颁布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斗之后
C.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D.清末“新政”期间
解析:材料表明,清政府打算转变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推动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进展,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变化毁灭在甲午中日战斗之后,故B项正确。
答案:B
6. [2021·厦门质检]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 )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
B.表明白“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说明白民族工业进展的巨大障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解析:1910年,中国民族经济的进展举步维艰,漫画反映了中国市场中外国商品的泛滥,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严峻的事实,A、B两项与漫画无直接对应关系,排解。D项说法错误,排解。故答案为C。
答案:C
7. [2021·江苏南通、泰州、扬州、宿迁二模]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挡。由此可见( )
A.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 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进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把握
解析:留意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依仗清政府”“清政府商部加以阻挡”,明显反映出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进展。从材料“张謇”“大生纱厂”即可直接排解A项;“清政府商部加以阻挡”反映不是“自由竞争”,排解C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解。
答案:B
8. [2022·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动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动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状况的缘由最可能是( )
A. 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D. 南方交通发达
解析: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南方先进城市,由于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气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而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气强,故A正确。在古代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故B项不正确;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不是最主要缘由,故C项不正确;交通发达与能否成为革命舞台,关系不大,故D项不正确。
答案:A
9. [2022·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班级学情调研卷]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下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B. 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C. 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 国有企业的全部制改革不断深化
解析: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并非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故排解A项;材料中时间信息为新中国成立以前,故排解C、D两项。从材料信息看,私人企业联合起来壮大了国货市场,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0. [2021·江西赣州十一县高三期中] 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缘由是 ( )
A. 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 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斗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内战和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状况的理解力气。1942年,是抗日战斗时期,国民党实行经济垄断, 故答案选C。
答案:C
11. [2022·吉林省吉林市一般中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状况(单位:吨)。
年份
锑
锡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
1933
11290
11170
98.9
8492
9611
113.2
1934
13833
13450
97.2
8132
6442
79.2
1935
15185
14186
93.4
11009
9180
83.3
1936
14338
13168
91.8
12954
11260
86.9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 抗日战斗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 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进展快速
D. 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解析:材料没有表明中国锑锡生产出自官僚资本,故A项不正确;为中国抗战奠定物质基础的应当是在抗战时期生产的物质,故B项不正确;中国近代重工业进展极为薄弱,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从中国近代矿业输出占生产百分比来看,输出较多,说明中国近代矿业成为西方原料,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
12. [2021·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进展在1919年和1937年后都毁灭了大幅度下滑。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缘由是( )
A. 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B. 国共内战导致经济进展毁灭困难
C. 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
D.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解答本题须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与民族资本主义阶段特征相联系分析。1919年,一战结束,西方列强卷土重来,而1937年则是日本全面侵华,因此,共同的缘由是外国侵略的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C项正确;A、B两项是不同点,D项表述时间不符,排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 [2021·延边一中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二 19世纪70年月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头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立;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也相继成立。
材料三 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斗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乐观地派遣留同学和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1865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均开有关训练之先河。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讽刺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1)材料一为我们争辩19世纪70年月的中国经济供应了哪些重要信息?
(2)材料二中“近代企业”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些带有近代性质的企业最早在通商口岸毁灭的缘由。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为什么说洋务派是“种豆得瓜”。
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手工业较发达,技术成熟,而近代工业格外落后。第(2)问,“近代企业”一般指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近代企业最早毁灭在通商口岸的缘由可从列强较早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交通便利等方面进行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二、三可知,洋务派主见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军事和民用企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展;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培育了新式人才,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创办了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是“种豆”,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培育了新式人才,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是“得瓜”,而这个“瓜”并不是洋务派的目的,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1)手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近代工业落后。
(2)含义:使用机器生产。缘由:通商口岸地区外国力力最早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比较早;交通便利。
(3)创办近代工业,本是为了抵抗外侮,维护清朝统治,却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展,促进了资产阶级力气的壮大,为推翻清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了新式人才,冲击了旧思想、旧观念,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制造了条件。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始终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进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
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实行各种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照旧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进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进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展处于怎样的境地?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缘由。
解析:本题以近代民族工业的进展为主题,考查同学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调用学问的力气。第(1)问,据材料一及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进展状况的史实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进展状况即可概括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进展态势;其次小问从内外两方面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民族工业进展的影响。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逆境的史实来回答;其次小问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制等角度概括缘由。
答案:(1)状况:毁灭短暂的春天,进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进展,重工业有确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态势:曲折而困难地进展。
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实行的一些促进经济进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以后仍能坚持下去。
(3)境地:处于逆境。
缘由: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便利了美国的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