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0432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毁灭在()A西汉初期 B西汉武帝以后C北宋初期 D明朝初期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气。“国”指的是西汉的王国,王国议政时,皇帝都亲临,说明当时王国力力之盛,这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结果。答案:A2中华文摘第一期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月“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头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

2、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冲突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力气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地方行政规划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表格信息的力气。由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划分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之间反复变动,这体现了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冲突与困局。答案:B3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

3、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缘由是()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B官吏的委任超越编制C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的进展D官民之比畸形进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心集权制度,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由材料信息可知,隋朝郡县设置毁灭了“十羊九牧”的局面,造成机构臃肿、财政支出过多、人浮于事等弊端,究其根源在于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的进展。答案:C4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A使中心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B地方权力渐渐被减弱C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D中心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归纳问题的力

4、气。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官员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答案:C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逝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由材料信息“平民社会,穷苦子弟也可跃登上第”可知,平民子弟参与科举考试后也可以提高社会、政治地位。答案:B6.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

5、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另有皇帝的命令)不治本司事。”这说明宋朝()A正官仅用以表示官员等级B政权运作因袭唐制C机构重叠官员职责不明确D相互牵制加强集权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反映了宋代官员设置多设用唐代名号、品秩,但官员无专职,正官“不治本司事”,说明正官只是表示官员的等级。答案:A7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改名体现了()A维护皇权的独尊 B借皇帝名号宣扬C宗法观念的影响 D神化皇权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皇权的强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对皇帝名号的避讳体现了皇权的独尊,故选A项

6、。材料体现不出宗法观念的影响,也不能反映出对皇权的神化,更无法体现借助皇帝名号宣扬,排解B、C、D三项。答案:A8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依据毁灭的先后挨次排列,正确的是()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意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学问的力气。依据所学学问推断,体现的是春秋战国及之前的世卿世禄制度;体现的是西汉实行的察举制;体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开头实行的科举制。答案:A9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

7、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减弱地方割据,削减财政开支解析:本题考查行省制,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材料中“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表明行省各级官员是有所分工并相互协作和牵制的。每个行省官员都不行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帮忙或制约。答案:B10文渊阁是阁臣入值办事之所,并随着明代政治的进展,渐渐演化成为事实上的秘阁禁地。明成祖时,成为臣僚们进出最为频繁的地方。这表明()A皇帝和大臣们的关系变得亲

8、近B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君主手中C中枢权力由武将转到文官手里D太监把握的权力超过朝臣的权力解析:明成祖时,选用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高校士入值文渊阁,六部官署渐渐冷清,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通过这些措施使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答案:B11.“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C军机大臣把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可以推断A符合,C错误,B、

9、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三省六部制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A BC D解析:依据材料分析可知,黄宗羲在材料中论述了古代中心政治制度中相互牵制状况。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力;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把握,防止知州职权过重,设“通判”一职,符合题意。明朝的内阁高校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权力牵制”,排解;清朝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与材料也不符,排解。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

1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深受毛泽东盛誉的中国古代政治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弱小云。”材料二唐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是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三宋太祖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

11、巩固和加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汉武帝在地方实行的措施,分析这一措施产生的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唐太宗在中心实行的制度,说明门下省的突出作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宋太祖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解析:本题考查中心集权制的演化。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私恩裂地”、“汉有厚恩”等可联系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然后结合“诸侯地稍自分弱小”分析其影响。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中书”、“门下”等说明当时实行三省六部制,然后结合“检察”、“驳正”等信息概括门下省的突出作用。第(3)问依据所学学问概括出北宋分割相权的举措,留意语言简练。答案:(1)措施

12、:颁布推恩令。历史影响:王国越来越小,威逼中心政权的局面渐渐消退,中心集权得到加强。(2)制度:三省六部制。突出作用:门下省具有封驳职权,能削减皇帝决策之失误,有利于君臣及各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3)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14.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权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

13、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行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训练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看,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心政府行使职权力气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心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心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依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四(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心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

14、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用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用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学问,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依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化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心集权。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进展为“学在民间”。(2)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地方向中心举荐人才。(3)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心;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4)中心集权不断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