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 与陶渊明对比兼及清淡诗风的体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2042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 与陶渊明对比兼及清淡诗风的体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 与陶渊明对比兼及清淡诗风的体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 与陶渊明对比兼及清淡诗风的体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 第 期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 与陶渊明对比兼及清淡诗风的体认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黄莉()女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 :.黄 莉(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摘 要:范成大以田园诗闻名且深受陶渊明影响然被清淡诗派拒之门外 通过这一矛盾的文学现象可以进一步体认清淡诗风的包容性与封闭性 以范成大田园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范成大、陶渊明比较为研究路径突出清淡与风雅的结合 范成大在书写重点上注重地域性特征在书写姿态上形如旁观者记录风俗在书写心态上动态调整仕隐矛盾 以上三者加之田园诗与描绘农村现实的诗曾被视为二途范成大并未被视作清淡诗派成员而被拒绝的原因恰好成为其创新之处关键词:范成大陶渊明清淡诗风田园诗

2、比较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陶渊明()与范成大()并置的前提是二者具有可比性 首先二者分别作为中国田园诗三大高峰的起点与终点在创作上具有相同题材与相类风格更重要的是范成大为人、为诗都深受陶渊明的影响 其次将二者进行比较是因其具有差异性 二者在田园诗书写重点、书写姿态、书写心态等诸多方面均有不同 相应地陶渊明被视作清淡诗风的开山之祖成为后世清淡派诗人相互认同的心理中介和创作标杆范成大却被清淡诗派拒之门外在接受史上并未被看作清淡诗风的代表人物清淡的歌吟 中国古代清淡诗风与诗人心态专门论及清淡诗风时也仅提及范成大一次 再次目前学界对范成大诗歌的研究多从中兴四大诗人、田

3、园诗艺术特色、使金诗等角度进行研究而范成大与清淡诗风尤其是与陶渊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是事实他却未被视作清淡派诗人 面对这一看似矛盾的文学现象从清淡诗风角度对其诗歌加以探究则付之阙如 有鉴于此笔者从书写重点、书写姿态、书写心态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并尝试回应以上问题以期加深对清淡诗风的理解为范成大研究提供新视角书写重点 地域性(实)与非地域性(虚)范成大今存诗计 余首尤以田园诗为典型 周锡对中国田园诗的内容特色、发展概况、风格流派作考察和分析后把田园诗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且将陶渊明 王、孟、杜、韦、柳、白 范成大分别作为田园诗发展的三个高峰 显然将范成大定义为田园诗代表性诗人之一并不为过而田园诗题材恰

4、是清淡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 据清淡的歌吟对清淡诗歌一般题材的概括:清淡诗歌的传统题材以及它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山水诗、田园诗和咏史诗三个方面那么清淡诗风在这三个方面的学古与通变的情况如何?从上述三种题材来看范成大的田园诗已在其列那么其书写又是如何展现清淡诗风在田园诗上的学古与通变?倘若以陶渊明与其他清淡诗派成员作为参照标准范成大的书写重点则承中有变其一从书写重点的内容而言范成大的田园题材与陶渊明等清淡派诗人一脉相承 在范成大的田园诗中四时田园杂兴 首尤具代表性 纵览 首诗歌内容苏州、太湖、缫丝、卖茶、蚕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其三、其六:晚春田園雜興其三范成大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

5、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晚春田园杂兴其六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三月蚕忌、行商买茶范成大对吴地风俗、田园生活的记录秉持着一种基本的“纪实性”流露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种书写重点和创作倾向可以在他创作的吴郡志等其它文体作品中得到印证可以说“地域性”是范成大一以贯之的诗文特征陶渊明则不然自陶渊明田园诗文本中难以寻绎显露庐山地域特色的质素 他侧重在田园诗中抒发自适、怀古的个人心绪重点并不落在物象声色的刻画而是以个人感受为中心去统摄风物 相较于范成大“苏州、太湖、吴地”的地域性指向陶渊明将视野推向了更为写意、泛化的田园和远古既是空间上的虚化更是空间上的拉远具有强烈的“非地域性”特征

6、 与此相类王维、孟浩然笔下的山水也更倾向于经其筛汰过滤的艺术山水 因此“地域性”与“非地域性”是范成大与陶渊明乃至其他清淡诗派成员形成分野的重要参照特征其二从书写重点的生成机制来看反映民间疾苦往往是范成大田园诗的落脚点 与陶渊明不同的是范成大不再把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当成纯粹的自身体验的触发点或是承载个人情怀的客观容器他更多的是把它们作为传达社会信息、民间疾苦的一种媒介突出的是风雅与清淡的结合:夏日田園雜興十一范成大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此诗中描绘的采菱种水并非作为一种田园风光加以表现不再是田园诗中的主角而是范成大反映社会信息的引子作为其书写重点生成机制的一环

7、 范成大要借此表现水乡农民被残酷剥削的悲惨处境传达的是一种社会信息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首全面展现农民生活劳动状况及其苦乐心境可看作是梅尧臣田家四时的延续和拓展正是如此可以说范成大田园诗的落脚点及书写的重点是放在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从根本上看这与范成大的诗歌观念有关 虽然山水田园、农民农事都是田园诗和隐逸诗的组成要素但是这些概念并不能完全等同“隐逸诗”所亟需面对的首先不是怎么写“田园”或“山水”而是对日常人生取何种活法才真正令己安魂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农事占据了重要位置到了唐代王维那里农事已然让位于隐逸范成大承接的则是自韦应物在田园诗中反映现实到中唐以来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精神梅尧臣的田家词传统

8、 进一步说是范成大所接续的诗歌精神由表现个人襟怀步入了反映众生实况的转向且偏向于后者 限于主题笔者须另撰文论之要之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 首中将风雅与清淡的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范成大田园诗的这种书写重点展现的正是清淡诗风在田园诗学古与通变情况的某种侧影 范成大田园黄莉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诗侧重书写地域特征的实况落脚点在于表现农村现实的生成程序使得田园风物更多沦为一种中介角色这正为其不同于清淡诗派之处 书写姿态 旁观者与主角从书写姿态而言范成大的田园诗常以一种旁观者角色对田园风物、农民生活进行观察与记录即使是直接表现民间疾苦的诗亦然 其书写姿态是田家的旁观者、风俗的记录者 而陶渊明的田

9、园诗具有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主角视野田园景物的概貌、其中隐含的情感完全都由人物来指引其书写姿态是置身其中的主角、理想化角色 二者书写姿态的不同体现在对待田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方面首先二者面对人的姿态书写有别 同样面对邻家范成大与陶渊明的书写姿态截然不同十一月十二日枕上曉作范成大竹响风成阵窗明雪已花柴扉吟冻犬纸瓦啄饥鸦宿酒欺寒力新诗管岁华日高犹拥被蓐食愧邻家此诗作于范成大入仕前当他宿醉醒来发觉邻家匆匆吃过昨夜的剩饭后已开始辛勤劳作而自己日头已高仍拥被而眠不免愧怍 尽管愧怍范成大能否跟随邻家像个真正的农民一样从事躬耕?此时的范成大父母双亡后生活艰辛但毕竟是官僚之后不同于真正的贫民 范成大的选择是在写

10、诗中度过优游岁月传达的是一种希冀有所作为但仍未踏入仕途的封建士人的普遍心态既同情关怀人民却又不甘与之为伍而把入仕看做唯一实现理想的途径 迥然不同的是陶渊明移居二首“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面对田园邻家能够身处其间而自得其乐而“日高犹拥被蓐食愧邻家”的范成大则以旁观者的姿态对“柴扉吟冻犬纸瓦啄饥鸦”的田园生活进行记录 面对田园与农民即使诗人带有愧意但是终究不甘与之为伍其次对田园生活中的劳作的抒写二者也是姿态各异:歸園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诗中随处可见“我”的身影 “夕露沾我衣”诸如此类不仅是第一人

11、称的视角更是一种鲜明的主角意识、躬耕实践的体验、安贫固穷的理想写照和姿态范成大面对田园的躬耕却是在侧旁观的姿态:蛇倒退范成大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 向吾达陇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岭处栗甚履冰战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健倒辄寻丈徐行仅分寸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岂惟蛇退舍飞鸟望崖返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仍逢新烧畬约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山民茅数把鬼质犊子健 腰镵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倘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此诗后半部分描述山民简陋的生活情态六句三问虽出于山民之口却实出于诗人之心 人在宦海身不由己反不如山民自由自在 其中种种难言之

12、隐又岂是陋乡山民所能意会?因此唯有一笑以对 而这一笑付之的姿态恰恰表明诗人感到山民与自己并非处于同一精神层次难以与之共情而自己也不可能真正融入其中只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对田园与山民进行记录并生发宦海沉浮的感慨“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与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恰是两种书写姿态的鲜明对照旁观者与主角书写姿态的形成与范成大、陶渊明的仕途经历紧密相关表现之一是与职务有关宋乾道三年()十二月范成大被任命为左奉议郎权发遣处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 管内劝农事的职务使得范成大有机会进一步观察农民的生活接近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与苦难但终究是士大夫与农民的不同角色 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体察对农村凋

13、敝现象的描绘则是基于其主动辞官并融入到农民生活中去的结果是一种主角参与意识的表露 因此在书写姿态上二者仍有质的不同范成大的怜悯仍是出自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此外旁观者与主角书写姿态的形成与范成大、陶渊明对待田园生活、底层人民的心态有关关涉诗人的人格与创作心态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与二人的士人心态有关即二人面对仕途行役与适性自然之间矛盾的差异如何追求心理平衡的问题牵涉到范成大与陶渊明在书写心态上的区别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书写心态 仕隐矛盾与心理平衡据罗宗强对“士人心态”的界定此一心态包括创作心态、人格心态和审美心态等 范成大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差异也可从这几个角度加以考察从中分析二

14、人在书写心态上的区别进而体现在书写姿态的不同呈现于书写重点的差异 究其根本还是二者在书写心态上的种种不同其一范成大与陶渊明在田园诗创作心态上的差异这牵涉到二人对待世网行役与适性自然的矛盾时心态之不同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范成大还是陶渊明他们的书写心态都经历了先后变化 心态并非是一个孤立静态的结果而是随着他们的出隐进退、仕途行役时时变动的过程 总体而言在陶渊明心中世网行役与适性自然之间的矛盾是相对稳定的对立较为明显 归园田居其一“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就是这种尖锐矛盾的结果 然而像陶渊明这样始终将二者置于完全对立位置的诗人并不多因为无论是其前人还是后来者其余众多清淡派诗人或是隐士大多经历着仕隐矛

15、盾各占上风的时刻甚至不乏隐是为了仕的情形尤其是仕途通达之时隐居田园的心绪就次之而仕途受阻时则将视野转向田园寻求慰藉的情形尤多却不完全像陶渊明那样绝大多数时间都将适性自然与世网行役视为二途加以对立范成大身处南宋主战、主和两派政治漩涡中作为主战派其出仕服役与适性自然之间的矛盾总体上较为鲜明但也经历了一个变动的过程 范成大使金之后一度得到重用 尽管晚年仕途又遭困顿但此时的隐退也颇似功成身退之后的隐居毕竟与纯然的壮志难酬有别 概而言之范成大中后期仕途相对顺畅的个人处境和“旁观者”书写也使得这种矛盾在个人语境中显得不那么尖锐在范成大心中世网行役与适性自然的矛盾整体上相对模糊 他能以更优游从容的心态去记录

16、吴地风俗能以旁观者的姿态观望田园生活发出具有中国传统正义感士大夫式的感慨做出清淡派诗人群体中大多数地方官那样的作为面对二者的矛盾能够做到更加自如地切换和调剂这一点与张九龄相类 即使是宦海沉浮的末端晚年范成大不再被重用他也能够以归隐故里为契机在石湖别业中另寻慰藉以此达到心理平衡陶渊明则不然对他而言世网行役就是对身心的严重摧残二者几乎水火不容加上他对心理平衡的高度要求陶渊明只能在势同水火的二者中择其一而择其一对他来说又意味着肉身更加贫困或者心灵加倍折磨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就是鲜明写照因此陶渊明选择了适性自然彻底脱离了世网行役后就意味着与仕宦生涯的彻底决裂而全身

17、心地投入到田园生活中去总而言之陶渊明只能是其中的主角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必须与另一种生活方式决裂不可能像范成大和张九龄那样兼而得之或在二者之间游移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矛盾的处理模式与嵇康及阮籍也很相类 因之陶渊明是“沉浸式”地生活在其间而非士大夫式的游离旁观 反之正因在范成大心中 出仕服役与适性自然的矛盾相对模糊 如前所述他就更能以“旁观者”的书写姿态去描绘田园生活 换言之范成大与陶渊明田园诗在书写重点和书写姿态上的千差万别实质上与其在书写心态上的差异无不关联尤其是当二者面对世网行役与适性自然的矛盾时其二审美心态在范成大和陶渊明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菊”是陶渊明诗歌的核心意象之一范成大对此意象的

18、运用也颇具匠心 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审美心态重陽后菊花二首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此两首诗写于范成大致仕后闲居故乡之时当自己不再作为朝廷命官时面对身份的转换流露出的微妙情感而这种情感指向的是人世间的纷扰此诗在审美意象上的选择上与陶渊明无异但是范成大写“菊”以讽刺势利小人、世间百态接续的是元白新乐府写时事的传统而陶渊明写“菊”以明志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继承的是古诗托物言志的传统 审美意象上的差异背后映射的是二者审美心态的差异厘清范成大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区别后仍需面对的问题是为

19、何范成大并未能在诗歌接受史上成为清淡诗派的一员?是否其田园诗与陶渊明完全无涉?首先范成大确实受到陶渊明的较大影响:黄莉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榮木范成大薰风南来木荣於兹 木荣几时?黄落从之 逝其须臾坐成四时 今我不学殆其已而 天旋地游日月其根 形息气徂不亡者存 去乡离家莫肯过门 猗欤先师不我疪陃 褰衣示珠俾我复旧 自我来归十年不富 孰蠹孰蛊惟汝自疚 冉冉荣木霜华将坠 天黑路长屹蹶可畏 隶也不力奚取六骥 脂车著鞭一息而至范成大在卧病期间开始细品陶诗 据逯钦立所校注的陶集荣木并序为“念将老也”感“白首无成”而作 陶渊明虽曾抱经济之器但志不获骋范成大自父母亡故寓居昆山惠严禅寺也已近十年范成大檃栝陶渊明诗意

20、也作荣木诗甚至一度效仿其躬耕概言之范成大为人及作诗都深受陶渊明影响然范成大毕竟不甘心终老垄亩其中一个标志便是和明州士人交游渐多终因心态各异而取径二途而书写重点与书写心态的差异只是外在表露 如前所述范成大田园诗的书写重点和书写姿态与陶渊明迥然有别也就能够得以解释其次除范成大一端外自接受者一端亦可见出范成大被排除在清淡诗派以外的端倪 虽然中唐以来的新乐府、田家词内容中不乏对田园风光的观照但是接受者并不将它们视作纯粹的田园诗看待 事实上直到范成大创作早期乃至中期陶渊明式的纯粹田园诗和表现新乐府精神的现实诗篇两者依然互不交融 评论家将“陶渊明式”表现个人心绪的田园诗与表达社会属性反映民间疾苦的田园诗视

21、为二物尽管陶渊明也有反映农村凋敝的诗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首纳入七月怀古田舍田家词的脉络中认为是范成大对这条线索的总结 就此论断接受者眼中范成大田园诗与传统田园诗的分野可见一斑以上论断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同样可以解释另一文学现象白居易并不乏田园诗作品但同样并未认定为典型的田园诗人或是清淡派成员 正如清淡的歌吟所言清淡诗派以及它的艺术体现清淡诗风是产生和存在于千百年来众多诗论家的吟赏和批评实践中其封闭性正表现于此 因此范成大表现民间疾苦的田园诗自然也难以被视作传统的清淡一派 同时表明范成大将原本被视为二物的田园风光与民间疾苦融为一炉 体现在四时田园杂诗 首这样的大型组诗之中正是

22、范成大的一种创新要之尽管从诗歌接受史的角度而言清淡诗派已然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范成大作为特殊个案的成就与创新并不因此被否认这也使我们加深了对清淡诗风的封闭性与包容性这一看似矛盾实则一体两面的深刻理解 结论综上所论范成大与陶渊明田园诗在书写重点、书写姿态、书写心态方面的诸多区别凸显了范成大诗歌清淡与风雅的结合 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 首继承陶渊明田园诗的题材汲取中唐以来新乐府、田家词精神在前人开拓的基础上深耕厚植以六十首的体量、四季为大型组诗的经纬极大地开拓表现空间而吴地风俗的描绘则又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由于清淡诗派及其艺术体现清淡诗风是产生和存在于千百年来众多诗论家的吟赏和批评实践中而田园诗与新

23、乐府精神被接受者视为二物范成大表现民间疾苦的田园诗自然也难以被视作传统的清淡一派参考文献:周锡.中国田园诗之研究.中山大学学报():.马自力.清淡的歌吟 中国古代清淡诗风与诗人心态.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章培恒主编.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朱德才杨燕译注.南京:凤凰出版社.夏中义.“隐逸诗”辨:从田园到山水 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为人物表.中山大学学报():.范成大.范石湖集.富寿荪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陶渊明.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北京:中华书局:.范成大.范石湖集.北京:中华书局:.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北京:中华书局.朱德才杨燕.范成大杨万里集.南京:凤凰出版社.刘蔚.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范成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三联书店.责任编校:朱家席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