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舆情视角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385830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舆情视角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舆情视角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舆情视角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舆情视角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舆情视角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基于舆情视角高等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邢献昆摘 要:当前大学生独特的互联网表达方式及高校网络舆情的高发、高危、高关注的特殊语境,要求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向“微思政”化方向发展,并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进一步增强“微思政”灵活化、细微化育人实效新对策。关键词:高等院校网络舆情;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当前如何在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种挑战,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提供了创新机遇。一、从高校网络舆情看“微思政”的特征呈现一是从高校网络舆情发布的主体看,大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

2、特定主体。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从面向大学生群体问题的教育向关心每一个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微思政”轉变。二是从高校网络舆情依托的载体看,大部分的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群组等社交工具实现的。三是从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上看,高校网络舆情紧扣高校实际情况,但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及短期内强大的集聚效应,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校范围。二、推进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微思政”教育创新的对策1.理念创新:“以人为本”理念是推进“微思政”创新的基础在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环境中,贯彻落实“微思政”的“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必须从“教育者中心论”转向“大学生中心论”,从大学生合

3、理化诉求中完善并提高高校内部事务管理水平,从舆情趋势中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从舆情内容上分析大学生价值取向并有效进行心灵对话。网络巨大的开放性要求“微思政”要特别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舆情。2.路径创新:构建“微思政”环境,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一是建立官方社交微平台。高校要在建立并完善校园门户网站、红色网站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建设好管理好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及时发布“微言大义”的权威信息,回应大学生网民的合理诉求,在疏导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情绪中不给谣言滋生的空间,在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中加强学校声誉建设。二是建立网络空间的“微思政”群。需要高校在加强官方社交微平台、“易班”

4、等综合性门户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的基础上,建立由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专业教师、党务工作者,由学生社团、班级等搭建的众多“微思政”群,在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化服务的基础上满足大学生各种需求,形成在网络空间的“大思政”格局。3.方法创新:提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能力是推进“微思政”创新的关键要坚持“即时处理”三原则,提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处置能力。一是坚持“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的原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处置事件,尽快化解舆情危机。有研究表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一般2至3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达到高潮。”只有发

5、现早,才能赢得主动权,为早化解奠定基础。二是坚持“快事实、快发声、快表态”的原则。要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真实情况,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公开表明态度立场,回应媒体和公众质疑,澄清真相,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力争将高校网络舆情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三是坚持“快报事实、重报态度、慎报原因”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确认并发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重点发布高校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的进展,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态度以及后续的处理决定。把高校网络舆情尽早、尽快、尽可控地解决在萌芽之中是“微思政”的有效方法论。当然,在高校网络舆情发现阶段、预警阶段、处置阶段、后期调控阶段都离不开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离不开

6、对有关当事大学生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4.制度创新:建章立制,强化队伍建设是推进“微思政”创新的保障构建“微思政”有效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必须要从“微”处入手,进一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要按照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要求,研究出台各高校“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高校发展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要适应“微”时代要求,制定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预案,统筹协调网上、网下工作,形成在面对突发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时的应对合力。要制定高校网络舆情定期会商研判的制度机制,完善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

7、流程。基础条件较好的高校还应探索建立高校网络文化相关专业师生、先进典型人物、知名公众人物等参与网络评论的机制和办法,探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等。发挥“微思政”的独特优势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要建立网上“微思政”与网下“大思政”一盘棋的思想观念,高校应从做好“两个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出发,把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充实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形成各高校以党委统一领导,学工处、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团委、保卫、网络信息中心等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在领导小组下建立并加强几支队伍。一是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管队伍。二是建立网络评论

8、员队伍。要在赋予原有校报评论员网络评论职能的基础上,注重从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网络评论队伍,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要大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专业课的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不断培育网络评论员的“潜在队伍”。队伍建设要和制度保障紧密结合,要在探索激励评价机制改革上下功夫,激发更多的师生参与“微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参考文献:1李昌祖等.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0(5).2李美娣.信息生态系统的剖析J.情报杂志,1998(4).3梁国胜.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被提上日程N.中国青年报,2012-05-28(11).4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4).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ZC-15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