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三步曲 一、引人入胜的开局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8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承上启下后次复习前次的知识。复习前次的哪些知识呢?应该是那些最基本的对后次的学习起重要作用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复习或再学习,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例如:在讲无理方程的解法时,可设计如下一组复习旧知识的提问:(1)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我们学过哪些方程?解这些方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主要步骤是什么?(3)在解这些方程的过程中,解哪一种方程时必须验根?为什么要进行验根?这组问题,实际上为理解新课作了必要的准备,使得新知识无理方程和它的解法成为整个方程这段知识整体结构的一个
2、自然发展,使得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从旧知识进入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解无理方程的关键步骤去根号,可以由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去分母进行联想,由去分母可能产生增根,联想到去根号可能产生增根等。导情引思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如讲勾股定理,利用多媒体制作,画面(1):漆黑的宇宙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老师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外星人呢?茫茫的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该如何与他们联系呢?此时出现画面(2):科学家从地球上向宇宙不断的发射信号:如A、B、C等语言,高山流水等音乐,以及各种图形,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张勾三股四弦五的图形上。追问
3、:这张图形究竟包含着什么信息呢?立即把学生思维兴趣引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上。开局的关键在于造成认知冲突,以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为例,提出问题:妈妈买了一只蛋糕为一对双胞胎兄弟过生日,请问如何把这个蛋糕一分为二呢?学生由生活中的经验知道只要过中心切一刀,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济于事,形成认知冲突,由此引出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课题。又如讲相似多边形时,先提出问题,在一块长方形黑板的四周,镶上等宽的木条,得到一块新的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是否相似?学生往往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出发认为一定相似,老师干脆回答:不对!以此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二、充实饱满的中坚现行数学课程标准中,对
4、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明确地指出坚持启发式,提倡讨论式,反对注入式,这是“要结合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充分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引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而决定的,充实饱满的中坚,关键是落实三个“点”。即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下面谈谈排除难点的问题。大家知道,难点是由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既有教学内容的原因,也有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难点的对策。如:1.因素: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对策:抽象理论具体化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抽象的难点时,我是
5、这样处理的:手拿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提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由此让学生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亲切自然,水到渠成。2.因素:知识的综合性强,学生掌握起来易出现积累误差对策:分散难点在有理数的运算中,有理数的减法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有理数的减法是有一定的综合性。表现在减法要转化为加法来做;与算术数的运算比较,算术数只是单方面的计算,而有理数则扩充到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的运算,这里涉及转化、符号运算、绝对值运算,再加上对题目特点的识别,正是这几方面的积累误差,使有理
6、数减法形成了难点,这就需要有一个过渡与适应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认识法则合理性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层次训练和及时反馈使转化、符号运算、绝对值运算各个击破。三、留有余味的结局一个高明的设计,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结局的形式有多种,如:1、总结式结局:将本课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的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这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同类项一节小结如下:今天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两项技能:(1)能迅速准确地找出同类项;(2)会合并同类项。初学合并同类项时,四步缺一不可;合并同类项的四步中,要特别注意第二步:带着符号。2、探究式结局:留下
7、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比如讲完勾股定理后,出示我国着名的斜拉式大桥-南浦大桥的图案,要求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设计求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长度的方法.再如,讲完全等三角形第三个判定公理后,给出问题:判断三角形全等需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边,那么假如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条边的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些问题,不必要求学生立即明确对否,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探究。3、开放式结局:比如说讲完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后,我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数学有趣吗?你感受到数学美吗?这样将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上述三个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