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信电源系统维护与检修策略探讨 王晋敏摘要: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与维护电力通讯电源系统,本文分析了通信电源结构,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故障问题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此后电力通信安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关键词:通信电源系统;维护;检修;策略:TN86 :A :1672-9129(2018)07-0086-02Abstract : In order to manage and maintain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2、 structure of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and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common failur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ystem operation process, in the hope that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ower communication security system Operation provides more technical protection.Keywords: co
3、mmunication power system; maintenance; overhaul; strategy前言电网实现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便是电力通信网,其也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保障因素。随着电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力通信网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以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分析了通信电源系统维护工作中存在的常见故障问题,指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充分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安全运行。1 通信电源系统结构通信系统的关键结构便是通信电源,一旦电源系统出现故障问题,将直接影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当前社会供电方
4、式需求发生了多种变化,蓄电池技术与整流器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更新,通信电源系统的供电方式由以往的集中供电变为分散供电,通信机房内存在配电屏、整流器以及蓄电池等设备,真正实现了高效供电。交流配电、整流器、直流配电、蓄电池以及监控管理单元等均属于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是蓄电池,这也是通信电源系统的备用电源,当双路交流失电时,其主要放电为设备进行供电,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压、容量、寿命以及放电率等均属于蓄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且还设置了充电限流、均充电压以及浮充电压等参数信息。二是高频开关整流器,这也是通信电源系统中技术含量最高且更新最快的模块,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5、展,通信系统开始广泛使用高频整流器。三是监控单元,其主要通过接口与直流配电、交流配电以及整流模块的监控单元进行并联,从而实时监控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状态。人工巡检模式无法有效掌握通信电源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也不能及时发现运行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致无法处理故障,运行效率较低。而通过监控单元可以实时采集电源通信监控系统的设备云心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后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一旦运行参数超出限值时,监控中心便会发出报警信号,之后调度任运会及时安排处置故障点,以有效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 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配置在电力通信站中,其通信设备供电主要采用DG48V的直流电源。且在220kv及以上的
6、等级变电站以及通信站中,通信电源系统应采用双电源配置,将两路独立的交流电源整流得到DG48kv的直流电源,这样当一路电源出现故障问题时,另一路电源还可以为设备提供足够的电量。同时每套开关电源均配置一组蓄电池,当交流输入中断时,可以通过额外电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障电力通信站设备的供电可靠性。3 日常维护重点事项通信电源系统最为关键的管理内容便是加强后期的维护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变电站等级与重要性的不同,制定完善可行的巡视计划,且日常运维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3.1交直流分配系统及开关电源维护一是做好电源的巡视维护工作,且巡视期间注意记录检查设备电流以及电压等参数。同时,工作人员
7、还应观察电源设备信号指示灯情况,查看开关接触的良好性,并测量熔断器、接头以及开关是否满足基本标准。尤其在雷雨天气时应重点观察交流输入避雷器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确保雷雨时避雷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二是防尘与除尘管理,工作人员应做好电源设备的除尘与防尘工作,积尘会严重影响器件的散热性,甚至会降低开关电源的运行寿命。对此,工作人员每个季度均需要全面清洁电源设备,并检查各连接部件是否存在接触不良或松动问题。三是切换检查交直流装置,工作人员应对各种交直流切换装置定期进行切换试验,以确保所有装置可以迅速完成切换,以免因故障问题导致失灵。在试验前,工作人员还应做好通信负载供电工作,以免出现
8、设备掉电问题。四是做好通信电源的容量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设置通信高频开关电源容量时应注重合理性与科学性,且使用时应计划性的增加功率。一方面,通信电源系统应统一采用1+1配置模式,当一套开关电源系统出现故障问题后,可以使用另外一套开关电源系统维持运行。另一方面,若电源系统长期保持高负载运行状态,则电源系统的故障发生几率则会大大增加,甚至还会导致整个通信电源系统发生损坏。因此,每台通信开关电源容量应大于负载电流及电池10小时的充电电流之和。13.2蓄电池组维护当前通信电源蓄电池往往使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通信站的负载需求,配置不同容量的蓄电池组,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且在通信网
9、设备持续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也应做好蓄电池的维护工作,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有效管理电池的运行环境,工作人员应做好房间的清洁工作,并为蓄电池的运行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对运行环境的温度要求较高,高温会对其工作效率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降低蓄电池的工作效率。对此,在蓄电池室内应安装空调做好温度控制工作,确保机房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以免蓄电池运行时受到高温影响。其次应做好电池系统的充放电管理工作,安装完毕电池系统后,若其停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时,工作人员应及时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每年需要对蓄电池组进行一次放电试验,且每三年对蓄电池进行一次容量实验。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工作人员
10、应做好电流限流给你做,以免电流过大或过快问题。最后应做好電池组外观的维护工作,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蓄电池连接处是否存在松动或腐蚀问题,电池壳体是否出现变形或渗漏问题。一旦发现蓄电池出现异常情况时,工作人员应及时修理维护,且日常管理过程中也应对蓄电池接线处涂抹凡士林进行有效保养。4 通信电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应对4.1交流配电设备故障与处理一是出现交流欠压与过压故障,此时工作人员应测量一路货二路交流进线电压是否正常运行,若交流保持正常运行模式,出现交流过压或欠压预警时,则一般为监控系统交流采样电路或监控单元出现故障问题。二是交流接触器出现不吸合故障,工作中接触器被弹开,无法有效吸合。此時工作人员应
11、检查接触器吸合线圈的状态,若线圈内存在正常工作电压,但却不吸合,则表明交流接触器出现损坏,需要及时更换。三是出现切换异常故障,两路电流无法进行有效切换,此时工作人员应检查控制开关状态,并检测两路交流采集保险管是否出现熔断问题,一旦发现熔断应及时更换。四是防雷器故障问题,工作人员应检查防雷器通信是否正常运行以及防雷器开关是否正常打开。当防雷器单元窗口呈现绿色时,表明防雷单元正常完好。而当出现红色时表明出现故障,应及时更换。五是馈线支路采集模块出现故障,此时工作人员应及时检查模块的运行情况以及通信现是否出现松动问题。24.2高频开关电源故障与处理一是交流输入故障,此时工作人员应检查监控器交流参数是
12、否设置合理。二是整流模块零输出问题,检查交流电输入是否正常,并检查监控器通信设置的参数是否正确,若通讯与交流输入均保持正常状态,则表明模块出现故障需要及时更换。4.3蓄电池常见故障及处理一是漏液、酸雾严重以及电池鼓胀问题,此时必须更换电池,且必须整组更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及不同厂家的新旧电池。二是电池极柱或外壳温度较高,螺丝松动或浮充电压过高会导致电池极柱或外科温度过高问题,此时工作人员应检查螺丝情况并完成紧固。5 运维期间关注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做好现场的巡检工作,工作人员应设定固定的巡检周期,且巡视时必须有效检查电源的运行状态。同时还应检查模块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充电限流值的正确性,且对比分析巡视
13、收集数据,有效掌控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状态。其次应关注电源系统的相互影响,电源故障会发生连锁反应,对此工作人员应系统分析故障并做好检修工作。比如交流输入电压不稳定会直接导致开关电源整流模式出现损坏,开关电源输出直流电压过高会导致整流模块关机或蓄电池过充电,从而损坏蓄电池。这些工作人员均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后应充分发挥远程监控作用,利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电源设备,检测通信站点电源系统及机房的运行情况,并记录处理形成数据库,以便运维人员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并通过监控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修理,从而提升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6 结束语通信网安全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为通信电源系统的运维质量,对此,通信运维单位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并加大对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有效保障电力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参考文献:1郭定. 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维护及管理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17,(22): 14-15.2李熙,洪叶,赵世文. 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维护与检修策略探讨J. 通信电源技术. 2016,(06):195-196+2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