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乡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7969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乡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乡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乡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乡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乡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乡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10岁时就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1935年他到美国留学,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并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他对肯尼迪图书馆的设

2、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图书馆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卢浮宫内标志不清,仿佛迷宫。每年370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间昏暗的屋子里,试图找寻赫赫有名的3件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

3、笑的“蒙娜丽莎”。密特朗总统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随即,总统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评选征集的改建方案,结果有13位馆长同时选中了同一个方案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卢浮宫内。方案的设计者便是贝聿铭。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1983年,贝聿铭参观了卢浮宫4次,在他眼中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8个世纪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建筑。贝聿铭的构想是建造一座约23米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万名参观者。在得知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时,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他们的

4、不满。人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1:1的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态度,同意了这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有人回忆,“金字塔”落成那天,记者采访贝聿铭时,“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他说,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20世纪70年代,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大陆。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以贝聿铭的世界级名望来说,香山饭店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子,但他却看重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他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要为自己设计的

5、建筑风格注入新的生机。最终,贝聿铭确立了香山饭店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香山饭店设计的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银大厦。他强调说,香港在1997年要交还中国,这幢建筑必须使福斯特的银行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的标志相形见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会继续繁荣昌盛。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贝聿铭有三子一女。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字,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贝聿铭原本不

6、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衫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衫矶美化奖”。 (有删改)相关链接贝聿铭是在多重文化架构下孕育而成的建筑艺术家。他的衣着等择取了西方的范式现代建筑、几何学等,他的血脉和基因却是东方华夏民族的自然融通、刚柔相济。 (“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贝聿铭)卢浮宫改建时,贝聿铭深知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不信任,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我放弃。”密特朗当

7、机立断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贝聿铭:建筑界的外交家(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肯尼迪的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并且受到肯尼迪遗孀的特别赏识。B贝聿铭虽然身在外国,但仍心系祖国,骨子里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念情怀,同时对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信心。C作为一个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够同时拥有东西文化的精华,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D年少对建筑的浓厚兴趣,加上留学时的刻苦学习,特别是柴根道夫独具的慧眼和大胆的聘用,让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E由于法国人的反对,迫于压力的贝

8、聿铭对卢浮宫的改造既要考虑“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又要做到两种建筑艺术的对接。(2)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本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贝聿铭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BC(答B得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2)注重建筑实用性与美感的统一。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从实用的角度对卢浮宫进行改造。注重建筑功能与建筑灵魂的统一。赋予肯尼迪图书馆这一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中银大厦的设计体现“中国人民的抱负”。注重传

9、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每点2分)(3)选材详略得当,侧重表现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与成就,其他方面略写。人物塑造上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既具体写贝聿铭的言行,又用别人的评价进行侧面烘托。语言平易直接,略带幽默,多处引用。如“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笑的蒙娜丽莎”“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等语言幽默。(每点2分)(4)关心平民的利益。他为平民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受到好评。不纸上谈兵,注重实地考察。改造卢浮宫时,参观了卢浮宫4次;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并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

10、耐心坚韧,有策略。耐心坚韧地说服法国人接受自己的设计方案。爱国,有中华赤子情怀。以报国热情进行香山饭店和中银大厦的设计。(每点2分)【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

11、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找到“设计理念”,如文本第二节中“

12、注重建筑实用性与美感的统一”,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如“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从实用的角度对卢浮宫进行改造”。【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

13、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人物塑造的手法: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语言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有的用整句,有的多用散句,有的整(整句)散(散句)结合;有的多用长句,有的多用短句,有的长(句)短(句)结合;还有的运用修辞格等等,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单从形式上看,整句的语言

14、特色为“典雅”,散句的语言特色为“口语化”,长句显得“柔和”,短句显得“激昂”,叠音词显得富有节奏感、韵律美。运用修辞格的要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后,才能确定其或清新、或典雅、或华丽、或含蓄(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要求贝聿铭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概括,答题时注意找到文章中的典型事件,分析事件反应出的传主的美好品质,然后分条作答,如“关心平民的利益”“不纸上谈兵,注重实地考察”“耐心坚韧,有策略”“爱国,有赤子之心”等。结合材料分析。【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

15、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说“鉴”何西来鉴,就是镜子。它有光滑平整的面,靠了光的反射作用,能够再现物体的形相,不溢美,也不藏丑。越是好的镜子,越能毫

16、发毕现。镜之对人有用,原因盖出于此。中国最早的鉴,大约是用青铜铸造、磨制而成,所以“鉴”字和“镜”字都从“金”。改用玻璃,则是很晚的事。但无论是青铜鉴,还是玻璃镜,那用途却是一样,无非是照物,照人。人之发明镜,恐怕主要是为了从中照见自己的尊容,以图有所改进,增其美而减其丑。把历史当作镜子,这是古已有之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了以史为鉴。魏征是一代名臣,太宗是开国英主。每当太宗稍稍懈怠,政治举措失当,魏征就以隋的覆亡为前鉴,高喊“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要他“居安思危”。魏征去世,太宗临朝叹道:“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这就是“人鉴”的由来

17、。“人鉴”的职责是“谏”,就是提意见,提批评。但“人鉴”之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临鉴者有无自知之明,有无李世民式的胸怀与器度。历朝谏官就是专职的人鉴,谏官品级不高,但是危险极大。至德二年,杜甫为疏救打了败仗的宰相房琯,险些作了刀下之鬼。如果说杜甫为之辩护确有徇私情的嫌疑的话,那么韩愈的谏阻迎佛骨,总是光明磊落的了。然而,结果也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凄凄惶惶离了长安。可见,除非是作魏征那样的“人鉴”,碰到李世民那样的临鉴者,否则,“人鉴”本身并不会有坦途,更不要说安全。铜可以为鉴,史可以为鉴,人可以为鉴,那么,文可不可以为鉴呢?当然可以。事实上,人们历来就把文艺作为镜子看的。文艺作

18、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真实,这一点像铜鉴,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司汤达说小说是“路边的镜子”,都以文艺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为前提。文艺作品再现社会生活的历史图景,揭示历史运动的规律,提供壮丽的历史画卷,这一点又很像史鉴。杜诗被誉为“诗史”,清初的仇兆鳌说,读少陵集“可以见天宝开元盛而忽衰之故,可以见乾元大历乱而复治之机。”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要把他的人间喜剧写成一部别人没有写过的法国社会的历史。可见,文史就其本质来说,是相通的。文艺作品能够提出社会生活当中的尖锐问题,施以褒贬,给以回答,从而劝善戒恶,这一点又很像人鉴。中国古代设官“采诗”,要从中窥见政教王化的得失,

19、就是着眼于诗的这种“人鉴”的作用的。鉴之所以为鉴,离不开客观地反映事象这个基点。离开这一点,就是哈哈镜了,入了魔道。然而,要成为真正的鉴,并不容易,而以文鉴为最难。文艺是一面镜子,它既照见人间的欢乐和幸福,也照见人间的灾难和不幸,只要真,不失实,就都是正常的。这正是文艺的职责。近二十余年,中国的历史走了一条过于曲折的路,艺术家只要不闭目塞耳,昧了良心,就无法回避。好在,这几年,我们的文艺渐渐地敢于面对人生、有点真正的文鉴的意思了。然而又因为照见了某些人的尊容,或触犯了某些达官显宦的禁忌,而风波迭起,虽无鉴碎人亡之虞,却也始终让人捏着一把冷汗。鉴,固然要有光滑平整的面,方能毫发毕现;然而,总得临

20、鉴者不以自己为完人,才有希望。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选自文化名家论修身,有删改)17.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思路。18. 请具体分析文章第六段中例证的作用。19. 文章结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7. 首先,举魏征和唐太宗的事例论述“人鉴”的由来及职责;其次,以杜甫和韩愈为例论述“人鉴”发挥作用的条件;最后,得出结论,指出“人鉴”的危险性。 18. (1)举托尔斯泰和司汤达的例子,论述文艺像铜鉴,应真实反映社会生活;(2)举杜甫和巴尔扎克的例子,论述文艺像史鉴,应再现社会生活图景;(3)举古代的采诗官例子,论证文艺像人鉴,可窥见政教王化的得失。 19. (1)要想繁荣文艺,文艺工作者

21、必须直面人生,不溢美,不藏丑,才能真实再现生活;(2) 更需要文艺作品的鉴赏者有自知之明,有胸怀器度17. 本题解答时,可根据语段的内容先划分段内的层次。从文段内容来看,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魏征为例说明“人鉴”的由来;二是以杜甫和韩愈为例说明“人鉴”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三是以“人鉴本身并不会有坦途,更不要说安全。”这句话结束说明“人鉴”的危险性。点睛: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段落的论证过程呢?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议论语段。其中包含四点:一是明确语段中观点性的语句(一般来说此类语句常在段首或段尾);二是明确论据的类型;三是明确语段中的论证方法;四是明确语段的结构。其次,要指导学生对

22、句子进行细致分析。其中包含四点:一是标出句子的序号;二是分析论据的作用(作为论据,论述了);三是分析论述性语句与观点性语句的对应;四是明确句子关系,划分句子层次。最后,按照一定的语言格式,归纳出段落的论证过程。18. 本题从内容来看,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论述文艺像铜鉴,论述文艺像史鉴,论证文艺像人鉴。每一个方面都例举了典型的实例,这样就使论证更为具体,更具有说服力。点睛:论证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

23、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

24、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9. 本题属于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本句中“总得临鉴者不以自己为完人,才有希望。”应为理解的重点,由全文可知,不以自己为完人,才有希望即是说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直面人生,不溢美,不藏丑,才能真实再现生活;更需要文艺作品的鉴赏者有自知之明,有胸怀器度。3. 现代文阅读科学大师钱学森涂元季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新华书店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得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

25、还有一本菜谱,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钱老本人也说: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他说: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

26、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他批评说: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先要奠定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钱老看到

27、这篇文章后说: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把我的名字点出来?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请你尽快帮我问

28、清楚。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大事上更是如此。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吧。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事!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

29、为他人写序,不题词。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虽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会。(摘编自2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30、,最恰当的两项是A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B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4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C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D钱学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由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二也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E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上的大方向是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

31、。(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3)有人说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所以才敢点名批评钱学森。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简要评述。(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些事情,赞美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参考答案:(1)AD (B项中原文没有“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的内容;C项中原文不是“恢复”隐去的名字,是加注;E项原文是“回避”,不是拒绝。)(2)主要包含:1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2学术空气不能“一团和气”。3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学,勇于让新生力量担当重任。(3)观点有合理的一面。钱学森是地位尊崇的学术权威,在

32、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对权威有崇拜心理,所以不敢批评钱学森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与钱学森地位相当,情理上有可疑提出批评的潜在前提。观点站不住脚。具有真正科学精神的人一定会实事求是、学术上坚持公开争论,不搞“一团和气”。茅以升敢批评钱学森,主要是因为他是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而不是因为他是学术权威。(4)读各种书籍、杂志、兴趣广泛,纠正自己答卷的错误,做事求较真;主动询问缴纳个人所得税,让年轻人担当重任,原则性强;回避参加鉴定会,洁身自好。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芋老人传清 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

33、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

34、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蔫。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

35、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注:周容(1619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茂三,鄞县(今浙江鄞县)人。明亡后,曾出家为僧。精通书画,著有春洒堂诗集、春洒堂文集等。 慈水:要浙江慈溪县。祝渡:即祝家渡,渡口在慈溪县西南约三十华里。 童子试,明清科举录取秀才的考试。 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 尚食,指皇帝的食品。 织纺井臼:谓自己操办衣食,勤苦度日。井臼

36、,指汲水、舂米。 9、下列句中加线字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影:形体 B有旧,邀见,讲钧礼 钧:通“均”,平均,均衡 C辄屈膝叩首迎款款:真诚,诚挚 D相国遽惊谢曰 谢:感谢 10、下列文句,都能说明芋老人“知道”的一项是() A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B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 C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D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11、下列对文章解释分析正确的一

37、项是() A芋老人热情招待一位赶考归来的书生,后来这位书生荣为相国;他四方寻找芋老人,芋老人的儿子也因此改变命运。表现了作者知恩图报的观念。 B芋老人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奇怪现象,以小见大,由远及近,有力地批判了那些改变节操辱没人格的行为。 C作者高度赞扬相国,将他和当时的士大夫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手握重权,却卑躬屈膝,对他们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坚定的民族气节。 D作者借芋头讽喻,采用主客对问的形式,反复用芋头串连全文,刻画芋老人“知道”形象,以此强调士大夫的责任感。 12、将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3分) 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3分

38、) 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4分) 13、用“/”对文中划线的语句进行断句。(3分) 嗟 夫 天 下 有 缙 绅 士 大 夫 所 不 能 言 而 野 老 鄙 夫 能 言 之 者 往 往而然 参考答案:9、A(B通“均”,同,同样;C款服,服罪;D赔罪,道歉) 10、C11、D(A作者并未表明这个思想,这是无中生有;B由近及远,由日常生活上升到写家国之事;C文中并没有高度赞扬相国,没有将他和当时士大夫进行对比) 12、略。 13、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5. 、文言文阅读(10分)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

39、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倩余文以为之记。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

40、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园,可也! 2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10分)(1)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5分)(2)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5分)参考答案:(1)不久陈君将要到粤西做官,只是对半野园不能忘情。(2)虽然这样,士人在贫贱的时候,住在破旧狭小的巷子里,用破瓮当做窗户,用绳子当做门轴,也心满意足。半野园,是前相国(官名,相当于丞相、宰相)陈说岩先生的别墅(指本宅外另置的园林游息处所)。陈相国已经过世,距今有十多年了,半

41、野园已受破坏改做别的房舍。可是园中聚集的花木,足以悦目;弯曲回绕的栏槛,足以回避暑雨而兴起清风;高远的楼阁,足以抑制西山的爽气(清朗之气),像陈相国在世时一样。庚戌年的春天,我的朋友杭大宗来到京师(国都),寄居在半野园里。余与杭君多次互相往来,因此记得半野园的概貌。当时,杭君的同乡中有陈君,也寄居在半野园里。不久陈君将要到粤西做官,只是对半野园不能忘情,让擅长画画的人画一幅半野园图,且通过杭君请我写一篇文章把它作为“半野园记”。天下的山水,密集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方,而京师车马喧嚣,客居在此的人往往萦纡(迂回不同)郁闷,情不自禁地思念故土。陈君的老家在杭州,西子湖的美景天下第一,陈君却离开家乡来到

42、京师,他应该对半野园不屑一顾;可他徘徊留连之极不忍心离去,那么陈君为官,一定与一般的官吏有所不同。虽然这样,士人贫贱的时候,住在破旧狭小的巷子里,用破瓮当做窗户,用绳子当做门轴,也心满意足;间或到了富贵人的家,看到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情愉悦而羡慕他们。如果有一天得行其志,就考虑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到了剥削百姓维持生计之物而不顾惜的地步,这和抢劫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呢?然而,陈君如果羡慕陈说岩先生担任相国的功业却不羡慕他置办半野园,是完全可以的!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43、。世庙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

44、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轸石王子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

45、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戏下:麾下。轸石王子:作者自称。土锉:土锅。不偶:命运不好。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偶泛洞庭,风涛大作 泛:泛舟 B. 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 传:为作传C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鬻:卖 D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 曩:从前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 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见一

46、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后来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叙事状物,抒情色彩浓厚。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4分) (2)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