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537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技、经济、市场2023 年第 7 期141科教之窗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邰玉姣(皖江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摘 要:经济类课程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而应该向其他专业渗透,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大学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大学经济类课程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大学经济类课程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探讨了经济类教学中跨学科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关键词:经济类课程;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0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

2、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增长,打破现有课程教学的学科界限和壁垒,探索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教育的时代所需。跨学科融合在教学中体现为教学内容的多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多学科渗透、学科内容的多领域融合。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实施路径,深化改进策略,实现经济类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更好地满足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经济类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1.1 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首先,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交

3、换商品和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如何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求。因此,经济学既要研究商品的价值规律,又要研究交换和市场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既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生产、消费、分配等活动,又要研究宏观经济主体之间的投资、分配等活动;既要研究个人收入与其消费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个人收入与其储蓄、投资之间的关系;既要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通过跨学科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获得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其次,掌握经济学模型和工具。在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时,往往需要使用相应的模型分析实际问题

4、,如对价格水平、需求、供给等因素进行分析;对市场竞争程度、资本积累、生产率等因素进行分析;对市场均衡、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掌握经济学模型和工具,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最后,理解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经济学理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提出的。许多社会问题需要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得以解决,通过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可以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如对价格水平进行分析、对投资进行分析等。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经济学理论和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社会经济生活中很

5、多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变且相互关联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等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而在经济学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教学模式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各学科知识体系之2023 年第 7 期142科技、经济、市场科教之窗间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经济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经济学基础知识,还要

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传统教学注重系统地教授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听讲、练习,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而在经济类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完全竞争市场时,如果只讲垄断市场理论,会使学生对经济理论产生片面化认识。但如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垄断市场理论中的观点,比较西方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垄断市场理论,就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垄断市场理论。在经济学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后,学生可以认识到在垄断市场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垄断,快速理解并掌握教

7、材中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扩展和延伸经济学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有利于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1.4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文化知识、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类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研究经济学的角度和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态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角度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以

8、生态学为基础,对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研究,并通过科学地分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跨学科研究宏观经济学课程,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微观经济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宏观经济政策,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 经济类教学中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培养路径2.1 以实践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在经济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向学生传授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类问题,如货币政策、财政政

9、策、汇率波动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介绍和分析相关问题,以此帮助学生了解经济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经济类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交叉融合,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类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国际货币制度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金融衍生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最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风险管理工具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10、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金融方面的经济学著作和期刊。2.2 以创新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传统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偏重理论和概念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而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注重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传

11、统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教师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一门新的课程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将经济学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相结合,探讨了市场营销科技、经济、市场2023 年第 7 期143科教之窗学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该课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该课程也为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3 以学科交叉为导向,提高教师的团队合作 能力多学科融合的教

12、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将多种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合理配置时间和资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授金融学课程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金融学中常用到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会计学;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金融学。此外,在讲授投资学课程时,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可以相互补充,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投资理论和实践。在讲解风险管理课程时,管理学、金融学、投资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可以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教师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需求

13、,及时调整教学内容。2.4 以案例为支撑,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类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以经济学理论为例,在讲解供给与需求理论时,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分析法讲解供求理论,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相关理论介绍供求关系,再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商品供求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中所用的商品是否经常出现供不应

14、求或供过于求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反思这种商品是否有一定需求或在供给方面出现问题。在分析完案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找到相关对策并加以实施。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经济理论知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经济类课程的兴趣。任何课程都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能够促使教师规范教学设计,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在生活经济类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遵守相关的原则和制度,并采取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当前生活经济类课程的评价主要围绕课程目标、策略等方面,需要根据学生对生活经济的意识、态度、习

15、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评价机制的设立还需要教师自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评价,通过全方面了解,推动经济类课程的开发与创新。3 结束语经济类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类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经济类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师应实现课堂内容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从单一学科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参考文献:1 宋晓玲.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高教

16、学刊,2022,8(22):135-139.2 杨佳,吕卅,高晓红,等.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高教学刊,2021,7(28):46-49,54.3 禹松柏.通过学科融合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探索 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6):76-78.4 冯喆,黄勤,付薇,等.情景教学在土地经济类课程中的应用及案例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4):233-236.5 时磊.“微观经济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75-77.6 曹晓平.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经济类课程教学研究 J.科技资讯,2019,17(9):157-158.7 韩建秋,王超华.“跨学科融合”生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教育现代化,2018,5(4):33-34,39.8 陈金梅.历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8):5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