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从阐述相关概念的内涵入手,梳理课程内容,提出要重视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并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对策。一、厘清语言运用的相关概念及关系义教新课标提出,“语言运用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具有深厚感情”2。这段话描述了语言运用的不同层面及特点,强调了丰富的语言实践对语感、个体语言经验、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情感认同的重要性,大致对应语言运用素养的四个层面:语言积累、语言建构、语言运用和语言认同。下面我们逐层分析这四个层面的含义和关系。1.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实践”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接触、阅读和使用语言,涵盖听、说、读、写等活动。“主动”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与说、读、写相比,“听”往往比较被动。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仅靠自己传授知识学生便能自然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应该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言积累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境、表达技巧等;语言梳理则是对这些语
3、言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比较,从而深化理解,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表达逻辑;语言整合指将它们相互关联,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然而,即便完成了这些,也并不意味着初步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语感的形成受个人语言天赋、语言环境、实践经验和学习方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体现的是个人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熟悉程度。但总体而言,语感与语言学习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语言积累得越多,语感越好。2.语言建构“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意味着学生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来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理解其在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建构文化中语言运用:内涵理解、学习重点与教学对策吉林省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闫继华【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
4、2年版)中,关于“语言运用”的表述可以从语言积累、建构、运用及认同四个层面来理解,它们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但单纯的字词、语段积累与梳理并不足以支持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语言运用的内涵、学习重点进行了梳理,从积累丰富词语、梳理短语句式、运用修辞进行创意表达三个层面提出教学对策。【关键词】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建构;语义聚合探 索TANSUO的重要作用,熟悉其使用规律和习惯。个体语言经验和语言建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个体语言经验为语言建构提供了必要的语言素材和表达经验。而语言建构则是在个体语言经验的基础上,个体有意识地
5、、创造性地建构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认知结构。3.语言运用“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强调学生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重要的能力目标:书面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尤为关键,也非常难,它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语言,还要对语言的规范和标准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应用能力。这两种能力不仅展示语言技能,更体现出包括语言意识、书面表达、社会交往和问题解决等的综合素养。4.语言认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这句话强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学
6、生不仅要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情感等内涵,培养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上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语言运用能力结构图(见图1)。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经历语言积累、建构、运用和认同的过程,这四个方面紧密相连,逐步推进,呈螺旋式上升。二、明确语言运用课程内容及重点对于语言运用四个层面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在教材上如何体现,如何落实,教师心里应该有清晰的教学图谱。梳理义教新课标“课程内容”部分,将其概括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语言积累与梳理主要集中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并贯穿各学段
7、,内容涵盖识字规律、词语辨析、精彩句段、成语典故、古诗词、文化名言等。然而,单纯的字词、语段积累并不足以支持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正如拥有材料并不等同于能够建造房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义教新课标“课程内容”中,虽未直接提及“建构”二字,但强调的“阅读文章”等内容实则与语言建构紧密相连。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丰富了其语言储备,还为其营造了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具体情境。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习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技巧,逐渐掌握语言特点和规律,进而不断内化并重构语言,最终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实际上,阅读文章就是在间接地进行语言建构。因此,将“课程内容
8、”中的“阅读”归为“语言建构”行列,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义教新课标对语言学习的要求与导向。语言建构是“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包括属于个人的言语心理词典、句典和表达风格”3,通常涵盖理解与内化、模仿与创造、反思与调整等步骤,其核心在于对语法、修辞、逻辑等语言规则的掌握与运用。虽然小学生不必深究这些抽象知识,但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来学习和积累”4,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强化语言运用的路径与策略我们借助认知语义学的理念,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来谈培养语言建构能力的具体对策。瑞士语言学家巴利提出“联想场”的概念,认为语义图1 语言运用能力结构图
9、612024.03有聚合关系,语义之间通过联想形成一个集合体。5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理解和归纳语言现象,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1.积累丰富的词语,用图像联想法聚合语汇我们可以某一特定主题或关键词为核心,对词语进行积累与梳理,形成有聚合意义的语汇库。如本单元中,古诗三首 描绘的是春夏时节的景色,燕子 也是以春天为背景的,那么便可以“春天”为圆心,向外拓展词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春天时,选取了哪些景物,是如何描摹的,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和关联等。学生通过梳理,发现 绝句 所选景物有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描绘
10、它们的词有丽、香、融、飞、暖、睡;惠崇春江晚景 所选景物有竹、桃花、春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描绘它们的词有三两枝、暖、先知、满地、短、欲上;燕子 中的景物有春日、轻风、细雨、柔柳等。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很容易唤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遐想,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如“泥融、沙暖、鸭先知和芦芽短”等更细腻入微地传达出春天特有的气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通过视表1“语言运用”相关课程内容一览表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第一学段积累:认字,拼音,记录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梳理:通过部首检字法发
11、现汉字规律,分类整理积累:认字建构:阅读有关个人、家庭、学校生活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运用: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交流沟通,讲故事建构:阅读革命英雄故事,阅读描写自然的文章,阅读儿歌、童话、图画书建构:阅读有趣短文运用:提出想法,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建构:阅读有童趣的图画书、儿歌集、童话书运用:运用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与记录第二学段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古诗词、新鲜词语、精彩句段、同义词、反义词等梳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整理语料建构:阅读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及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日常应用文运用:有礼貌地交流,用日记、观察手记展示收获,讲事迹或故事建构:阅读革命故事、历史故事
12、及描绘自然的文学作品运用:尝试用口头或图文形式创编儿童诗和故事建构:阅读科学短文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运用:运用口头、图文表达观点和思考建构:阅读英雄故事、儿童文学、中国古今寓言、神话传说等运用:讲述故事大意,口头或书面分享梳理:中华文化意象运用:交流,写报告第三学段积累:词语、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梳理:按字形结构等梳理汉字,分主题梳理语言材料,校内外讲话、写字、使用标点符号等运用: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建构:阅读记人叙事短文、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整理:记笔记、列提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运用:口头表达、书面叙写,分享所见所感建构:阅读革命文学、优秀文学作品,反映
13、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运用: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感受,有创意地表达,描述故事建构:阅读短论、简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哲人、寓言、成语故事,学习思维方法,发现语言现象特点运用: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建构:阅读革命传统作品,文学、科普、科幻作品梳理:作品基本内容、小学阶段阅读生活运用:分享阅读经历、体会、方法运用:运用多学科知识分享经验、感受、研学成果,运用多种形式丰富语言表达,分享奇思妙想探 索TANSUO觉和嗅觉表现出诗人在春日的感受。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整个结构的意义总和远大于个别词语的意义。另外,我们还可以将 燕子 中的燕子与 昆虫备忘录 中的昆虫组合成动物系列,以 荷花 中的荷花为核
14、心扩展出“花”系列,等等。在积累、梳理、拓展时,可以根据词义的性质进行分类,使词汇库更加丰富和有序。随着词语的不断积累,我们可以运用图像联想法使更多的词语聚合起来,将语义信息与具体图像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在阅读中培养语感。2.分类整理短语、句式,了解语言内部结构,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对于一篇作品而言,其内部的各种要素很复杂,从词、短语、句子、句群到篇章,诸多语言单位构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一定层级性。6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首先,要引导他们从理解词或短语的组合方式开始,逐步深化其对句子或语篇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的认识。基本的短语结构有主谓、动宾、偏正、并列、补充等。燕子 一文
15、中有大量偏正短语,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来,再进行分类。这些短语有的描绘颜色,如“乌黑的羽毛”;有的描绘形态,如“波光粼粼的湖面”;有的运用比喻,如“如毛的细雨”;有的揭示特征,如“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其次,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句式,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如 燕子 中“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者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长短句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富有变化。通过认识句子内部结构及其关系而实现的深度阅读,“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而且这种阅读认知与阅读体验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7,这样形成的个体语言经验往往很深刻。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创造性地表达,提高语言表
16、现力学生积累了大量词语或句子,如果不加以运用,仍无法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如在整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绘制“我的旅行地图”,用课文中的词语口头描绘画面或场景。例如:第一站,浣花溪;第二站,春江晚景;第三站,三衢道中;第四站,春之信者;第五站,夏日池塘;第六站,昆虫馆另外,也可以设计各种题型,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词语积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增添形象感和感染力。在众多语言训练题型中,造句是最小、最灵活且最有效的。例如,学习了荷花 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句后,有学生尝试用“挨挨挤挤”造句:“桃花开了,挨挨挤挤的,簇成一团,
17、宛如小姑娘羞红的脸。”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再现了和原句相似的情境,展现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有学生造句:“还未走到景区,远远望去,入口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挨挨挤挤地翘首等候。”这句话也还原了“挨挨挤挤”的本意,形象地描述了拥挤的场景。荷花第四自然段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学生可采用仿写的方法进行练习。综上所述,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是一个积累、梳理、整合、建构和训练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多种语言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努力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参考文献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5.3 4 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J.语文学习,2018(1).5 王冬.认知语义学视角下初中文言形容词词义系统的构建 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6 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43.7 刘颖异.深度阅读会让语文课堂发生什么 J.语文建设,202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