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根据水利部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和甘肃省水利厅相关印发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计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通知(甘水发704号)相关精神,在全方面普及田间常规节水浇灌技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浇灌面积,由甘肃省水利厅组织各市(州)及省直属单位编制全省高效节水浇灌发展计划。此次高效节水浇灌计划是依据全省现有大中型灌区、小型灌区及浇灌片、纯井灌区面积上高效节水浇灌发展现实状况,对全省灌区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浇灌工程进行了中期及远期计划,计划中不包含石羊河流域关键治理项目已批复高效节水浇灌内容。计划编制采取由市(州)和省直属单位提供计划素材,省水利厅统一汇总方法,编制完成甘肃省高效节水浇灌发展计划
2、。一、概况(一)基础情况1、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甘肃省在中国西北部,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西连青海、新疆,南邻四川,北靠内蒙、宁夏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分属中国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总面积45.44万km2,占全国面积4.7%,总耕地面积7320万亩,但土地利用率不高,利用率仅为58.03。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33个乡镇、17491个村。1.2地形地貌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km,南北宽530km。全省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
3、错分布,关键以山地、高原为主,土地资源大致分为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田。甘肃是一个多山省份,最关键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山地占26%,高原占29%,川地占30%,戈壁沙漠占15%。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1000m以下占8%,海拔1000m占51%,海拔3000m占20%,海拔3000m以上占21%。本省浇灌分区关键遵照全国水利区划,并考虑各地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农业生产水平及行政区划等原因,将全省划分为五个区域,即河西干旱区、中部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半湿润区、甘南高原高寒草原区、陇南山地半湿润区。河西干旱区。本区在本省西北部河西内陆河流域,地形可分为北山山地、祁连山地、
4、河西走廊三个部分。东北边缘地带为北山山地,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等一系列断续中、低山组成,山地周围是平原,关键是戈壁荒漠;西南部边缘为祁连山地,东起乌鞘岭,西至当金山口,由一系列平行山岭和山间盆地组成,很多地域终年积雪,间有冰川分布,是河西内陆河流域河流产流区;中部为河西走廊,是一条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仅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狭长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绿洲和戈壁、沙漠断续分布。该区乌稍岭以北、大黄山以东,分布着石羊河水系浇灌区;大黄山以西,黑山以东,分布着黑河水系浇灌区;黑山以西,夹山以东,分布着疏勒河水系浇灌区。该片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戈壁绿洲,有着发展
5、农业宽广前景,是本省关键商品粮基地。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本区在本省中部黄土高原丘陵地带,陇南山地以北,陇山以西,西至乌鞘岭,海拔12002200米,黄土堆积厚,是中国黄土高原最西部分,祁连山余脉延入本区,成为黄土包围石质山岭,如同突出于“黄土海”上“岩石岛”,如老虎山、屈吴山、华家岭等。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是中国黄土高原受流水纵横深切,沟壑遍布经典地域,黄河干流横贯其北部。东部半湿润区。本区在本省陇山以东至甘陕省界,海拔12001800m,黄土层厚100m以上,局部超出200m,地势大致由东、北、西三面向东南缓慢倾斜,南面比较完整,泾河水系马莲河、蒲河、泾河流经本区;因为流水长久侵蚀
6、、切割,黄土高原被分割为大小不等塬、梁、峁、崾岘和纵横深切沟壑等地形。甘南高原高寒草原区。本区在本省西南部,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过渡地带,海拔11703500m。境内多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丘陵草原和高山峻岭,山峦重合,地形地貌错综复杂。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状,该区在中国长江、黄河水系起源地之一,大部是平坦宽广草滩。该区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本省关键畜牧业基地之一。陇南山地半湿润区。本区在甘肃南部,属长江流域,关键为陇南山地,地势东低西高,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和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海拔15003
7、500m,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峰锐坡陡,白龙江、嘉陵江流经本区。1.3气候甘肃省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温湿气流不易抵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域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雨雪稀少;春夏界线不分明,春季升温快,气温改变大,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降水集中。从东南到西北包含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多种气候类型。总体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414,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下122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24,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整年日照时数在19753300h。无霜期通常140280d。内陆河流域河西干旱区,属
8、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510,年降水量50160mm,年蒸发量约15002500mm,无霜期140170d;黄河流域陇中和陇东年平均气温分别为59和710,属温带半干旱、半温润气候,年降水量200650mm,年蒸发量1400mm,无霜期160220d。甘南高原高寒区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寒湿润,气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平均气温在113,年均降水量40800mm,平均日照时数18002600小时。长江流域陇南山地域,属温带、暖温带半温润、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16,年降水量5001000mm,年蒸发量11001400mm,无霜期180280d。1.4土壤甘肃省共有40多个自然土壤类型,关键
9、土壤及其分布情况是:黑垆土类关键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和陇山以西,华家岭以南及其东南部黄土丘陵地域,分布范围较广。灰钙土类关键分布在华家岭以北和沿黄河及其支流庄浪河、大通河、湟水和洮河两岸干旱黄土丘陵沟谷地域。祁连山前丘陵地带也有分布。灰棕荒漠土类关键分布在河西走廊嘉峪关以西。黄褐土类关键分布在秦岭南部陇南山地域。另外,各大河流沿岸,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域还分布着草甸土、沼泽土,靠近沙漠地域还有风沙土分布。2、社会经济情况依据甘肃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查调查结果评定推算, 本省总人口2628.1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783.13万人,占67.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723.8元。中国生产总值3176.
10、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62.2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471.4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242.41亿元。截止形成总浇灌面积累计达成2099.83万亩,全省粮播面积4024.5万亩,粮食总产888.50万t,平均亩产221kg,其中水浇地粮播面积976.66万亩,粮食总产430.13万t,平均亩产440kg。按区域分,本省河西干旱区总浇灌面积1089.60万亩,粮食总产量423.98万吨;人口488.8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8.59万人。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总浇灌面积612.73万亩,粮食总产量278.7万吨;人口995.1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5.15万人。东部半湿润区总浇灌面积224.0
11、3万亩,粮食总产170.32万吨;人口812.4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14.95万人。甘南高原高寒草原区总浇灌面积38.89万亩,粮食总产8.2万吨;人口68.7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8.66万人。陇南山地半湿润区总浇灌面积99.39万亩,粮食总产7.3万吨;人口262.8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13.45万人。3、水利工程情况甘肃省水土资源条件决定了本省必需走治水兴农发展道路。多年来,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绪总体要求,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设施,推进了本省水利建设和浇灌事业发展。截止,全省已建成水库288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水库数),总库容亿88.6亿m3,蓄水
12、能力达成35.8亿m3;建成塘坝727座,库容0.27亿m3;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7263处,机电井4.78万眼;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93处。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成141.34亿m3,总浇灌面积累计达成2099.83万亩,其中节水浇灌面积累计达成1011.46万亩,高效浇灌面积累计达成214.92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浇灌、防洪、发电、供水、水土保持为主水利体系,在保障农村饮水、粮食生产、防洪减灾、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和生态可连续发展。(二)水利资源情况1、河流水系甘肃省分属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3个流域。内陆河流域面积27.1万km2,占
13、全省面积60%;黄河流域面积为14.5万km2,占全省面积32%;长江流域面积3.8万km2,占全省面积8%。甘肃省有9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m3,其中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河流78条。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区)3个水系,年径流量在1亿m3以上独立出山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6条,黑河水系有6条,疏勒河水系有3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m3,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该流域河流大部分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戈壁之中。黄河流域可分为黄河干流(包含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5个水系。年
14、径流量大于1亿m3河流36条,其中黄河干流有10条,洮河水系有12条,湟水水系有1条,渭河水系有7条,泾河水系有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域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3河流27条,该流域水源充足,年内改变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多峡谷,蕴藏丰富水能资源。2、水资源总量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328亿m3(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换反复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82.139亿m3,占水资源总量98.2%,降水入渗净补给量5.189亿m3,占水资源总量1.8%。全省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水资源量为2
15、82.139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6亿m3,占20.1%,黄河流域为125.159亿m3,占44.3%,长江流域为100.365亿m3,占35.6%。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24.56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40.57亿m3,黄河流域为45.18亿m3,长江流域38.81亿m3。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实状况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内陆河流域最高,黄河流域次之,长江流域最低,全省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36.5。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率94.8。石羊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地表水反复利用,地下水超采严重,已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中东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
16、利用程度较低。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率25.6,在不超出国家分配用水指标许可范围内,还可增加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渭河大于泾河,泾河大于洮河,分别为39、31.6和13.7。东南部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仅为6.8。4、供用水现实状况全省总供水量为122.906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93.288亿m3,占总供水量76%,其中蓄水工程28.397亿m3,引水工程42.1446亿m3,提水工程22.7497亿m3;地下水工程供水量27.5921亿m3,占22.4%;其它水源供水2.0259亿m3,占1.6%。水利工程供水106.233亿m3,用户自备供
17、水16.673亿m3。总供水量按流域分:内陆河流域76.58亿m3,黄河流域42.62亿m3,长江流域2.87亿m3。按供水方向分:农业97.69亿m3,工业13.67亿m3,城镇生活6.87亿m3,生态环境3.84亿m3。农田浇灌用水86.2亿m3,农田浇灌用水占总用水量71%。农田亩均毛浇灌定额为539 m3/亩,相比毛浇灌定额559 m3/亩,下降20 m3/亩。(三)全省农业种植结构现实状况及调整思绪1、农业种植结构现实状况甘肃含有经纬度跨度大、海拔高度相差悬殊特点,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为发展农作物、优质瓜果、特种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较为适宜气候环境。
18、现在本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生产计划性、合作性加强,已基础确立以优质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豆类、蔬菜、林果、药材种植等为主优势农产品主导产业。落实多种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0217.29万亩,其中节水浇灌工程播种面积1011.4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9.9%;其它浇灌方法播种面积1088.37万亩,占10.7%,非浇灌播种面积8117.46万亩,占79.4%。详见附表1、甘肃省现实状况年()种植结构统计表。全省中国生产总值达成3176.11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4.6:46.3:39.1,农业增加值达成462.27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888.5万吨,比上年增加7.77%;其中夏粮总产351
19、.3,增加10.9%;秋粮总产537.2,增加5.8%。粮食种植面积为2408.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为134.1万亩,油料242.66万亩,其它经济作物642.68万亩;本实现粮经比45:55,复种指数达135。关键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12.32万吨,药材产量46.56万吨,甜菜产量20.09万吨,蔬菜产量1082.29万吨。年末大牲畜存栏597.67万头,羊存栏1647.89万只。全省订单农作物面积达成123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32.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成3215个,会员达成20.6万人,农产品行业协会达成378个。现在,本省农产品供给由长久短缺变为总量基础平衡、丰年有余,农业
20、发展由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伴随经济发展,在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约束显著增加同时,市场约束作用也日益增强,农业生产任务由处理温饱需要转向小康需要,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也显现出一系列突出性问题,如部分农产品质量不优、资源和市场不协调,出现了买难等问题,原有种植结构已不再适应现在经济发展形势,以效益农业为主农业种值结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2、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绪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制约原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仅能处理目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而且对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和加紧农业现代化建设步
21、伐有着关键意义。在确保粮食稳定基础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研究。河西干旱区可发展成为优质瓜果及商品粮基地。河西地域深居内陆,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农业关键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狭长地带,关键靠祁连山雪水灌概,无浇灌便无农业。区内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农业生产潜力很大,在浇灌有确保地域,农业生产技术优异,农业很发达,粮油是种植业关键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因为日温差大,瓜果含糖量多,白兰瓜等优质瓜果驰名中外。所以,河西地域关键发展成为节水型、高科技型、加工主导型、生态型综合经济长廊,建成中国优质瓜果及商品粮基地。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粮食和特种经济作物。该区年降水量40
22、0650mm,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气候条件很好,是现在本省粮油主产区之一。本区应大力发展高新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建成甘肃粮仓,亦可考虑发展诸如烤烟、黄花菜经济作物。东部大部属半湿润地域,大规模退耕还草,发展畜牧经济。该区处于年降水量低于400mm 左右农牧交错地带中,限制当地农业生产关键原因是水分,产量低而不稳是粮食生产关键特点。气候条件好年景产量约200350kg/ 亩,而气候条件差年景,产量仅50180 kg/亩,甚至绝收。一样,因为水分制约,在该区发展林业也是不可取。假如将这一地域变成牧区,天然牧草对降水要求比农作物要低,通常250400mm就能够确保优良天然草场。牧草耐旱且需水量
23、小,即使发生大规模干旱,其损失较粮食和林木要小,所以发展牧业是完全可能,依据甘肃省中部气候特点,战略性地提升这一地域畜牧业产值比重,不仅可增加农民收人,降低生态破坏,而且有利于国际竞争,形成本省支柱农业。这一调整举措同中央“开发大西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完全一致。甘南高原高寒草原区利用特殊海拔高度和丰富草产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甘南现实自然条件出发,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个经营关系,逐步建立以草、经为关键草、经、粮三元种植结构,加紧发展地方性特色农业。着力发展含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农畜产品基地,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主动推进农牧业科
24、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以高原绿色无污染为品牌,加紧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特色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经过优化配置多种生产要素,做强、做大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陇南山地半湿润区属北亚热带地域,地形复杂,山大沟深,气候多样,形成了“集四季气候于一时,聚南北生物于一身”特征,是本省名优土特产关键产地,区内仅中药材就有1200多个,但农业发展比较迟缓,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在确保粮食稳定基础上,陇南应关键发展成为油橄榄、花椒、中药材等名优特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二、高效节水浇灌发展现实状况及存在关键问题本省高效节水浇灌发展从90年代开始
25、引进示范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输水浇灌等优异节灌技术,后至今为开始高速发展,大力推广了高新节灌技术。本省高效节水浇灌发展形成了以高效节水浇灌增效示范项目为引导,石羊河流域关键治理、甘肃省高效节水浇灌(日元贷款)项目、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牧区高效节水浇灌示范项目为支撑格局。高效节水浇灌发展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型向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并重型转变,已初步形成了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和管理节水紧密结合系统化高效节水浇灌发展模式。(一)高效节水浇灌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截止,全省有效浇灌面积达成2099.83万亩,全省节水浇灌面积达成1011.46万亩,占有效浇灌面积52.24%,其中常规节水面积786.29万亩;高
26、效节水浇灌面积达成214.93万亩,其中管道浇灌124.3万亩,喷灌44.67万亩,微灌45.96万亩;现实状况农艺节水技术方法面积235.67万亩。1、低压管道浇灌低压管道输水从80年代早期已开始正式列入甘肃省节水农业科技承包项目。为避免反复建设,首先在部分工程中进行配套,在部分自流灌区小面积试点,在量水设施不齐全井灌区示范推广;地域上以河西石羊河流域为关键,并兼顾中部和东部井灌区。因为当初相关管道浇灌正式标准和规范还未出台,所以工程建设随意性很大,不管设计还是施工,关键由工程技术入员依据经验运行。另外,管道浇灌当初在技术上还不太成熟,各地大全部缺乏建设经验。所以,开始早期管灌工程建设质量普
27、遍较差,存在问题较多,相当一部分工程运行35 年后无法继续运行,达不到预期节水增产效果。针对管道浇灌发展早期存在问题,立即进行了总结,吸收了经验教训,调整了发展思绪,在强调速度同时更重视质量和效益。截止共发展管道浇灌136.05万亩,和发展早期相比,不管在发展速度上还是在效益水平上全部有了很大提升。2、喷灌技术甘肃开始引进喷灌技术大约是上世纪70 年代,当初不管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均处于全国优异行列,但这种发展势头未能保持下来。因为设备质量,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以后大部分设备和工程全部停止运行。以后又前后从国外引进了多个自动化大型喷灌设备,在甘谷南岭渠、会宁白草源、景电西九支和高台
28、骆驼城等地建立了多个示范点。以后大型喷灌机浇灌运行方法和现行农业生产方法发生予盾,浇灌运行和农业生产难以协调,使得大型喷灌机推广使用在客观上受到限制,除甘谷南岭渠示范点外,其它示范点全部已停运。鉴于以往教训,以后在喷灌发展思绪上进行了调整,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化,喷灌高效节水浇灌在本省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全省喷灌面积达成44.67万亩。3、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关键包含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是现在世界上节水增产效果最好浇灌技术。80年代早期,依据高效节水浇灌发展需要,甘肃省首次引进滴灌技术,在全省小范围内示范推广,建成示范点30 余处,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域,取得了很好节水增产效果。但因为系统轻易堵塞,设计
29、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农民不易掌握,使得滴灌技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以后,微灌技术迅猛发展,浇灌形式由单一固定式扩展到半固定式和移动式;浇灌范围由源区、川区扩展到山区,由灌区扩展到旱作农业区;工程建设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化,由低标准逐步发展到高标准;农民群众对待微灌态度由怀疑变为接收和欢迎。经过多年发展,甘肃在微灌工程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截止,全省共发展微灌面积45.96万亩,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有些微灌系统实现了自动控制,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大规模发展发明了条件,奠定了基础。4、农业节水方法 多年来,农业节水技术在甘肃有了很大发展,地膜覆盖保墒技术,膜上浇
30、灌技术、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和保水剂技术等开始推广应用,受到农民广泛欢迎,取得了很好效益。地膜覆盖保墒技术降低甚至避免了土壤无效蒸发,大大提升了农田水分利用率。依据测定,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后,净浇灌定额可降低2040 % ,产量增加20以上,节水增产效益极为显著。使用膜上灌技术降低了田间输水阻力,提升了灌水均匀度,降低了渗漏损失和土壤蒸发损失,提升了田间水利用率。使用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浇灌术,是一个集垄面集流、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它能够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土壤水分保蓄力、降水利用率,提升粮食产量,增产效果达成20%-30%以上;该项旱作农业技术,有力推进了本省旱作农业由被动抗
31、旱向主动抗旱转变,有效地增强了旱作农业可控性和稳定性,提升了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吸水保水剂是一个高科技无污染化学试剂,不仅在旱作农业区广泛使用,灌区使用效果也很好。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使用吸水保水剂后增产幅度可达1015:在相同产量水平下,亩浇灌定额可降低5070 m3。 截止,全省各类农业高效节水浇灌方法面积达成235.67万亩。农业节水技术在甘肃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深受农民欢迎,发展速度较决,前景十分宽广。(二)高效节水浇灌发展中存在关键问题1、地域发展不平衡,浇灌节水潜力还未充足挖掘多年来,甘肃节水浇灌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受资金条件限制,地域之间很不平衡,经济条件很
32、好地域资金配套能力强,政府投资多,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高,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条件较差地域拿不出足够地方配套资金,政府投资相对较少,发展速度较慢。具体表现为:从区域上看,东部、中部地域高效节水浇灌发展相对缓慢,而经济条件很好,水资源比较紧缺河西地域发展速度较快。整体上中小型灌区长久没有稳定高效节水改造投入渠道,或投资百分比较小,高效节水浇灌发展缓慢;本省现在高效节水浇灌关键形式还是地面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浇灌技术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2、高效节水浇灌占节水浇灌比重太低甘肃省节水浇灌整体效益不高一个关键原因是优异节灌技术所占比重太低。尽管优异节灌技术节水增产效益远高于常规节水,但优异节灌技术投
33、资一样远高于常规高效节水浇灌技术。管灌投资是渠灌23倍,喷灌投资是渠灌34倍,微灌投资是渠灌35倍;受经济条件限制,对高效节水浇灌技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截止 年,全省管灌、喷灌、微灌合起来只有214.92万亩。仅占总节灌面积1011.46万亩20.57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工程标准低,建设质量差管灌、喷灌、滴灌高效节水浇灌标准尽管早已颁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有些建设单位不了解、不熟悉高效节灌工程建设标准,也不考虑地域特点,完全套用其它地域工程模式和建设模式,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有些建设单位质量意识差,为了节省投资,随意降低工程标准,不按规范设计施工
34、。尽管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有明确要求,但缺乏具体有效监控方法。有些工程短期内不出现问题,能够经过验收,但运行一段时间后,问题逐步暴露了出来。4、种植结构不合理一是粮食作物所占面积偏大,单方水效益偏低,急需调整种植结构,降低耗水。二是农户相对贫穷,暂无经济能力接收高效节水技术。三是适宜甘肃地域特征高效节水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关键表现在:河西地域蒸发强度大,喷灌漂移损失也随之增加。大田滴灌因为投资较大和耕作习惯、浇灌管理和滴灌技术脱节等原因,实施难度较大;河东地域地块小,以梯田为主,现行浇灌技术大面积发展受到制约;高效技术造价高,以种粮为主产出难以收回成本。5、缺乏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对高效节水浇灌投入
35、因为没有形成高效节水浇灌投入激励机制,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对高效节水浇灌投入,加之本省财力困难,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对国家投入和群众自筹依靠仍较强。伴随农村税费改革发展,“两工”(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取消,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发展高效节水浇灌难度加大,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调动用水农户、灌区管理单位、社会资金投入高效节水浇灌主动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主动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以民主方法组织农民群众投身高效节水浇灌工程建设。6、高效节水浇灌服务体系建设和高效节水浇灌发展形势不相适应高效节水浇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专门高效节水浇灌技术推广机构和固定技术队伍,不利于高效节水浇灌深入普及和推广。多年
36、以来,本省浇灌试验站因为缺乏资金起源,浇灌试验项目较少,试验作物类型单一,这种情况和高效节水浇灌发展形势不相符合,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不相适应,亟需加强浇灌试验站建设,为高效节水浇灌发展提供充足技术助力。三、 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必需性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依靠浇灌。全省大多数地域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甘肃省内土地光热条件好,适合农作物生长,但因为水资源紧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同时因为缺乏水资源调蓄工程或调蓄工程调整能力较弱,难以确保浇灌,极易受旱。在这些地域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同时再结合其它农业方法,对本省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提升含有十分关键意义。“十五”至“
37、十一五”期间,本省把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浇灌作为水利工作重中之重,倾注全力,努力推进高效节水浇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深入加以处理和完善。伴随国民经济发展,本省各行业需水矛盾深入加大,怎样充足利用好有限水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是十分关键和紧迫,同时也对本省农业可连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处理好这一突出矛盾最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高效节水浇灌技术。发展高效节水浇灌,首先能够有效地降低水资源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从而预防水环境恶化,其次经过充足挖掘降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内在潜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经过结合其它农业综合方
38、法,可促进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高效节水浇灌推广,还能够提升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所以,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已成为本省一项长久战略任务,高效节水浇灌势在必行。1、发展高效节水浇灌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需要甘肃省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短缺省份,水资源短缺一直是阻碍甘肃省经济发展关键原因。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89.441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00 m3,不到全国总体水平1/2。而且水土资源匹配条件极不平衡,有限水资源时空分布也严重不均。全省年降水量总体改变趋势是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并展现冬春季雨量少、夏秋季雨水多分配情况。加上本省多数
39、灌区无调蓄工程或调蓄工程调整能力较弱,使河道径流可用不可靠,径流利用率低,常常造成灌区作物生长发育期“卡脖子旱”,资源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局面并存。据统计,全省农业浇灌供水量为97.69亿m3,而全省农业浇灌需水量为113.18亿m3,农业浇灌用水缺乏15.49亿m3,致使全省实灌面积只达成1780.57万亩,占全省浇灌面积84.8%。另外,全省干旱高峰期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854.3万亩,其中成灾面积860.1万亩,农作物绝收85.4万亩,因干旱造成粮食损失达94万吨,经济作物损失达13.5亿元。水资源短缺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地影响到本省国民经济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处理水资源短缺路径
40、一是开源,二是节流。本省一直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举,但供水总量增加毕竟有限,必需在开源同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浇灌。现在,本省部分地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相当高,而且伴随水利建设不停发展,开源难度越来越大,高效节水浇灌已成为应对本省水资源危机最好路径。2、发展高效节水浇灌是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需要现代化水利(即资源水利)是把水资源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络起来,进行综合开发和科学管理。它关键包含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省和保护六个方面内容。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看,农业和水利建设已经跨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面对市场经济调整作用,盘活有限水利工程和水资源,让老化基础设施再次焕发青春已成为当
41、务之急,而发展高效节水浇灌正是使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有效路径之一,只有这么才能让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继续发挥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连续发展。3、发展高效节水浇灌是建立高效农业需要水资源消耗关键在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三个部分,伴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因为农业是弱势产业,水资源危机肯定要逐步转移到农业供水上来,农业所面临用水压力和矛盾将愈加巨大。但本省现实状况农业浇灌用水量占国民经济全部用水量71%,农业用水效率较低,浇灌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903,而国外节水优异国家浇灌水利用系数达0.70.8以上,本省平均浇灌水分生产率约1.306kg/m3,而不少国家和地域利用优异浇灌技术,水分生产
42、率达成kg/m3以上。本省水利用效率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掘。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农业发展向“两高一优”转变成为一个趋势。高效农作物需要适时适量正确地灌水,高效农业需要高效节水浇灌技术,高效节水因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只有高效农业产出给支持,所以高效农业和高效节水是相辅相成。从甘肃省实际情况来看,在高效农业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浇灌工程,经过对现有水资源优化调度、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逐步提升大范围农业用水利用率和田间单方净耗水量农产品产出率,以最少水量投入取得最大生产效率。对高效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用水保障是一条较为成功发展之路。 4、发展高效节水浇灌是促进农业用水经营管理良性运行需要经过大力
43、发展高效节水浇灌,不仅能够降低水量损失,提升水有效利用率,而且还能够减轻农民水费负担,有利于水费征收,提升管理单位经济效益。经过把节省农业浇灌用水向高效益部门转移,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结合高效节水浇灌实施,量水设施将会得到对应配套和完善,从而为水商品化提供前提条件,为水管理现代化打下基础。再结合国家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必将会使农业浇灌用水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摆脱现在管理落后、经营混乱、收费困难、维护不佳被动局面。5、发展高效节水浇灌是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伴随人类活动剧增,生态环境用水不停降低,生态环境在不停恶化。治理生态环境不不过农业连续发展需要,也是人类生存需要。甘肃省自然生态十分脆弱,
44、伴随浇灌规模扩大,可供自然生态水资源量逐年降低,生态环境不停恶化,在建设农业绿洲同时,破坏了天然绿洲和自然生态,严重阻碍了浇灌农业可连续发展,甚至威胁到灌区生存。生态问题是甘肃农业可连续发展一大障碍,治理生态是甘肃省农业连续发展需要,也是中国开发大西北战略一大专题。改善生态关键是水资源,要有足够水量作保障,而处理水资源根本出路在于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只有大幅度提升浇灌水利用率,降低农业耗水,才能保障生态需水,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水量基础。同时,高效节水浇灌能够依据作物不一样生长久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浇灌,做到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保土保肥,降低水资源、化肥、农药用量,可大大降低农田浇
45、灌水流失,还可预防农田内大量农药、化肥进入水体,降低农业面污染源产生。达成既节省水资源,又提升水资源经济效益,还可提升保护环境能力,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改善。 6、发展高效节水浇灌是实施国家西部开发战略需要甘肃省农业可连续发展制约原因是水资源,只有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根本突破,本省农、林、牧才有发展基础,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整个国民经济才能实现连续发展。从长远看,实现高效用水、发展农业高效节水浇灌不仅能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含有全局、深远战略意义和关键现实意义,是处理上述全部问题最有
46、效路径,也是最根本路径。四、指导思想、计划标准及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和计划标准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方面落实落实国家水利发展方针政策和新时期治水思绪。切实把推广高效节水浇灌作为一项革命性方法来抓,以科技为先导,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提升农业浇灌用水利用效率和效益,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高效节水长久有效机制,采取工程、管理、农艺、行政等多种方法,推进本省高效节水浇灌发展,以水资源可连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2、计划标准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计划标准。依据各地自然、技术条件和经济社会制订总体发展思绪,确定适宜高效节水浇灌发展模式,找准提升农业
47、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效率和浇灌效益关键步骤,讲求实效。坚持突出关键、效益优先标准。优先发展严重缺水地域、生态脆弱地域高效节水浇灌,将关键放在节水潜力大、群众主动性高、节水效益显著、投资相对较少地域,合理确定总体布局。坚持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突出节流标准。以节水为主,充足挖掘现有工程潜力,大力提升水利用率;新建工程必需符合节水浇灌标准,在建设好骨干工程、普及田间常规节水浇灌技术同时,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浇灌技术。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机制标准。努力建立高效节水浇灌发展长久有效投入机制;建立有效节水激励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有效工作机制;形成广泛用水户参与机制;形成高效节水浇灌科技结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
48、坚持工程方法和非工程方法相结合标准。在重视节水工程方法同时,重视地膜覆盖保墒技术、膜上浇灌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农艺节水技术,完善节水法规和政策,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加强浇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充足发挥法律、政策和经济杠杆在节水中作用。 (二)计划范围、基准年和水平年1、计划范围高效节水浇灌计划范围为本省14个市(州)和省直属部门所辖大、中型灌区,小型灌区(包含浇灌片)及纯井灌区。2、计划基准年和水平年本计划现实状况水平年为,中期计划水平年为,远期计划水平年为。(三)目标任务1、高效节水浇灌发展目标高效节水浇灌发展坚持实现井灌区输水管道化、经济作物喷滴灌化,到现有灌区基础实现这个目标。大幅提升以管灌、喷灌、滴灌为主高效节水浇灌面积占节水浇灌面积百分比,显著提升水利用效率和用水效益,初步建立产权明晰、机制健全、责任明确浇灌管理体系。2、计划任务中期至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工程面积153.05万亩,其中新建低压管道输水浇灌79.67万亩,喷灌18.97万亩,滴灌54.41万亩。远期至发展高效节水浇灌工程面积178.91万亩,其中新建低压管道输水浇灌87.95万亩,喷灌35.44万亩,滴灌55.52万亩。甘肃省各类高效节水浇灌工程现实状况及计划面积汇总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