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69646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内科护理学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科内科护理学肝性理学肝性脑病病人的病病人的护理理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八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1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3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状况、护理措施、保健指导。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质及团队协助精神。学习目标 新闻回顾:吃螃蟹吃出肝昏迷o前不久,70岁的王大爷突然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而且情绪烦躁,不停地胡说八道,连家人都不认识了。老人的异常反应,让家人十分担心。更可怕的是,老人突然昏迷了,随即被家人赶紧送到医院。o家人不明白,老人平时身体没啥毛病,为啥突然昏迷了?原来,老人是肝硬化患者,在发病前一

2、天晚上吃了几只螃蟹,导致诱发肝性脑病。o问题:为什么该病人吃螃蟹会发生肝性脑病?病人以后是否还能再吃螃蟹?概念与临床特点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发病机制o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产生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手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侧枝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产物未被肝解毒或清除,经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大脑屏障,引起脑功能紊乱。几种常见学说o氨中毒学说o假神经递质学说o-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体学说o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主要学

3、说n氨中毒学说肝衰竭时,肝脏将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氨对大脑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及直接干扰神经传导。【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中毒氨中毒(ammoniaintoxication)学说学说血氨增高血氨增高-原因: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氨清除不足(主要)氨产生增多氨产生增多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氨清除不足(主要)氨的清除氨的清除:肝内肝内 鸟氨酸循环鸟氨酸循环 尿素尿素 肾肾 体外体外2 NH2 NH3 3 3ATP3ATP肝脏酶肝脏酶尿素(鸟氨酸循环)尿素(鸟氨酸循环)血氨增

4、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氨清除不足(主要)图肝脏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图肝脏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OCTOC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CPSCPS:氨基甲酰磷酸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酶氨的清除:氨的清除:proteinNH3NH3ureaNormal metabolism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机制:氨清除不足(主要)机制:肝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鸟氨酸循环鸟氨酸循环所需所需基质基质缺失缺失ATPATP不足不足酶系统受损酶系统受损鸟氨酸循环障碍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尿素血氨血氨 Liver Liver failurefailure肝衰竭肝

5、衰竭proteinNH3NH3ureaBlood NH3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机制:氨清除不足(主要)机制:门体分流门体分流使肠内氨使肠内氨不经鸟氨酸循环不经鸟氨酸循环进入体循环进入体循环 血氨血氨 Liver Liver failurefailure肝衰竭肝衰竭proteinNH3NH3urea血血 NH3Shunting Shunting CirculationCirculation门门-体分流体分流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氨清除不足(主要)氨清除不足(主要)氨产生增多氨产生增多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正常情况,氨产生途径:正常情况,氨产生途径:

6、1 1 含氮物质的分解含氮物质的分解2 2 肾脏、肌肉和脑肾脏、肌肉和脑含氮物质的分解:含氮物质的分解:肠腔内食物肠腔内食物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氨基氨基酸氧酸氧化酶化酶氨氨由血液弥散入结肠的由血液弥散入结肠的尿素尿素细菌细菌尿素酶尿素酶门静门静脉脉肝脏肝脏鸟氨酸循环鸟氨酸循环尿素尿素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正常情况,氨产生途径:正常情况,氨产生途径:1 1 含氮物质的分解;含氮物质的分解;2 2 肾脏肾脏、肌肉肌肉和脑。和脑。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肝功能障碍时氨产生肝功能障碍时氨产生机制:机制:1 1 肠腔产氨肠腔产氨:2 2 肌肉产氨肌肉产氨:3

7、 3 肾脏产氨肾脏产氨: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1 1 肠腔产氨肠腔产氨:肝硬化肝硬化 门脉高压门脉高压肠粘膜淤血、水肿肠粘膜淤血、水肿胆汁分泌胆汁分泌抑制肠道细菌功能抑制肠道细菌功能,促进肠蠕动,促进肠蠕动肠内积食肠内积食细菌丛生细菌丛生氨产生氨产生肝硬化伴有消化道出肝硬化伴有消化道出血血氨产生氨产生肝硬化合并尿毒症肝硬化合并尿毒症尿素尿素弥散入肠腔弥散入肠腔氨产生氨产生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的原因:病人烦躁不安肌肉抽搐致病人烦躁不安肌肉抽搐致腺苷酸分解产氨腺苷酸分解产氨2 2 肌肉产氨肌肉产氨:3 3 肾脏产氨肾脏产氨:肝功能障碍伴有继发性肝功能障碍伴有继发性碱中毒碱中毒正常情况

8、下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NHNH3 3 +H H+NHNH4 4+随尿排出体外随尿排出体外吸收入血吸收入血 pH pH pH pH 肠腔中氨的肠腔中氨的吸收情况吸收情况取决于肠腔中取决于肠腔中pHpH:NHNH3 3+H H+随粪便排出体外随粪便排出体外NHNH4 4+实验证明,实验证明,pH=5.0pH=5.0时,不仅肠内不吸收时,不仅肠内不吸收NHNH3 3,反向肠,反向肠腔内排腔内排NHNH3 3 ,称为,称为酸透析。酸透析。1 1 乳果糖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基础治疗肝性脑病基础2 2 肝性脑病患者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时用灌肠时用pH时时弱酸性溶液弱酸性溶液临床应

9、用:临床应用:细菌细菌pHpH乳果糖乳果糖小肠不被吸收小肠不被吸收结肠结肠乳酸乳酸+醋酸醋酸导致血氨增高的原因o低钾性碱中毒肠道、肾对氨的重吸收o含氮物质摄入过多、上消化道出血肠腔内氨形成o低血容量与缺氧肾前性氮质血症o便秘毒物吸收过多o感染组织分解增多o低血糖脑缺氧氨毒性增加o镇静安眠药抑制大脑皮层功能n假神经递质学说肝衰竭时-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增多,其化学结构与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称为假神经递质。当假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递质,则发生神经传导障碍。n-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体学说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在门体分流和肝衰

10、竭时,可绕过肝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激活GABA受体造成大脑功能紊乱。这种受体还可与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药物结合,抑制神经传导。n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肝衰竭时,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增多而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减少,可促使芳香族氨基酸更多地进入脑组织形成假神经递质,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病因n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各型肝炎后肝硬化。n门体分流手术。n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癌等。诱因o上消化道出血o感染o大量利尿、放腹水o高蛋白饮食o便秘o使用镇静剂及麻醉药 临床表现o因肝病的类型、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导

11、致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o1.起病 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o2.性格改变 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o3.行为改变 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

12、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o4.睡眠习惯改变 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o5.肝臭的出现 是由于肝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o6.扑翼样震颤 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

13、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o7.视力障碍 不常见。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主要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o8.智能障碍 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别肝性脑病简单、可靠的方法。o9.意识障碍临床表现 一期(前驱期)n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n扑翼样震颤。n脑电图多数正常。二期(

14、昏迷前期)n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n明显的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锥体束征阳性。n扑翼样震颤存在。n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n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三期(昏睡期)n昏睡、精神错乱。n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n肌张力明显增高,锥体束征阳性。n脑电图明显异常。四期(昏迷期)n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n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n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肌张力、腱反射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过度换气。n脑电图明显异常。肝性脑病各期临床特点分期 主要症状 体征脑电图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可引出 正常

15、二期(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 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锥体束征阳性 特征性异常 三期(昏睡期)昏睡和精神错乱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明显异常 四期(昏迷期)浅昏迷、深昏迷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浅昏迷时腱反射和肌张力增高,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明显异常 分型心理-社会状况 n严重的肝病基础。n丧失工作和自理能力。n经济负担重。n焦虑、抑郁。n昏迷后,家属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辅助检查 o血氨:o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血氨多增高。o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脑病,血氨多数正常。o脑电图检查:典型改变为节律变慢,昏迷前期及昏睡期病人出现普遍性每秒

16、47次波或三相波;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波,每秒少于4次。o诱发电位诱发电位 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根据受刺激感觉的不同部位可将诱发电位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诱发电位检查多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和研究。o心理智能测验 心理智能测验适合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选。其缺点是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和教育层次比较低者在进行测试时较为迟钝,影响结果。其他可用于检测轻微肝性脑病的方法尚有划线及系列打点试验。早期诊断试验(智力检测试验)早期诊断

17、试验(智力检测试验)o数字连接试验数字连接试验随意地把25位阿拉伯数字印在纸上,嘱病人用笔按自然大小用线连结起来,记录连接的时间,检查连接错误的频率。方法简便,能发现早期患者,其异常甚至可能早于脑电图改变,并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o签名试验签名试验可让患者每天签写自己名字,如笔迹不整,可发现早期脑病。o搭积木试验搭积木试验如用火柴搭五角星,或画简图,或做简单的加法或减法。诊断要点o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o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o肝性脑病的诱因o血氨增高或肝功能损害o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治疗要点o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o消除诱因,避免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o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

18、吸收: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灌肠或导泻、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生长。o禁用肥皂水灌肠 肥皂水为碱性可增加氨的吸收从而加重病情。n肝移植 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严重肝性脑病在肝移植后能得到显著改善。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o(1)调整饮食结构)调整饮食结构 肝性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证热能供给。-期患者应禁止从胃肠道补充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期患者日应限制蛋白质在2Og/天之内,如病情好转,每35天可增加10g蛋白质,以逐渐增加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性。待患者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蛋白质,以维基本的氮平衡。由于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

19、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pH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肝性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乳制品营养丰富,如病情稳定可适量摄入。o(2)慎用镇静药)慎用镇静药 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可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躁狂时,应禁用这些药物,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o(3)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o(4)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o(5)其他)其他如患者有缺氧应予吸氧,低血糖者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如有感染应及时控制。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o(1)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

20、o乳果糖(乳果糖(lactulose,-半乳糖果糖)半乳糖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o乳梨醇(乳梨醇(lactitol,-半乳糖山梨醇)半乳糖山梨醇)o口服抗生素口服抗生素 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2)促进体内氨的代谢oL-鸟氨酸-L-门冬氨酸是一种鸟氨酸和门冬氨酸的混合制剂,能促进体内的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而降低血氨。o鸟氨酸-酮戊二酸o苯甲酸纳o谷氨酸 谷氨酸盐为碱性,使用前可先注射维生素C,碱血症者不宜使用。o精氨酸(3)GABA/BZ(氨基丁酸氨基丁酸/苯二氮草)复合苯二氮草)复合受体拮

21、抗剂氟马西尼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o可拮抗内源性苯二氮卓所致的神经抑制。对于肝性脑病期期患者有促醒作用。o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起效快,往往在数分钟之内,但维持时间很短,通常在4小时之内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滴注。o(4)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支链氨基酸)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支链氨基酸(BCAA)制剂o是一种以亮氨酸、异亮氨酸、缬安酸等BCAA为主的复合氨基酸。其机制为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减少假神经递质的形成,其疗效尚有争议。护理诊断护理诊断o慢性意识障碍:与血氨升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引起大脑功能紊乱有关。o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肝功能衰竭、消化吸收障碍、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关。o知识缺乏:

22、缺乏预防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o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护理目标护理目标p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p病人能遵循饮食计划,保证每日热量摄入,促进肝功能恢复。p病人能获得切实有效的照顾。p病人能够描述正确的预防肝性脑病的知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o一般护理o病情观察o用药护理o心理护理o健康指导一般护理一般护理o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对烦躁病人要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发生坠床及撞伤。o饮食护理:见下表。饮食护理饮食成份护理要点蛋白质暂停摄入,待病人神志清醒后,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g,然后每35天增加10g,逐渐增加至每天4060g,以植物蛋白为主 热量每

23、日50006700kJ,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昏迷者鼻饲或静脉滴注25%葡萄糖液 维生素提供丰富维生素,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但禁用维生素B6 脂肪 减少摄入水、钠 腹水者限制摄入禁用碱性溶液灌肠o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o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o防治感染o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o灌肠、导泻,减少毒物的吸收o避免使用麻醉、止痛、安眠镇静o防止大量输液o禁食或限食者,避免发生低血糖昏迷病人的护理o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o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的供给o做好口腔、眼部的护理 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眼部o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o留置导尿管o给病人

24、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血栓和肌肉萎缩。病情观察o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o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o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因子和血糖。o原发肝病的症状、体征。用药护理oL-鸟氨酸-L-门冬氨酸:检查肾功能,静脉注射时控制速度。o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o血pH值偏高者不宜使用。o应用时根据血钾、血钠浓度进行调整。o精氨酸:不宜和碱性药物配伍;静脉输液速度不宜过快。o新霉素:长期服用可出现听力或肾功能损害。o乳果糖:服用时从小剂量开始,保持每日排便23次,粪便pH值56为宜。o葡萄糖: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心理护理o家庭成员负担重。o了解照顾者经济、时间、体力等方面存在的困难。o与照顾者共同制定照顾计划。o对清醒的病人提供情感支持。健康指导 o疾病知识指导: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教会家属识别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o饮食指导:根据病情调整饮食。o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规定的剂量、用法服药,告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医学资料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