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未来智慧社区构想——以高密度城市未来社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9616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未来智慧社区构想——以高密度城市未来社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未来智慧社区构想——以高密度城市未来社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未来智慧社区构想——以高密度城市未来社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综述 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未来智慧社区构想以高密度城市未来社区为例彭劲铮(西南交通大学)【摘要】面对当下高密度城市区域社区的种种问题,文章试图探讨在未来建筑信息化和可能的先进建造技术下,以共享共建为理念的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与模式。【关键词】智慧社区;共建共享;未来社区;模块化;高密度中图分类号:F49;D669.3 DOI:10.13655/ki.ibci.2024.03.006Conception of Future Smart Communi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Taking the Future C

2、ommunity of High-density Cities as an ExamplePENG Jin-zhe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Abstract】In the face of various problems of high-density urban regional communiti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goals and models of future smart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ing

3、and co-construction under the future building informatization and possible advanc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Keywords】smart community;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future communities;modularization;high-density1 社区的概念与发展社区(community)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1。现代社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下的居住区规划,在

4、经典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中,城市的一切功能分区为了城市生产生活的效率服务,居住区功能单一,居住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设计,对人际交往,人的心理需求尤为忽视。同一时期,以“田园城市”和“广亩城市”为代表的思想对经典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居住区应该结合自然环境布置,强调自然与乡土的重要性。1929 年美国建筑师 CA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居住区内部车行交通的限制以提供给居民们一个安全舒适的邻里之间的公共生活场所,为居民带来安全舒适的外部生活空间。“邻里单位”的提出首次把城市居住区从城市总体系统中独立出来,研究了居住区适宜的尺度与规模,这一理论延续到今日

5、仍然是我国目前住区规划的基础。进入到后现代主义时期,“新城市主义”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实践的发展。其理论强调城市空间建设与发展的延续性,在住区规划方面更加关注居民的体验感与参与性,希望为居民们创造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居住场所。随着人们对城市居住空间的不断认识与实践,功能单一的居住区规划渐渐演变为复合多元的社区规划2。社区规划将居住与居住相关的功能需求综合统一考虑,以人为本,重视居住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以及交往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2 共建共享社区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是现如今我国对社区治理的基本共识,将这一理念推广到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规划与建筑学层面上,建筑是一个贯穿始终

6、的过程,从初期的规划设计到具体的建设,再到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和运营,需要用一个共同的理念统筹和协调。社区的营造同样如此,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城市居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营造的过程,通过参与其营造过程,主导自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场所。如同当下居民们会关注和主导住宅的室内设计一般,住宅之间24 综述 的公共生活空间和各类功能场所的规划设计也应当让居民们共同参与,参与建设是居民的权利,通过对社区的共建来实现对社区的共享3。当下,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展望社区共建共享的可能的模式,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智慧城市技术的不断推进,建筑信息模型与装配式建筑的逐渐成熟,都为未来智慧社区共建共享的实践提

7、供了前景。3 高密度城市居住社区存在的问题在社区发展与共建共享社区理念的总体背景下,本文主要试图探讨高密度城市片区中在未来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实现智慧社区共建共享的模式与呈现的形式。目前,我国城市居住社区问题最为集中的区域是城市中的高密度住宅片区(见图1),这些区域多建设于20世纪,以多层住宅联排形成小区的形式居多,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拥有足够活力的公共空间。由于公共空间的缺失,居民在社区生活中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邻里之间很少进行沟通交流,甚至经常碰面的邻里,也是相逢不相识。这种场景造成了社区居民心理上的隔绝和空虚,而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居民对自己居住的场所缺乏归属感,自然也不愿意参与到自己社

8、区的改造、建设和治理中4。图1 典型的高密度城市住宅片区4 高密度城市片区未来智慧社区建设初探4.1 高密度城市片区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由于城市化所要求的高效率和资源集中,高密度的住宅区是不可避免的结果。高密度城市片区中的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仍然要以居民为本,着眼于解决当下社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以及后期管理运营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5。在社区运营框架上,未来智慧社区更加注重居民自治,力求在统一和集中调配社区公共资源和公众自主参与社区建设和维护之间建立平衡和层级,摒弃过去自上而下占比过大的树状管理结构,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在社区空间结构上,未来智慧社区将充分考虑公共空间“向上走”的趋势,

9、当下密集的城市居住空间与分散在城市中的各类公共空间基本处于单向且可达性差的状态,未来智慧社区要把居住和交往以及各种功能空间整合到竖向空间中,形成多维便捷的空间结构6。在社区交往模式上,未来智慧社区的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群体应当既能选择在专属的空间场所定居生活,也能便捷地在不同公共空间附近进行移居以满足多元复合的生活需求(见图2)。图2 未来智慧社区的改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2 高密度城市片区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高密度城市片区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首先是贯穿全过程的社区居民共建共享,通过在社区建立互联平台和建筑信息模型,实现社区总体规划与家庭以及个人诉求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引入模块化、装配

10、式建筑、3D打印、智能化建造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快速的社区空间类产品生产和安装(见图3)。25 综述 图3 未来智慧社区共建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化,便于社区居民有效了解自己所处的居住环境,并能通过简洁的操作在总体框架合理的制约下充分实现个体的设计想法;二是模块化和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及机械辅助建造技术在未来的成熟使用,才能实现社区居住空间的快速建造和拆卸,以满足不同个体不同时间的多种需求7。4.3 高密度城市片区未来智慧社区的建筑形式基于居民共建共享的全过程参与模式和未来的信息化技术和各类建造技术,高密度城市片区未来智慧社区的建筑形式主要呈现

11、三大特点。社区整体在统一的预制框架下由不同属性的建筑单元横向或竖向组织形成,建筑单元由可定制化的建筑模块构成,建筑模块在统一的框架下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组合而成(见图4);社区公共空间穿插在不同的社区建筑层级中,建筑单元之间可以布置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建筑模块之间可以放置较小的公共场所,为不同的功能需求提供容器(见图5);空间竖向发展,以应对高密度条件下公共空间极度缺乏的社区状态。图4 可定制化的装配式功能模块(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5 不同功能模块组合的空间形成共享包容的社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5 结语居住社区是城市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直接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的空间,在城市的高密度

12、状态下未来社区的发展势必要融入最新的科技和前沿的建造方式,而先进的技术又会为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真正实现居民的共建共享,让每个家庭、每个个体对居住环境的设想成为现实,让每个人参与到社区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参考文献1 徐一大,吴明伟.从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2(4):54-55+59-80.2 杨瑛.城市居住社区的整体营造J.建筑学报,1999(6):50-53.3 计晨泓.无界之存共建共治共享观念下的社区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2(16):52-54.4 王琪.社区居民主导下老旧社区更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探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2):147-149.5 申悦,柴彦威,马修军.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模式与架构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13-17+24.6 郑婕,吕雅婷,张玉坤,丁潇颖.面向“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圳市社区花园建设机制研究J.建筑创作,2021(1):164-173.7 朱乐彤.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下的市民广场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9.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