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特制定本程序。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局输电、变电、配电生产的全过程及其相关环节的数据分析。 3. 职责 3.1管理副局长或生产副局长(总工程师)负责有关数据分析方法及实施方案的审批。 3.2计划发展部负责有关生产经营方面如可控成本、线损、电价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控制。 3.3生产技术部负责与电能质量有关的数据如:设备完好率、设备可靠性、缺陷、电压、谐波源的监测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控制。 3.4 安全监察部负责安全方面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控制。 3.5市场营销部负责客户投诉情况、
2、客户满意率调查、电费回收、电价等方面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控制。 3.6物资公司负责收集供方的信息等(包括:价格变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供方提供合格品的能力等); 3.7局办公室负责人大政协提案处理、政策法规信息和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集。 3.8其它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4.1数据包括: 与供电、变电、输电过程及供电服务过程有关的电能质量、服务质量和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包括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等。 4.2数据的来源 4.2.1外部来源 a 政策、法规、标准等; b 上级部门检查的结果、外审信息; c 电能供应及服务过程新技术、新装备、新
3、知识发展方向; d 相关方(如客户、上级领导、供方等)反馈意见如安全检查、行风评议结果及客户投诉等; e 各相关部门在与用户沟通时,应对了解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涉及其它部门的重大信息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安排分析处理。 4.2.2内部来源 a 日常工作,如:不合格物资的返工返修;目标完成情况;日常的监督检查;质量、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电能、供电服务质量的监视和测量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它记录; b 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安全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 紧急信息,如:突发事故等; d 其它信息,如职工建议等。 4.2.3数据可采用已有的记录、
4、书面活动、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 4.3数据的确定和收集 4.3.1数据的确定 数据来源于监视与测量活动,产品实现过程和与客户、供方有关的过程. 4.3.2 数据的收集 各部门根据其职责规定,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提供如下信息: a 客户满意程度或不满意程度; b 电能、供电服务质量要求的符合性; c 供电、变电、输电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及发展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 供方的信息等(包括:价格变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供方提供合格品的能力等); e 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4.4 数据分析方法 4.4.1 各部门在数据分析时
5、,可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a 用于查找过程变化规律的折线图法。 b 用于查找过程发生原因的因果图法。 c 根据不同情况下发生缺陷的数量,来查找缺陷产生原因时,可采用调查表法。 d 对质量、安全指标的监视和测量结果,采用调查表和排列图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对于较复杂的不合格项,可采用因果图分析原因。 4.4.2各部门在进行具体分析时,可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4.5数据分析的应用范围a 用于供电、变电、输电过程和供电服务过程中的控制; b 设备可靠性、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c 设备调试、试验方案; d 设备检修安装
6、过程; e 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其它领域。 4.6数据分析方法的实施 4.6.1各部门、各单位人员按工作实际情况,对收集的数据或信息进行分析; 4.6.2各有关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应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及今后工作的改进提供如下信息: a 为满足客户要求进行改进的有关信息; b 如何优化/改进供电、变电、输电过程和供电服务过程的信息,如何提高电能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信息; c 为适应市场需求、上级要求而采取的改进措施。 4.7数据分析结果的处理1) 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划清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应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 对于数据分析的
7、结果,各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按信息内容报归口部门。 4.8数据分析的管理 4.8.1各有关部门为数据分析的实施部门,要在岗位职责中进行规定,分清职责和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管理。 4.8.2各有关部门对数据分析应用情况应做好记录,并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5相关文件 5.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购电情况表 6.2电力销售情况汇总表 6.3大用户用电情况统计表 6.4电力负荷情况统计表 6.5线损报表 6.6电费收支及欠费情况统计表 6.7经营活动分析 6.8供电可靠性统计报表 6.9电压合格率计算分析报表
8、7 修改记录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 序号 通知单编号 修改前页号标记和处数 修改后页号标记和处数 修改 日期 修改 执行人 修改 批准人数据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依此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 mmw中国顾问师网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来自测量和监视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mmw中国顾问师网3. 职责和权限 mmw中国顾问师网3.1 质量管理部:mmw中国顾问师网a) 负责数据分析方法的确定和推广工作。 mmw中国顾问师网b) 负责公司各相关部门数据分析方法应用效果的检查和评定工作。 mmw中国顾问师网3.2 各部门a) 负责各自相关
9、的数据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置。mmw中国顾问师网b) 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mmw中国顾问师网4. 程序4.1. 适用数据的确定 mmw中国顾问师网作为数据分析,适用的数据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mmw中国顾问师网a) 顾客满意(或顾客反馈信息,仅限于医疗器械产品);mmw中国顾问师网b)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mmw中国顾问师网c) 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mmw中国顾问师网d) 供方。4.2. 数据收集 mmw中国顾问师网4.2.1. 市场部收集顾客满意程度(或公司是否满足顾客要求,仅限于医疗器械产品)等方面数据。mmw中国顾问师网4.2.2. 品质
10、管理科收集与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有关的监视和测量数据。 mmw中国顾问师网4.2.3. 生产管理中心收集生产统计数据、采购、外协加工供方数据。 mmw中国顾问师网4.2.4. 营运部收集人力资源、设施管理及工作环境方面数据。 mmw中国顾问师网4.2.5. 各相关部门应规定本部门具体数据的收集方法,并落实专人负责。 mmw中国顾问师网4.3. 数据分析 mmw中国顾问师网4.3.1. 数据分析由各部门的信息相关人员负责实施。 mmw中国顾问师网4.3.2.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mmw中国顾问师网4.3.3.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定量、定性两种。定性方法主
11、要用报告或评审记录等方式提供;定量方法则采用统计技术实现。 mmw中国顾问师网4.3.4. 各部门应具体规定本部门所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的间隔,并按期进行以获得实施质量改进的信息。 mmw中国顾问师网4.3.5.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等。 mmw中国顾问师网4.4.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用 mmw中国顾问师网4.4.1. 排列图通过排列对比,列出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主次关系,以便抓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解决由主要原因所产生的问题。 mmw中国顾问师网4.4.2. 因果图法用于分析结果或问题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问题的根源症状,解决问题。mm
12、w中国顾问师网4.4.3. 直方图用于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mmw中国顾问师网4.4.4. 控制图用于在大批量生产时对反映质量波动的数据进行趋势性预测,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mmw中国顾问师网4.5 数据分析的应用 mmw中国顾问师网a) 公司及部门质量目标的实施状况的测定和评价。mmw中国顾问师网b) 产品质量目标的实施状况的测定和评价。 mmw中国顾问师网c) 顾客满意程度(或测评公司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 mmw中国顾问师网d) 供方评价。 mmw中国顾问师网e) 人力资源的需求。 mmw中国顾问师网4.6 数据分析的应用管理 mmw中国顾
13、问师网4.6.1 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mmw中国顾问师网4.6.2 质量管理部对使用数据分析的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数据分析技术的正确使用。mmw中国顾问师网4.6.3 各部门负责对数据分析所发现问题实施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mmw中国顾问师网4.6.4 质量管理部负责有关部门数据分析的应用效果的评估。 mmw中国顾问师网4.6.5 数据分析的各使用部门将数据分析的应用情况做好记录,并按期反馈到质量管理部。 mmw中国顾问师网5. 相关文件mmw中国顾问师网6. 记录表样 mmw中国顾问师网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
14、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程度,并寻找持续改进的方向和时机。2 适用范围本公司产品、过程和管理体系的数据分析。3 职责3.1 总工程师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和协调。3.2 工程管理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检查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3.3 公司各部门、项目部按各自职责范围收集信息和数据,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分析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制定措施,实施改进和验证实施效果。4 资源配置4.1 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4.2 相关的规范标准及方法4.3 各类信息数据及办公设备5 工作程序5.1 工作流程图(见附图)5.2收集数据 5.2.1 收集内容:1) 经营部负责收集工程项目及相关的数据
15、信息;2) 经营部、项目部负责调查顾客对工程施工等的满意度数据信息(包括顾客投诉等);3) 工程管理部、项目部负责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信息,如质量记录、产品不合格信息;4) 设计部负责收集与设计有关的数据信息,如顾客对设计的满意程度、设计合同的履行情况等;5) 工程管理部、项目部负责收集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数据信息;6) 工程管理部、项目部负责收集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数据信息,如员工、相关方、劳动保护、特殊工种、事故、事件等;7) 物资部、项目部负责收集合格供方数据信息,如其所提供产品所带来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影响的数据信息;8) 办公室负责收集与过程能力有关的数据信息,如过程运行的
16、监视与测量、产品实现过程的能力、内审结论、管理评审输出等;9) 公司各部门收集本部门各项活动的数据信息。5.2.2 收集方法:数据收集可以直接采用已有的记录,也可以采用交谈、调查等方式。5.2.3 收集的数据应是真实的、可靠的和充分的。5.3 数据分析方法应根据分析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及其它方法。5.4 数据分析: 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形成分析结果。5.5 分析结果输出:通过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5.5.1 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趋势,确定主攻目标;5.5.2 顾客对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5.5.3公司提供产品(包括设计)的符合性情况;5
17、.5.4公司各项活动对相关方造成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及改进方向;5.5.5管理体系的过程及产品特性和变化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5.5.6 涉及顾客财产和劳务分包的信息;5.6 有效性评价:5.6.1 分析结果如不能满足要求,应从数据收集、分析方法选择以及计算过程查找原因并予以纠正;5.6.2 工程管理部应从数据收集、分析方法选择以及计算过程等方面加强对公司各部门、项目部统计技术运用的组织、指导和检查。 5.7 制定措施:对有效的分析结果,相关责任部门应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报分管领导审批。 5.8 实施改进:相关责任部门按批准的改进措施组织实施。 5.9 验证实施效果:分管领导组织对实
18、施改进的效果予以验证,若发现不符要求的,应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两个方面查找原因,并责成相关责任部门予以纠正。5.10 对数据分析各阶段的结果应保存记录,并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控制。6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1 工程管理部负责对公司各部门数据分析技术运用的组织、指导和检查。 6.2 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检查数据分析的适合性、符合性和有效性,对发现不符合的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验证。7 相关、支持性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内外部沟通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8 记录因果分析图对策计划表统计技术审批表9 工作流程图注:为主要监视测量点数据分析控制程序流程图顾客反映监视测量信息
19、体系运行市场信息各部门反映信息收集数据选择数据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输出SSHUCHU有效性评价评价评价 制定措施验证实施效果 记录数据分析控制程序1目的对数据进行测量和收集、贮存、传递、维护、处置和利用,为数据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促进体系、过程和产品的持续改进。2范围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以促进体系、过程和产品的持续改进。适用于公司内、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3职责3.1厂务部负责有关质量体系的信息管理和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管理,负责供方产品质量的信息管理和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管理。3.2营销部负责顾客满意度的信息管理以及在顾客满意度方面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管理
20、。3.3生技部负责制造过程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管理。3.4品质部负责产品质量的信息管理和产品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管理。4程序4.1数据源4.1.1数据的范围信息是控制质量和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决策的基础资源。数据是信息的一种类型,即量化的信息。数据源包含于信息源之中,它包括来自测量和监控活动的数据,不仅应包括产品的数据,也应包括体系、顾客、供方和项目的数据。4.1.2数据内容各部门确定应掌握的数据内容,包括本部门测量的数据,以及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相互传递的数据。数据分析内容主要包括:a.分析顾客满意度所需的数据,如:履约率,售后服务满意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满意度等。b.分析产品质量所需的数据,如
21、: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不合格品率等。c.分析关键工序能力所需的数据,如:产品的实测关键特性值。d.分析设备能力所需的数据,如:设备故障率、设备有效率和设备精度值等。e.分析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数据,如:受审核部门及数量,不符合项数量及要素分布,不符合率、纠正、预防措施有效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质量成本降低率等。具体对内审不合格项分布表、按部门不合格布图和按过程不合格分布图。d.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e.供方。4.4.2为了评价组织的计划、目标和绩效并确定改进的区域,应识别和分析来自各方面的测量和数据,如顾客、其他相关方、体系、过程以及产品或服务的测量数据。应将分析结果用于决策。4.4.3分
22、析方法。数据分析可用于确定哪些具有共同原因的问题,以便与单独发生的问题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技术是分析处理数据最基本的方法。应规定各类数据的数据分析项目内容以及4.5数据的利用4.5.1制定改进措施,包括过程、方法、工具和体系的改进。使用过程测量结果来保持和改进过程。使用内部审核结果,可以识别潜在的改进机会。4.5.2数据的分析结果主要用于下列方面: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交流;过程管理;决策。还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源。4.5.3数据分析的结果可用于确定:a.作业的运作趋势。b.顾客满意度结果。c.其他相关方面的满意水平。d.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4.6数据过程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