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09430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全部重要知识点1单选题1、【改编题】春秋时期,霸主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号举行会盟。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国的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鲁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即屏卫周王室。据此可知,春秋会盟A延缓了周王室衰微的过程B成为诸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C加强了天子对诸侯的控制D反映了诸侯兼并战争的激烈答案:A解析:根据“鲁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即屏卫周王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会盟的主要任务是屏卫周王室,这有利于延缓周王室的衰微,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遭

2、到破坏,这时期诸侯并没有维护分封制,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主要是争霸为主,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的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2、西汉学者刘向用“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的文字概括中国某一时期的混乱局面,该时期最有可能是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两汉之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都是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C项正确;西周、春秋、两汉都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小

3、提示:3、某知名文化人物曾感叹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这段话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A社会经济领域即将发生剧变B市民阶层的思想实现空前解成C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话语权D诸子百家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等信息可知,题干内容体现了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的不同思想,说明这时期诸子百家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现象,没有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排除A项;市民阶

4、层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未出现,孔子、孟子等人不属于市民阶层,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这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的不同主张,不能统称他们为新兴地主阶级,有些代表旧贵族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4、诗经大雅生民记述了周人先祖后稷诞生的传奇故事及创建农业的事迹,歌颂了后稷功德,后稷形象实为一位神化了的英雄。这反映了西周A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重农抑商”的思想和实践C敬天保民的人文精神D慎终追远崇德尚贤的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诗经大雅生民中,记述了周人先祖后稷诞生的传奇故事及创建农业的事迹,反映出西周慎终追远崇德尚贤的思想,D项正确;诗经大雅生民的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排除

5、A项;商鞅变法之后才提出重农抑商,排除B项;敬天保民主张既要敬从天命,又要以民为本,体察民情,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稻谷米及形制别致的各种陶器,另有堪称“中华第一舟”的7500年前的独木舟。2006年5月此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A从事农业耕作B饲养家畜C制造和使用工具D手工业发达答案:C解析:根据“各种陶器”“独木舟”可得出当时的人们已经会制造及使用相关的工具了,C项正确;材料中的稻谷米只是一个方

6、面,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不能全面反映出你个事农业耕种,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发达,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6、考古工作发现距窦皇后陵800米的江村大墓为“亞”字形(汉代当时是帝后配置),地表无封土,这与史记孝文帝本纪中“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的记载十分吻合。符合汉代帝后合葬的“同茔异穴”。墓室四周外藏坑出土了许多分别刻着“中司空印”“车府”等等字样印章。据此可知A西汉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发展B江村大墓体现了汉初治国理念C西汉初女性地位有了一定改善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价值更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体现了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治国

7、理念,B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两种史料价值的高低,排除D项。故选B项。7、汉武帝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实行盐铁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贱买贵卖,要求商人自报财产,对商人征财产税。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政府收入D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实行盐铁官营等控制市场、抑制私商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武帝管控地方经济的主要目的不是抑制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增加政府收入并非西汉政府控制地方经济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是

8、封建国家具体做法而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描述最准确的是A丞相权力遭到彻底转移B尚书省成为新中枢机构C行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D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汉朝的中外朝制度,是汉武帝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到汉朝变为了执行机构,这体现了中央行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彻底转移表述错误,排除A项;整个内朝是中枢决策机构,且当时没有尚书省,排除B项;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在春秋时期,宗族有氏,贵族男子以氏相称。图2显示了士在行政人

9、员中所占比例和无氏的行政人员比例。这一变化说明A奴隶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B传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C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D官僚政治已经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士和无氏的人都不属于贵族的行列,所以士和无氏的行政人员比例的上升就有助于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项正确;士和无氏人员不属于奴隶阶层,排除A项;图示内容并不能说明传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排除B项;仅根据比例的变化无法说明官僚政治已经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0、封泥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反映古代用印的遗迹。如图是1995年陕西西安出土的秦代封泥“右丞相印”文物。此文物可用于研究秦朝中枢机构的设置文书管理机制文字统一与使用赋税徭役征发

10、ABCD答案:B解析: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因此秦“右丞相印”封泥可以用于研究秦代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文书管理机制,文字统一与使用,正确,B项正确;秦朝赋税有治粟内史负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1、吕氏春秋审分中指出:今以众地(耕地)者,公作(在井田上劳动)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能说明A井田制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B土地国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C土地兼并形式已经相当严重D法律上已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公作(在井田上劳动)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说明井田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根据材料“公

11、作(在井田上劳动)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可知井田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排除A项;土地兼并是随着土地私有制而出现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河南安阳刻有文字的龟甲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河南虢国墓出土的青铜戈ABC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河南安阳刻有文字的龟甲”时间是在商朝时期,“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是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是秦朝时期的,“河南虢国墓出土的青铜戈”是春秋时期的,按着时间顺

12、序,B项正确;其它选项都是错误的,排除ACD项项。故选B项。小提示:13、有学者认为,战国秦汉之际,华夏范围内东西之间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秦统一后,将秦的制度强制推行到东方;西汉初年,汉廷与关东诸侯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汉武帝时局面得以改变。这说明A大一统制度消除了地区文化隔阂B战国秦汉之际政治格局的连续性C郡国并行制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D政治重心的转移有利于巩固统治答案:B解析:从材料“华夏范围内东西之间存在巨大文化差异汉廷与关东诸侯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得出战国秦汉之际政治格局的连续性,B项正确;根据材料“华夏范围内东西之间存在巨大文化差异汉廷与关东诸侯国并不

13、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大一统制度消除了地区文化隔阂说法错误,排除A项;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没有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政治重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14、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推行郡县制D连坐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的限定语,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D项正确;A项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

14、项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15、王文剑在分割的迷局一文中指出:“皇帝不用直接出手,一纸命令就把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国,看起来还是“施惠”而按照汉朝制度规定,侯国要归郡守管理,从此这片土地就直接从诸侯国里被划进中央直辖地了。”在这里作者描述的是皇帝A采取武力平乱B实行推恩令C设立封国D重用尚书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皇帝不用直接出手,一纸命令就把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国”、“侯国要归郡守管理,从此这片土地就直接从诸侯国里被划进中央直辖地了”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

15、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皇帝不用直接出手,一纸命令就把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国”控制,并未使用武力,排除A项;汉武帝利用推恩令削弱封国,并非设立封国,排除C项;尚书令属于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表现(1)农业(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_、_、蚌等材质的工具,_农具极少。实行_,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和_,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实质是_土地国有制。(2)手工业:_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_文化。答案:木骨青铜井田制臣民

16、奴隶主青铜铸造青铜文化解析:根据所学,主要使用木、木、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实行井田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文化。17、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_”。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_答案:华夏华夏认同观念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所以处为华夏;处为华夏认同观念。18

17、、文学: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_、_上答案:汉赋乐府诗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汉赋、乐府诗上;汉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所以空白处应填汉赋、乐府诗。19、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商和西周基本土地制度是_。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_答案:青铜农具极少奴隶主土地所制井田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奴隶主土地所制;

18、经营方式是井田制。20、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_。各地域_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答案:安定统一经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这也是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的条件之一。21、夏朝的统治中央:_是最高的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_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答案:夏王直接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夏王,其下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

19、与职官。在地方上,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22、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_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_,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励志较为清明_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答案: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地理位置优越商鞅变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阻碍。这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亡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

20、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处为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处为地理位置优越;处为商鞅变法。23、建立:约公元_,_部落首领_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答案:前1600年商汤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围部族,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于亳。24、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_。后来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_文学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答案:诗经现实主义解析: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后来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小提示:25、影响:阶级矛盾和_矛盾尖锐化,最

21、终爆发了农民起义。答案:统治阶层内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末年,由于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逐渐尖锐化,加之六国旧贵族存在隐患,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皇帝高居国家机器的最顶端,是一切统治权力的象征和执掌者,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权力。皇帝的名位制度包括皇帝的名号以及将皇帝的地位加以神化的各种物化的表现形式。秦始皇时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在奉上皇帝的名号时,就提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等具体内容,以突出君主神圣的地位,保证皇权的行使,这就是名位制度的滥觞。名位制度在汉代得以

22、确立和充实,当时规定:“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由此可见,这些内容都是皇帝至尊至贵身份地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亦为皇权行使至尊权力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秦始皇到汉高祖,不过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中间还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皇帝名位制度就得以确定,并且基本上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足见这套制度是多么适应皇权专制体制的需要。摘编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

23、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答案:(1)内容:皇帝称谓方面使用专用词语;皇帝衣食住行方面采用专用名称和格式;皇帝政令运作方面的专用凭据的规制。(2)特点:君主专制凸显;神秘化;以封建礼法思想为基础;突出尊贵等级次序;确立时间短。解析:(1)内容:根据“皇帝的名位制度包括皇帝的名号以及将皇帝的地位加以神化的各种物化的表现形式”得出皇帝称谓方面使用专用词语;皇帝衣食住行方面采用专用名称和格式;根据“提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等具体内容,以突出君主神圣的地位”得出皇帝政令运作方面的专用凭据的规制。(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主要是君主专制凸显;具有神

24、秘化;以封建礼法思想为基础;突出尊贵等级次序;但确立时间短。27、下表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献记载内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汉书儒林传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

25、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后汉书儒林列传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答案:(1)规律: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2)成因: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诸侯国联系加强;秦汉国家统一;两汉疆域辽阔,为儒

26、学传播创造条件。儒家思想最早产生于齐鲁地区,逐渐得到重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古代教育不断发展,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促进儒学传播。解析:(1)规律:根据材料可知,从先秦到两汉,齐鲁即山东地区的儒生由“约占5844%”到“约占7179%”到“占4560%”到“约占3636%”,逐渐下降,其他地区的儒生占比则逐渐上升,得出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2)成因:根据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的规律,结合所学的先秦到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分析成因即可。如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

27、政治状况,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等方面。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江村大墓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

28、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如图: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29、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有哪些?(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江村大墓印证了汉朝的哪些时代特点?答案:(1)理由:从已有说法看,原来认为凤凰嘴为霸陵的说法已经被现代考古否定;从墓葬形制和外藏坑官署规模看,符合汉代帝王级别墓葬特点;从陵园特点看,符合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特点,与窦皇后墓同园就应该是汉文帝墓;从陪葬品和封土看,符合史书关于文帝节俭的记载。(2)特点:大墓为帝后级别独有的墓葬形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大墓“皆以瓦器、不治坟”的特点,印证了西汉初年实行提倡节俭的休养生息政策;大墓出土的铜印表明汉代字体为隶书。解析:(1)理由:由材料“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

30、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可知,从已有说法看,原来认为凤凰嘴为霸陵的说法已经被现代考古否定;由材料“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可知,从墓葬形制和外藏坑官署规模看,符合汉代帝王级别墓葬特点;由材料“考古专家扩大勘探

31、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可知,从陵园特点看,符合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特点,与窦皇后墓同园就应该是汉文帝墓;由材料“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可知,从陪葬品和封土看,符合史书关于文帝节俭的记载。(2)特点:由材料“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

32、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墓为帝后级别独有的墓葬形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由材料“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墓“皆以瓦器、不治坟”的特点,印证了西汉初年实行提倡节俭的休养生息政策;由材料“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墓出土的铜印表明汉代字体为隶书。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受李悝“尽

33、地力之教”的影响,两次颂布分户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公元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公元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与子、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属违法行为。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革除落后的戎狄风俗,也为编定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影响。答案:(1)春秋战国时,宗法制逐步走向瓦解;铁犁牛耕开始应用推广,小农经济产生、发展;李悝变法提供了历史借鉴;

34、秦孝公坚决支持变法。(2)增加了税收收入和兵役来源,实现了富国强兵;革除了落后习俗;缓解了族权与政权矛盾,有利于政权稳定;为后续编定户籍等改革创造条件。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公元前359年”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历史借鉴、统治者支持等角度分析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加了税收收入和兵役来源,实现了富国强兵;根据材料“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革除落后的戎狄风俗,也为编定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创造了条件。”得出革除了落后习俗;为后续编定户籍等改革创造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缓解了族权与政权矛盾,有利于政权稳定方面作答。30、阅读材料,完成下

35、列要求。材料一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材料二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孙子兵法谋攻材料三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历史时期之一。从文化发生学来看,两段历史时期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从社会转型来看,两段历史时期都随着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从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外一种社会形

36、态,具有共同的历史趋势,同时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对社会、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呼唤新的社会、新的人。虽然中西方社会有历史共性,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从结果来说,两者之后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摘编自李静等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信息。(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比较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答案:(1)信息: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孟子对国家治理中如何进行社会分工的思考;材料二反映出春秋晚期争霸战争频仍、社会动荡局面下,孙武对在战争中如何克敌制胜、尽最减少危害和损失的思索。(2)说明:

37、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都体现出中西方社会特有的历史共性和各自的文明个性,因此,两者之间不能进行机械的对比。但从历史基础、历史使命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进行剖析,应不难发现其历史共性。解析:(1)信息:根据材料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可知,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孟子对社会分工的思考;根据材料二“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晚期争霸战争频仍、社会动荡局面下,孙武对在战争中如何克敌制胜、尽量减少危害和损失的思索。(2)说明:依据材料三“从文化发生学来看,两段历史时期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从社会转型来看,两段历史时期都随着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从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外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共同的历史趋势,同时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对社会、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呼唤新的社会、新的人”、“虽然中西方社会有历史共性,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从结果来说,两者之后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都体现出中西方社会特有的历史共性和各自的文明个性,因此,两者之间不能进行机械的对比。但从历史基础、历史使命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进行剖析,应不难发现其历史共性。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