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真题1单选题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当时各家学派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的是A无为而治B施行仁政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和君主专制,这种思想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因而受到当时各国统治者的重视,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不适合纷乱的局面,排除A项;仁政是儒家思想,不适合治乱世,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也不适合诸侯争霸的时代,排
2、除C项。故选D项。2、陕西西安姜寨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不可能出土A神庙遗址B石器农具C铜质钱币D精美玉器答案:C解析:铜质钱币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最为普及、流通最为广泛的钱币,所以不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出现,C项正确;神庙遗址符合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农具是石器农具,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精美玉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金文族徽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族氏名号,商代晚期数量显著增加,且许多族徽上附加了地名、官名和职事名。这反映了当时A族氏政治职能加强B神权王权紧密
3、结合C族群融合程度加深D青铜冶铸工艺精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文族徽作为依附于青铜器的铭文形式,具有标识铭记、美化装饰、体现身份地位的功能。商代晚期金文族徽数量显著增加,且许多族徽上附加了地名、官名和职事名,反映了当时族氏政治职能加强,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神权王权紧密结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族群融合程度加深”,排除C项;材料与青铜冶铸工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汉官解诂对某一官职做了如下记载:“专郡,信理庶绩,劝农赈贫,决讼断辟,兴利除害,检举郡奸,举善黜恶,诛讨暴残。”空格处官职应为A太守B郡尉C刺史D司隶校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对官职职能的描述可知,该官
4、职负责管理地方治民、决讼、检奸、进贤,除恶扬善,讨伐残暴,集地方行政、司法、监察、治安、选举考核与一身,结合所学知识,这应属于太守的职能,A项正确;郡尉主要负责地方的军事,排除B项;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是监察职能,排除C项;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监督官,材料中的官职是针对地方的,排除D项。故选A项。5、史学文献战国策中描述当时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蹴)鞠者。”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如图为河南南阳方城县东关村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蹋鞠图。上述史料可以说明A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B球类运动源于汉代军事操
5、练C蹋鞠活动社会影响较为广泛D汉代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依据战国策的描述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流行起娱乐性的蹋鞠游戏了,按照刘向的解读,蹋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成为军事训练的一种方式,汉代画像石表明其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活动之一。综合材料信息可知,蹋鞠活动的社会影响较为广泛,C项正确;材料中的图文史料只展现了一种文化活动,无法体现“丰富多彩”,排除A项;该史料可以说明蹋鞠存在于汉代,但无法佐证其源于汉代,排除B项;该史料与汉代主流思想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太史公曰:“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皆兄弟也。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
6、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该材料反映出司马迁A撰写史记开创纪传体体裁B认同尊王攘夷的思想C指出夏朝奠定中华民族之基础D认可同源共祖的观念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司马迁认为周边的少数民族实际上都是上古五帝的后裔,说明他认可同源共祖的观念,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司马迁的民族观念,没有体现史记体裁和尊王攘夷的思想,排除AB项;材料体现的是司马迁同源共祖的观念,并不是说明夏朝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7、战国时期,诸国将夏王朝与商王朝的故地设定为中原一带,各自论述了自己的国家如何对这些地方享有正当的统治权。曾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楚国也宣称三皇五帝中的
7、“祝融”是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A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B夷夏矛盾基本解决C宗法制度被广泛认可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曾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楚国也宣称三皇五帝中的“祝融”是自己的祖先。”可分析出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夷夏矛盾基本解决,排除B项;宗法制度、分封制度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D项。故选A项。8、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适应这一时代变革需要的是A尚贤者,政之本也B相生相胜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大变革,诸子百家中主张“治世不
8、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法家,最能适应时代变革需要,D项正确;主张“尚贤”的墨家代表小生产者,不是最适应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学派,排除A项;主张“相生相胜”的道家学派代表旧贵族,不适应社会变革,排除B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儒家思想,该学派并不适应当时的动荡局势,排除C项。故选D项。9、有学者评论古代一位思想家,将皇权的基础放在神祇思想的基盘上,将“天意”总结为“泛神的力量”,于是“承受天命”,就界定了中国皇权的基本理论。该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将皇权的基础放在神祇思想的基盘上,将天意总结为泛神的力量”可知,反映的是君权神授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汉代董仲
9、舒主张君权神授思想,C项正确;孔子、荀子以及朱熹均没有君权神授思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0、如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该制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皇帝制度起源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B太尉是百官之首,负责全国民政C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县令由郡守负责任免和考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项正确;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丞相是百官之首,负责全国民政,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项;县令由由皇帝任免,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11、汉武帝严禁地
10、方和私人铸钱,实行盐铁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贱买贵卖,要求商人自报财产,对商人征财产税。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政府收入D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实行盐铁官营等控制市场、抑制私商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武帝管控地方经济的主要目的不是抑制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增加政府收入并非西汉政府控制地方经济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是封建国家具体做法而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
11、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奖励军功B废井田开阡陌C推行县制D什伍连坐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君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促进了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C项正确;奖励军功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军事力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十五连坐制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统治,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郡县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13、秦朝政府规定担任官吏必须具备
12、三个条件:一要有一定的家资;二要会书写,懂法律;三是年龄至少在17岁(壮年)以上才有任官资格。这反映了A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奴隶制度的日渐没落C儒家学者地位的上升D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秦朝政府关于担任官吏的规定可以看出,担任官吏要有一定的家资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A项正确;奴隶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日渐没落,排除B项;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儒家学者的地位没有上升,排除C项;根据担任管理的规定无法体现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4、封泥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反映古代用印的遗迹。如图是1995年陕西西安出土的秦代封泥“右丞相印”文物。此文物可用于研究秦朝中
13、枢机构的设置文书管理机制文字统一与使用赋税徭役征发ABCD答案:B解析: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因此秦“右丞相印”封泥可以用于研究秦代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文书管理机制,文字统一与使用,正确,B项正确;秦朝赋税有治粟内史负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5、吕氏春秋审分中指出:今以众地(耕地)者,公作(在井田上劳动)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能说明A井田制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B土地国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C土地兼并形式已经相当严重D法律上已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公作(在井田上劳动)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14、说明井田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根据材料“公作(在井田上劳动)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可知井田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排除A项;土地兼并是随着土地私有制而出现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新时期时代表性的人类有:(1)新时期时代早期距今约_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_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以_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_,长江下游出现_河姆渡居民种植_并且掌握了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2)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_代表器物是_被
15、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_,长江下游有_。他们出土了精美的_。答案:1万年前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龙山文化黑陶红山良渚玉器解析:根据所学,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同期,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新时期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的新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同时,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长江下游有良渚。他们出土了精美的玉器。17、西汉建立:
16、_年,刘邦建立_,定都_,史称西汉答案:公元前202年汉朝长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得出:公元前202年汉朝长安18、尧舜禹时期部落推选首领的做法称为_答案:禅让制解析:根据所学,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19、发展杜会经济类别措施货币政策改革币制,将_权收归中央专卖制度实行_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物价政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工商业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答案:铸币盐铁解析:汉武帝时期,将
17、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打击富商大贾。20、国家机构:_是最高统治者,下设_及各类事务官;实行_制的国家管理结构。答案:商王尹内外服解析:商朝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结构。21、文学: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_、_上答案:汉赋乐府诗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汉赋、乐府诗上;汉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所以空白处应填汉赋、乐府诗。2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_人,在我国的_省。答案:元谋云南解析:我国境内目
18、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元谋人,在我国的云南省。23、科技成就时间代表性成就意义战国至西汉_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东汉_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东汉_改进造纸术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答案:黄帝内经九章算术蔡伦解析: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蔡伦改进了造纸术。24、春秋(1)时间:公元_-_。(2)开始标志:周平王东迁。(3)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这些诸侯国的君主统称为“_”。(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
19、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答案:前770年前476年春秋五霸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1)时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2)开始标志:周平王东迁(3)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这些诸侯国的君主统称为“春秋五霸”。(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5、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_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_,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励志较为清明_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答
20、案: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地理位置优越商鞅变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阻碍。这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亡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处为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处为地理位置优越;处为商鞅变法。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国时期,秦国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孝公锐意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认为“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法令者,民之命也
21、,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商鞅推行“壹刑”“壹赏”,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至大夫庶人,不从王令犯国禁者,罪死不救。去刑以刑,施行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中,均要设置法官,他们是法令的执行者,同时又是教育者。为了保证法令的统一,中央政府还要做好法令的保护工作,设立一个标准法令版商鞅确立的法令改变了中国政治历史的统治模式;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唐国军商鞅变法与传统中国平民政治模式的建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法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君权至上,除君主外,法律面前人
22、人平等奖轻罚重,严刑峻法奖赏制度与军功挂钩设立专门的法官重视法制的教育宣传法令统-。(2)影响:司法上,法令统一,有利于司法公正和构建秦国法治社会政治上,强化了君主权力,推动了秦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军事上,奖励军功,推动了秦国军事力量的壮大,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但严刑峻法,易激化社会矛盾商映的法制改革是强化君主权力的产物,君主本身不受法律约束。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可分析出君权至上;根据材料“,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至大夫庶人,不从王令犯国禁者,罪死不救。”可知商鞅法制改革除君主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奖轻罚重;根据材料“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可
23、知严刑峻法奖赏制度与军功挂钩;根据材料“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中,均要设置法官,他们是法令的执行者,同时又是教育者。”可分析出设立专门的法官重视法制的教育宣传法令统。(2)影响:根据材料“商鞅确立的法令改变了中国政治历史的统治模式;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出商鞅法制改革的影响有:司法上,法令统一,有利于司法公正和构建秦国法治社会政治上,强化了君主权力,推动了秦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军事上,奖励军功,推动了秦国军事力量的壮大,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但严刑峻法,易激化社会矛盾商映的法制改革是强化君主权力的产物,君主本身不受法律约束。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
24、料一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
25、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摘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材料三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
26、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意义。答案:(1)主张:重视立法:轻徭薄赋,保证生产:减少关税,促进粮食流通:藏粮于民,注重粮食储存。(2)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国内粮食需求大:传统小农
27、生产,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要: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粮食需求增加: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了粮食种植和生产:西方列强迫使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攫取关税特权,扩大粮食倾销。(3)措施:守住耕地面积底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科技兴农。意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的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可知,重视立法;根据材料“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可知,轻徭薄赋,保证生产;根据材料“田野
28、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可知,减少关税,促进粮食流通;根据材料“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知,藏粮于民,注重粮食储存。(2)原因:根据材料“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粮食需求增加;根据材料“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
29、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迫使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攫取关税特权,扩大粮食倾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人口快速增长,国内粮食需求大;传统小农生产,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要;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了粮食种植和生产等方面分析。(3)措施:根据材料“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可知,守住耕地面积底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科技兴农。意义:根据材料“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的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材料“用全球9
30、%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可知,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材料“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皇帝高居国家机器的最顶端,是一切统治权力的象征和执掌者,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权力。皇帝的名位制度包
31、括皇帝的名号以及将皇帝的地位加以神化的各种物化的表现形式。秦始皇时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在奉上皇帝的名号时,就提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等具体内容,以突出君主神圣的地位,保证皇权的行使,这就是名位制度的滥觞。名位制度在汉代得以确立和充实,当时规定:“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由此可见,这些内容都是皇帝至尊至贵身份地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亦为皇权行使至尊权力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秦始皇到汉高祖,不过短短二十几年时间,
32、中间还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皇帝名位制度就得以确定,并且基本上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足见这套制度是多么适应皇权专制体制的需要。摘编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答案:(1)内容:皇帝称谓方面使用专用词语;皇帝衣食住行方面采用专用名称和格式;皇帝政令运作方面的专用凭据的规制。(2)特点:君主专制凸显;神秘化;以封建礼法思想为基础;突出尊贵等级次序;确立时间短。解析:(1)内容:根据“皇帝的名位制度包括皇帝的名号以及将皇帝的地位加以神化的各种物化的表现形式”得出皇帝称谓方面使用专用
33、词语;皇帝衣食住行方面采用专用名称和格式;根据“提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等具体内容,以突出君主神圣的地位”得出皇帝政令运作方面的专用凭据的规制。(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主要是君主专制凸显;具有神秘化;以封建礼法思想为基础;突出尊贵等级次序;但确立时间短。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是诸侯国中最晚崛起的,起初只有雍这块很小的地方。为了改变国瘠民贫的现状,也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被吞食,从秦孝公起,每一任秦国君主,无不把招贤纳士作为自己治国强兵的重要战略。嬴政即位后,知道要实现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目标,就必须借助人才的力量。
34、所以他特别注意广揽人才,并坚持唯才是用,用人不疑,以吸引各国的有识之士,让他们为秦国服务。在全国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其“刚愎自用”的本性暴露出来一是轻视人才的作用,“以客为无用”。二是拒谏议、杜言路。对大臣的谏议不以为然。三是猜忌之心日益加重,“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四是残暴镇压读书人。摘编自郝建平秦始皇用人之道刍议(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扫六合前秦始皇的用人方针,并分析其用人方针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变化及其影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答案:(1)方针:求贤若渴,不拘出身,任人唯贤。原因:受秦
35、国重视人才的历史传统影响;实现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的需要;秦始皇个人素质使然。(任答两点)(2)变化:从重视人才,唯才是用到专制独裁,不亲士民。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是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认识:广纳贤才,公正选人,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使用人才要量才适用。解析:(1)方针:由材料“所以他特别注意广揽人才,并坚持唯才是用,用人不疑,以吸引各国的有识之士,让他们为秦国服务”可知,统一前秦始皇的用人方针是求贤若渴,不拘出身,任人唯贤;原因:由材料“为了改变国瘠民贫的现状,也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被吞食,从秦孝公起,每一任秦国君主,无不把招贤纳士作为自己治国强兵的重要战略”可知,统一前秦
36、始皇用人方针形成的背景是受秦国重视人才的历史传统影响,也是实现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的需要;由材料“嬴政即位后,知道要实现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目标,就必须借助人才的力量。所以他特别注意广揽人才,并坚持唯才是用,用人不疑,以吸引各国的有识之士,让他们为秦国服务”可知,是秦始皇个人素质使然。(2)变化:由材料“所以他特别注意广揽人才,并坚持唯才是用,用人不疑,以吸引各国的有识之士,让他们为秦国服务”“一是轻视人才的作用,以客为无用。二是拒谏议、杜言路。对大臣的谏议不以为然。三是猜忌之心日益加重,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四是残暴镇压读书人”可知,秦始皇用人之道的变化是从重视人才,唯才
37、是用到专制独裁,不亲士民;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用人之道的变化激化了社会矛盾,是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广纳贤才,公正选人,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使用人才要量才适用。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江村大墓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
38、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如图: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
39、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有哪些?(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江村大墓印证了汉朝的哪些时代特点?答案:(1)理由:从已有说法看,原来认为凤凰嘴为霸陵的说法已经被现代考古否定;从墓葬形制和外藏坑官署规模看,符合汉代帝王级别墓葬特点;从陵园特点看,符合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特点,与窦皇后墓同园就应该是汉文帝墓;从陪葬品和封土看,符合史书关于文帝节俭的记载。(2)特点:大墓为帝后级别独
40、有的墓葬形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大墓“皆以瓦器、不治坟”的特点,印证了西汉初年实行提倡节俭的休养生息政策;大墓出土的铜印表明汉代字体为隶书。解析:(1)理由:由材料“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可知,从已有说法看,原来认为凤凰嘴为霸陵的说法已经被现代考古否定;由材料“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
41、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可知,从墓葬形制和外藏坑官署规模看,符合汉代帝王级别墓葬特点;由材料“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可知,从陵园特点看,符合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特点,与窦皇后墓同园就应该是汉文帝墓;由材料“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
42、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可知,从陪葬品和封土看,符合史书关于文帝节俭的记载。(2)特点:由材料“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墓为帝后级别独有的墓葬形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由材料“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墓“皆以瓦器、不治坟”的特点,印证了西汉初年实行提倡节俭的休养生息政策;由材料“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墓出土的铜印表明汉代字体为隶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