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复合地层下h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及桩间距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55787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地层下h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及桩间距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合地层下h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及桩间距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合地层下h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及桩间距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水利技术监督理论研究:/复合地层下 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及桩间距影响研究姚伟悬(江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摘要:为研究复合地层下 型抗滑桩的支护效果及结构受力特性 以水库边坡为例 采用 软件模拟了不同桩间距下的边坡支护模型 从剪力、弯矩和位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抗滑桩的受力特性 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边坡将发生滑动破坏 最大剪应变增量位于滑面底部 支护后边坡剪应变得到有效约束 在综合考虑边坡治理效果以及材料成本的条件下 选用 间距的 型抗滑桩适用于该边坡治理关键词:抗滑桩 结构参数 复合地层 桩间距 受力特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姚伟悬(年)男

2、助理工程师:抗滑桩是目前在边坡加固领域应用较广的一种支护措施 其结构受力特性及桩间距选择是影响其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 徐文刚等通过有限差分软件研究了结构参数对抗滑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模量、耦合弹簧切向参数对桩身影响较小 而抗剪强度参数是影响抗滑桩支护效果的重要指标 边坡稳定性与参数取值呈正比 侯小强等基于滑坡推力梯形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锯齿形抗滑桩的受力计算方程 对比分析了其力学特性 研究表明:抗滑桩剪力、弯矩与滑面倾角呈正比关系 滑面倾角为 时 锚固段的理论最小长度为峰值 相比于其他形式抗滑桩 支护稳定性较好 王龙等基于拟动力原理 研究了设置参数对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

3、内基质吸力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当桩间距小于等于 时抗滑桩设置在边坡中上部时 支护效果最佳 邓友生等采用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弧形抗滑桩结构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冠梁是影响抗滑桩受力的关键因素 实际工程中应将抗滑桩设置在坡脚处 此时边坡稳定性最高张海洋等基于 梁理论 提出了新型的抗滑桩受力计算模型 并基于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计算过程可控制在数秒内总结前人研究可知 目前针对 型抗滑桩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考虑其桩间距对边坡加固影响的研究亦较为缺乏 基于此 本文研究以某水库边坡为例 采用 有限差分软件模拟了不同桩间距对 型抗滑桩支护效果的影响 从剪力、弯矩和位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

4、抗滑桩的受力特性 研究结果可为 型抗滑桩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工程概况 边坡概况本文研究以某水库边坡为研究对象 如图 所示 边坡模型尺寸为 边坡上层以中风化泥岩为主 下伏弱风化砂岩 泥岩外观为紫红色 岩质较软 易风化剥落和遇水崩解 砂岩多为长石石英砂岩 浅灰、紫红色 中 细粒结构质稍硬 而边坡中间含有一层厚度约为 的软弱夹层 岩体风化呈土状 采用 进行建模后模型中共有 个节点 个网格单元 模型底面全约束 左右边界采用法向约束 坡面为自由约束 如图 所示 数值模拟参数取值为确保文本研究符合实际情况 边坡模型参数设置与实际模型一样 再根据野外地勘资料及室内泥岩、砂岩及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

5、试验 确定边坡理论研究水利技术监督 年第 期图 边坡示意图材料参数 边坡的主要物质组成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表 边坡物质组成物理力学参数表岩体材料重度/(/)体积模量/(/)剪切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中风化泥岩 弱风化砂岩 软弱夹层 本文研究中 采用截面尺寸()为 连梁长度为 的 型抗滑桩进行支护 前桩以及后桩长度均为 抗滑桩容重为 /体积模量为 剪切模量为 型抗滑桩施工时 前桩与后桩同时施工 桩孔开挖后 随即进行连梁以下部分钢筋绑扎与浇筑 再对连梁与后排桩悬臂段进行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模型中抗滑桩单元与岩土体的接触面的参数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经验以及 手册 将抗滑

6、桩与岩土体之间的接触面的黏聚力和摩擦角设置为其附近材料抗剪强度的 倍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型抗滑桩支护前后边坡稳定性分析如图 所示 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将出现明显滑面 最大剪应变增量位于滑面底部 即边坡坡脚附近 数值达到 说明边坡贯通面已经生成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图 为采用 型抗滑桩进行支护后的最大剪应变增量图 可以看出 边坡剪应变增量得到有效限制 最大剪应变增量仅为 位于 型抗滑桩附近 表明边坡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此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进一步观察边坡发生最大剪应变的位置可知 型抗滑桩周围的泥岩剪应变增量最大 说明抗滑桩在支护边坡时 通过抵抗边坡剩余下滑力 集中作用于周围岩体 引起周围岩体产生较

7、大剪应变图 天然工况下最大剪应力增量图 型抗滑桩支护后边坡最大剪应变增量进一步分析天然工况下边坡的位移特性 边坡整体位移如图 所示 边坡的中风化泥岩区域出现较大位移 最大位移点位在边坡坡脚 数值约为 已超过边坡最大允许位移 说明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在采用 型抗滑桩进行支护后 边坡整体位移得到有效约束 最大位移仅为 说明 型抗滑桩对约束边坡整体位移起着关键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抗滑桩支护后边坡最大位移点位发生了改变 从坡脚转移至坡顶 这是因为抗滑桩在支护边坡的同时 提高了抗滑桩附近岩土体的稳定性 在工程中该现象应引起重视图 天然工况下边坡整体位移 型抗滑桩受力及位移分析分析支护结构的受力及位移

8、特性有利于研究边 年第 期水利技术监督理论研究图 型抗滑桩支护后边坡整体位移坡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如图 所示 型抗滑桩水平应力范围 最大水平应力出现在 型抗滑桩的右上拐角以及左下拐角处 说明抗滑桩在边坡推力的作用下 后桩顶部有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 而抗滑桩其余位置应力均较小 结构处于稳定状态图 型抗滑桩水平应力如图 所示 型抗滑桩水平位移范围在 整体呈现从抗滑桩底部至顶部位移逐渐增大的趋势 产生这一规律的原因是抗滑桩底部与基岩相嵌 底部受约束应力较大而抗滑桩顶部抵抗变形能力较差 因此顶部位移最大 应重点监测抗滑桩顶部位移及应力 防止加固措施失效图 型抗滑桩水平位移 型抗滑桩前后桩弯矩分析由

9、前文研究可知 型抗滑桩后桩是主要受力段 关注其弯矩沿深度变化规律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 所示 后桩弯矩趋势图共有 个反弯点 分别位于、深度 其中最大弯矩点位位于 深度 前桩弯矩如图 所示 其弯矩变化趋势较为简单 仅有一个反弯点 位于 深度 其上部结构主要受土压力作用 而下部结构主要受拉力作用图 型抗滑桩后排桩弯矩图 型抗滑桩前排桩水平位移 桩间距(前后桩)影响下的边坡稳定分析实际工程中 选用合适的桩间距进行边坡支护既能有效约束边坡滑动 亦能降低工程成本 起低碳环保效果 本研究设置了不同桩间距下的边坡模型 结果见表 在不采用 型抗滑桩的天然工况下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仅为 边坡最大总位移达到

10、最大有效塑形面积为 说明此工况下 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进行加固 当采用桩间距为 的支护方式进行加固后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达到为 增加了约 边坡最大总位移仅为 减小了约 小于工程最大允许值 最大有效塑性应变为 减小了约 说明采用 桩间距的 型抗滑桩进行支护能够有效保障边坡安全(下转第 页)工程实践水利技术监督 年第 期糙 待下一阶段深入研究 但是 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出了隧洞开挖后围岩岩体塑性变化、位移情况及其围岩位移变化规律 为该段隧洞围岩类别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 罗军川.能源那些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钱学森.论系统工程.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11、务院令第 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李新 程国栋 卢玲.空间内插方法比较.地球科学进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周建平.工程设计“保守”为好.中国能源报.费康 张建伟.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李伟娟 傅蜀燕.基于 的大型渡槽地震动力结构性态分析.水利规划与设计():.王涛 韩煊 赵先宇.数值模拟方法及工程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兆 溱.工 程 地 质 学.北 京:中 国 水 利 水 电 出 版社.李成.基于有限元法双隧道开挖相互影响作用分析.水利技术监督():.(上接第 页)尽管桩间距为

12、时 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不难看出 采用 桩间距进行支护造成了一定的工程材料浪费 实际上 当采用 的支护方式进行加固后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达到为 相较于天然工程增加了约 边坡最大总位移仅为 减小了约 小于工程最大允许值 最 大 有 效 塑 性 应 变 为 减 小 了 约 综合分析边坡的 项指标来看 采用 的 型抗滑桩间距时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得到了明显增大 最大总位移与有效塑性应变均有显著下降在综合考虑边坡治理效果以及材料成本的条件下选用 间距的 型抗滑桩最适用于该边坡表 不同桩间距下的边坡的各项指标工况稳定安全系数最大总位移/最大有效塑性应变天然工况 桩间距 支护 桩间距 支护 桩间距 支护 桩间距

13、 支护 桩间距 支护 结语为研究复合地层下 型抗滑桩的支护效果及受力特性 本文以某边坡为例 采用 软件模拟抗滑桩的受力特性 得到以下结论:()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出现明显滑面 最大剪应变增量位于坡脚附近 采用 型抗滑桩进行支护后 边坡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型抗滑桩水平应力范围 最大水平应力出现在 型抗滑桩的右上拐角及左下拐角处 后桩顶部有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 抗滑桩其余位置应力均较小 结构处于稳定状态 水平位移呈现从抗滑桩底部至顶部位移逐渐增大的趋势 应重点监测抗滑桩顶部位移及应力 防止加固措施失效()综合分析边坡的三项指标 采用 的 型抗滑桩间距进行支护时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得到了明显增大 最大总位

14、移与有效塑性应变均有显著下降参考文献 徐文刚 辛力 余旭荣 等.桩结构单元模拟抗滑桩参 数 取 用 探 讨.岩 土 工 程 技 术 ():.侯小强 刘杰瑞 王新飞 等.陡倾滑面滑坡锯齿形抗滑桩力学性能研究.计算力学学报():.王龙 陈国兴 胡伟 等.基于拟动力法抗滑桩加固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邓友生 彭程谱 杨彪 等.空间弧形抗滑桩支护结构模型试验及参数分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张海洋 宋绪国 郭帅杰 等.岩土成层条件下抗滑桩计算的改进有限差分法.铁道标准设计():.聂亮亮.软弱坝基上平原水库坝体坝基渗漏分析及施工措施研究.水利技术监督():.余政兴 孙宁.引发某近坝库岸滑坡失稳临界蓄水位研究.水利技术监督():.何佳楠 石强 吴震宇.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水利规划与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