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州市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图中有(______)个平行四边形,(______)个三角形,(______)个梯形。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_____) (_____) (_____)
3.0.4与0.6之间有________个一位小数。
4.0.65平方米=(______)平方分米 4.07千克=(______)克
62角=(______)元 0.8公顷=(______)平方米
5.用“亿”作单位,写出350037236的近似数是(____),省略647802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的近似数是(____)。
6.0.1和0.10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______)
7.比最小的七位数小1的数是(________),比最大的八位数大1的数是(________).
8.把25缩小为原来的是0.025,把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
9.三角形ABC中,∠A=45°,∠B=103°,∠C=________。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______)度;如果它的顶角是70°,它的底角是(______)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1.王敏是2014年入学的四年级1班19号同学,学生证编号是20140119,张兰现为四年级12班1号学生,她的编号应该是( ).
A.20140121 B.20141219 C.20140101 D.20141201
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28°,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
A.62° B.124° C.76°
13.小芳身高150厘米,笑笑身高x厘米,小芳比笑笑矮10厘米,求笑笑的身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 )
A.150-10 B.x+lO=150 C.x-150=10 D.x-10=150
14.将自行车的三脚架做成三角形的原因是( )。
A.省材料 B.制作方便 C.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5.下面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6.大于9.3且小于9.5的小数只有一个是9.4。(________)
17.八位数一定比七位数大1。(________)
18.a2与2a的意义相同,大小相等。 (____)
19.102×50=100×50+2×50,这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______)
20.平移变换前后的图形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______)
21.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七位数多九千万。 (______)
22.经过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_________)
23.如下图,从左面和前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____)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4.口算
1.4+0.9= 8.7-3.8= 4.4-3.4= 6.5+65.3=
1000 ÷ 125= 25 × 4= 32+28-10= 20 × 3÷ 5=
25.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3.4-9.48= 9.85+63.46=
26.列竖式计算。
68.78+93.56= 80.5-37.69= 100-27.4=
五、解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27.解方程。
x+3.7=12.4 6x-5.8=48.2 m÷0.6=0.75
28.下面是自然小组记录了2019年5月1日至5月15日某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后制作的统计表。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气温/℃
17
19.5
18
20
23
22.8
24
23.8
24
24
24
25.2
26.5
26.5
26.7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2)这15天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这15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29.巧求下图的周长.
30.如图是一张正方形的纸,一组对边分别增加5厘米,另一组对边分别增加4厘米,那么面积增加了74平方厘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1.按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B点可以用数对________表示,D点可以用数对________表示。
(3)把三角形BCD向左平移5格,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4)把原来的三角形绕C点逆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2.
(1)聪聪只有9元,他能买哪两样物品?
(2)明明付给售货员10元,他可能买了哪两样物品?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3 5 3
【分析】根据平行的四边形的定义,数出由2个三角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3个;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数出最小的三角形有4个,最大的三角形1个,共有5个;
根据梯形的定义,由3个三角形组成的梯形3个;据此解答。
【详解】
图中有3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3个梯形。
【点睛】
此题考查组合图形的计数,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根据定义进行计数,要注意分类计数,做到不重不漏。
2、右面 上面 正面
【解析】略
3、1
【分析】在0.4和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但一位小数只有0.5,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0.4与0.6之间有1个一位小数,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小数位数的判断能力,注意如果不限制小数位数,那么就有无数小数。
4、65 4070 6.2 8000
【分析】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详解】0.65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数,乘以进率100,可得0.65平方米=65平方分米;4.07千克化成克数,乘以进率1000,可得4.07千克=4070克;62角化成元数,除以进率10,可得62角等于6.2元;0.8公顷化成平方米数,乘以进率10000,可得0.8公顷=8000平方米。
故答案为:65;4070;6.2;8000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换算,关键是要知道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小数的乘除法。
5、4亿 600000
【详解】略
6、正确
【解析】试题分析:0.1和0.10在大小上相等,但0.1表示1个十分之一,而0.10表示10个百分之一;由此判断.
解:由分析知:0.1和0.10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一样;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位数不同,它们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相同,意义也不相同.
7、999999 100000000
【解析】略
8、 780
【详解】略
9、32°
【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已知∠A、∠B,求∠3,用“180﹣45﹣103”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C=180-45-103=32(度)
答:∠C=32°
【点睛】
解答此题应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减去两个内角,得出第三个内角度数。
10、40 55
【详解】考察三角形内角关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1、D
【解析】略
12、B
【解析】略
13、D
【解析】略
14、C
【分析】三角形稳定性是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将自行车的三脚架做成三角形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详解】将自行车的三脚架做成三角形的原因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比如三角形房架、矩形门框的斜拉条、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和高压输电线的铁塔等。
15、B
【详解】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6、×
【分析】题目中没有给出是几位小数,大于9.3且小于9.5的一位小数有9.4,大于9.3且小于9.5的两位小数有9.31、9.32……大于9.3且小于9.5的三位小数有9.311、9.31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大于9.3且小于9.5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
【点睛】
求两个小数之间有多少个小数,一定要明确是几位小数。
17、×
【分析】八位数有很多,七位数也有很多,八位数比七位数到底大多少,要看具体的数,求差才能确定。
【详解】如10000000-9999999=1;90000000-2000000=88000000,所以不一定。
故答案为:×
【点睛】
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判断题一定要考虑全面。
18、×
【解析】略
19、√
【分析】整数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本题即是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102×50
=(100+2)×50
=100×50+2×50
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所以判断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牢记乘法分配律的定理,判断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不是符合该定理,关键是把102看做(100+2)。
20、√
【详解】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故答案为√。
【点睛】
决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关键有两点: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21、×
【解析】略
22、╳
【详解】略
23、×
【解析】略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4、2.3;4.9;1;71.8
8;100;50;12
【详解】略
25、23.92;73.31;
【分析】按照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即可。
【详解】33.4-9.48= 23.92 9.85+63.46=73.31
验算: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数的竖式加减法,注意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即可,最后别忘记点小数点。
26、162.34;42.81;72.6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即可。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将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低位开始算起,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当10,加上这个数位上的数再减。
【详解】68.78+93.56=162.34 80.5-37.69=42.81 100-27.4=72.6
故答案为:162.34;42.81;72.6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注意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
五、解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27、x=8.7 x=9 m=0.45
【解析】略
28、(1)
(2)整体上是升高
(3)23℃
【分析】(1)先找出所有点的位置,再依次连线,并在点上面标上数字;
(2)根据折线的走势解答;
(3)15天的气温之和÷15=这15天的平均气温。
【详解】(1)
(2)这15天的气温整体上是升高的。
(3)(17+19.5+18+20+23+22.8+24+23.8+24+24+24+25.2+26.5+26.5+26.7)÷15
=345÷15
=23(℃)
答:这15天的平均气温是23℃。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在计算这15天的平均气温时,要把15天的气温全部加起来加起来,算出总数,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在图中找到数字的准确位置,一一连接。
29、48cm
【解析】8×2=16(cm) 4×2=8(cm)
(16+8)×2=48(cm)
答:周长是48cm.
30、36平方厘米
【分析】将阴影部分分割如下:
根据图形可知,3是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1和2可以拼接成一个以正方形边长为宽,以4+5=9厘米为长的长方形;用增加部分的面积-3的面积=1+2的面积;用1+2的面积÷长即可求得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4×5=20(平方厘米)
74-20=54(平方厘米)
54÷(4+5)
=54÷9
=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答: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割、拼接增加部分的面积。
31、(1)(3)(4)作图如下:
(2)(17,7);(19,4)
【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是对称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关键的对称点,然后首尾连接各对称点即可;
(2)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表示出B点和D点的位置;
(3)根据平移的特征,把三角形BCD的各顶点分别向左平移5个单位,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左平移5格后的三角形;
(4)根据旋转的特征,三角形绕C点逆时针旋转90度,点C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详解】(1)(3)(4)作图如下:
(2)B点可以用数对(17,7)表示,D点可以用数对(19,4)表示。
【点睛】
作轴对称图形、作旋转一定度数后的图形、作平移后的图形关键是确定对称点(对应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熟练掌握数对中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2、(1)他能买故事书和笔记本 (2)他可能买了故事书和笔记本,也可能买了笔记本和画册
【解析】(1)6.49+2.5=8.99(元) 8.99<9
答:他能买故事书和笔记本。
(2)6.49+2.5=8.99(元)
2.5+7.48=9.98(元)
答:他可能买了故事书和笔记本,也可能买了笔记本和画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