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水市麦积区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2298846 上传时间:2025-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市麦积区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水市麦积区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水市麦积区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一、谨慎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40°,另外两个内角一定是70°. (_____) 2.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____) 3.30×(8×3)=30×8+30×3 (__________) 4.乘数中间有0,积中间也有0;乘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有0。(________) 5.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______) 二、仔细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小数“0.24”中的“2”表示多少?可以用下面的( )图表示。 A. B. C. 7.用3、4、8、0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小数是(  ). A.3.408 B.0.843 C.0.348  D.0.438 8.0.3与0.4之间的小数有( ). A.9 个 B.10个 C.无数个 9.用2、3、4、5、6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不同的五位数,在这些数中,大约是5万的有( )个 A.30 B.24 C.18 D.12 10.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又缩小到原来的后是4.76,这个数原来是(  )。 A.4.76 B.0.476 C.47.6 三、认真填一填。(每题2分,共20 分) 11.在括号内填上“>”“<”或“=”。 125÷64(______)125÷(8×8) 68万(______)6799800000 1亿(______)99千万 12.3.85是由(_____)个1、(_____)个0.1和(_____)个0.01组成的. 13.1平方米的绿草地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释放氧气15克,百姓广场有4000平方米的绿草地,每天能释放氧气(_______)克,能吸收二氧化碳(________)克。 14.如果☆+△=50,那么☆×11+△×11=(______);如果☆×△=50,那么(☆×15)×(△÷15)=(______)。 15.3.972≈3.97表示精确到(______)分位。 16.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3.4,那么这个数最小是________,最大是________。 17.根据 34×26=884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0.34×26=(______) 0.34×0.26=(______) 3.4×26=(______) 340×2.6=(______) 18.一个数,个位和十分位上的数都是0,百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数都是6,这个数写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 19.自来水公司的收费标准如下表:奶奶家5月份用水n吨(n>1O),应缴费(________)元。 用水量 收费 10吨以内(含10吨) 1.5元/吨 超过10吨以后 3元/吨 20.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第三条边最长是________厘米,最短是________厘米.(三边均为整厘米数) 四、细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1.直接写得数. 7.2+1.5= 8.8-3.4= 13.2+11.6= 17.5-7.5= 2.3×3= 4.4×0.2= 86×0.01= 9.27×10= 2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83+1.67= 75.6-14.38= 1435 ÷35= 23.用小数计算. (1)12千克650克-8千克95克 (2)7米6厘米+2米4分米 五、动手操作。(每题 6 分, 共 12 分) 24.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25.他们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连一连. 六、想一想,解一解。(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6.一块等腰三角形的地,周长是108米,底边长32米,这块地的腰长多少米? 27.操作题。 (1)画出图形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内角和是( )°。 (2)画出图形②指定底边上的高。把图形②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把图形③绕C点逆时针旋转90°,面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点E对应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点E1( , )。 28.星星文具店举行“六一”促销活动,中性笔芯买五支送一支。一支中性笔芯0.75元,小云从文具店拿走12支一共花了多少钱? 29.一辆大客车可以乘坐48人,一列火车乘坐的人数是一辆大客车的12倍还多15人,一列火车乘坐的人数比一辆大客车多多少人? 30.本学期老师带领我们探究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们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老师引领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谨慎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 【详解】略 2、× 【详解】略 3、× 【分析】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分别为:a×(b×c)=a×b×c,(a+b)×+c= a×c+b×c由此解答 【详解】30×(8×3)= 30×8×3,30×8+30×3=(8+3)×3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应用乘法运算律,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应用。 4、× 【分析】(1)105×5=52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没有0;101×5=50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有0; (2)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据此可知,乘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有0。比如110×5=550,乘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有0。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乘数中间有0,积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乘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有0。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举反例的方法解答本题。 5、× 【分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是: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优点是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点,然后把这些点用直线连起来,优点是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要根据它们的制作特点进行分析。 二、仔细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B 【分析】小数“0.24”中的“2”在十分位上,表示0.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 表示2; B. 表示0.2; C. 表示0.02; 而小数“0.24”中的“2”表示0.2。 故答案为:B。 【点睛】 明确小数“0.24”中的“2”表示0.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C 【详解】略 8、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要求的在0.3和0.4之间,没有说明是几位小数,可以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小数. 解:0.3与0.4之间的两位小数有0.31、0.31、0.33、0.34、0.35、0.36、0.37、0.38、0.39共9个; 而题干中没有说几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 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走出: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几位小数. 9、B 【解析】略 10、C 【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一个数扩大10倍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即再缩小100倍后是4.76,求原数,只要把4.76扩大100倍,然后缩小10倍即可解答。 【详解】4.76×100÷10 =476÷10 =47.6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三、认真填一填。(每题2分,共20 分) 11、= < < 【分析】(1)根据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进行比较; (2)根据大数的比大小的规则,进行比较; (3)把1亿改写成千万,进行比较。 【详解】(1)因为8×8=64,根据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25÷(8×8)=125×64; (2)68万=680000,680000<6799800000,所以68万<6799800000; (3)1亿=10千万,10<99,所以1亿<99千万。 故答案为:=,<,<。 【点睛】 大数比大小时,要从高往低,一级一级的比较。在计算整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的数字。 12、3 8 5 【详解】略 13、60000 80000 【解析】略 14、550 50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11+△×11=(☆+△)×11,由此解答;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1+△×11 =(☆+△)×11 =50×11 =550 根据积不变的规律:(☆×15)×(△÷15)=5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乘法分配律和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先通过观察,联系有关知识,再应用所学知识解答。 15、百 【分析】3.972≈3.97,3.97的最后一位数7在百分位上,所以3.972≈3.97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3.972≈3.97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故答案为:百。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数位、小数近似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6、3.35 3.44 【解析】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从“五入”得到3.4的两位小数中找出最小的,从“四舍”得到3.4的两位小数中找出最大的。这个数最小是3.35,最大是3.44。 故答案为:3.35;3.44。 17、8.840.088488.4884 【解析】略 18、0.066 零点零六六 【分析】小数的写法是:整数部分的写法按整数的写法去写,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据此写出这个小数。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做“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做“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据此读出这个小数。 【详解】一个数,个位和十分位上的数都是0,百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数都是6,这个数写作0.066,读作零点零六六。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19、3n 【解析】略 20、12 1 【分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所以第三边的长度大于这两条边的长度差,小于这两条边的长度和. 【详解】最长是:8+5-1=12(厘米);最短是:8-5+1=1(厘米). 故答案为12;1. 四、细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1、8.7;5.4;24.8;10 6.9;0.88;0.86;92.7 【详解】略 22、9.5 61.22 41 【解析】略 23、(1)解:4.555千克 (2)解:9.46米 【解析】【考点】质量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 【解答】(1)12千克650克-8千克95克=(12+650÷1000)千克-(8+95÷1000)千克=12.65千克-8.095千克=4.555千克 (2)7米6厘米+2米4分米=(7+6÷100)米+(2+4÷10)米=7.06米+2.4米=9.46米 故答案为(1)4.555千克(2)9.46米 【分析】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法,除以进率. 五、动手操作。(每题 6 分, 共 12 分) 24、 【解析】略 2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平面图,进行判断是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六、想一想,解一解。(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6、38米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两腰相等,用三角形的周长减去底边的长,用所得的差除以2即可。 【详解】(108-32)÷2 =76÷2 =38(米) 答:这块地的腰长38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三角形的周长的意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27、(1)540 (3)(20,7) (1)(2)(3)作图如下: 【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原图的关键对称点,连结即可;五边形内角和是540°; (2)经过三角形的顶点(与底相对的点)向对边(底)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把图形②各个顶点分别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3格,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图形; (3)根据旋转的特征,图形③绕C点逆时针旋转90°,点C的位置不动,这个图形的其余各部分均绕点C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即可用数对表示出E1的位置。 【详解】(1)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内角和是540°; (2)见下图; (3)旋转后点E对应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点E1(20,7)。 (1)(2)(3)作图如下: 【点睛】 本题是考查作平移后的图形、作轴对称图形、数对的意义与旋转图形的作法等,作平移后的图形、旋转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把对应点(对称点)的位置画正确。 28、7.5元 【分析】买五支送一支,即买6支是原来5支的价格,12÷6=2,小云付了2个5支(10支)的钱数得到了12支,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计算总价即可。 【详解】12÷(5+1)×5 =12÷6×5 =2×5 =10(支) 10×0.75=7.5(元) 答:小云从文具店拿走12支一共花了7.5元。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买6支是原来5支的价格,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29、543人 【解析】48×12=576(人) 576+15=591(人) 591-48=543(人) 30、猜想、验证和总结 【分析】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先用量角器量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再用撕拼、折拼等方法,使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平角产生关系。因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能拼成一个平角,而一个平角是180°。从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最后进行总结: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均为180°。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我们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老师引领我们经历了猜想、验证和总结的过程。 故答案为:猜想、验证和总结。 【点睛】 我们常常通过猜想、验证和总结这个过程去探索事物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