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当雄县数学五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7立方米=(________)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
5080毫升=(________)升
立方分米=(________)立方厘米
2.下图是A、B两地2009年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______)地。
(2)A地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
(3)两地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________)月。
(4)(________)地上半年温差较小,(________)月两地温差最小。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
4.3.5m3=(____)dm3=(____)L
6000cm3=(____) dm3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可乐的容积是1.25(______);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1(______)
一辆小轿车油箱的容积约为40(______);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2 (______)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火柴盒的体积约6(______)。
集装箱的体积约是60(______)。
1个水杯的容积是500(______),2个这样的杯子的总容积是1(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1时=日 53厘米=米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35=(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
9.某工程队10天修完一条公路,平均每天修这条公路的(____),4天修这条公路的(____).
10.要清楚地表示一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用(________)统计图效果好.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2分)
11.一堆苹果重5kg,吃了,还剩kg. (_________)
12.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相乘,积一定是一个偶数。(______)
13.把5箱苹果平均分给8个班,其中3个班分得这些苹果的。(________)
14.除2以外的偶数都不是质数。________
15.向南走100米表示为﹣100米,那么向西走50米表示为﹢50米。(________)
16.和算式的意义不同,计算方法相同.(______)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A.45÷9=5 B.4γ=2 C.Χ+8<15 D.Χ+8
18.下面的平面图形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19.有一根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相比( )
A.第一根用去的多 B.第二根用去的多 C.无法比较 D.一样多
20.妈妈分糖果,不管每人分3颗还是每人分5颗,最后都还剩余1颗。糖果总数可能是( )颗。
A.30 B.31 C.32
2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B.在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C.长方体除了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外,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24分)
22.直接写得数
×= ÷= ÷= ÷50%= -=
×= 1÷1%= 25%+75%= 4÷25%=
23.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 2-- -+
-+ + -
24.解方程.
x+=-x=
25.计算下图的表面积和体积.
五、能写会画。(共4分)
26.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一张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边长6cm的正方形,折成一个无盖的纸盒.这个纸盒用了多少铁皮?容积有多少?
28.有甲、乙、丙三个正方体水池。它们的棱长分别为40分米、30分米、20分米,在乙、丙水池中分别放入碎石,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6厘米和6.5厘米。如果将这些碎石放入甲水池,甲水池的水面将升高多少分米?
29.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6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55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0.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要围着它贴一圈商标(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31.在里约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博尔特、加特林、德·格拉赛分别获得了第一、第二、第三名。已知第二名加特林的成绩是9.89秒,比第三名德·格拉赛快了0.02秒,而德·格拉赛又比第一名博尔特慢了0.10秒,那么第一名博尔特的成绩是多少秒?
参考答案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3 70 5.08 625
【分析】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3.07立方米=3+0.07×1000=3立方米70立方分米
5080毫升=5080÷1000=5.08升
立方分米=×1000=625立方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容积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以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进率。
2、A 8 6 B 5
【分析】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填表即可。
【详解】根据统计图可得: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A )地。
(2)A地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是( 8 )℃。
(3)两地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 6 )月。
(4)( B )地上半年温差较小,( 5 )月两地温差最小。
故答案为:A;8;6;B;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提取统计图中信息。
3、9 27
【分析】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厘米,分别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若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由a变为3a,再分别求出此时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而分别求得现在的表面积和体积比原来扩大了多少倍。
【详解】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厘米,
则表面积为:a2×6=6a2(平方厘米),
体积为:a×a×a=a3(立方厘米);
若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由a变为3a,
则表面积为:(3a)2×6=54a2(平方厘米),
表面积扩大了:54a2÷6a2=9;
体积为:(3a)3=27a3(立方厘米),
体积扩大了:27a3÷a3=27;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故答案为:9;27
【点睛】
此题考查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则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扩大多少倍,也可通过举例验证来解答。
4、3500 3500 6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知道1 m3=1000 dm3,1 dm3=1000 cm3,1 L=1000 mL,1 L=1 dm3,1 mL=1 cm3。
5、升 立方分米 升 平方米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容积、体积、面积单位的理解填空即可。
【详解】一瓶可乐的容积是1.25升;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1立方分米
一辆小轿车油箱的容积约为40升;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2平方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容积、体积和面积单位,可以利用熟悉的事物或物品建立单位标准。
6、立方厘米 立方米 毫升 升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火柴盒的体积用体积单位,结合数据大小应选用立方厘米;计量集装箱的体积用体积单位,结合数据大小应选用立方米;计量1个水杯的容积用容积单位,结合数据大小应选用毫升。
【详解】(1)火柴盒的体积约6立方厘米;
(2)集装箱的体积约是60立方米;
(3)500×2=1000毫升
1000毫升=1升
1个水杯的容积是500毫升,2个这样的杯子的总容积是1升。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7、;
【分析】1日=24时,1米=100厘米。据此计算填空即可。
【详解】11÷24=;11时=日
53÷100=;53厘米=米
故答案为:;
【点睛】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注意结果分数要最简。
8、5 7 2 19
【分析】35分解成2个质数的积、21分解成两个质数的和,首先得知道质数的定义,100以内的质数分别是几,找到合适的填空即可。
【详解】35=5×7,21=2+19
【点睛】
此题考查质数的认识,需要学生们牢记100以内的质数。
9、
【解析】略
10、折线
【解析】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够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解答即可.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2分)
11、×
【解析】略
12、√
【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面分析例如:3是奇数,2是偶数。3×2=6,6是偶数,所以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相乘,积一定是一个偶数,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13、√
【分析】首先求出每班分得这些苹果的多少,是把这些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即;3个班分得3个,即;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把5箱苹果平均分给8个班,每班分得这些苹果的,3个班分得这些苹果的。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问题的能力。
14、√
【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2是偶数,也是质数,据此判断。
【详解】除2以外的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都有因数2,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解题时要注意奇、偶数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来区分,质数、合数是按照本身的因数个数来区分。
15、×
【分析】如果向南走记为负,那么向北走记为正,据此分析。
【详解】向南走100米表示为﹣100米,那么向北走50米表示为﹢50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6、√
【解析】略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B
【分析】依据方程的意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可作答。
【详解】因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B,
故选B。
18、A
【解析】略
19、C
【解析】试题分析:两根钢管虽然同样长,但是没有说明这两根钢管具体有多长,如果钢管长1米,其就为米,两根钢管用去的一样长;如果钢管长度小于1米,其就小于米;如果钢管长度大于1米,其就大于米.由于长度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
解:只有钢管长1米时,其才是米,
由于没有说明这两根钢管具体有多长,所以无法知道第二根的是多少米,也就无法和米相比较.
点评:完成本题不要被“两根钢管虽然同样长”这个条件所迷惑,认为第二根的和米同样长.
20、B
【分析】因为糖果数每人分3颗还是每人分5颗,最后都还剩余1颗,所以就是求3和5的公倍数后再加上1。
【详解】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5=15。
15×2+1
=30+1
=31(颗)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公倍数,关键是因为求出符合条件的公倍数后,最后还要加上剩下的1颗糖。
21、C
【解析】略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24分)
22、
【详解】略
23、 1 1 1
【解析】略
24、x+=
解: x=-
x=
-x=
解:x=-
x=
【解析】略
25、102平方厘米;54立方厘米
【详解】表面积:(9×3+9×2+3×2)×2=102(平方厘米)
体积:9×3×2=54(立方厘米)
十一、解方程或比例
五、能写会画。(共4分)
26、
【分析】从正面看,看到两层,上层一个正方形(靠左),下层两个正方形;从上面看,看到两列,左侧一个正方形(靠上),右侧两个正方形;从右面看,看到两层,上层一个正方形(靠右),下层两个正方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画法。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396cm2;648cm3
【解析】略
28、0.5分米
【分析】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碎石的体积,由此分别求出乙、丙水池中放入的碎石的体积,再用碎石的体积和÷甲水池的底面积即可求出甲水池水面升高的高度。
【详解】乙水池中碎石的体积:30×30×6÷10
=900×6÷10
=5400÷10
=540(立方分米)
丙水池中碎石的体积:20×20×6.5÷10
=400×6.5÷10
=2600÷10
=260(立方分米)
放入甲水池中碎石的体积:540+260=800(立方分米)
甲水池水面升高:800÷(40×40)
=800÷1600
=0.5(分米)
答:甲水池的水面将升高0.5分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理解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碎石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
29、10小时
【解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两车的速度之和,求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即可.
【详解】1200÷(65+55)
=1200÷120
=10(时)
答:10小时后两车相遇.
30、384平方厘米
【详解】10×12×2+12×6×2=384(平方厘米)
31、9.81秒
【分析】第二名加特林的成绩加上0.02秒求出第三名德·格拉赛的成绩,再用它减去0.10秒即为第一名博尔特的成绩。
【详解】9.89+0.02-0.10
=9.91-0.10
=9.81(秒)
答:第一名博尔特的成绩是9.81秒。
【点睛】
考查了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