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7考察家乡的环境
第一课时:家乡的水
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水)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 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课前准备】
学生: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放大镜,显微镜。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考察水资源污染的地点,有关家乡水域污染的图片或短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并激发考察的兴趣
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
2、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推断一下,污
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二、 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
1.有关水的污染,你们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考察活动,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口头形成小组活动计划。
2.交流。
教师指导:在思考考察项目的时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我们能找到吗?
3.各小组编写考察计划,设计考察项目表。
教师指导: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考察计划要注明的几个方面: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水污染考察表详见表格设计示例部分)
(2)考察技术的指导。
A.实地考察
看教材第 32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B.水样观察
看教材第 24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考察活动
小组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取样时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较低,可以选择用吊桶取样。观察检测活动时,要离水域稍微远一些,方便小组成员活动。
推荐地点:如果临近河、湖可以选择河、湖的水样来考察。也可以选择井水,或者小区周围的小溪。
(备注:下一节课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开展点评活动)
2.7考察家乡的环境
第二课时:植物的“杀手”
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空气)污染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三、【教学准备】
植物叶(尽可能选择宽大,出现斑点比较多的树叶)若干,放大镜,量杯和 pH纸或者检测器
四、【教学过程】
1. 由学生提取植物叶的样本,说明叶子采摘的地点,描述被污染树叶的分布范围。
2. 对污染原因进行假设,从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入手。
3.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叶子上的斑点分布特点,初步整理:这些斑点的形成和植物气孔中吸入的空气有关,还与落在叶子表面的雨水有关。
4. 小组讨论考察项目,可以对空气或者雨水开展考察。
5. 教师指导考察方法:可以查询资料,可以实验检测,可以向专家咨询……
6. 编写具体的考察方案。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要求注明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空气污染考察表(从尾气为例)
时间
地点
考察人员及分工
考察项目:
器材准备:
检测方法:
1.统计20分钟经过的汽车数量:
2.查资料找出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
3.查资料找出这些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观察路边的植物,找到受污染的痕迹:
对这个区域的空气(尾气)污染评价:
(2)使用 pH 试纸检测雨水酸碱度的指导:
把雨水滴在 pH 试纸上,然后再和比色板进行颜色对比,确定雨水的酸碱度值。
7.以小组活动开展考察,形成解释,准备下次的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