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佳木斯市桦南县数学四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每题2分,共22 分)
1.在计算“90×120”时,可以将“90×120”看作(________)×(________),算出结果后,在得数的末尾加上(________)个“0”。
2.5米5厘米=( )米 45分=时
3800平方厘米=( )平方米 65公顷=平方千米
3.把25缩小到原来的_____是0.25;把0.6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_____。
4.8.26是由(______)个1、(______)个0.1和6个(______)组成的。
5.125×25×32=(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6.如下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40°,顶角是(______)°,沿虚线剪去三角形中的一个40°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______)°。
7.有一个数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6,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8.小明把15×(¨+9)错算成了15ר+9,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______)。
9.红红、青青和兰兰三个小朋友同时买了同样的一支铅笔,三天后红红用去2.3厘米,青青用去2.45厘米,兰兰用去1.98厘米,她们三人中,(______)剩下的铅笔最长。
10.6.979保留两位小数约是(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_)。
11.先在里写出小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在括号里。
( )>( )>( )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2.三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540°.(______)
13.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9个。(________)
14.把梯形顺时针旋转了90°,形状变了,位置也变了。(______)
15.长方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________
16.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______)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7.用算盘表示93680000,需要拨动( )颗算珠。
A.18 B.14 C.26
18.15.239中的“9”表示9个( )。
A.千分之一 B.十分之一 C.百分之一
19.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20.四一班舞蹈队有20个同学,平均身高150厘米,( )比150厘米矮的同学.
A.没有 B.可能有 C.不可能有
21.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至少大于( )
A.90度 B.100度 C.60度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每题6分,共18分)。
22.直接写出得数。
125×8= 0.39+0.15= 0×110= 354-99= 3.14×10=
45÷100= 0.08+0.5= 12.4+3.5= 7-0.02= 62-17.7=
2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4.81-2.7×0.6 4.28+17.9+3.72
2.94×13.7-2.94×3.7 (8+0.8)×1.25
24.按要求解答。
36和48(求最大公因数) 16、24和36(求最小公倍数) 182(分解质因数)
五、操作题(每题 5 分, 共 10 分)
25.从上面看上排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请连一连。
26.连一连。(把4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的样子,它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六、解决问题(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7.陈月同学想给抗疫一线的人员捐款,她打开储蓄罐里,有5角硬币和1元硬币共36枚,共30元钱。这个储蓄罐里5角硬币和1元硬币各有多少枚?
28.用小棒摆正方形,如下图。
看图填表
图号
①
②
③
…⑥
…
摆成正方形个数
…
小棒根数
…
当、时,分别需要多少根小棒?
29.江边公园里有一个长方形花圃(如下图)。如果这个花圃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0.文昌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5米。在修建校园时,草坪的长增加了5米,这样草坪的面积就增加了50平方米。现在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中画出增加的部分,再解答)
31.2017年实验小学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植树棵数统计如下:
(1)根据上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年级植树总棵数最多,( )年级植树总棵数最少。
(3)实验小学平均每个年级植的两种树各多少棵?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每题2分,共22 分)
1、9 12 2
【分析】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最后在得数的末尾上添上几个0。
【详解】根据分析:计算90×120时,可先把9和12相乘,因为9后面有一个0,12后面有一个0,一共有1+1=2个0,所以最后在得数的末尾加上2个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5.05;
0.38;
【分析】(1)先将厘米换算为米,除以进率100,再和5米合起来即可;
(2)分换算为时,除以进率60;
(3)平方厘米换算为平方米,除以进率10000;
(4)公顷换算为平方千米,除以进率100。
【详解】5米5厘米=5.05米 45分=时
3800平方厘米=0.38平方米 65公顷=平方千米
【点睛】
本题是考查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3、 680
【分析】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由25变成0.25,小数点向左移动了2位,也就是缩小到原来的。
(2)把0.6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680。
故答案为:, 6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8 2 0.01
【解析】略
5、125×8×4×25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解析】略
6、100 180
【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再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而可以求出顶角的度数,沿虚线剪去三角形中40°的角后,剩下图形的仍是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仍是180°,由此求解。
【详解】180°-40°×2
=180°-80°
=100°
所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40°,顶角是100°,沿虚线剪去三角形中的一个40°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核三角形的内角和,要学会知识的灵活应用。
7、60.06 六十点零六
【详解】略
8、126
【分析】15×(¨+9)=15×□+15×9,与15×□+9相比,多了14×9,即多了126。
【详解】15×(¨+9)=15×□+15×9;15×□+15×9-(15×□+9)=126
故答案为:126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乘法分配律,(a+b)×c=a×c+b×c。
9、兰兰
【解析】略
10、6.98 7.0
【解析】略
11、0.7,1.2,1.9。1.9 1.2 0.7
【分析】根据数轴上的分格,每一个小格表示0.1,数字从左往右一次增大。
【详解】第一个数字在1左边的3个格子的位置:0.7;
第二个数字在1右边的2个格子的位置:1.2;
第三个数字在2左边的1个格子的位置:1.9。
故答案为:0.7,1.2,1.9;1.9>1.2>0.7。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字在数轴上的位置,关键是根据0,1,2的位置进行数字的确定。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2、×
【解析】略
13、×
【分析】题目中没有给出是几位小数,大于0.2而小于0.3的两位小数有0.21、0.22……;大于0.2而小于0.3的三位小数有0.211、0.212……;大于0.2而小于0.3的四位小数有0.2111、0.211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
【点睛】
求两个小数之间有多少个小数,一定要明确是几位小数。
14、×
【详解】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和大小都是不变的。
15、√
【分析】轴对称的定义: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数量如: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长方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辨别,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常用图形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16、√
【分析】整数的运算定律都可以推广到小数的运算中,据此解答。
【详解】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也可以推广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中去,所以原题判断正确。
【点睛】
小数的运算定律和整数的运算定律是相同的。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7、B
【分析】算盘每一位的上珠都表示5,下珠表示1。
【详解】用算盘表示93680000,千万位上的9只需要拨5颗算珠。百万位上的3需要拨3颗算珠,十万位上的6只需要拨2颗算珠,万位上的8只需要拨4颗算珠。5+3+2+4=14(颗)。
故答案为:B
【点睛】
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北宋串档算珠。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18、A
【分析】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15.239中的“9”在千分位上,所以表示9个千分之一;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19、C
【解析】略
20、B
【分析】总数除以总份数所得的结果就是“平均数”。
【详解】在总数中,既有比“平均数”大的数,也有比“平均数”小的数,把它们“匀乎匀乎”即“平均”一下,就产生了“平均数”。
故答案为B。
【点睛】
考查平均数的作用。
21、A
【解析】解:如果两个锐角和不大于90°,那么第三个角将大于等于90°,就不再是锐角三角形. 故选: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和锐角三角形的定义可知: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必大于90°.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每题6分,共18分)。
22、1000;0.54;0;255;31.4
0.45;0.58;15.9;6.98;44.3
【分析】运用小数加减方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注意小数点要对齐,整数乘除法或加减法的计算注意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详解】125×8=1000
0.39+0.15=0.54
0×110=0
354-99
=354-(100-1)
=354-100+1
=254+1
=255
3.14×10=31.4
45÷100=0.45
0.08+0.5=0.58
12.4+3.5=15.9
7-0.02=6.98
62-17.7=44.3
【点睛】
计算时注意小数点要对齐,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3、3.19;25.9
29.4;11
【详解】略
24、12;144;182=2×7×13;
【分析】用分解质因数法,先把各个数分解成质因数,在把这几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选出来连乘即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称为最小公倍数可以用短除法求得;把一个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可以用短除法。据此解答。
【详解】36=2×2×3×3;48=2×2×2×2×3;最大公因数为:2×2×3=12;
2×2×2×3×2×1×3=144
,182=2×7×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求最小公倍数可以用“枚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求解。
五、操作题(每题 5 分, 共 10 分)
25、
【分析】上面一行的第一个物体从上面看是;
第二个物体从上面看是;
第三个物体从上面看是;
第四个物体从上面看是。
据此连线即可。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主要培养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
26、
【分析】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六、解决问题(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7、5角硬币12枚,1元硬币24枚
【分析】假设36枚硬币全部为5角硬币,则共有36×5角钱。30元即300角,则比30元少300-36×5角钱。一元即10角,1枚一元硬币比1枚5角硬币多10-5角钱,所以一元硬币有(300-36×5)÷(10-5)枚。再用36减去1元硬币的数量即为5角硬币的数量。
【详解】1元=10角,30元=300角
(300-36×5)÷(10-5)
=(300-180)÷5
=120÷5
=24(枚)
36-24=12(枚)
答:5角硬币有12枚,1元硬币有24枚。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28、
图号
①
②
③
…⑥
…
摆成正方形个数
1
2
3
6
…
n
小棒根数
4
7
10
19
…
3n+1
25根;58根
【分析】根据摆的规律可知: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多摆一个正方形就需要增加3根小棒,第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第二个正方形需要4+3×1=7根,第3个正方形需要4+3×2=10根,……摆n个正方形需要4+3×(n-1)=3n+1,据此解答。
【详解】
图号
①
②
③
…⑥
…
摆成正方形个数
1
2
3
6
…
n
小棒根数
4
7
10
19
…
3n+1
当时
3n+1
=3×8+1
=24+1
=25(根)
当时
3n+1
=3×19+1
=57+1
=58(根)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与形的规律问题,注意观察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9、96平方米
【分析】这个花圃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用48÷6计算出这个花圃原来的宽的长度;宽增加4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用48÷4,计算出这个花圃原来的长的长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出这个花圃原来的面积。
【详解】(48÷6)×(48÷4)=8×12=96(平方米)
答:原来这个花圃的面积是96平方米。
【点睛】
本题是关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践应用,牢记长方形面积=长×宽是关键。
30、;200平方米
【分析】如图所示:增加部分是一个长方形,用增加的面积除以增加的长度5米就是原来的宽,从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画图如下:
50÷5=10(米)
(15+5)×10
=20×10
=200(平方米)
答:现在草坪的面积是200平方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31、(1)见详解;
(2)五;一;
(3)杨树:420棵;松树:265棵
【分析】(1)先分析表格内容,然后再观察统计图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以及各表示的条形颜色,再将表格和统计图联系起来,将所需参数按照统计图格式进行标线,然后完善统计图,最后标上参数即可;
(2)将每个年级的植树总棵树计算出来,然后比对即可解答;
(3)根据题意,将杨树和松树的总棵树分别除以6即可解答。
【详解】(1)如图:
(2)一年级:200+180=380(棵)
二年级:305+210=515(棵)
三年级:400+220=620(棵)
四年级:470+245=715(棵)
五年级:645+315=960(棵)
六年级:500+420=920(棵)
380<515<715<920<960
由此可知,一年级植树最少,五年级植树最多;
(3)杨树:(200+305+400+470+645+500)÷6
=2520÷6
=420(棵)
松树:(180+210+220+245+315+420)÷6
=1590÷6
=265(棵)
答:实验小学平均每个年级种杨树420棵,松树265棵。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平均数的综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