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一、神奇小帮手。
1.在微博热门“用音乐致敬时代”活动中,人们纷纷唱出自己时代的歌曲,新新小学3个班级的同学自发组织参与了这次比赛,每个班有6个小组,共唱了414首歌,平均每个小组唱(________)首歌。
2.今年的2月有(__________)天,今年是(__________)(平、闰)年。
3.48×33的得数比(_____)大,比(________)小。
4.在○里填上“>”“<”或“=”。
400÷5○30×3 24×33○55×12 1800÷3○2000÷4
1.5米○20分米 3.06元○3元6分 700平方厘米○70平方分米
5.在( )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6.小明今天拿出一盒牛奶(如图),看见牛奶盒上写着保质期6个月,他(______)饮用。(填“能”或“不能”)
7.李刚身高是1.45米,读作(________)米,体重是二十九点五千克,写作(_______)。
8.要使□68÷7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______);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______)。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9.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一定比1小。 (____)
10.一个因数的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因数的末尾也有一个0,积的末尾不一定只有两个0。 (______)
1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一定是两位数。(______)
12.把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的4倍。(________)
13.小兰面朝西南方,她的背面是东北方。(________)
14.长与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_____
15.一个篮球标价 38 元,赵老师购买 52 个这样的篮球大约需要 2000 元。(______)
16.在乘法算式里,如果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那么积也扩大10倍。(________)
17.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______)
18.一位数乘三位数,积一定有0。 (__________)
三、快乐ABC。(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9.下面算式中,商最接近70的是( )。
A.255÷5 B.497÷7 C.540÷6
20.下面算式中,积比600小的是( )。
A.99×6 B.12×51 C.15×41
21.下图中白菜地和萝卜地的面积( ),周长( )。
A.相等 不相等 B.不相等 相等 C.相等 相等
22.2009年的二月份是( )
A.28天 B.29天 C.30天 D.31天
23.青青有3顶不同的帽子,2件不同的上衣,从中选一顶帽子和一件上衣,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
A.5 B.4 C.6
24.兰州在长春的西南方,长春在兰州的(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25.爷爷早晨起床时间是( )
A.5:45 B.9:27 C.15:45 D.17:45
26.用三根长度为整厘米数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其中两根小棒分别长8 cm、10 cm,那么第三根小棒最短是( ) cm.
A.3 B.9 C.17 D.2
27.3个人5小时生产零件150个,算式150÷5表示( )。
A.1人1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B.3人1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C.5人1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28.一个坏掉的水龙头每分钟要流掉65克水。照这样计算,1小时将浪费掉( )克水。
A.3600 B.3900 C.4200
四、勤奋的你来算一算。
29.直接写出得数。
+﹦ -﹦ 24×10﹦ 30×50﹦ 20×2×5=
0.7+0.5﹦ 4.1-0.4﹦ 6×500﹦ 24×5﹦ 300÷3÷2=
30.列竖式计算。
24×56= 5.2-3.6= 920÷8=
3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cm)
五、操作题。
32.把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下午3:00 3:00 晚上 9:00 9:00
凌晨3:00 15:00 上午 9:00 21:00
六、解决问题
33.我们三(1)班一共有48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喜欢踢毯子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三(1)班有多少人喜欢跳绳?多少人喜欢踢毽子?
34.一条公路长28千米,已经修了它的,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35.一列火车上午7时从甲地开出,中午12时到达乙地,火车每小时行8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6.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
7
8
9
10
李明
22.7
24.6
27.5
29.8
陈东
23.5
24.4
27.1
28.8
(1)7岁时,陈东比李明重多少千克?
(2)李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37.三(1)班一共有42名同学,老师将全班同学先分成人数相等的3个大组,再把每个大组分成人数相等的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
参考答案
一、神奇小帮手。
1、23
【分析】求平均每个小组唱几首歌,用总的歌曲数量÷班级数量÷每个班有几个组,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
414÷3÷6
=138÷6
=23(首)
故答案为:2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求平均数的求法,要明确求平均数的方法是关键。
2、28 平
【解析】略
3、 1200 2000
【解析】略
4、< > >
< = <
【解析】略
5、0.2 0.7 1.4 2.8
【详解】略
6、不能
【分析】从这盒牛奶上可以看到它的生产日期是2019年1月9日,保质期6个月。2019年1月9日过6个月后是2019年7月9日,那么它的保质期截止的时间是2019年7月9日,今天是2020年6月11日,已经过了保质期,所以不能使用。
【详解】小明今天拿出一盒牛奶,看见牛奶盒上写着保质期6个月,他不能饮用。
【点睛】
此题考查了关于日期在生活中的应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质期截止的时间。
7、一点四五 29.5千克
【解析】略
8、7 6
【解析】略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9、√
【解析】略
10、√
【解析】略
11、×
【分析】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比较大小,十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商就两位数,比一位数小,商就是一位数.
【详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十位上的数字去除以一位数,看够不够除,就是说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数字比较,如果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就够除,商在十位上,就是一个两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小,就要用十位和个位的数组成一个两位数去除以一位数,商要商在个位上,就是一位数.
所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2、×
【分析】假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小正方形的周长为4×1=4,四个相同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时边长为2,周长为2×4=8,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的8÷4=2倍。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把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而不是4倍。原题说法错误。
故判断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拼接前后的周长关系,通过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也可知道不是4倍。
13、√
【分析】根据方向的相对性,西南和东北相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因为西南和东北相对,
所以小兰面朝西南方,她的背面是东北方,故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辨别,注意西南和东北是相对的。
14、√
【详解】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即可进行判断.
15、√
【解析】略
16、√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相同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
在乘法算式里,如果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那么积也扩大10倍;故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详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
故答案为:√
18、×
【分析】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例如:123×3=369,120×3=360,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位数乘三位数,积不一定有0。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理解。
三、快乐ABC。(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9、B
【分析】先计算出255÷5;497÷7;540÷6的结果,再比较,看那个数最接近70,由此可解。
【详解】255÷5=51;497÷7=71;540÷6=90;所以497÷7最接近70。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然后再与70进行比较。
20、A
【分析】乘法的估算,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估算,再与题目中的数比较即可。
【详解】99×6≈100×6=600,99<100,所以99×6<600;
12×51≈12×50=600,51>50,所以12×51>600;
15×41≈15×40=600,41>40,所以15×41>600。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1、B
【分析】由图可知:白菜地的面积小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萝卜地的面积大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白菜地的面积和萝卜地的面积不相等;白菜地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边长,萝卜地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边长,所以白菜地的周长=萝卜地的周长;据此解答。
【详解】白菜地的面积小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萝卜地的面积大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白菜地的面积和萝卜地的面积不相等;
因为白菜地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边长,
萝卜地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宽+公共曲线边长,
所以白菜地的周长=萝卜地的周长;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对面积定义和周长定义的理解,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明白,曲线部分是二者的公共边长,从而轻松求解。
22、A
【详解】略
23、C
【详解】略
24、C
【分析】西南和东北是相对的。兰州在长春的西南方,则长春在兰州的东北方。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长春在兰州的东北方。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方向的辨别。注意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西北和东南相对。
25、A
【解析】略
26、A
【详解】略
27、B
【分析】已知3个人5小时生产零件150个,给出算式150÷5,由题目可知,150表示的是3个人生产5小时的零件的数量,5表示的是生产的时间,150÷5就表示1个小时的生产数量,题中是3个人一起生产,则这里1小时的生产数量是由3个人一起生产的。
【详解】A:1人1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应该用150÷5÷3表示(不符合)
B:3人1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150÷5表示(符合)
C:5人1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首先要计算1个人1小时的生产量才能计算5人一小时的生产量(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倍数关系以及学生对于算式的理解。这里要注意的是题目为3个人合作5小时,不是1个人工作5小时,理清题意,仔细分析时解决本题的关键。
28、B
【分析】1小时=60分钟,每分钟要浪费65克水,60分钟浪费60个65克,即65×60。
【详解】65×60=3900(克)
故答案为:B。
【点睛】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
四、勤奋的你来算一算。
29、;;240;1500;200
1.2;3.7;3000;120;50
【分析】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即可。
【详解】+﹦ -﹦ 24×10﹦240 30×50﹦1500 20×2×5=200
0.7+0.5﹦1.2 4.1-0.4﹦3.7 6×500﹦3000 24×5﹦120 300÷3÷2=5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基本的口算能力,注意每种计算的计算方法,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0、1344;1.6;115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即可,注意位数对齐。
【详解】24×56=1344 5.2-3.6=1.6 920÷8=115
故答案为:1344;1.6;11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整数乘除法和小数减法的运算,计算小数时注意要将小数点对齐。
31、624cm2 784cm2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和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进行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39×16=624(cm2);
28×28=784(cm2)。
故答案为:624cm2;784cm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
五、操作题。
32、
【解析】略
六、解决问题
33、48÷8×3
=6×3
=18(人)
48÷8=6(人)
答:三(1)班有18人喜欢跳绳,有6人喜欢踢毽子。
【解析】略
34、20千米
【解析】28÷7×2=8(千米) 28-8=20(千米)
35、425千米
【分析】先求出从上午7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
【详解】85×(12-7)
=85×5
=425(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25千米。
【点睛】
求出上午7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1)0.8千克;(2)7.1千克;(3)陈东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5.3千克。
【分析】(1)根据统计表,用7岁时陈东的体重减去比7岁时李明的体重解答;
(2)根据统计表,用李明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解答;
(3)根据统计表提出如下问题:陈东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用陈东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解答。
【详解】(1)23.5-22.7=0.8(千克),则7岁时,陈东比李明重0.8千克;
(2)29.8-22.7=7.1(千克),则李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7.1千克。
(3)根据统计表提出如下问题:陈东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8.8-23.5=5.3(千克),则陈东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5.3千克。
故答案为:(1)0.8千克;(2)7.1千克;(3)陈东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5.3千克。
【点睛】
通过统计表找到需要的数据,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注意小数减法时,先对齐小数点,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37、7名
【分析】把42名同学平均分成3个大组,则每个大组有42÷3名同学。把每个大组平均分成2个小组,则每个小组有42÷3÷2名同学。
【详解】42÷3÷2
=14÷2
=7(名)
答:每个小组有7名同学。
【点睛】
本题也可以先求出共分成多少个小组,再求出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