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把一根5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剪成3段,每段长分米,每段的长度是这根彩带的。
2.(____)、(____)、(____)、(____),…都是8的倍数.
3.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15个人,平均每人分得________个苹果,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________。
4.
直线上的A点用分数表示是(________),再添上(________)个它的分数单位后就变成了最小的质数。
5.如果比警戒水位高0.4米,记作+0.4米,那么-0.3米表示比警戒水位低(_____)米.
6.有25盒饼干,其中2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质量稍轻。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__________)次一定可以找到这盒饼干。
7.把两根长度分别是45厘米和15厘米的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并且没有剩余,每根彩带最长是(______)厘米;一共有(______)根这样的彩带。
8.下边方格纸中涂色部分的周长与长(__________)厘米、宽(__________)厘米的长方形周长相等。
9.13个的和是(____)或(____),再加上(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0.6.05立方米 = (_______)立方米(_______)立方分米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________)
12.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绳子占全长的.______
13.一瓶纯牛奶,亮亮第一次喝了,然后在瓶里兑满水,又接着喝去.亮亮第一次喝的纯奶多。 (________)
14.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____)
15.一个数的倒数是,这个数的是1。(______)
16.不可能等于。(______)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在□里填一个数字,使45□是3的倍数,有( )种填法。
A.4
B.3
C.1
18.若(a、b、c不为0),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B.a>c>b C.b>c>a D.无法确定
19.下面( )的乘积不可能是偶数。
A.质数×合数 B.奇数×偶数 C.奇数×奇数 D.质数×质数
20.一个茶杯的容积大约是( )
A.300 mL B.300dm3 C.3L
2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它的2倍,体积( )
A.扩大到它的4倍 B.扩大到它的6倍 C.扩大到它的8倍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1- = + = += 5=(假分数)
23.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 -+ -
24.解方程.
3x-12=36 4x+1.2×5=24.4 8x-5x=27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画出小树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再将整棵小树向右平移6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最后将平移后的图形绕小树的下端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
三人一共喝了多少升牛奶?这盒1升的牛奶还剩多少升?
27.动手操作我最棒.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28.A、B两地相距1320km.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6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km,乙车每小时行多少km?(要求:先写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解答)
等量关系式:( )○( )=( )
29.一个长,宽,高的长方体容器装有深的水,放入一块石头完全沉入水中,水面上升到处。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0.五(1)班的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按3人一组,或4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已知五(1)班的人数在40-50人之间,五(1)班有多少人?
31.把5块棱长为5d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32.A、B两地相距318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9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7千米。
(1)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相遇地点距离A地多远?
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分析】(1)求具体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5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剪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即可。
(2)把这根彩带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则每份就是。
【详解】5÷3=(分米)
1÷3=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和除法的关系,重点要区别量和分率,当求具体的量时,要用具体的长度来进行计算;当求分率时,就要把具体的长度看成单位“1”来进行计算。
2、8 16 24 32
【详解】略
3、
【解析】用苹果总数除以平均分的人数即可求出每人分到苹果的个数;根据分数的意义结合平均分的份数确定每人分得苹果的几分之几。
【详解】解:每人分得12÷15=;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
故答案为:;
4、 2
【分析】把数轴上一个单位长度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表示,A点表示这样的8份,即 ,.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因此的分数单位是,它有8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最小的质数是2,2= ,即10个是最小的质数,还需要添上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详解】直线上的A点用分数表示是,再添上2个它的分数单位后就变成了最小的质数。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认识以及质数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5、0.3米
【解析】略
6、3
【分析】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
(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详解】第一次:25分为8、8、9,8与8分别放在天平左右盘,可确定质量不同的在哪份中;
第二次:9分为3、3、3,3与3分别放在天平左右盘,可确定质量不同的在哪份中,(质量不同的在8中同理);
第三次:3分为1、1、1,1与1分别放在天平左右盘,可确定质量不同的在哪份中。
故答案为:3
【点睛】
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轻一点或者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7、15 4
【详解】略
8、6 5
【解析】略
9、 1 1
【解析】略
10、6 50
【解析】略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
【分析】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也就是“圆的直径是圆的半径的2倍”的前提条件是“同圆或等圆”。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不能漏掉前提条件“同圆或等圆”。
12、×
【解析】略
13、√
【解析】略
14、√
【解析】略
15、√
【解析】略
16、×
【详解】略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A
【解析】由于4+5=9,9是3的倍数,因此□里可以填0、3、6或9,一共有4种填法。
18、D
【分析】因为(a、b、c不为0)的值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三个字母的大小,可通过赋值法来解答。
【详解】设=(a、b、c不为0)可得a= ,b= ,c= ,则有a>b=c;
设=1(a、b、c不为0)可得a=3,b= ,c= ,则有a>c>b。
因此无法确定a、b、c的大小关系。
故选择:D。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加减乘除的相关运算,需要分情况 考虑,在(a、b、c不为0)的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a、b、c的大小关系也无法确定。
19、C
【分析】两个因数中含有因数2,那积一定也含有因数2,是2的倍数,因此积是偶数;两个因数中不含因数2,那么积也不含因数2,因此积是奇数;据此解答。
【详解】A.2是最小的质数,所以质数×合数的积有可能是偶数;
B.偶数(除0外)都有因数2,所以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
C.奇数没有因数2,所以奇数×奇数的积不可能是偶数;
D.2是最小的质数,所以质数×质数的积有可能是偶数;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偶数的意义及其运算性质,注意2这一特殊的数。
20、A
【解析】先把单位转换成常用、形象具体的实际物体大小,再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判断.
【详解】300mL=300cm3 , 大约是长为5cm、宽为6cm、高为10cm的长方体水杯,符合实际,故A对;
300dm3=300000cm3 , 大约是长为50cm、宽为60cm、高为100cm的长方体水杯,显然不可能,故B错;
3L=3000mL=3000cm3 , 大约是长为15cm、宽为20cm、高为10cm的长方体水杯,显然不可能,故C错.
故答案为A.
21、C
【解析】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它的2倍,体积扩大到它的2³倍
【详解】设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为a,b,h,扩大后为2a,2b,2h,
2a×2b×2h÷abh=8abh÷abh=8,扩大到它的8倍
故答案为:C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1
;;;
【详解】略
23、
【解析】略
24、16,4.6,9
【详解】略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
【解析】略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升;升
【分析】(1)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把升,升,升加起来即可。
(2)根据减法的意义,求剩余的升数,就用这盒牛奶的总升数减去三人一共喝的升数即可。
【详解】(1)++
=+
=(升)
答:三人一共喝了升。
(2)1-=(升)
答:这盒1升的牛奶还剩升。
故答案为:升;升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加减的应用题,利用加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即可,比较简单。
27、如图:
面积:6.28平方厘米.
周长:10.28厘米.
【解析】画法步骤: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AB(如面积图所示),
②取线段AB的中点0,
③以点O为圆心,2厘米为半径画半圆.
半圆面积:3.14×22÷2=6.28(平方厘米)
半圆周长:3.14×4÷2+4=10.28(厘米)
28、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
(120+X)×6=1320
X=100
【解析】略
29、40立方分米
【分析】因为石头完全沉入水中,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用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即可。
【详解】10×8×(5.5-5)
=80×0.5
=40(立方分米)
答:这块石头的体积是40立方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用转化思想转化成规则的长方体再计算体积。
30、48人
【解析】略
31、625dm3;550dm2
【分析】把5块棱长为5d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如图,长方体的长是5×5分米,宽和高都是5分米,根据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5×5=25(分米)
25×5×5=625(立方分米)
(25×5+25×5+5×5)×2
=(125+125+25)×2
=275×2
=550(平方分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25立方分米、表面积分别是550平方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32、(1)3小时
(2)147千米
【分析】甲、乙两车每小时和走106千米,相遇时相当于和走318千米,需要3小时,相遇时甲车行驶了3小时,速度乘时间得到甲的路程。
【详解】
(小时)
(千米)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地点距离A地147千米。
【点睛】
相遇问题,主要是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的关系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