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企业采购与供应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方向)
指导教师
2013 年 4 月 10 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如今全球化的经济下,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销售终端提升业绩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科学的采购与供应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还可以对资金周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采购与供应管理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对其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更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采购与供应的各种绩效评价指标,不但能达到对企业的采购与供应活动效果进行考核评估的目的,而且还能对其进行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因此,它们更是企业的一种决策支持,以引导结果向良性发展,使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或文献综述)
采购管理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采购才被广泛认可为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1]。企业采购绩效评价是从量化的角度对采购活动过程进行控制和持续改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采购绩效评价的研究,现有的文献主要涉及到其定义、评价原则、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2]
1.关于采购绩效评价的定义。采购绩效评价的概念与内涵尚没有严格的界定。Kenneth[3]等定义采购绩效评价为:“在给定时间内,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来评估与采购经济性、效率和有效性有关的企业目标或运作达到的程度及完成的情况。”这个定义强调数量和质量评价的综合运用,注重了企业目标与采购效率、效益的结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董千里[4]在主编的《采购管理》中将采购绩效评估分成了两个概念,即采购绩效和绩效评估。采购绩效指采购效益和采购业绩。绩效评估就是根据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虽其本身并没有对采购绩效评估作出定义,但是同样体现了对质量和数量的关注。房庆辉等[5]认为,采购绩效评价是对采购业务发生过程的具体反馈,通过各类绩效评估指标把采购过程发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出来,进而对结果做出个评价。用数据说话,而不是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评价。
2.关于绩效评价原则。由于每个企业的特点不同,要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所以,提出的绩效评价具体原则也不一样。王炼和江卫英[6]在《ERP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中提出了包括战略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采购平衡计分卡应具有可比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引进供应商绩效评价等在内的6条原则。石森昌等[7]提出了6个方面的绿色采购绩效指标选择原则,即体现采购过程中的绿色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总体目标一致性原则,可测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相结合。
3.关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对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服务类型,评价指标的选择也不尽相同。Li Wen-li等从供应商发展的角度出发,把采购绩效的衡量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供应商绩效的提高和供应商对采购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而由北京中交协[8]组织翻译的《采购绩效管理》中则是主要从采购与供应的职能部门的绩效测量、供应商绩效测量和采购人员绩效测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指标设计。石森昌等在讨论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指标选择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企业需求评价指标、需求部门评价指标、供应商评价指标、采购组织评价指标和外部环境评价指标等组成的指标体系。
4.关于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评价标准。目前广泛应用的构建指标方法有平衡计分法(BSC)、关键业绩指标法(KPI)、经济价值增值法(EVA)、作业成本法(ABC)和杠杆法等等。一般,企业运用的标准包括历史绩效标准、标准绩效标准、行业平均绩效标准、目标绩效标准等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为此,在经历了企业独立经营、“纵向一体化”管理阶段之后,以快速响应市场、增加企业柔性、降低成本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应运而生,这种思想已被全球商界和管理学界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供应链的概念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美国学者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头,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英国学者Harrisi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9]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陈国权[10]认为,企业从原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马士华[11]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而对于供应链绩效评价,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不断地研究其指标的设置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0世纪90年代初,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以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评价为主线,Lummus[12]在描述制定战略供应链计划的7个步骤的同时,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KPI,可靠性、提前期、过程可靠性、加工时间、计划完成情况、订单完成率、供应链总成本和总周转时间等。在国内,徐贤浩等指出传统的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功能的绩效评价指标,不适用于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评价。马士华教授[13]等提出了从客户服务、生产与质量、资产管理和成本四个方面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统计指标。杨茂盛[14]等从顾客服务水平、财务、内部业务和学习与创新等四个角度建立了多个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赵丽娟[15]等从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度、供应链的能源消耗度、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性、供应链的环境声誉等方面建立了供应链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张华伦[16]等则从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绿色水平及核心企业业绩水平三个方面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
从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的时期,供应链绩效评价与管理的方法大不相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随着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进步,供应链绩效评价会不断改善。
3. 论文写作提纲
一、采购与供应及绩效评价概述
(一)采购概述
(二)供应概述
(三)绩效评价概述
二、采购与供应绩效评价的意义
(一)绩效评价的意义
(二)采购绩效评价的意义
(三)供应绩效评价的意义
三、采购与供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四、采购与供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供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五、结束语
4. 主要参考文献
[1] 查尔斯·霍顿.未来十年采购与供应管理10大趋势[R].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2008.
[2] 刘永胜,唐波.企业采购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企业物流,2009,28(11):177-179.
[3] Kenneth L, Brian F.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7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董千里等.采购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 房庆辉.面向单件小批生产系统的物资采购管理设计与实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3):26-28.
[6] 王炼,江卫英.ERP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绩效评价体系[J].财会月刊(综合),2006,(5):64-65.
[7] 石森昌,高彧.企业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9):91-92.
[8] 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 孟万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7):96-101.
[10] 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3):101-104.
[1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2] Lummus R.R, Vokurka R.J, Alber K.L. Strategic supply chain planning [J].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1998,39(3):49-58.
[13] 马士华.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8-62.
[14] 杨茂盛,李涛,白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6).
[15] 赵丽娟,罗兵.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3,(11).
[16] 张华伦,冯田军,董红果.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6,(9):15-16.
5、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方面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