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062041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题 单选题 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汽车上的倒车雷达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 超声波清洗眼镜 医用 B 超诊断仪 ABCD 答案:C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声音传递信息;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医用 B 超诊断仪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综上所述: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ABD 不符合题意,

2、C 符合题意。故选 C。2、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鸟鸣声最快 D一样快 答案:D 风声、雨声、鸟鸣声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都属于可听声,三种声音传播的环境温度和介质种类都是一样的,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3、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 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

3、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 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故 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 B 错误,B 符合题意;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 20 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4、中

4、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鸢)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描述:“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3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回声 答案:C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声如筝鸣”的意思是声音像是筝发出的,所以指的是音色,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5、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答案

5、:D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故 A 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只能说明它们振动频率一样,但不能说明响度相同,故 C 错误;D琴和瑟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分出琴和瑟,故 D 正确。故选 D。6、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 B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一一可以直接减弱声 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4 答案:B A震耳欲聋指

6、的是声音的强弱,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色辨别声音的,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 B 正确;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等级,并不能减弱噪声,故 C 错误;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选 B。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教室周围的树木可以减弱噪声 C发声体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传递信息 答案:B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B教室周围的树木可以吸收声音,使噪声减弱,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B 正确;C发声体的

7、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 C 错误;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物体,利用了声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选 B。8、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 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5 答案:A 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人用很小的声音说话时,手机不能录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手机接收不到,所

8、以无法录音,故 B 错误;C手机能听声识人,从而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 C 错误;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都是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故 D 错误。故选 A。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B 正确;C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除了超声波,还有次声波,故 C 错误;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D 错误。故选 B。10、如图所

9、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6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A 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 A 正确;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B 错误;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 C 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

10、他因素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A。多选题 11、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所示,小丽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就能发出哨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B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高 C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小 D对于正在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来说,耳边的哨音也属于噪声 7 答案:ABD A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 A 正确;B向上推“活塞”时,空气柱变短,空气柱的振动变快,则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高,故 B 正确;C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

11、空气柱的振动变慢,则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故 C 错误;D从环保角度,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如果妨碍了别人的休息或学习,也是噪声,故 D 正确。故选 AB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海水、空气、铁管中传播时,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 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D“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答案:AC A由于一般的声速,v固v液v气,所以声音在海水、空气、铁管中传播时,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故 A 正确;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故 B 错误;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振动频率高,所以是音调高,故 C 正确;D“引

12、吭高歌”是指声音的音量大,所以是响度高,故 D 错误。故选 AC。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8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答案:BD A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 A 错误;B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故 B 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听不到声音,故 C 错误;D

1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 D 正确。故选 BD。14、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法国巴黎用下述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间隔为 2.6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如果铁管的长度为 972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声是在空气传来的声音,第二声是在铸铁传来的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铸铁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约为 3700m/s D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第一次声音的回音 答案:BC A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铸铁中传播

14、慢,故听到的第一声是铸铁传来的。故 A 错误;B敲击铸铁,声音是铸铁的振动产生的。故 B 正确;C声音通过 972m 需要的时间为 1=1=972m340m/s=2.86s 9 声音通过铸铁管的时间为 2=1 2.6s=2.86s 2.6s=0.26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为 2=2=972m0.26s=3738.5m/s 接近 3700m/s,故 C 正确;D铸铁被敲击后,声音分别沿着空气与铸铁管传播,因为声音在这两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时到达人耳,人听到了两个声音。这个现象不是回声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BC。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

15、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C A敲响桌面时桌子发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把桌面的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所以通过纸屑振动说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水量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避免噪声

16、对考生的影响,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C。16、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正确的是()10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小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D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答案:ACD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发出超声波,根据超声波的反射来发现昆虫,这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一种体现。故 A正确;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故 B 错误;C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会对外发出次声波。故 C 正确;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

17、量,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这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体现。故 D 正确。故选 ACD。17、倒车雷达全称叫“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是汽车泊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由超声波传感器(俗称探头)、控制器和显示器(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测量距离 D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AC 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

18、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回声测量距离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涉及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真空不能传声部分。故应用的物理知识有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回声测量距离、超声波。11 故选 AC。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 B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 C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D用力拨动古筝的琴弦,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 答案:BD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故

19、A 正确,不符合题意;B月球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不能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超声波的应用中有声呐,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力拨动古筝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增加,可以提高琴声的响度,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BD。1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D广场舞的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答案:BC A“禁止鸣笛”是防止声音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错误;B

20、“隔墙有耳”是指声音可以通过墙传播,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 B 正确;C音色是声音的本质特征之一,“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指听到声音就知道谁发出的,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 C 正确;D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的声音都是噪声,广场舞的音乐如果影响到人们工作、12 学习等也属于噪声,故 D 错误。故选 BC。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CD A因每个人的音色

21、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故 A 正确,但符合题意;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D。填空题 21、如图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_,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_发生了变化。在体育课上同学跳绳,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越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3 答案:响度 音色 音调 1

22、教师使用它讲课,声音经过扩音器后振幅增大,响度变大,故教师使用它讲课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响度。2教师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而扩音器扩大后的声音是由扩音器振动产生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也会不同,故会产生“失真”的情况。3在体育课上同学跳绳,绳子转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2、如图小璐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吹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答案:空气 a 1吹竹笛时会引起竹笛中空气柱的振动,因此振动发声的物体时空气柱。2竹管内空气柱越短

23、,振动越快,因此布团在a位置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23、乐队演奏时,有经验的听众仅凭音乐声也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这是由于不同乐器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答案:音色 不同的乐器,由于发声的部位、原理、材料、形状等的不同,即使演奏同样的乐曲时,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有经验的听众也能凭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24、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14 答案:超声波 1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能够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可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25、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_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_,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_归为一类。答案:振动 音调 笛子 1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2 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3“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