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脊柱牵引疗法,1,-,牵引疗法,定义,牵引(traction)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力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当牵引过程作用于脊柱时,则称为脊柱牵引。,2,-,3,-,4,-,现代脊柱牵引技术:历史约90余年,在现代医学解剖、生理学及19世纪脊柱生物力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生物力学为原则的治疗方法。,1929年Taylor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以枕骨隆突和下颌作为牵拉支点,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石。,发展简史,5,-,一、脊柱机械性拉长:,Lawson1958年的实验:每次脊柱牵引后受试者站立高度可增加3.43mm,4周后可增加8 mm。,原因,:脊柱椎体机械性分离;脊柱两侧肌肉的牵伸、放松;相应韧带和小关节囊的牵伸;椎间孔的增宽;脊柱生理曲度变直;脊柱小关节的滑动和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缩小等。,最主要的原因:椎体间的机械分离。,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6,-,影响脊柱分离程度的因素:,脊柱的位置,:屈曲角度越大,则椎体后部分离的程度愈大。,牵拉角度,:25颈椎牵引可使正常生理曲度变直,35时颈椎椎间隙后部增宽最大。,牵引重量,:颈椎牵引为总体重的7%10%;腰椎牵引25%总体重。(注意牵引的重量与牵引时间有一定的关系),舒适的体位、和放松的肌肉,。,7,-,二、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表现在小关节面的滑动或转动、小关节面的分离、小关节面的靠近或压缩。,影响因素:脊柱屈曲、脊柱侧屈、脊柱旋转,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8,-,三、脊柱肌肉的放松,影响因素:患者的体位:仰卧优于坐位放松肌肉,脊柱位置:,牵引时间:2025分钟的牵引最宜放松,牵引重量:颈牵时肌肉放松所要的牵引重量低于机械分离所要的牵引重量的1.52.5kg;腰牵时并非一定要25%体重的牵引重量才可有放松肌肉的作用。,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9,-,四、缓解疼痛:增大椎体分离的作用,机制,:1.改善局部血循,缓解N根压力,降低局部炎性刺激物的浓度,2.增大椎间孔内径,减少N根的损害即刺激和压迫.,3.调节关节突关节的张力.,4.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性疼痛.,神经生理方面的假说,:,1.牵引刺激局部机械性感受器,在脊髓脑干水平阻止疼痛刺激的传递.,2.牵引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可降低肌肉紧张所产生的不适感,影响因素:,1.患者的体位:舒适且易于牵引,2.脊柱的位置:急性期利于放松或无痛的位置;,亚急性期或慢性期:使受累节段及相关软组织处于牵伸位.,3.牵引的力量和时间:急性期低强度、短时间的牵引以休息、制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10,-,根据牵引部位分类:,颈椎牵引,腰椎牵引,胸椎牵引,根据牵引体位分类,:,坐位牵引,卧位牵引,(,仰卧位、俯卧位,),斜位牵引即半卧位牵引,适合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脊柱牵引的分类,11,-,3.根据牵引力来源分类:,自体牵引,倒立牵引,重力牵引,悬吊牵引,滑轮-重量牵引,动力牵引,水中牵引,脊柱牵引的分类,12,-,4.根据牵引重量大小分类:,轻重量:颈椎-1.52kg 腰椎-9.3322.38kg,中重量:介于两者之间,大重量:颈椎-体重的1/131/10之间,腰椎-体重25%,2060kg,5.根据牵引时间长短分类:,短时间牵引:一般1530分钟/次,长时间牵引:可长达数小时以上/次,脊柱牵引的分类,13,-,6.根据牵引力作用的连续性分类:,静态或恒定牵引:持久牵引(超过24h)、持续牵引(最常用约30分钟),间歇牵引即节律性牵引:节律性的牵拉放松,脊柱牵引的分类,14,-,静态牵引与间歇牵引之间的比较,静态牵引的效应,:镇痛作用。,一般颈椎连续牵引的力量范围是1.877.46kg(520lb);腰椎连续牵引的力量范围一般在9.3322.38kg。,间歇牵引的效应:,易于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椎间孔处脊神经根的粘连获得松解。),15,-,其他的牵引形式:,徒手牵引手法,摆位牵引缓解疼痛的体位,单侧牵引不对称,脊柱牵引的分类,16,-,适应证:较为广泛,脊N根刺激或压迫,退行性椎间盘病变,关节功能障碍,症状性关节突关节疾患造成的关节疼痛,肌肉痉挛或紧张,椎间盘损伤造成的疼痛、椎体后压缩性骨折和其他问题,脊柱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7,-,禁忌活动的脊柱疾患或疾病过程,急性拉伤、扭伤和急性炎症,牵引的牵伸重量导致脊柱处于过度活动状态(过重导致关节活动过于松弛而加重病情),血管疾患,牵引过程中症状加重,脊柱牵引的禁忌证,18,-,颈椎牵引,颈椎解剖特点:,钩椎关节,椎弓根,19,-,主要适应症,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韧带等退行性变而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受,累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低头及伏案工作,者。,20,-,保守治疗:,颈椎牵引:简单、安全、有效,适用于各型,有效率:70%80%,但对年老病程长及脊髓型患者慎用。,作用机制:限制颈椎活动减轻N根的充血水肿,解除颈肌痉挛,减小椎间盘压力,增大椎间隙,减轻N根压迫,减轻钩椎关节骨刺对N根和椎A刺激,解除关节突滑膜嵌顿,使移位椎间关节,复位,康复治疗发作期治疗,21,-,康复治疗发作期治疗,颈牵方式:分持续牵引和持久牵引。,持久牵引:以小重量持续24小时以上.,持续牵引:(15Kg以内,2030分钟),屈24,。,C,67,椎体后部作用最明显。,牵引体位:卧位与坐位,,牵引角度:神经根型前屈15,。,30,。,,脊髓型取垂直位,余均采用微屈位(10,。,20,。,),22,-,牵引方法,手法牵引,23,-,牵引方法-,手法牵引,24,-,牵引方法-,滑轮牵引,可取卧位或坐位,一般认为在卧位情况下,全身肌肉松弛,牵引效果较好。但坐位较为实用和方便,因此临床更常用。,25,-,坐位(颌枕带)牵引的基本方法,26,-,平卧位牵引,27,-,平卧位牵引,适用长时间持续牵引。头部保持轻度前屈,牵引重量可略减轻,重量自3公斤开始,逐日增加至46公斤。每牵引2小时可休息15分钟再继续牵引,通常在牵引18一72小时后,症状开始缓解,直至症状基本消失。,28,-,家庭气囊颈椎牵引,29,-,颈椎牵引生理效应的影响因素,颈椎的位置(一):,上颈段(C1C2):前屈05,中颈段(C2C5):1020,下颈段(C5C7):2530,在这些位置,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处于一相对松弛位置,从而使关节面获得较好的分离,30,-,颈椎的位置(二),屈曲24是保持牵引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一般不提倡后伸位颈椎牵引,椎动脉型及脊髓受压者常采用垂直位,黄韧带肥厚所致,则应采用稍向前屈位颈椎牵引,31,-,颈椎牵引体位,仰卧位可使C4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椎间孔部位病理改变的牵引治疗应将患者颈椎处于使椎间孔最大程度展开的位置,即屈曲、向非受累侧侧弯并向受累侧旋转。,32,-,颈椎牵引的重量,一般认为,在无磨擦力环境下的颈椎牵引时,近似于患者体重7%10%的牵引力量可使颈椎椎体产生分离。,目前较为认同的观点是:在坐位牵引时,9.0813.62kg(2030lb)的牵引力量就可基本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的作用,这也是牵拉头部的重量和抵抗肌肉张力产生阻力所需的最小牵引力量。,但针对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分离的牵引力量则应更小一些,一般认为在3.73kg(10lb)左右。,33,-,牵引重量一般从4公斤开始,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发育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若牵引重量过重,超过20公斤,可能造成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颈椎牵引的重量,34,-,开始9113公斤,而后增至225公斤,每次13分钟,间隔1分钟,在15分钟内连续6次,必须在严密观察下施行,一般病例仍以轻重量牵引为妥。,大重量的间歇牵引法,35,-,颈椎牵引的时间,25min左右的牵引时间较为适宜,但若是针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颈椎牵引,则牵引时间宜在510min较为合适。,每日1一3次,10次为一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 12疗程或更长,36,-,颈牵注意事项,牵引重量落在后枕部;吊架宽度大于30CM;有假牙者牵引时应取下,代以牙垫;类风关、结核、肿瘤、高血压或高热及出血倾向病人,均不宜牵引治疗。,37,-,颈牵的禁忌证,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脊柱牵引的禁忌证,38,-,腰椎牵引,腰椎解剖特点,:,椎间盘,椎间孔,关节突关节,韧带,横突和棘突,39,-,腰椎牵引-,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40,-,腰椎牵引-,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膨出),41,-,腰椎牵引-,适应证,42,-,腰椎牵引-,适应证,43,-,腰椎牵引-,适应证,44,-,腰椎牵引-,适应证,45,-,腰椎牵引-,适应证,46,-,徒手牵引,机械牵引,摆位牵引,家庭牵引,自我牵引,其他类型的腰椎牵引方法(自体牵引、倒立牵引、重力牵引、悬吊牵引等),腰椎牵引方法,47,-,牵引方法-,牵引床牵引,48,-,牵引方法-,牵引床牵引,体位,49,-,牵引方法-,牵引床牵引,重量,方式,时间,注意点,50,-,牵引方法,手法牵引,51,-,牵引方法,手法牵引,52,-,牵引方法,手法牵引,53,-,牵引方法,手法牵引,54,-,牵引方法,手法牵引,55,-,牵引方法,手法牵引,56,-,牵引方法-,家用牵引,57,-,牵引方法-,家用牵引,58,-,治疗机制(生理效应):,增大椎间隙,牵伸挛缩肌群,改善血循环,改变神经根受压程度,复位,制动,突出的椎间盘还纳?,59,-,影响因素,1患者体位和腰椎屈曲/伸展的程度,髋关节屈曲角度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椎间隙后部的分离程度逐渐增大,尤以L45、L5S1最为明显,当应用一小凳置于双膝下时,不仅改变了双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同时也使腰大肌放松,腰椎曲度变平,故将此称为,腰大肌姿势体位。,60,-,61,-,牵引绳与牵引床之间的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腰椎屈曲的大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是仰卧位或俯卧位,腰椎要处于伸展状态,即保持生理前凸的位置是重要的。,62,-,腰椎牵引的重量,腰椎牵引力量至少25%体重才可克服牵引时的磨擦力。,研究表明,29.8474.6kg(80200lb)的牵引力量可使腰椎椎体发生分离,故常用的牵引力量的范围为31.7868.1kg(70150lb)之间。,63,-,腰椎牵引的时间和频度,通常每次牵引持续的时间以2040min,平均30min较为适宜。,在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时,治疗时间宜短。,治疗频度一般为56次/周。,64,-,尊医嘱,加强观察,分析异常,及时调整治疗,年龄较大重量宜小,家庭牵引时重物高度以4060cm为宜,过低会碰地,过高则易误碰,牵引后应继续休息30分钟,在牵引期间不宜进行体力劳动或可能加重症状的活动,腰椎牵引注意事项,65,-,晕厥:50%体重牵引,特别是肥胖患者,呼吸不适:常出现在最初几次,血压、眼压升高:多出现在倒立牵引,收缩压升高14mmHg,舒张压升高5mmHg,倒立牵引5分钟眼压达31mmHg(青光眼、网脱者禁用),腰椎牵引不良反应及预防,66,-,腰椎牵引的禁忌证:,马尾N综合征、腰椎感染、恶性肿瘤、类风关、急性拉伤扭伤、腹疝、裂孔疝、动脉瘤、严重痔疮、严重骨质疏松、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等,脊柱牵引的禁忌证,67,-,关节活动度障碍原因:,制动-骨折或昏迷等疾病,牵引方法:,中小重量,1020分钟/次,23次/日,不同关节或同一关节不同方,向依次进行,关节功能牵引,68,-,关节功能牵引,69,-,重量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受力部位有垫,预防压疮,牵引前蜡疗,或牵引中局部热疗,可提高疗效,但要预防烫伤,将牵引作为关节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功能训练的准备,关节功能牵引注意事项,70,-,谢谢,7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