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导论,一、,“,中世纪,”,的概念、分期和基本内容,二、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的含义,三、中世纪的封建国家,一、,“,中世纪,”,的概念、分期和基本内容,1,、概念与分期,A.14-15,世纪,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彼特拉克提出,“,黑暗时代,”,的概念,比昂多提出,“,中世纪,”,的概念。,之后,被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所强化,成为欧洲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名称,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人文主义者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阶段。,B.,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一步赋予,“,中世纪,”,以,“,封建社会,”,的含义。,C.,从,476,年到,1640,年;从,476,年到,1453,年;从,476,年到,1492,年;从,476,年到,900,年。还有人认为应该从,395,年开始算起。,二、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封建,”,一词的原意指的是,“,封土建国,”,,,即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分封世袭制。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狭义),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广义),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东西方封建制度的不同,封建领主制与封建地主制的区别,关于,“,封建社会,”,的争议,三、中世纪的封建国家,东方: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优势,存在庞大的国家组织和官僚机构,往往在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便是中央集权的统治形式。但政权形式也存在差异。如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日本幕府政治却是天皇与将军两个实质上平行的王朝。,欧洲:初期,封建领主制占优势,政治分裂割据;后期,逐步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但不同国家,政权形式差别很大。如英法的议会君主制,德意的分裂割据,波兰的贵族议会共和制。,第七章 西欧封建社会,第一节,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第二节,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第三节,封建制度发展时期的西欧诸国,第一节,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二、法兰克王国,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1,、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恺撒,高卢战记,与塔西陀,日耳曼尼亚志,所反映日耳曼社会,畜牧业(不热心农业,牛奶和肉类构成主要的食物来源),农业(定期轮换耕地和耕种作物)。,游牧(逐年迁徙的记载),定居(相对稳定的居住情况和耕作情况)。,公有(“任何人不能单独保有土地”),经济的分化(耕地分配的不平等)。,平等(民众大会、长老议事会、,军事首领之选举产生及有限权力),地位的差异(氏族贵族的特权化,和军事首领权力的扩大化)。,2,、民族大迁徙:,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人口的增长与生存空间的需要。,罗马的衰落。,匈奴人西迁的压力。,1,)起点:,374,年,匈奴人渡过顿河,,进入哥特人地区,,降服东哥特人,,击败西哥特人。,2,)西哥特人的迁徙,西哥特人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迁徙开始于,376,年,,黑海草原,色雷斯,罗马(,410,年),高卢(,419,年建国,于图卢兹),西班牙(,507,年迁都托莱多)。,711,年为阿拉伯人所灭。,3,)勃艮第人的迁徙,勃伦霍姆岛,高卢东南部,,440,年建立国家,,532,年为法兰克王国兼并。,日耳曼人的迁徙,4,)汪达尔人的迁徙,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431,年建国于希波。,439,年迁都迦太基。,455,年攻陷罗马。,534,年,为拜占廷所灭。,5,)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6,)法兰克人的迁徙,中欧,高卢,,481,年建国。,7,)东哥特人的迁徙,潘诺尼亚,489,年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建,国,,554,年为拜占廷所灭。,8,)终点,568,年,伦巴德人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568,774,年)。,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最重大的意义是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封建性生产关系早在帝国末期已产生,由于奴隶主政权的存在,阻碍了封建关系的发展。日尔曼人摧毁了西罗马的国家机器,为封建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日尔曼人到处没收罗马土地,把土地分给公社成员使用,这样就把他们的农村公社制度(马尔克)带到了罗马土地上,一般成员只有份地,自己耕种,而氏族贵族、军事贵族则分得较多较好的土地,用奴隶和隶农耕种,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从此迅速增长,西欧封建制度在罗马因素与日尔曼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了。,二、法兰克王国,1,、法兰克人国家的建立,日尔曼人的一支,,利普阿尔法兰克人与萨利克法兰克人。,莱茵河流域,4,世纪以后进入高卢。,481,年,萨利克人,萨利克人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即位。,部族兼并。,首都巴黎。,486,年苏瓦松战役与疆域基础的奠定。,496,年,克洛维接受洗礼。,到,6,世纪中期,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版图西到比利牛斯山,东到莱茵河东岸。,2,、,萨利克法典,与法兰克人的分化,克洛维时期编订,反映,5-6,世纪的法兰克人社会。,马尔克即农村公社。,公有与私有的并存,过渡与分化。,克洛维时期,,国王和法兰克贵族将高卢的罗马皇室地产及无主土地据为己有,进而形成新兴地主阶层。,了解:罗马高卢的传统延续与封建经济关系的形成,罗马贵族与法兰克贵族的融合。,罗马隶农、罗马释奴与法兰克农民的融合。,基督教信仰的延续。,3,、采邑改革,背景,无条件的土地封赐。,内部的松散性。,兵源的枯竭。,内容,采邑本意为“承担义务的封地”。,封君与封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封君封赐土地与提供保护。,封臣负担兵役与土地的终身占有。,农民与土地的连带封赐。,影响,兵源与军制(农民步兵封建骑兵)。,中央与地方(内部联系与王权的加强)。,等级结构与权力的分割。,农民地位(对土地和领主的依附)。,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1,、丕平于,751,年即位。,754,年得到罗马教皇加冕。,君士坦丁赠礼。教皇国的出现。,2,、丕平之子查理(,768,814,年),扩张:,774,年伦巴德。,801,年西班牙边区。,772-804,年莱茵河右岸及多瑙河流域。,加冕:,800,年。,3,、查理帝国的分裂,814,年查理曼死后,,路易即位,,内战局面出现。,843,年的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三分天下,,即莱茵河以东地区(德意志)、,缪斯河以西地区(法兰西)、,与意大利中北部(意大利)。,870,年的墨尔森条约。,第二节,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一、封建城市的兴起,二、十字军东侵,一、封建城市的兴起,1,、城市的概念,区别于乡村的非农业性区域,表现为人口和财富的相对集中。,2,、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复兴。,新城市的出现。,自发的聚集。,领主的建立。,3,、城市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性质,商品经济。,城市的封建社会性质。,以小生产作为经济基础,,具有依附色彩。,城市的所谓自由只是相对于劳役制的乡村而言。,4,、城市的法律地位,区别于乡村奴役状态的自由身份。,5,、城市的政治状况,西欧之乡村统治城市,(可与东方之城市统治乡村比较)。,独立于领主的自治权利:,机构选举权。,市政管理权。,货币发行权。,赋税征收权。,司法审判权。,自治城市与城市国家。,程度差异。,区域不同。,暴力与赎买。,6,、行会:小生产的形式之一,起源,自身的软弱与联合的需要。,公权私化的特定政治环境。,构成,行会。,作坊。,匠师、帮工、学徒。,性质,经济组织:,规范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流通原则。,政治群体:,政治生活和市政管理的外在形式。,社会单位:,互助合作和血亲复仇的基本群体。,个体生产与公权私化的延伸。,地位,保护作用:,保护脆弱的商品经济,,实现城市人口的政治联合,,进而争取自由和自治。,桎梏作用:,限制扩大再生产,,社会上层的统治工具,。,二、十字军东侵,1,、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宗教方面,朝拜圣地的宗教传统。,著名教堂,罗马,耶路撒冷。,单独,结伙。,消除私战与实现上帝和平。,1054,年教会的分裂,与重新统一的要求。,世俗方面,生存空间的需要。,东方财富的向往。,过境贸易与商路的控制。,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外在条件,阿拉伯人的衰落。,突厥人的分裂。,1071,年后东地中海的政治形势与拜占廷帝国的求援。,乌尔班二世称:,“,因为你们居住的土地被大海和高山峻岭所围困,不够满足你们众多的居民;而且物产并不丰富,物产填不满庄稼人的肚子,走上通向圣墓的征途,把圣地从邪恶的种族手里夺回来,归你们自己占有。正如,圣经,说的,那块,丰饶之国,是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子孙的。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世界文明史)。,直接起因,1095,年克勒芒宗教会议,停止私战。,拯救圣城。,教会承诺:,参加者可免除债务,,可无需领主的同意转让土地,,家属和财产受教会保护。,2,、基本进程,起点:,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国家的建立与西欧制度的翻版。,耶路撒冷王国(巴勒斯坦)、,安条克公国(叙利亚)、,的黎波里伯国(黎巴嫩)、,爱德萨伯国(叙利亚)。,第二次:,塞尔柱人的反攻与第二次十字军的败绩。,第三次:,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崛起。,萨拉丁的战绩。,耶路撒冷王国的灭亡。,第三次十字军的无果而终。,第四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拉丁帝国的建立。,第五、六、七次:进攻埃及。,第八次:进攻突尼斯。,终点:,1291,年阿克的陷落。,3,、历史影响,侵略战争。,人力与财力的浩劫。,技术与文化的交流。,贸易的扩大。,流通领域的活跃。,城市的繁荣。,庄园的衰落。,教会势力的消长。,第三节,封建制度发展时期的西欧诸国,一、英国,二、法国,三、德国,四、意大利,五、西班牙,一、英国,1,、早期历史,克尔特人,盖尔人,/,不列颠人。,罗马人的入侵与占领,前,55-54,年恺撒入侵。,43,年克劳狄的占领。,442,年,罗马驻军撤离。,日耳曼人的征服与七国时代(埃塞克斯、威塞克斯、苏塞克斯、肯特、东盎格里亚、麦西亚、诺森伯利亚)。,了解,日耳曼人的分支:,东日尔曼人:,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西日尔曼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北日尔曼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曾入侵不列颠东北部,,在法国建立诺曼底公国,,在意大利建立西西里王国,,同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充当海盗(即维京人);,挪威人袭击苏格兰和爱尔兰,主要发展北欧文化;,瑞典人袭击俄罗斯地区(即瓦兰几亚人)。,第一个称霸的是肯特王国。肯特国王埃塞伯特(,560-616,年)是第一个皈依基督教的国王。约到,8,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都已承认基督教。,教会与国王相互勾结,占有大量土地,成为封建大地主,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丹麦人的入侵(始于,787,年),促成各王国统一,825,年,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打败麦西亚,被承认为“不列颠统治者”,英国开始统一。,真正完成统一大业的是阿尔弗雷德大帝(,871-899,年)。第一,与丹麦人进行了近,30,年斗争;第二,废除义务兵役制,改用封赐土地;第三,创立贵族子弟学校,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第四,编纂法典,,阿尔弗雷德法典,。,初步的封建化进程,征收“丹麦金”,加速自由农民破产,,10,世纪上半期,自由农民的依附化过程已,基本完成。,2,、王权的强化,1066,年诺曼征服。,威廉一世:没收英国贵族土地,合并为,180,个领地,按照庄园分封给兄弟侄子、诺曼底贵族和教会,其中教会分到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1086,年,威廉一世实行人口土地调查。根据“土地调查书”记载,当时只有,12%,是自由农民,占有,20,英亩的农奴占,38%,,占有,5,英亩左右的农奴占,32%,,说明英国封建化进程的加速。,12,世纪,封建庄园确立。,亨利一世(,1100-1135,年),机构的完善:,枢密院,/,度支部,/,王室法庭,及巡回法官。,亨利二世(,1154-1189,年),征收盾牌钱,建立常备军,颁布军事条例,骑士转向农牧业,组成中央常设法庭、巡回法庭和陪审制度。,3,、,议会君主制,王权的膨胀与贵族、骑士、市民的反抗:,国王与贵族及骑士之间的权力分配。,英国多数城市位于王室领地和处于国王控制之下,,形成城市与国王的矛盾。,1199,年约翰(无地王)即位,矛盾激化。,随意征收捐税,侵吞贵族领地,干涉领主法庭,侵犯城市自治,,破坏原有封建契约。对外战争接连失利。,1215,年内战爆发,,国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权益。,1258,年,内战再起。,英国卷入意大利战争,财政拮据,国王试图增加捐税。,1264,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军队打败国王,迫使亨利三世(,1216-1272,年)签订“牛津条例”。,1265,年,召开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全国性大会,,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了解:此处与,1640,年的情况颇相似,,都表现为内战形式,,都与议会相关。,但前者的性质是,封建范畴的政治角逐和权力争夺,,后者的性质则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中,新旧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故称革命。,议会政治的发展:,初为监督,自由大宪章,和保障贵族、骑士、市民权益,,后权限逐渐扩大,,1297,年获得批准征税的权力,,14,世纪初获得颁布法律和审理政治案件的权力。,1343,年,议会形成两院制。,上院由贵族代表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代表组成。,4,、瓦特,泰勒起义与中古后期的英国,起义的背景,13,世纪地租形态的转换与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1285,年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颁布法案允许地主圈地,1348,1349,年的黑死病。,导致英国人口锐减一半,劳动力严重缺乏,土地荒芜。,1349,年,国王颁布“劳工法令”,。,规定,12,60,岁且无土地和生活来源者,,需按黑死病之前的条件从事劳动。,1351,年,议会批准“劳工法令”。,1377,年,国王征收人丁税,,规定,14,岁以上者,,不分贫富,皆需缴纳人丁税,,标准为每人,4,便士。,1380,年,人丁税增至,12,便士。,“劳工法令”的颁布,与人丁税的征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起义内容:,1381,年起义,,反对人身奴役,要求废农奴制和领主特权,取缔“劳工法令”。,起义遭到国王镇压。,1382,年,议会修改人丁税的征收方式:,按财产状况制定不同的征收标准,赤贫者免征。,1390,年,议会废“劳工法令”,规定劳动力有权自由选择雇主。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制的废除和劳役制的逐渐消灭,使英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较迅速的发展。一部分富裕的自由农民开始雇工耕地和养羊而发家致富,只要年收入达到,20,镑,便可获得“骑士”称号,成为农村中的乡绅阶层。他们支持王权,反对分裂,是国会中一支新兴力量。国王依靠新贵战胜对手。,5,、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兰加斯特、约克家族,1485,年,兰加斯特家族远支都铎家族亨利七世建立君主专制统治。,在此过程中,单一的英吉利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二、法国,1,、查理帝国解体后法国的政治形势:分裂,统一,西法兰克王国,法国。,分裂的格局,法兰西岛:,巴黎、奥尔良。,公国:,布列塔尼、诺曼底、勃艮第、阿奎丹。,伯国:,安茹、香槟、土鲁斯。,2,、王权的强化与议会君主制,腓力二世(,1180-1223,年),扩大领地:诺曼底公国与安茹伯国。,路易九世(,1226-1270,年),完善机构。,司法:,王室法庭的审理范围扩大。,货币:,国王发行的新币通行于各地。,军事:,募兵制与常备军。,兼并土鲁斯伯国。,腓力四世(,1285-1314,年),建立三级会议:,包括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市民。,负责批准征税和确定征收方式。,议会君主制由此形成。,阿维农之囚(,1308,1378,年)。,卜尼法斯八世去世后,在腓力四世压力下,波尔多大主教于,1305,年当选为教皇,称克莱门五世(,1305,1314,年),由于意大利正处于混乱之中,克莱门从未到意大利去,把教廷迁到了法国的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3,、英法百年战争,战争起因,法国领地(安茹伯国)的争夺。,佛兰德尔的控制。,加佩王朝的继承权:,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英王提出继承要求。,战争进程,1337,1360,年;,1369,1380,年;,1415,1453,年,英国进攻:,法国反攻:,英军卷土重来并占领巴黎,法军收复失地和贞德抗英。,战争影响:,法国政治统一(除加莱外);,英国呢绒加工业的发展。,4,、法国扎克雷起义:,1358,年,5,、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路易十一(,1461,1483,年),兼并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部分领土,保护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废除部分内地关税,查理八世(,1483,1498,年),合并独立领地不列塔尼,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政治上的统一,经济联系的加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及法兰西统一语言的形,成,单一的法兰西民族国家终于形成。,三、德国,1,、封建化进程缓慢,8,世纪末,12,世纪初。,罗马化微弱、起点低。,马尔克的传统:小农经济的保护。,自然条件的分散性。,劳役制庄园:农奴制的不发达状态。,2,、政治进程,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王国:,萨克森、士瓦本、巴伐利亚、法兰克尼亚(,843,年)、洛林(,870,年)。,萨克森王朝(,919-1024,年)与法兰克尼亚王朝(,1024-1125,年)的王权与统一的政治格局。,962,年,奥托一世加冕。,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年)以后王权的衰落与政治格局的分裂状态。,1155,年,德皇腓特烈一世加冕。,“大空位时代”。,哈布斯堡王朝和卢森堡王朝,,皇帝有名 无实。,黄金诏书,1356,年,卢森堡朝的查理四世颁布了,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推举,诸侯在领地内有完全的自主权,并有权宣战,这份诏书,使诸侯的独立更加合法化。,3,、对外扩张,南侵意大利:,奥托时代,(,951/961,年)。,腓特烈时代,(,1152-1190,年)。,意大利中北部,及西西里岛。,东进运动:,目标:西斯拉夫人地区以及波罗的人(印欧语系的一支)地区,即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阶段:易北河,奥德河,维斯瓦河。,政权:麦克伦堡公国、勃兰登堡侯国和条顿骑士团、立窝尼亚骑士团。,4,、教俗之争,焦点:主教任命权。,萨克森王朝时期德国王的主教任命权。,克吕尼运动与,格里哥利七世的改革。,沃姆斯会议与拉特兰会议(,1076,年)。,卡诺莎事件(,1077,年)。,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年),德国主教由教会选举产生,,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世俗权力由国王授予。,克吕尼运动(因法国中部克吕尼修道院是这个运动的首倡者而得名)。,主要纲领是:教权应置于俗权之上,教皇由教廷的枢机主教们选举。反对世俗君主的干涉,任命主教权应属于教皇,反对世俗君主的任命权,在教士和僧侣中规定严格纪律,实行独身制度,以提高教会的威信,并对俗权保持独立,运动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教皇格里哥利七世(,1073,1085,年)。,四、意大利,1,、政治形势,北方,公国:,米兰、萨伏衣、皮埃蒙特、,摩德纳、斐拉拉。,侯国:,孟斐拉、萨鲁索。,城市共和国:,威尼斯、佛罗伦撒、热那亚。,中部,拉丁平原的教皇国。,南部,隶属德皇的西西里国王,安茹伯爵的领地,安茹伯爵与阿拉贡国王分治。,2,、使徒兄弟派,首领:,悉加列利(,1260,年),多里奇诺(,1300,年)。,纲领:公有、平等、暴力。,行动:,1303-1307,年起义。,宗教形式的政治运动。,3,、城市共和国,威尼斯,商业中心。,过境贸易与商业贵族政治。,十字军东征之后,地中海贸易的控制与势力的膨胀。,佛罗伦萨,手工业中心。,14,世纪的手工工场与资本主义萌芽。,呢绒加工业与贵族政治。,五、西班牙,1,、西哥特王国(,419,711,年),都城:土鲁斯,托莱多。,2,、穆斯林的统治,阿拉伯帝国的行省,后倭马亚王朝王朝统治的哈里发国家。,经济的繁荣,农业:灌溉技术与农作物,诸如水稻、甘蔗、棉花、桑树;,贸易:阿拉伯人的商业传统、,与阿拉伯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商业的交往;,城市的繁荣:科尔多瓦之数十万居民的庞大规模。,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东方文化传入西欧的桥梁。,3,、收复失地运动,8-10,世纪,防守:,北部比利牛斯山区西哥特王国的残余势力,与基督教政权阿斯都里亚王国,及此后形成的阿斯都里亚王国、,加里西亚王国、雷翁王国。,11-13,世纪,反攻:,卡斯提王国、阿拉贡王国、葡萄牙王国。,1212,年托罗萨战役与收复失地运动的转折。,14-15,世纪,尾声:,1492,年收复最后的失地格拉纳达。,卡斯提女王伊萨贝拉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的联姻与西班牙王国的形成。,历史遗产:,伊斯兰教的影响。,天主教势力的膨胀(宗教裁判所)。,第四节,5,到,15,世纪的基督教会和西欧文化,一、,5,到,15,世纪的基督教会,二、,5,到,15,世纪的西欧文化,一、,5,到,15,世纪的基督教会,1,、基督教与西欧封建化,第一,在日耳曼诸王国形成过程中,基督教会作为它们的重要政治支柱,直接参与了创建过程。,第二,基督教会是西欧各国最大的封建主。,第三,基督教会的教阶制为世俗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第四,在封建土地的经营上,教会亦有一定的影响。,第五,基督教的教义和宣传为正在形成中的封建制度与地主阶级统治进行辩护。,2,、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巨大国际中心,A.,进入封建社会之初,基督教会与世俗权力两者之间关系的主要方面是互相利用,互为依存,政教勾结。例如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丕平献土,教皇为查理加冕等。,B.,查理在,796,年写给教皇利奥三世的信中道出其中奥秘:“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护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践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权力。”,C.10,世纪左右,封建割据势力鼎盛,王权软弱,教会乘机攫取了大量土地和财富,成为最有实力的封建领主,每年的收入比西欧诸国国王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D.,教会开始宣扬“教权至上”,在,12,世纪上半叶,提出“两把刀子”的说教,其权力在十字军东征期间达到高峰。,E.14,世纪经“阿维农之囚”后,世俗君主控制本国教会的趋势日益明显,这是神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3,、“异端”运动的发展,A.“,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页。),B.,异端的教义是一种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异端运动是农民和市民在宗教外衣下所进行的反封建斗争。,C.12,世纪后半期法国的阿尔比异端运动。(华尔多派和纯洁派),D.13,世纪晚期意大利的“使徒兄弟派”运动,塞加烈里与多里奇诺。,E.14,世纪英国的约翰,威克里夫,约翰,保尔。,二、,5,到,15,世纪的西欧文化,西欧文明小结,经济社会层面:,(,1,)劳役制庄园。,(,2,)行会城市。,政治层面:,(,3,)封建性质的契约关系,即封君与封臣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制约。,(,4,)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的二元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教俗之间的相互制约。,(,5,)由上述制约而导致的对王权的限制。,文化层面:,(,6,)基督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