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成都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4分,共44分)
图1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据此完成1~3题。
1. 由示意图可以推断
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安徽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上海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 D.辽宁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2.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 B.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 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3.下列四城市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
A.沈阳 B.贵阳 C.天津 D.成都
大闸蟹生长要经历多次退壳,其断壳柔软,易受水鸟袭击。江浙一带的养殖户常在蟹池中种植水草以保护大闸蟹。现在许多养殖户改为宽间距种植高杆稻(植株可达1.8~2.0m)替代水草。据此完成4~5题。
4.以高杆稻替代水草的原因最可能是
A.扩大蟹的活动空间 B.阻挡水鸟视线
C.提高蟹池经济效益 D.降低蟹池水温
5.高杆稻种植在蟹池中主要是能够适应
A.池水较深的环境 B.土层较薄的环境
C.风力较大的环境 D.旱涝频发的环境
图2为世界局部区域图。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群岛,长1900千米,由300多个细小的火山岛(当中有57座火山)组成。群岛四季温差小,多雨雾与强风,据此完成6~8题。
6.阿留申群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A.海底板块发生升降运动 B.阿留申群岛的隆起抬升
C.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D.位于消亡边界板块碰撞
7.推断阿留申群岛主要的植被是
A.草甸、苔藓 B.落叶阔叶林
C.荒漠、灌丛 D.针叶林
8.阿留申群岛多雨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寒流 B.西南风 C.极地东风 D.西北季风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能量呈负相关。图3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省(区)可能是
A.台湾 B.甘肃 C.湖南 D.新疆
10.N地植物丰富度多于M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好
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更强
11.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A.蒸发量打,加剧水分不足 B.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
C.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 D.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图7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1)归纳图示区域绿洲分布特点。(4分)
(2)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利影响。(10分)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8分)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河流分布,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该地提出了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两种方案的预估经济、环境效益(图9)。
(1) 简述该地区地形特征。(6分)
(2) 分析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影响。(10分)
(3)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哪种调整方案更为合理,并阐释理由。(8分)
(二)选考题:共10分
请考生在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有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3.(10分)[地理—选3:旅游地理]
2018年夏季,四川盆地高温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四川省许多人选择外出旅游避暑,其中前往云南、贵州两省的人较多。
说明四川人选择前往云南、贵州两省旅游避暑的理由。
44.(10分)[地理—选6:环境保护]
基西米河位于美国弗罗里达州中南部,1962年—1971年间被渠化为一条长90千米、深9米、宽仅100米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并沿河修建了6级水坝,形成系列河道型水库。但1976年开始了基西米河渠道化河道的恢复工程,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的自然面貌。图10为基西米河区域示意图。
分析基西米河曾经渠道化的目的及现在恢复自然面貌的生态作用。
成都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44分)
1. A 2.D 3.C 4.A 5.B 6.C 7.A 8.D 9.B 10.A 11.C
二、 综合题(56分)
(一) 必考题:(46分)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