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合欢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题脉络线索及史铁生叙述手法的运用。
2、品味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散文阅读特有的方法。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
教学方法:
以质疑解难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学生学读生字词。
2:教师正音。
二、导入
1:走近作者 学生齐读书下作者介绍:
2:学生补充自己了解到的史铁生
3:教师归纳:
在《游戏·平等·墓地》中,史铁生表达了和我们差不多的看法,他说:一个人死了,埋葬后,不要用冰冷的墓碑这种变态的方式来宣布一个人的死亡,而要种一棵生态的树,一直在那里长着。“我想,为了记住这一棵树下埋的是谁,也可以做一面小小的铜牌挂在树上,写下死者的名字。比如说我,那铜牌上不要写史铁生之墓,写:史铁生之树。或者把树的名字也写上:史铁生之合欢树。”那么,史铁生为什么对合欢树有那么深的情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命和合欢树连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史铁生的《合欢树》,探究合欢树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和故事。
三:全文梳理,整体感知
1: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三:质疑解难
1:再现学生对本课的疑问
2:教师解疑:其实阅读就是一场发现之旅,如何发现呢?就是要看写什么(形象)——3:怎么写(手法)——为什么写(意图)。(板书)
四:美文细品
1:师生共读1、2、3、4段,
2:请学生完成“我从( )中,了解到母亲是( )的人”?
明确:在朴素淡然的叙述中丰满了母亲的形象,表达了母爱,
3:教师归纳,学生齐读王安忆对史铁生散文的评价(在叙述中流露原初面目的情感)(板书)
4:以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话 ,引导学生画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了解史铁生在文中叙述往事的顺序?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什么隽永的格言和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虽时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明确:以时间为序(板书)
4:重点看看一二断母亲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母亲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对比突出母爱。
5:学生归纳:在叙事记人累的抒情散文的写法上,你从史铁生的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明确:融情于事,对比,一时间为序.......,一方面激励和鼓舞儿子写作的信心。
五:主题深化:史铁生散文语言的特点,拓展《我与地坛》中的相关语段,加深体会。
六、布置作业:
七:教师归纳:通过我们的分析品读,我们了解到了史铁生的文学风格和特点,也学习到了一写可以借鉴的阅读写作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继续阅读史铁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