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修改记录
文件编号
版本号
拟制人/修改人
拟制/修改日期
更改理由
主要更改内容
(写要点即可)
V1.0
注1:每次更改归档文件(指归档到事业部或公司档案室的文件)时,需填写此表。
注2:文件第一次归档时,“更改理由”、“主要更改内容”栏写“无”。
一、 TD基本原理
1、TD UPshifting技术
选择题
1. 1、不采用Upshifting技术时,NodeB对上行同步码的检测窗长度是(B)Chip。
A、128 B、256 C、1024 D、2048
2. 2、如果采用Upshifting技术时,NodeB对上行同步码的检测窗长度最大是(C)Chip。
A、128 B、256 C、1024 D、2048
3. 3、UpPCH配置在上行业务时隙时,上行同步码将被发送(B)次。
A、1 B、2 C、3 D、4
填空题
1. 在采用Upshifting技术之前,规避干扰的方法有:减小检测窗的长度、增加接入时隙清空比特数。
2. 采用Upshifting技术后,系统消息需要主小区和指示邻小区UpPCH的时隙位置。
3. 在外场常见的UpPTS干扰主要时DwPTS对UpPTS的干扰。
判断题
1. 除了UpPTS,UpPCH还可配置于任何上行业务时隙的末端。如果当前UpPCH所处的时隙被干扰, 网络可将UpPCH分配到没有干扰的另一个时隙。(对)
2. 目前我司的系统将UpPCH配置在上行业务时隙时,该时隙内还可以承载业务。(错)
3. N频点组网时,采用Upshifting技术,UpPCH只能配置在主载波的上行业务时隙。(对)
简答题
1. UE 可以基于利用接收的P-CCPCH 和DwPCH 功率得到的路径损失估计传播延迟tp 。UpPCH 依照接收到的DwPCH 的时间向Node B 发送提前时间。假设TTX-UpPCH 是相对UE 时间的UpPCH 发射开始时间, TRX-DwPCH 是相对UE 时间的DwPCH 接收开始时间,请写出TTX-UpPCH的计算公式,并画出示意图。
答:TTX-UpPCH = TRX-DwPCH -2△tp +(96+96)TC
2、TD基本原理
选择题
1. TD-SCDMA系统占用的频段有(ABD)。
A、2300-2400MHz B、1880-1920MHz D、2000-2025MHz D、2010-2025MHz
2. TD-SCDMA系统采用的切换方式有(AC)。
A、硬切换 B、软切换 C、接力切换
3. TD-SCDMA系统中,一个专门分配给上行链路的常规时隙是(B)。
A、TS0 B、TS1 C、TS2 D、TS3
4. TD-SCDMA数据调节方式为(AC)。
A、QPSK B、HPSK C、8PSK D、BPSK
5. 无线接口从协议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层(BCD)。
A、应用层(L3) B、物理层(L1)
C、数据链路层(L2) D、网络层(L3)
6. 子帧结构中有三个特殊时隙为(BCD)。
A、SS B、DwPTS C、GP D、UpPTS
7. 用于承载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时隙为(ACD)。
A、TS0 B、DwPTS C、TS2 D、TS6
8. 训练序列的作用:(ABC)。
A、上下行信道估计 B、功率测量
C、上行同步保持 D、检察数据错误
9. 扩频调制中扩频后进行(C)。
A、调制 B、编码 C、加扰 D、解调
10. 智能天线阵元间距一般为(B)。
A、1波长 B、1/2波长 C、1/4波长 D、2波长
11. 多用户检测技术可以分为(AD)两种。
A、干扰抵消 B、单用户检测 C、波达方向检测 D、联合检测
12. TD-SCDMA系统承载语音用户时,一个时隙内可以容纳(D)个用户。
A、1 B、2 C、16 D、8
13. 下面哪些是CN的功能(ABC)
A、UMTS内部所有语音呼叫 B、数据连接和交换
C、与外部其它网络的连接 D、与无线有关的功能
14. 下面属于TD-SCDMA系统的网络空中接口的有(CD):
A、abis+接口 B、A接口 C、Iub接口 D、Uu接口
15. 下行扩频因子可以取(AC)
A、1 B、2 C、16 D、8
判断题
1. 3G系统与现有的2G系统有根本的不同。3G系统采用CDMA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而不是2G系统通常采用的TDMA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对)
2. TD-SCDMA采用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WCDMA系统采用的是跳频扩频技术。(错)
3. TDD模式下,无线帧的分配可以是连续的,即每一帧的相应时隙都可以分配给某物理信道,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分配,即仅有部分无线帧中的相应时隙分配给该物理信道。(对)
4. 一个发射机可以同时发射几个突发,但是几个突发的数据部分必须使用不同OVSF的信道码,以及使用不同的扰码。(错)
5. 物理信道的数据速率取决于所用的OVSF码所采用的扩频因子。(对)
6. 广播信道BCH用于广播系统和小区的特有信息。(对)
填空题
1. TD-SCDMA系统的基本带宽为1.6MHz,码片速率为1.28Mchip/s,双工方式为TDD。
2. 无线接口从协议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层: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网络层(L3)。
3. TD-SCDMA系统的物理信道采用四层结构:系统帧号、无线帧、子帧、时隙/码。
4. 物理信道的数据速率由OVSF码所采用的扩频因子来决定。
5. TD-SCDMA系统有128个长度为128chips的基本midamble码,分成32个码组。
6. 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里数据以传输块的形式到达CRC单元。这里的TTI允许的取值间隔是:10ms、20ms、40ms、80ms。
7. 扩频调制主要分为扩频和加扰两步。
8. 多用户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干扰抵消和联合检测两种。
9. TD-SCDMA无线参数中RSSI为UE在某个时隙在某个频点上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功率之和。
10. UTRAN从水平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两部分。
11. 训练序列的作用有:上下行信道估计、功率测量和上行同步保持。
12. 在TD-SCDMA系统中,有3类型的L1控制信号: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传输功率控制TPC、同步偏移SS。
13. 上行扩频因子为1、2 、4 、8 、16 ,下行的扩频因子为1和16。
简答题
1. 简述UTRAN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
答:UTRAN结构如图示:
2. 什么是上行同步?TD-SCDMA为何要上行同步?
答:所谓上行同步就是上行链路各终端的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完全同步。TD-SCDMA需要使用联合检测技术,来较小系统内的干扰,增大容量,联合检测需要一次分析多个用户的冲激相应矩阵。所以必须使不同的用户在一个时隙内同时到达基站。因此需要上行同步。
3. 简述信道化操作。
答:也称为正交扩频,是基于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技术,用信道码(Channelization codes,一个高速数字序列,也称为扩频码、地址码、正交码)与数字信号相乘,将数据符号转化为一系列码片,提高数字符号的速率(成为码片速率1.28Mcps),增加信号带宽到1.6MHZ(扩频通讯的基本特征:扩频后的扩频码序列带宽远大于扩频前的信息码元带宽)。
4. 上行同步如何保持?
答:上行同步的保持是通过根据下行的接收定时发送上行提前来实现的。为了保持上行同步,要用到每个上行突发的midamble域。在每个上行时隙,每个UE的midamble是不同的。Node B估计在相同时隙的每个UE的信道冲击响应来估计定时。然后,在下一个下行时隙,Node B发送SS命令以使UE正确地调整其Tx定时。
论述题
1. 论述接力切换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方法. 与软切换相比, 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 较低的掉话率以及较小的上行干扰等优点.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同时有多个基站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 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 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 以及增加下行链路干扰等缺点. 与硬切换相比, 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较为简单的算法, 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 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较高, 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 接力切换的突出优点是切换高成功率和信道高利用率。
其设计思想是利用TDD系统特点和上行同步技术,在切换测量期间,利用开环技术进行并保持上行预同步,即UE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在切换期间,可以不中断业务数据的传输,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严格同步的小区,无论同频还是异频都可以进行接力切换;接力切换可以在NodeB内/间、RNC内/间进行,目前暂不实现RNC间的接力切换。接力切换可适用于实时业务和非实时数据业务。接力切换主要是利用UE自主预同步技术,预先取得与目标小区的同步参数,并通过开环方式保持与目标小区的同步,一旦网络判决切换,UE可迅速地由原小区的DCH状态切换到目标小区的DCH状态,从而提高切换效率,简化RNC设计。
2. 外场参数中,训练序列码偏移这个参数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设8表示窗宽为16chip,设16表示窗宽为8chip?
答:训练序列码偏移个数(k)*窗宽(w) = 128,训练序列码偏移个数(k)规定了在一个时隙里面训练序列码的偏移个数,由于基本midambe码的长度是固定为128的,因此k值越小,窗宽(w)越大,基本midamble码经过扩展后变成144位的长度,然后按照w的大小进行循环移位,总共有k次移位(shift),每次移位对应0~k-1,根据midamble分配方式,在建码道的时候,可以确定这个码道对应的shift,这样就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用户使用那些码道)对应的shift,在下行调制发射的时候,进行突发形成,会对每个码道加上对应的shift,这样就发射出去了,我们说的出窗就是指前后偏移超过过了w,所以说,w越大,出窗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为什么原来我们在外场测试的时候,手机出现上行掉话的时候,把k值变小,从而增加w可以使到达掉话的时间加长。
3、TD关键技术
选择题
1. 智能天线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ABCD)
A、智能天线阵 B、射频前端模块 C、射频带通滤波器 D、电缆系统
2. 动态信道分配技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资源分配到小区,也叫做 。二是把资源分配给承载业务,也叫做 。 (A)
A、慢速DCA,快速DCA B、快速DCA,慢速DCA
3.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由(A)完成。
A、RNC B、NodeB C、UE D、CN
4. 以下参数可能符合密集城区的有:(AC)。
A、天线水平波瓣角度为65度 B、增益20dbi
C、天线垂直波瓣角度为8度 D、不能进行下倾
5. 下行链路波束形成方法有:(ABC)。
A、下行链路波束方向图与上行链路波束方向图完全一致。
B、识辨期望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路径来形成一个或多个波束,以增强用户接收到的信号。
C、利用用户的反馈来辅助下行波束形成。
6. 以下(C)不是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
A、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B、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
C、解决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宽度的多径干扰
D、增加了CDMA系统的容量
7. 关于智能天线的切换波束系统,描述正确的是:(A)。
A.采用静态波束,存在扇贝现象
B.能有效的利用多径分集合并相干多径分量
C.能够自动跟踪空间上任意个相关的多径分量
D.实现复杂,费用相对要高
8. 启动接力切换的事件可以是(ACD)。
A.1G事件、B、2G事件 C、2A事件 D、5A事件
9. 下面关于功控的描述正确的是(BD)。
A.上行开环功控用于UPPCH和DPCH
B.上行闭环功控用于上行DPCH
C、下行开环功控用于PCCPCH 和DPCH
D、下行闭环功控用于下行DPCH
10. 网络侧向UE发送的切换命令包括(ABCD)等基本数据。
A、小区ID
B、载波频率
C、标称每码道的发射功率及此业务所需的接收电平
D、接收和发射的Midamble及偏移
判断题
1. 联合检测技术是单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错)
2. 快速DCA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各个小区间的资源分配,在每个小区那分配和调整上下行链资源,测量网络端和用户端的干扰,并根据本地干扰情况为信道分配优先级。 (错)
3. 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或扇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时,先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然后再改变载波频率与新的基站建立通信,这种切换方式叫硬切换。硬切换技术在其切换过程中有可能丢失信息,还有可能造成掉话。(对)
4. CDMA系统中的主要干扰是同频干扰。(对)
5. 功率控制可以克服蜂窝系统的“远近效应”并增加UE的功耗。(错)
填空题
1. 智能天线系统分为波束切换系统和自适应天线系统。
2. 信道分配过程一般包括呼叫接入控制、信道分配、信道调整等三个步骤。
3. 接力切换分三个过程:测量过程、判决过程和执行过程。
4. 智能天线的阵元通常是按直线等距、圆周或平面等距排列。每个阵元为全向天线。
5. 混合信道分配(HCA)方案包括部分信道隔离和部分信道共享两个部分。
6. 信号分离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单用户检测和多用户检测技术两种。
7. CDMA系统中的主要干扰是同频干扰,它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小区内部干扰(Intracell Interference);另一种是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
8. 衡量天线方向性通常使用方向图天线方向图用来描述电(磁)场强度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常用半功率波瓣宽度来表示方向图的宽度。
9. 智能天线的功能主要是由自适应的发射和接收波束赋形来实现的。
10. 慢速DCA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各个小区间的资源分配,快速动态信道分配主要用于进行信道调整。
简答题
1. 简述功控对于TD-SCDMA系统中的作用。
答: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必要的功率控制可以有效地限制系统内部的干扰电平,从而可降低小区内和小区间的干扰及UE的功耗。另外,功率控制还可以克服远近效应,从而减小UE的功耗。
2. 简述联合检测作用。
答:降低干扰(MAI&ISI)、提高系统容量、降低功控要求、削弱远近效应。
3. 采用动态信道分配主要有哪些优势?
答:能够较好的避免干扰,使信道重用距离最小化,从而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提高系统容量;适应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需要,尤其是高速率的上、下行不对称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
论述题
1. 论述与其他切换技术相比接力切换的主要特点。
答: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方法. 与软切换相比, 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 较低的掉话率以及较小的上行干扰等优点.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同时有多个基站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 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 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 以及增加下行链路干扰等缺点. 与硬切换相比, 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较为简单的算法, 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 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较高, 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 接力切换的突出优点是切换高成功率和信道高利用率。
4、室内分布
选择题
1、 若某室内覆盖天线的功率为0dBm,则其对应的功率为( C )。
A、0W B、0mW C、1mW D、10mW
2、 dBi 与dBd 的换算关系是( C )。
A、1dBi=1dBd; B、1dBi=(1+2.15)dBd;
C、1dBd=(1+2.15)dBi; D、无法换算
3、 下面单位中表征功率绝对值的是( A )。
A、dBm B、dB C、dBc D、dBd
4、 驻波比是行波系数的倒数 ,驻波比为1,表示完全匹配;驻波比为无穷大表示全反射,完全失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驻波比小于( C ) 。
A、1.2 B、1.4 C、1.5 D、1.3
5、 平常我们说的10W/20W 输出分别代表( C )。
A、35/38dBm; B、38/41dBm; C、40/43dBm; D、43/45dBm
6、 话务量的单位是( B )。
A、dBm B、Erl C、dB D、MHz
7、 下面对室内分布系统中用到的泄漏电缆描述最准确的是(C )。
A、电缆可以传输信号 C、电缆既可以传输信号,又可以收发信号
B、电缆可以收发信号 D、泄漏电缆既不可以传输信号,又不可以收发信号
8、 国家电磁环境卫生标准中对一级电磁卫生标准规定折合成室内天线下行信号入口功率为每载波小于(C )。
A、5dBm B、10dBm C、15dBm D、20dBm
9、 室内覆盖天线采用的极化方向为(B )。
A、水平极化 B、垂直极化 C、交叉极化 D、双极化
10、 线路测试中的驻波比通常指:(D)
A、线路损耗程度
B、反射功率同入射功率的比值
C、电流驻波比
D、电压驻波比
11、 一般来说,我们使用的腔体功分器( B )隔离度。
A、有 B、没有
12、 不同厂家的耦合器的“耦合损耗”是否不同。(A)
A、不是 B、是 C、不一定 D、以上皆不对
13、 若测得一个6dB 耦合器的隔离度为30dB,则此器件的方向性是(B )。
A、36dB B、24dB C、30dB D、20dB
14、 若一个微带2功分器的插损指标为0.3dB,在使用中,若输入信号大小为20dBm,则2个输出口的信号大小为(C )。
A、16.7,19.7 B、16.4,16.4 C、16.7,16.7 D、19.7,19.7
15、 在设计GSM 和TD-SCDMA 两网合一系统时,可用作合路的器件是(C )。
A、3dB 耦合器 B、二功分器反接 C、双频合路器 D、同频合路器
16、 TD-SCDMA 收发频率间隔为(B )。
A、90MHz B、45MHz C、无 D、25MHz
17、 直放站可能对移动网络产生的影响表现为:( ABCD )。
A、掉话率增高,特别是质差断线
B、通话质量差,误码率高,通话时断时续
C、信噪比低,出现信号很强却打不了电话的情况
D、造成基站C/I 及附近基站C/A 下降,有些是严重干扰,情况严重时会造成基站长
期闭塞
填空题
1、 若一个耦合器输入信号为30dBm,耦合口的输出信号为20dBm,则此耦合器的耦合度为10dB(不计耦合口的不一致性)。
2、 一个3 功分器的插损指标为0.1dB,若输入信号为30dBm,则通过分路器后,各端口的输出信号分别为25.1、25.1、25.1。
二、 TD天馈系统
选择题
4. B30的天馈系统主要由(ABD)几部分组成。
A、天线 B、馈线 C、接地卡 D、TMB
5. B328的天馈系统主要由(ABC)几部分组成。
A、天线 B、馈线 C、R04 D、TMB
6. 影响天线覆盖距离的主要因素有:(ABCD)。
A、天线挂高 B、天线下倾角 C、天线增益 D、天线方位角
7. 智能天线判断来波方向是通过每个振元接收到信号的(B)来完成的。
A、幅度差 B、相位差 C、频率差
8. TMB主要由(ABCD)几个部分组成。
A、TCFU B、TLPU C、TBDB D、TPBB
9. 天线前后比的典型值是(D)dB。
A、10dB B、15dB C、20dB D、25dB
10. 天线的下倾方式有(ABC)。
A、机械下倾 B、电调下倾 C、预置下倾
11. dBi和dBd是考征增益的值(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 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D),dBd的参考基准为(A)。
A、半波振子 B、全波振子 C、标准天线 D、理想点源
12. TD-SCDMA系统的“硬容量”主要通过(ABC),“软容量”提升主要通过(D)。
A、TDMA B、FDMA C、CDMA D、SDMA
13. 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有(ABCDEF)。
A、降低多址干扰、小区间干扰
B、提高接收灵敏度
C、获取DOA信息,实现定位及接力切换
D、降低发射功率,降低成本
E、增大覆盖、增大容量
F、改进小区覆盖
14. 调整天线下倾角可以改变:(BC)。
A、发射功率 B、覆盖半径 C、干扰水平 D、基站接收灵敏度
15. BBU 和RRU 之间传输的是(BD)。
A、射频数据 B、基带数据 C、扩频之前的数据 D、扩频之后的数据
16. BBU 和RRU 通过(C)传输。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跳线
17. R04的中频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调制是由(B)完成的。
A、RIIC B、RTRB C、RLPB D、RFIL
18. TMB的主要功能为:(ABCDE)。
A、放大下行发射信号 B、放大上行信号 C、收发切换控制
D、功率、温度、电流检测及相应告警 E、带外射频信号抑制
19. BBU+RRU组网方式的有点(ABCD)。
A、降低工程难度 B、降低维护成本 C、建网速度快 D、扩容方便
20. 在城市适合采用水平波瓣角为(B)度的三扇区定向天线,城镇可以使用水平波瓣角度为(C)度,农村则可以采用(D)度,对于高速公路可以采用(A)度的高增益天线。
A、20 B、65 C、90 D、105
21. 园阵天线安装的原则是:(ABCD)。
A、避雷针距天线至少1.5m B、天线须处于环境的最高点
C、架设时尽可能垂直于地面 D、避雷针最高点与天线最高点夹角小于45度;
22. TD和PHS的隔离度要求为(D)dB。
A、35 B、62 C、74 D、80
23. 线阵天线安装需要保证阵与阵之间的间距(最小距离)为(A)米以上。
A、2 B、3 C、4 D、5
判断题
1. 智能天线的布阵方式一般是线阵和圆环阵,阵元间距多为1/2波长。(对)
2. 天线的增益是指天线将发射功率往某一指定方向集中辐射的能力。一般把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场强与最小辐射方向上的场强相比,将功率密度增强的倍数定义为增益。(错)
3. 智能天线一般采用水平极化方式。(错)
4. B30的校准通道需要经过TMB。(错)
5. R04的数模转换模块在RIIC中。(对)
6. 采用电子下倾时,天线的方向图会产生畸变(错)
7. 密集城区应该采用增益大的天线。(错)
8. R04设备支持6载波。(对)
9. TD与各系统的隔离度要求中,TD与PHS和WLAN的隔离度要求最高。(对)
10. 理论上来说线阵天线赋形增益总是固定的。(错)
填空题
4. 0dBd=2.15dBi
5. 天线校正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激励权值使各阵元之间的幅度、相位特性保持一致
6. 智能天线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空间位置来区分不同用户,通过改变各天线阵元的权重在空间形成方向性波束。
7. 智能天线的阵元通常是按直线或者圆周或平面等距排列。
8. 校正的实现需要把校正信号耦合到天线各阵元,这就需要一个叫作耦合网络的设备。
9. 一个TMB由四个射频通道组成,一般每扇区由八个射频通道,可以用两个TMB互连实现。
10. B30若使用1/2的馈线,馈线长度不要超过100米。
11. 在发射天线馈入一个连续波信号,功率为PTdBm,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功率为PRdBm,隔离度I=PT-PR。
12. TD-SCDMA的天馈系统包括:智能天线、TMB/R04、馈线。
13. 对8天线的智能天线来说,其由8根发射天线和1根校准天线组成
14. 在智能天线接收模式下,来自窄波束之外的信号被抑制;发射模式下,能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同时使窄波束照射范围以外的非期望用户收到的干扰最小。
15. 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和自由空间的电磁波相互转换的设备。
16. 如果A的功率是B的2倍,那么A的功率比B的功率大3dB
17. 20W=43dBm。
18. 天线的方向图是用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上表示不同方向辐射电磁波功率大小的曲线来表示的。
19. 馈线必须正确安装,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尽可能小。
20. 垂直波瓣宽度的选取:覆盖区内地形平坦,建筑物稀疏,平均高度较低的,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可选得小一点;覆盖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可选得大一些。
21. 天线下倾一般以电子下倾为主,机械下倾为辅。
22. R04中的RLPB板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线性放大目标增益后通过环行器送入RFIL子系统。
23. R04中的RFIL滤除RLPB板送来的信号中的杂散,保证发射信号满足3GPP要求的杂散指标后,送给天线通过空口发射出去。
简答题
1. 智能天线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利用空间位置来区分不同用户,通过改变各天线阵元的权重在空间形成方向性波束,天线以多个高增益窄波束动态地跟踪期望用户,而在干扰用户方向形成零陷,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干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接收模式下,来自窄波束之外的信号被抑制;发射模式下,能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同时使窄波束照射范围以外的非期望用户收到的干扰最小。
2. 简述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
答:降低多址干扰、小区间干扰;
提高接收灵敏度;
获取DOA信息,实现定位及接力切换;
降低发射功率,降低成本;
增大覆盖、增大容量;
改进小区覆盖。
3. 什么是dBm、dBi和dBd?dBi和dBd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答: dBm是一个考征功率绝对值的值,计算公式为:10lgP(功率值/1mw);
[例] 如果发射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dBi和dBd是考征增益的值(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 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出来比用dBd表示出来要大2.15;
[例] 0dBd=2.15dBi。
4. 什么是驻波比VSWR?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天线驻波比是表示馈线与天线匹配程度的指标。它的产生是由于入射波能量传输到天线输入端后未被全部辐射出去,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和入射波迭加生成驻波。
入射波和反射波两者叠加时,在相位相同的地方振幅相加最大,形成波腹;而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振幅相减为最小,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则介于波幅与波节之间。
驻波波腹电压幅度最大值Vmax
电压驻波比VSWR=──────────────
驻波波节电压辐度最小值Vmin
5. 智能天线是一种空分多址技术,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 空域滤波:空域滤波(也称波束赋形)的主要思想是利用信号、干扰和噪声在空间的分布,运用线性滤波技术尽可能地抑制干扰和噪声,以获得尽可能好的有用信号。
波达方向(DOA)估计:在进行空域滤波前,一般需要估计有效来波信号的波达方向,而用户数往往大于阵元数,因此当前DOA估计技术的研究焦点是超分辨估计算法。
论述题
1. 简述智能天线安装原则。
答: 圆阵天线安装原则:
a) 抱杆高度必须低于天线;
b) 避雷针距天线至少1.5m(避雷针尽可能细,采用另外的抱杆);
c) 考虑避雷针最高点,使整个天线在避雷区内,避雷针最高点与天线最高点夹角小于45度;
d) 天线须处于环境的最高点(周围40-50m没有明显反射物);
e) 架设时尽可能垂直于地面。
线阵天线安装原则:
a) 如果是环铁架定向安装,则需要保证阵与阵之间的间距(最小距离)为2m以上,按要求下倾,避雷针安装在多个扇区所围成的区域中间;
b) 如果是靠墙边安装,则各个扇区天线需要独立安装避雷针,此时的避雷针安装较简单,需要比天线最高端高1m以上,在后背板安装即可,避雷针尽量细一些。
c) 由于TMB箱体较重,所以在吊装时一定要作好安全措施,吊装工具经检验、齐全后方可使用;确保吊装工具牢固固定在可承重的固定物或墙上,方可进行吊装作业,防止脱落危机人身安全,同时,注意TMB要单独接地。
d) 馈线必须正确安装,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尽可能小,同时由于系统使用智能天线,基站与天馈系统之间的射频连接电缆比较多,比较容易错接,所以在连接馈缆和跳线时要正确按照相对应的关系连接。
2. TMB有什么作用?
答:TMB为基站收发信机和移动台提供了一个接收和发射的通道,对于接收来说,TMB具有低噪声放大功能,保证了整个Node B接收通道的噪声系数;同时,TMB把基站发信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保证了Node B系统的覆盖距离。TMB在提供基本要求的情况下还提供一部分通道校正的功能。TMB除完成射频通道的信号放大以外,还和基站之间传送控制信号、检测信号以及电源信号。
3. 简述智能天线性能参数选取原则。
答:波瓣角度的选择: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和下倾角决定基站覆盖的距离。而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和方位角度决定覆盖的范围。 水平波瓣宽度的选取:基站数目较多、覆盖半径较小、话务分布较大的区域,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应选得小一点;覆盖半径较大,话务分布较少的区域,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应选得大一些。垂直波瓣宽度的选取:覆盖区内地形平坦,建筑物稀疏,平均高度较低的,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可选得小一点;覆盖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可选得大一些。
增益的选择:天线增益是天线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场景要考虑采用不同的天线增益。对于密集城市,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增益要相对小些,降低信号强度,减少干扰。对于农村和乡镇,增益可以适度加大,达到广覆盖的要求,增大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公路和铁路,增益可以比较大,由于水平波瓣角较小,增益较高,可以在比较窄的范围内达到很长的覆盖距离。
下倾角的选择:圆阵智能天线可以进行电子下倾,但电子下倾度不是任意可调,一般是厂家预置,下倾角度在0~8度之间,线阵列尚不能进行电子下倾的调节。
三、 TD N频点技术
单选题
1、关于N频点组网描述错误的是(C)
A、同一用户的上下行配置在同一载频上
B、辅载频的TS0不使用。今后可考虑传送业务信道
C、主载频和辅载频的时隙转换点可以配置为不同
D、UpPCH、FPACH通常在主载频上进行发送,但是也可以在辅载频上可以有条件使用
2、在实际组网中,由于(B)的需求,有必要对一个基站的扇区配置多个载波
A、覆盖 B、容量 C、质量 D、成本
3、多小区组网时,移动终端在进行小区搜索时,会受到相邻小区的(A)干扰。
A、DwPTS B、UpPTS C、PCCPCH D、SCCPCH
4、N频点小区(N=3)最多可以容纳(C)个语音用户
A、69 B、70 C、71 D、72
5、N频点小区(N=3),主载波TS0使用(D)小区发射功率。
A、33.33% B、50% C、66.67% D、100%
多选题
1、多载波组网的缺点是(ABCD)
A、多载波需要为每个小区设定不同的扰码
B、多载波需要为每个小区设定不同的下行同步码
C、终端测量复杂
D、系统效率低
2、N频点网络有如下技术特点(ABCD)
A、承载PCCPCH的载频称为主载频,不承载PCCPCH的载频称为辅载频
B、主载频和辅助载频使用相同的扰码和基本midamble码
C、公共控制信道和下行导频信道DwPCH等规定配置在主载频上
D、多时隙配置限定为在同一载频上
3、在相同网络规模下,N频点组网的(BCD)比多载波组网的要少
A、频点数 B、扰码数 C、邻小区数 D、小区数
4、单载波和N频点组网在规划方面相同的有(ABC)
A、频点规划 B、扰码规划 C、邻小区规划 D、业务覆盖半径规划
5、下列关于辅载波的描述正确的是(AD)
A、相同的业务下,辅载波承载的用户数比主载波多 B、辅载波的功率大于主载波的功率
C、辅载波的基本midamble码与主载波不同 D、辅载波的业务覆盖半径与主载波相当
填空题
1、单频点组网有异频组网和同频组网两种。
2、如果一个基站配置了多载频,则每个载频被当作一个小区。
3、主载频和辅载频的时隙转换点配置为相同。
判断题
1、多载波组网时,由于每个载波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小区,拥有自己的广播信息和同步信息,因此系统负荷增加,系统效率降低。(对)
2、N频点小区中所有载频资源属于同一小区,共用导频和广播信道,因此在相同载波配置下,系统的容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对)
3、多载波技术需要的下行同步码少,下行同步码和扰码分配简单。(错)
简答题
1、多载波组网和N频点组网在扰码规划上有何不同?
答:多载波组网需要为每个小区设定不同的扰码。由于TD-SCDMA扰码只有128个,扰码的性能也有别,在同频组网且每扇区载频数量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