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科:九年级语文 主讲人:高月
授课说明
课 题
写作指导:倾吐心声
课 型
新课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运用学过的抒情方式学写抒情散文
2、 学会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敏锐的心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
学写抒情散文,提高写作能力
补充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抒情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补充
教具使用
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学生活是五彩斑谰的,每天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
人和事,都会见到许许多多的景和物,他们一定都曾拨动过你的心弦;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有过欢笑,有过自豪,有过痛苦,有过忧虑,也有过思考,有过感悟……有的感受可能转瞬即逝,也有的让你久久不能忘怀。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采撷几朵生活的浪花吧!
2.讲授新课
㈠写作内容联想:
⑴初春时节,万物萌发,学校花圊里的棵棵小草也钻出了地面,舒展着它柔嫩的身躯,为大地带来绿意,带来生机,看着它,难道你不心动?难道你不会想到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也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
⑵假日,你回到久别的故乡,那熟悉的山水,那浓浓的乡音,儿时伙伴那欢呼雀跃的身影一定令你动情……
⑶初三来临,一堆堆的复习资料,一场场的测验考试,你的心情如何?激动、紧张、恐慌还是坦然?
⑷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叶和冬天的雪;下课的铃声,老师的呵护,同学的友爱,生活的酸甜苦辣,噢,记忆中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无论是回眸过去,还是瞩目现在,你都会感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同学们,何不拿起笔,一吐心声呢?
㈡写作方法指导:
⑴思路点津
①写作手法上可直抒胸臆,也可借物抒情。具体写作时,可以选择某一特定对象直接抒情;还可以像《白杨礼赞》那样,托物抒情,触景生情。如可借花草、树叶的飘落来写自己的惆怅,写曾经历的事件和回忆,写对人事的感悟和人情的体味。
②在写作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
内容上,一般人想到的是对父母、老师、朋友“倾吐心声”,很少人会想到对某一社会公众人物,历史名人,要人表达心声。例如,“韩寒,我想对你说”,“写给李清照”,“给市长的一封信”等。还可以是景,是物,甚至是某种抽象化的概念,如“感谢文学”。
形式上可采用书信式、日记式、对话式展开,写起来自由灵活,不受拘束。
⑵ 例文感悟训练:
写一篇感人之深的散文并不难,关键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把目光投注在哪怕是一株小草,一丛野花,一篷嫩竹,一头老牛、一块橡皮、一片流云等等细小的事物上,试看从它那形、那声、那光、那影、那动态、那情状中,打开思路,展开联想,生发出诸如顽强、无私向上、诚恳忠贞、责任等等品格来,进一步联想具有这种品格的人。
让我们来读这样一段文字:
梅
冬夜,一钩新月天如水。我踏雪访友,叩开了晓晴家的院门。刚进门,便闻冷香脉脉,叫人心旷神怡。定晴一看,原来是一株红梅傍池而栽。月下,柔柔的月光与昏黄灯光静静地流泻在这株梅上。褐色梅枝清峻古健,颀长枝条上弥漫起伏着连绵的“红云”。红梅朵朵,小巧精致,片片幽香轻轻弥漫,飘散在朦胧月色之中。我出神地望着那梅,竟舍不得移动脚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今日我才算体会到其中的意境。
我走进晓晴家,晓晴问我:“明天我们去看小学的李老师,两三年不见,你说怎样表示一下呢?”此时,我脑中仍留着梅的芬芳,脱口而出:“就送几枝梅吧,又清雅不俗,又有情趣。”
第二天上午,我和几个朋友来约晓晴,见院中红梅与昨夜所见略有不同,因为是白天,那梅便显得更超凡脱俗,抑或含蓄,抑或冷傲,抑或温静,抑或清高,袅娜亭亭,吐着幽香,含情脉脉,欲诉还羞。梅的高洁与清雅给这寂寥的寒冬增添了几分情趣,添了几分暖意。我们赞叹着,欣赏着,挑选了几枝梅,握着它轻轻叩开了李老师的家门。
李老师接过这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微笑着,赞叹着,将它插入了瓶中。趁老师倒茶的工夫,我打量了一下老师的家。整洁清爽,简而不陋,唯一的摆设便是书房白墙上的一幅图画《梅》。我们坐了下来,与老师畅谈着别后之情。虽已离开老师多年,但她见到我们,仍然热情地询问我们的情况,指导我们的学习。她的眼仍然炯炯有神,她的话语仍是情真意切,唯一改变了的便是霜雪飞上了她的黑发。我望着李老师的笑脸与围坐在她身边的学生,忽然想起了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我再转过头望望瓶中之梅,处艳世而不卑微,亦不争春斗艳,默默地在人们需要花香之时,送来了花香。待到春色满园,她或许已凋零,但她依然微笑,这便是梅的高洁之处,这便是梅的不凡之处。
从李老师家出来,几个友人又到晓晴家讨梅去了。我没有同去——无须折梅,心中自有梅香脉脉。
这篇文章,以“梅”为中心,两次观梅,各有侧重,不仅述其形,摹其态,绘其香,而且传其神韵;在这样的铺垫中不着痕迹地介入对李老师的描写,使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物即是写人,物人合一,真可谓水乳交融。
为什么作者能从一株不起眼的“梅”上生发开去,有感而发,写下这么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呢?要写好一篇抒情散文到底应怎样做呢?
⑴酝酿真情实感,领悟生活哲理
一篇成功的抒情散文要以情感人,要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深刻的领悟,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观察,更要善于思考,在捕捉住事物外在的“形”后,还要挖掘事物实实在在的“质”,要善于找到“物”与“态”的内在聚焦点,要有真情实感。
⑵要学习运用适当的抒情方式
或在文章中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或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抒情,当然它应是有感而发,自然真切,将叙事、议论、描写、抒情融为一体,水乳交融。
⑶描写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积极向上
例文《梅》中对梅的两次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只有描写得具体、生动,它
才能作为我们抒情的基础。否则,抒情就缺乏打动读者心弦的力量。只有对事物细心观察,反复比较,找出其蕴含的深意,才能展开联想,付以真情。
⑷要围绕中心选择,组织材料
散文最根本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行文的材料,“神”指蕴含
在“形”中的思想感情。在行文时要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取舍,让思想把材料统一起来。
3.巩固练习
我们的校园生活是和铃声分不开的,随着铃声,校园里演绎着动人的一幕幕,以铃声为线,描绘铃声过后的一幕幕吧。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一种新的体裁的写作方法。热爱生活吧,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可以从生活细微处发现生活的闪光,可以写出更动人的文章。
5.作业处理
请以“感谢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来倾吐心声,抒发情感。
附:习作例文
㈠ 谢谢您,妈妈
妈妈,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名词,世间因为有妈妈而变得温馨和可爱,曾几何时,我读懂了她,真正地。
我是一只小小的船,妈妈是一个温暖的大海港。当我停泊在她的怀抱时,我满目阳光,满心温暖。我享受着她无限的爱抚,那朵朵浪花便是我被爱的记录。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影子总是那么清晰;妈妈对我的付出,永远那么多。时常望着妈妈那操劳的身影,我多么想说一句:“妈妈,谢谢您。”
妈妈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每个春秋,她总是在属于她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然而家境不好,又加上我这个家中主要的消费者——读书人,妈妈种地挣下的钱远远不够家里开销。妈妈只好找了个编铁丝网的临时工作,每个月挣400元。妈妈很满足,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可遍铁丝网很辛苦,每天工作长达9个小时。每晚妈妈一回家就得休息,她太累了。在灯光下,我看见妈妈那疲惫的神情,她那丝丝白发在闪光,额头的皱纹更多、更深了。当我望着妈妈被铁丝划破的胳膊时,当我拿着妈妈的血汗钱交书费时,我多想说句:“妈妈,谢谢您。”
妈妈,我是沐浴在您爱的阳光中长大的。我受挫折时,您给我鼓励;我进步时,您及时地表扬。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您那额头的皱纹和增添的白发是您爱我的见证。奶奶对我的爱是博大细腻的,可贵的,丰富的,神圣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评析:
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伟大而又平凡的:它是唠唠叨叨的话语,是离别之前的叮嘱,是病床前的守护,是亲手缝制的寒衣,更是省吃俭用后的无私供给……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们得以长大成人!然而,母亲却不再年轻,岁月为她带来了白发,使她脊背弯曲,人生旅途使她步履蹒跚,风霜雨雪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印记……当我们不经意地感觉到了这一切时,必将引起心灵的震颤,从而倾吐出感谢的心声。本文作者就是这样饱含深情地叙写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倾吐出了“感谢您,亲爱的妈妈”的心里话。文章叙事具体生动,倾吐心声自然天成。
㈡乡思
离别家乡多年了,可时常还会做起思乡的梦……
故土是最令我难忘的地方,在那里度过的童年时代虽然短暂,但却是一个金色的梦,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当我睁开惺松的睡眼,急切地寻觅那梦中的情景时,美好的梦境却“倏”地飘然而去,只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花瓣……
小船的梦
我的童年是在湖南资兴鲤鱼江镇度过的,在它的身旁飞舞着一条透明的“玉带:——东江。那日夜奔流江水上,总是飘荡着几叶小小的扁舟,它们是那样的普通、平凡,就像制作使用它们的人一样默默无闻。
至今,我的脑海里仍浮现着这样的一只小木船:深褐色,宽两米左右,毫不修饰的流线型的船舷,两端微微上翘,显得小巧灵活。一篙、一檐、两浆,小船便稳稳地荡起来,两岸绿的稻田、白的棉地……微微地晃动着,宛如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
很多这样的小船在江上挖沙、捕鱼、渡人……
五月莓
故乡的五月,于丝丝雨雾中,青青山林里,分明地露出一颗两棵,一树两树润润的红玛瑙,那便是五月莓。
五月莓的形状与草莓很相似,像圆圆的红脸蛋儿,头上还戴着个尖尖的小红帽。你可不要以为它天生就这样子,开始,它只有一层薄薄的青绿色,再配上那细细的枝茎,狭长的绿叶,浑身土气的小剌,跟其他野物一样,引不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几场梅雨过去,饱饮甘露的青莓似乎醉了,鼓鼓的小脸越润越红,一直红到了帽尖儿。
五月莓熟了。山里的姑娘和孩子拨开荆棘,尽情地采摘。我们这些小不点儿不敢到山深处去,只能采到些小小的,仍带着青色的莓子。那些山村姑娘却能采摘到一竹篮一竹篮又大又红莓子。她们宁可少带些去卖,也要把我们小娃子的口袋、手里塞得鼓鼓的。
来,尝一个,只轻轻一吮,红玛瑙便化作一包鲜红鲜红的汁液,香甜可口,应该是果中上品吧?如果苏东坡能尝到这山中特产,说不定会吟诵出“日啖草莓三百颗,不辞长作江南人“的佳句来吧。
清清的小溪
离我家不远有一条小溪。炎热的夏日,小溪便成了我和小伙伴的乐园。脱掉裙子,甩了凉鞋,在溪中尽情玩耍、嬉戏。笑声一漾漾,正像这溪水。水清清的,浅浅的,刚没过膝盖。溪底那细软的沙石轻挠着的我们的小脚丫,在水中轻轻挪步,荡起几圈涟漪,水便从腿痒痒地淌过,好惬意!咦,水里还有一些小小的黑点呢!原来是圆脑袋细尾巴的蝌蚪!游起来,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逗号。于是,溪水就成了一首总也流不完的诗……
难忘啊!这船,这山,这水,还有那采莓子的山里姑娘……
补充
课后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