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学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8237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学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学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学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学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行唐一中 马聪丽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三单元主要以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各种体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无一场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无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学情分析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七年级上册学习8篇文言文,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技巧,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

2、难情绪,在学习中需要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当今社会,优越的生活条件,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模糊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唐雎不辱使命唐雎身上的精神,能对学生思想能形成一定的震撼,从中领悟民族文化精神,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总结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文本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读出语气和气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1、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

3、上了解人物形象。2、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教学难点外交辞令中委婉含蓄,隐藏着的“潜台词”的准确理解。教学与学法为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疏通文意,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品读法让学生入情入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 导入从对标题的分析解读导入新课,解释“不辱”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设疑:唐雎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他是怎样完成他的使命的?(设计目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补充: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赢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

4、斗争的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郡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睢到秦国谈判。 二、 检查预习PPT出示检测题(包括文中的生字及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检查预习成果。(设计目的:出示的生字是一些重要的或学生易出错的生字词,特地进行指导和强调,巩固了基础知识。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设计都很简单,给学生以成就感,积极的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三、 朗读课文1、 播放朗读录

5、音,学生听读,要求听清读音、节奏。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初步读出语气。3、 指名朗读,其余学生听读思考,注音字音、断句等基础知识。(设计目的:夯实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四、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1、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词语。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设计目的: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译文,引导学生养成查看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教师指出重点词语,请学生解释。全班学生一起评价,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订正,教师对重点词语进行强调。(PPT出示)1、注意

6、重点词积累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实词 轻寡人与、请广于君 、天下缟素、故不错意也、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3)虚词虽然,受地于先王 仓鹰击于殿上(4)一词多义 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徒 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2、注意难句的翻译。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设计目的: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提问检查,了解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程度。我对重点内容分为通假字、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重点句子五类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文言知识进行分类掌握和巩固。突出了教学

7、重点。)五、 整体感知1、梳理情节,学生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文章的情节。(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概括文意: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设计目的:规定字数概括文意,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六、分角色朗读课文。(设计目的:在自译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揣摩人物当时的感情、语气。进而为下一节人物性格的分析打下基础。)六、 小结本节课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士”这个特殊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有关毛遂、蔺相如、晏子等的故事,课下可以搜集一些。七、 布置作业认真阅读,逐句翻译,巩固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