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耳目口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学会“耳、目、口、手”4个字个字。认识2种笔画“竖、撇、”。
2、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3、 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耳、目、口、手”4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目”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校园,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笔画(一丨)及笔顺,认读音节。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谈话:这节课我们要学认四个生字,这四个生字都和你们面部的器官有关系,哪一位同学能用手指一指,摸一摸,告诉大家呢?先跟老师一起唱唱《小手拍拍》 歌。当教师唱到“眼睛(嘴巴、耳朵)在哪里”时,要学生分别准确指出来。
三、探求新知:
(1)认读“音节”。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耳、目、口、手”挂出这四个生字的音节。
(2)学习“耳”。
1、学生读完音节,看“耳”字挂图,请全班同学去摸一摸耳朵,里面都有什么?然后提问:“你们是不是摸到了耳朵里的两块软骨头呢?
2、这两块软骨头像不像“耳”字中的两横,你们看,这个“耳”字多像咱们的耳朵呀!
3、让学生读音、记形、解义。重点指导书写,按笔顺书空,用手指表示笔画数。在画写板上试着默写。
4、用“耳朵”一词练习说话。
(3)学习“目”。
1、让学生闭上眼睛,启发学生说出“眼睛”就是“目”。
2、通过画“目”的演变过程,突出告诉学生“目”字中间的眼睛。
3、 两横就是我们自己的眼珠,也叫眼球。
(4)学习“口”
1、出示图:这是我们面部器官的哪一个部位呢?嘴还可以叫什么?“口”会干什么?
2、我们说话、吃饭、唱歌也还要口。我们人人都有口,说话都很有礼貌。
(5)教学“手”方法同上。
四、课后小结:
今天学了几个生字?哪几个字?你能根据老师改编的 《小手拍拍》 歌,分别把他们指出来吗?
五、 复习巩固:
(1)认读卡片。
(2)按字的笔画多少排队。口(3画)、手(4画)、目(5画)、耳、(6画)。
(3)教师指出面部的某一部分,让同学写出相应的字。
六、教师指导下的生字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耳、目、口、手”4个字每个写两行。
2、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耳、目、口、手”的生字卡片。
3、给“耳、目、口、手”每个字组两个词,并说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鉴于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采用了唱歌、指认、讲故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从字音的拼读、到字义的理解、到字形的书写进行了教学。整节课学生一直处于比较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注意力比较集中。但书写的规范,我还要再强调些,组词课在课堂上采取开火车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