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南湖游船》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0179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南湖游船》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南湖游船》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南湖游船》教案 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第一课来到嘉兴南湖(一)——南湖游船 建议课时:1课时 单元概述: 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主题:“来到嘉兴南湖”“追寻先辈的足迹”和“开国大典”。将学生的视野聚焦在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每一活动主题都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切入,以激发学生兴趣,寻求情感共鸣。如在“来到嘉兴南湖”主题活动中,教材先以南湖游船为切入点,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教材所选历史内容故事性强,历史事件尽量简化,缩短时空的距离,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如“第一届党代表在游船开会的故事”“小英雄王朴的故事”“杨靖宇的故事”等,便于学生记忆,还能从中体会到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深入感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课题 南湖游船 年 级 六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我们的国家1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通过参观活动和资料收集,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2. 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大钊等党的老一辈领袖为中共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通过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影视资料等,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深入感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分析 “来到嘉兴南湖”这一主题由“南湖游船”“光辉的历程”两部分内容组成。教材先以南湖游船为切入点,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教材所选历史内容故事性强,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缩短时空的距离,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收集,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及组织基础,加深对中国共产党诞生伟大意义的理解,深入感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完成课前小组调查记录表。收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的资料,了解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出的贡献。 2.收集图文资料,了解党旗上标志的象征意义。 3.搜集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等。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小组调查研究记录表。 2.设计知识竞赛题目。 3.搜集、剪辑“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录像、党旗的图片、《南湖红船》KTV等资料制作成课件。 4. 制作奖励学生用的小红旗和学生小组用的标志牌。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通过 电视、电影、报刊、图书等载体经常接触,所以既熟悉又陌生。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收集,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加深对中国共产党诞生伟大意义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等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课前要让学生多渠道地搜集有关促进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资料。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及组织基础,加深对中国共产党诞生伟大意义的理解,深入感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设计 思想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于教材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如果单纯的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可能兴趣不高,而且理解得也不透彻。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和影视资料,动手查阅资料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潜在的爱国情和自豪感。这样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田,真正是“润物细无声”。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曲折的故事,加深对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交流资料,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需要充分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及组织基础,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 1.体验教育为主导。 2.设问导思、体验探究、提升感知、延续体验等活动贯穿始终。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资料收集和互动交流。 1.以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为主。 2.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交流 讨论 合作探究等方式贯穿于课堂。 课程资源 开发 1. 收集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完成课前小组调查记录表。收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的资料,了解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出的贡献。 2.初步了解党旗上标志的象征意义。。 3. 搜集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录像、党旗的图片、《南湖红船》KTV等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条件 说明 1.城市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关注,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走进历史博物馆、图书馆去查询资料,完成课前的前置性学习活动任务。 2.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搜集。 教学进度 建议 本次主题大约需要一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南湖游船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引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一起来欣赏。 展示课件: 南湖红船KTV (那美丽壮观的画面、高亢激情的旋律让学生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 2.教师引领:听着这首悠扬的乐曲,你的心情怎样?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谈感受:……. 【设计意图:以播放歌曲视频的方式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教师小结:同学们,浙江杭州以风景秀丽闻名天下,而浙江省嘉兴南湖也很有名,南湖中有一艘游船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前来参观瞻仰。人们又称南湖游船为南湖红船,这是为什么呢,它有哪些来历呢?下面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南湖游船。 4.教师板书课题:南湖游船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活动一:探究南湖游船的光荣历史 教师引领: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南湖游船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浙江省南湖中这条不同寻常的游船。(出示活动一:南湖游船的光荣历史)请大家拿出这些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展示课件: 南 湖 游 船 调查人   我的了解方法   南湖游船 外形特点 光荣历史   其它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南湖游船的资料。 教师谈话: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南湖游船?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1:介绍南湖游船的外形特点,并出示南湖游船的图片资料。 教师适时评价:这是一艘美丽的游船,外观与其他的画舫差不多,雕梁画栋,色彩鲜艳;里面布置整洁,美观。这位同学用心收集资料了。 学生2:学生介绍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召开的情景: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早期共产主义组织,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 …… 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教师适时评价:为了安全起见,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是在这艘船上召开的,南湖游船是中共“一大”会议的纪念船,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人们前来参观瞻仰,这就是南湖游船闻名中国的原因。 学生3:学生汇报交流南湖游船被称为“南湖红船” 的原因。 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央和省委的关怀、指示下,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彭真同志1991年3月18日登临纪念船,深情地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条“一大”纪念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 …… 教师适时总结: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一大”开会的游船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有了这艘船,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汇报、展示收集的资料,具体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是在这艘南湖游船召开的。南湖游船是中共“一大”会议的纪念船,具有特殊的意义,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有个感性认知。】 师生引领:刚才我们交流了南湖游船的外形特点和光荣历史,了解了中共“一大”的一些知识。关于中共“一大”,你还有哪些了解?中共“一大”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当时都有谁参加?拿出你课前查找的资料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地点 代表人物 党的奋斗目标 结果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 课件出示:参加一大会议的共十三位党员代表,他们分别是:毛泽东、王尽美、李汉俊、何叔衡、董必武、邓恩铭、陈潭秋、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张国焘、李达、刘仁静。而引领共产党走向辉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可谓成就最高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参加“一大”会议的十三位党员代表,他们后来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你对他们的命运感兴趣,可以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其实在参加“一大”会议的十三位党员代表当中,还有我们山东的两位年轻的代表呢。他们是王尽美和邓恩铭。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我们山东的两位“一大”代表的故事。 学生交流,补充课本31页故事。 教师引领:同学们,在中共“一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的内容是什么?你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补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中共“一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 课件出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推翻资产阶级——推翻剥削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工人、农民)要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感受。 教师引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不断向前发展。同学们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在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召开的情景?播放视频:印象浙江-南湖红船 视频大概内容: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等11人参加了大会(有两位党员因为其他原因未到会),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举行过程中被密探发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选举了领导机构;推举陈独秀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教师小结: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此中国革命的火种从南湖红船,撒向全国各地,使中国的革命和民族的解放运动焕然一新。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收集资料为基础,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归纳,班级内汇报、展示,让全班同学动起来,了解中共“一大”胜利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及党的奋斗目标。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观看中共“一大”的录像,让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有个感性认知。】 活动二:探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教师引领:同学们,伴随着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在历史上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其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呢?(出示活动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请大家拿出收集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1.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还有个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 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 (2) 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 (3) 如果资料较多,只选择主要的进行汇报; (4) 组长做好记录。 2. 下面请各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整理你们小组的资料,相互说一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完成下面的调查表。 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调查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我的感受 事件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结果 意义 3.学生分组学习: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学生有序的汇报自己的资料,组长和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并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分类,然后填写表格。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适时补充资料。 学生1:介绍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国际、国内背景 教师归纳概括背景资料: 课件出示: 国际背景:1917年,与我国接壤的俄国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新的道路和曙光,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向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国内背景:不久,我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随着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毛泽东在长沙、董必武在武汉、王烬美在济南、施存统在日本、周恩来在巴黎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教师引领: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下面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发生的事情。 播放五四运动的录像: 教师引领:同学们,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因此在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约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可是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上台展示资料并谈自己的感受:……辛亥革命、上海工人大罢工、上海商界罢市游行、五四运动等文字或图片资料……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都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都非常有价值。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期,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汇报交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资料,观看五四运动的录像,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感性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引领: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无数仁人志士在国内进行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在运动期间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谁能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他们的功绩? 学生交流: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邓恩铭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 教师适时出示李大钊、陈独秀的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李大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李大钊、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 教师小结: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员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为中国人们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地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活动3:探究党旗的象征意义 教师引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同学们运用收集的资料了解的非常全面,体会的也非常透彻。老师这里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出色。各小组同学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题目出示后,有各小组同学进行起立抢答,限时30秒。回答正确,奖红旗一面。回答错误,由其他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抢答,若回答正确,也奖红旗一面。最后获得红旗最多的组获胜。 教师谈话: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看第一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年的7月1日是什么节日? 各小组同学积极抢答。 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都能起立抢答,回答正确。每个小组都得一面红旗。接下来请看第二题。 课件出示题目2:为什么将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 学生结合收集资料回答。 教师谈话:从这位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将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是有历史背景的。这个小组的同学很会收集资料,奖一面红旗。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将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的历史原因。 课件出示:现在,人们把“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活动处于白色恐怖之下,组织程序比较简单,留下的文字记载也很少,给后来确定党的生日带来一定困难。1941年在纪念党成立20周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外有日寇的侵略,内有反动派的封锁,无法弄清“一大”召开的确切日期,因此党中央决定就把7月的第一天当作党的生日来纪念。 教师谈话:前两道题都没难倒大家,下面请看第三题。 课件出示题目3:党旗是什么样子的,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由组长画下来。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党旗的样子,画出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谈话:四个小组的同学画的都不错,各奖红旗一面。哪个小组的同学来介绍一下党旗的颜色及党旗上图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两三位学生进行介绍。 教师引领:(课件出示:党旗图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旗。 出示:中国共产党党旗旗面为红色,上面有黄色的锤子、镰刀交叉组成的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教师引领:人们都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一议自己的认识,然后写在课本21页的表格内。一会儿找同学读一读,与其他小组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认识。 我的认识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学生结合以上学习写自己的认识,然后畅所欲言,全班交流。 教师引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在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实现,我们的人民已经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有多少歌曲来赞美他。你知道哪些关于歌颂党的歌曲? 学生全班交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颂歌献给亲爱的党》、《红旗飘飘》、《亲爱的亲爱的中国我爱你》 《党啊,亲爱的妈妈》…… 教师小结:同学们,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起,它们克服重重困难,坚定地带领着广大中国人民朝着新曙光斗争、前进,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把一个原来保守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把一个原来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把一个原来人民备受欺凌和压迫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播放歌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抛头颅,洒热血,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学习,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国家的建立历经曲折,来之不易,我们应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师小结:是啊,每当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声响起,我们总是心潮澎湃,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同学们,你们这一代人是最幸福的了!在党的关怀下,在父母的呵护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健康的成长着。我想:你们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做社会的栋梁!加油吧!同学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认识,自觉地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斗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学习的意志。】 三、活动总结,提升感知:激发斗志 教师谈话: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表现的都不错。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班内交流这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引领:同学们,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无数的党员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在人民心中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辉煌的丰碑,用忠魂簇立着血染的党旗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课件出示:党旗,播放歌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师引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带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意,我建议,同学们全体起立,向着党旗致以崇高的敬礼。 出示《少先队员宣誓词》,学生齐读: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党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教师: “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 ” 学生: “ 时刻准备着!” 教师小结:愿同学们好好珍惜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时刻不忘我们肩上所担负的振兴中华的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斗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让德育教育真正内化。】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亮点: 1.本堂课的设计依据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课前布置让学生搜集的资料,围绕南湖游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党旗标志的象征意义等展内容开活动。通过分组交流讨论,观看影视资料等,深入感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品德课标指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中,不断丰富和升华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前置性调查表资料准备不充分,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国际背景时效果不好,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能促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理解不够透彻,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够深入。 2.学生介绍资料时,要及时引领学生学会梳理,概括归纳,选择性使用,并不是全部都用。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由于学生对我们的近代史了解甚少,加上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无味,所以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分析等,以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比单纯地靠老师灌输,更能体现课堂的自主性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四、使用建议: 1.重视前置性调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师最好能事先设计好前置性调查表,以便让学生目标明确地开展好课前调查活动。 2.本节课重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自主分组问题尤为重要,教师最好能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这样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学习。 3.教师对于一些补充性资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的情况有所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资源。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电脑打印机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附:表格:   表格一: 南 湖 游 船 调查人   我的了解方法   南湖游船 外形特点 光荣历史   其它   表格二: 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地点 代表人物 党的奋斗目标 结果 表格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调查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我的感受 事件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结果 意义 表格四: 我的认识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