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一-政治史知识点--专题一.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0169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政治史知识点--专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一-政治史知识点--专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 政治史知识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 先秦王朝的变迁 夏(禹)——商(汤)——西周(BC 11C周武王建立、BC 8C西周灭亡)——东周(春秋、战国) 2、分封制 人物:西周周武王推行 目的:周王为巩固统治。 内容:将土地和人民分给同姓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君的义务是:服从周王的命令、缴纳贡赋、朝觐述职、拱守疆土。权利是: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官位世袭(这成为后来割据的隐患)如:可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并再行分封,形成卿,卿再分封形成士。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制度,并出现“大宗”“小宗”的关系 影响:①巩固西周统治,扩展疆域。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③周王对地方上是间接管理,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3、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即嫡长子继承自己的官位,余子封分。它与分封制的是关系互为表里。 (2)影响:加强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4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等级森严的贵族制度。 (3)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王位世袭。 知识延伸: 1、分封制即分封建国,唐朝柳宗元著有《封建论》批评分封制,肯定中央集权制。 2、分封制,宗法制在封建社会仍使用,这是为了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西周的分封制有本质区别(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历代政权推崇 3、理解下列词语:任人唯亲、血浓于水、王氏宗祠、认祖归宗 4、《红楼梦》贾母说:“先给宝玉成亲,然后再给林姑娘说个婆家,哪有先外后内的事呢?这体现了贾母哪种思想?( ) A、等级制度 B、男尊女卑 C、宗法观念 D、长幼有序 二、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了解秦的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秦始皇 背景:①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 ③秦始皇战略得当,远交近攻,灭六国,完成统一。 意义: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即形成) (1) 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官员任命大权于一身。皇权至上,不可僭越。该制沿用至清末辛亥革命结束。 (2) 三公制度(中央机构) 秦在中央设三公制度 职 务 职 能 特 点 丞 相 协助皇帝掌行政权 三权相互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 御史大夫 副丞相,负责群臣奏章,监察百官 太 尉 掌军权,调动军队须皇帝批准 3、 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 (1)建立: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机构,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管地方行政。 (2)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防止分裂割据,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内容。 4、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它适应了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的需要;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办事效率; ③权力高度集中,易形成专制统治和决策失误; ④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沿用两千多年。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在设郡的同时又分封王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史称“斑马式”管理)后王国叛乱,危及中央集权。汉武帝以“推恩令” 分散王国的权力。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政治上的“大一统”。 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 省 职能 特点(作用) 中书省 草拟诏书(掌决策权) 三省长官皆为丞相。三省相互制衡,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这是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有效运作,避免一人独断专行,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门下省 审核诏书(掌审核权) 尚书省 执行诏书(掌行政权),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 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 设参知政事,分宰相的行政权(王安石曾任此官)。设枢密使分军权,设三司分财权,皆是副宰相,从宋朝开始宰相在朝廷议事须站立(唐朝享有赐坐)。 4、 元朝行省制度 (1)背景:①元朝疆域辽阔;②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吸取宋朝地方无权的教训。 (2)内容 ①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最高行政权。②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在地方上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要受中央节制,官员由中央任命,台湾隶属江浙行省。③在中央设宣政院管全国的佛教和西藏地区(吐蕃),简称“宣政院辖区”。 (3)意义: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②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是地方行政制度(又称行政区划)的重大变化,是省制的开端。 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线索: 时期 选官方式 标准 影响 西周 分封(世袭制) 以贵族出身为主 形成世袭贵族 秦朝 皇帝任命制 以才干为主 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 察举制、办太学 儒家孝、廉等品行 打破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高低 导致士族(门阀势力)掌权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使庶族地主参政 (2)科举制 背景: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内容:将读书——考试——选官相结合(择优录取) 意义:①有利于向学风气。②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较为公平公正。④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并使少部分出身贫寒的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人生命运,扩大了统治基础。⑤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科举制偏重死记硬背儒家经典和诗赋(应试教育)忽视品质,忽视才干和实践,忽视科技,不利于中国科技发展。 明朝形式僵化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实行文字狱,进行文化专制。 知识延伸: 1、柳宗元评价说:“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亡不在制,而在政。”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比较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度共同点及各自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如: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表述错误的:都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3、“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理解“春风得意马蹄疾”“金榜题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诗文含义。 5、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改考时务策和考经义(读经书的心得体会)。欧美文官考试,效仿中国的科举制。 五、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忙于政务,力不从心。 (2)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成为皇帝处理行政的助理机构(侍从机构)而不是法定 的决策机构。 (3)影响:这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标志。 2、清朝设立军机处 时间:清雍正 内容:初为适应西北军务而设,后发展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有简、速、密三特点)机构简单,官员品级低,由皇帝钦定。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3、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巩固了统一,抵御了外国侵略。 (2)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新思想文化的传播,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 (1)贵族世袭政治——皇帝任命的官僚政治 (2)由君主(国王)、贵族联合专政——皇权至上 (3)中央集权主要经历了形成——完善——发展到顶峰三个阶段。 (4)演变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②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③选官制度不断完善。(但也有特例) 知识延伸: 1、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行政、职能、影响三者考虑)。 2、明内阁和清军机处,在朝廷只能“依样画葫芦”。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官场腐败,引发明末清初新儒学的产生。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因为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他们。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追求民主、平等、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