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0"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span>第1、2章测评A
(基础过关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的一个细胞不可能独立完成的生命活动是( )
A.细胞呼吸 B.细胞增殖
C.细胞分化 D.反射
解析:反射是完整反射弧的功能。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的是( )
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在池塘中生活的青蛙等各种生物
解析: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C
3.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应是(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解析: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答案:B
4.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右图所示。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解析: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这里的“倒”包括上下和左右“倒”,即实物的上方是所成像的下方,实物的右方是所成像的左方。实物的环流方向与所成像的环流方向是相同的,即物像是逆时针方向环流,实际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
答案:B
5.没有细胞核却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
A.蓝藻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解析:蓝藻、大肠杆菌没有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但有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但在分化过程中丧失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答案:D
6.下列有关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B.单个细胞直径虽然比细菌大,但肉眼是分辨不清的
C.蓝藻的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
D.蓝藻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解析:蓝藻不属于植物,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
答案:C
7.细胞具有多样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膜、细胞质、染色体
解析:有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例如动物细胞;有的细胞没有叶绿体,例如动物细胞、原核细胞、植物根尖细胞等;有的细胞没有染色体,例如原核细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答案:B
8.下列有关对池塘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
B.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
C.主要是蓝藻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
D.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
解析:“水华”主要是蓝藻大量繁殖导致的。造成蓝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水体中含氮、磷等的无机盐超标。蓝藻属于自养生物,不需要水体中的有机养料。
答案:A
9.组成人肝脏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分别是( )
A.水、蛋白质 B.水、糖类
C.蛋白质、核酸 D.核酸、水
答案:A
10.下列各组中的前项为需检测的物质,中项为使用的试剂,后项为产生的颜色,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B.脂肪、苏丹Ⅲ染液、红色
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蓝色
D.脂肪、苏丹Ⅳ染液、橘黄色
解析:葡萄糖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现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脂肪与苏丹Ⅳ染液反应呈现红色。
答案:A
11.大肠杆菌、玉米、HIV、酵母菌都有的糖类是( )
A.纤维素 B.淀粉
C.糖原 D.核糖
解析:各种生物体中糖类有所不同,核糖是核酸的成分,本题中所有生物都含有。
答案:D
12.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5个四肽、4个六肽和一个由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目以及游离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
A.189和11 B.200和215
C.189和26 D.200和200
解析:由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可知该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为189。200个氨基酸含有215个N,其中189个在肽键中,另外26个在游离的氨基中,故游离氨基的数目最多为26个。
答案:C
13.下列都含有氮元素的一组物质是( )
A.脱氧核糖和脱氧核糖核酸
B.胰岛素和核糖核酸
C.丙酮酸和丙氨酸
D.脂肪和脂肪酶
解析: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核糖核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二者都含有氮元素。C项中的丙酮酸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项中的脱氧核糖,D项中的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案:B
14.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一步形成蛋白质时往往要进行加工,在加工时常常要切去一部分氨基酸,再构成蛋白质。现有一条含100个氨基酸的肽链,其中含游离的氨基14个,加工时共切去氨基酸16个,则加工后肽链所含的游离氨基至少还有( )
A.0个 B.1个 C.2个 D.14个
解析:一条肽链含有游离的氨基14个,说明该多肽链的13个R基中含有游离的氨基。若加工时切去的16个氨基酸中包括含13个含有游离氨基的氨基酸,则此时该多肽链中所含游离的氨基最少,为1个(位于肽链的一端)。
答案:B
15.下图表示蛋白质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的是不同的化学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 )
解析:蛋白质水解断开的是肽键。
答案:C
16.核糖、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参与形成的核苷酸分别有多少种?( )
A.4,2,2 B.8,2,2
C.4,2,1 D.1,1,1
解析:核糖能参与形成四种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能参与形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只能参与形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C
17.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糖类、脂质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依次为7%~10%,1%~1.5%,1%~2%,每克蛋白质、糖类、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依次约是17 kJ、17 kJ、39 kJ,由此可以得出三者在细胞中能量代谢方面的结论是( )
A.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三者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物利用
解析:蛋白质、糖类、脂质都可作为能源物质,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由题目所给信息,不能确定哪种物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只能得出三者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结论。
答案:D
18.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所起的作用依次是( )
A.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对口腔上皮细胞水解
B.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杀菌消毒
C.对口腔上皮细胞DNA进行染色、杀菌消毒
D.对口腔上皮细胞提供能量、使口腔上皮细胞破碎
解析: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和人的体液具有相似的渗透压,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能维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形态。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一段时间(水解),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促进细胞核中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对DNA进行染色。
答案:A
19.有3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核苷酸链,则这3个核酸分子最可能是( )
A.1个DNA和2个RNA
B.2个DNA和1个RNA
C.3个DNA
D.3个RNA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3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可推断这3个核酸分子必定含有DNA和RNA两种。又因为1个DNA分子一般有2条链,1个RNA分子有1条链,因此3个核酸分子,4条核苷酸链,最可能是1个DNA分子和2个RNA分子。
答案:A
20.雄性羚羊角是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用量极少的成分,但是如果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已知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的,则羚羊角中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特殊活性蛋白
B.DNA
C.微量元素类
D.大量元素类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羚羊角的主要成分是已变性的蛋白质,故不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其用量极少,但又不可缺少,可推知其有效成分最可能是微量元素类。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每空2分)右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
(4)若在视野中观察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甲基绿染色后呈现绿色的核酸为 ,用吡罗红可使 呈现红色。
解析:(1)图示细胞棱角明显,表明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2)细胞偏向图像的右上方表明细胞的实际位置偏向左下方,所以要将其移向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4)甲基绿的染色对象为DNA,吡罗红的染色对象为RNA。
答案:(1)不是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DNA RNA
22.(9分,每空1分)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菠菜叶
清水
叶绿体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Y染色剂
观察DNA、RNA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和 。
(2)A组实验的目的是 ,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 ,细胞中小颗粒呈 色。
(3)在B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原因是 。
(4)C组实验中,Y染色剂是 ,细胞核呈 色,细胞质呈 色。
解析:(1)制作玻片标本需要盖玻片和载玻片。(2)A组的实验目的是检测花生种子是否含有脂肪。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未进入细胞的染色剂即洗去浮色。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3)下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没有叶绿体,叶片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被染成绿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答案:(1)盖玻片 载玻片
(2)检测花生种子是否含有脂肪 洗去浮色 橘黄
(3)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4)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绿 红
23.(9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 ,物质E是 。
(2)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 。
(3)组成物质C的共同化学元素是 。若a个C物质组成b条链,组成某种物质G,该物质G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4)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 (填字母代号)构成的。HIV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 。(3分)
解析:(1)据题意可知:A表示葡萄糖,E表示糖类。
(2)F表示脂肪,其C、H比例高于糖类。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时,F耗氧量较多。
(3)C表示氨基酸,G表示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当侧链基团无氧原子时,蛋白质中氧原子的个数最少,即2a-(a-b)=a+b(个)。
(4)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答案:(1)葡萄糖 淀粉 (2)F (3)C、H、O、N a+b (4)G和H 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24.(12分,每空3分)对萌发的大豆种子进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a,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b颜色变化。
a. 。
b. 。
(3)实验结果: 。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以及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应先加A液振荡均匀,再滴加B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呈现紫色)。注意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进行区别。
答案:(1)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a:错。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错。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