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1.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2)通过对空气简史的自学及介绍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来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四、 教学准备、x
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烧杯、玻璃导管、乳胶管、止水夹、火柴、橡胶塞、红磷、药匙
五、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本领高,动物植物离不了。”
(二)预习导学,完成学案
认真阅读课文或查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2.二百多年前, 国的化学家 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
3. 你能识别本节内容中【实验2--1】中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吗?请你列举出来。
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4.认识元素符号:磷 ,氧气 ,氮气 , 五氧化二磷 。
二、合作交流:
1.拉瓦锡的贡献
1.自学P26页了解拉瓦锡所用的装置,看看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1)原理: + 氧化汞
氧化汞 +
(2) 现象:一部分液态的汞变成了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少了 ;
红色粉末加热又生成银白色物质,产生了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3)结论: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 和 组成,其中, 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⑴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⑵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并做好记号。
⑶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
1.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可以说成白雾吗?
2.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3.打开弹簧夹后,水为什么会顺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本实验原理)
4.能否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做实验?
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6.在实际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 , (氧气的体积偏小),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7.在实际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大于集气瓶总 体积的1/5 , (氧气的体积偏大),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8.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是氮气,根据实验现象,氮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
9. 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
3.空气的组成:
气体
氮气
体积分数
78%
当堂训练:
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
2.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
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__。
由此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
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小,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水
········
········
④丁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
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4、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