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讲 文明上网 健康成长---网络安全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了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扇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
据北京市未成年犯的管教所的统计,在押的少年犯中,暴力性的犯罪占到65.8%。而他们中的70%-80%都是直接或间接因为网络游戏走上犯罪的道路。
2009年10月2日晚上10点多60岁的吴阿婆惨遭杀害。案发后,公安机关很快就将犯罪嫌疑人,14岁的付明抓获归案。付明之所以要抢劫,是因为他和本村外号叫“十一叔”的男孩平时都沉迷上网,一次付明没钱,就向“十一叔”借钱,两人说好借86元,还90元。付明很快就将借来的钱花光了,他没钱还债,就故意躲避。10月2日晚上8点多,付明终于被“十一叔”发现,他叫付明还钱,同时递给他一把菜刀,叫付明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还他钱。付明突然想到吴阿婆。晚上10点20分,他见吴阿婆家桌球室没人了,就进去和吴阿婆说要用零钱换大面值钞票,等她拿钱时就上去抢。抢到钱后,他用手指着天花板对吴阿婆说:阿婆,你上面是什么?吴阿婆抬头瞬间,付明拔出菜刀,朝阿婆的脖子猛砍下去。顿时,吴阿婆鲜血流了一地。付明慌忙逃离现场,到街上的网吧卫生间里把身上的血冲洗掉,然后呆在网吧看别人上网。公安机关很快就将付明抓获归案,付明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10月23日,他被广西宾阳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2009年12月25日凌晨4点,无锡锡山区羊尖镇宛山村发生的一宗血案打破了这个小村庄的寂静。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陆某及其妻子被人用斧子砍倒在血泊中,陆某当场死亡,其妻子被凶犯砸开了脑壳,并挖去了眼睛。凶犯手段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无锡警方经过缜密侦查,于案发后12小时便将嫌犯抓获。让人震惊的是,杀人疑凶竟然是陆某的亲生儿子,在案发后向警方报警求助的21岁的小陆。记者了解到,逆子用斧子凶残砍死父亲,其缘起竟然是上网时遇父亲断电阻止,儿子怒而杀父。
2010年1月23日晚,湖南攸县渌田镇群新村银塘湾62岁的村民陈福春和他9岁的小孙子成成(化名),被人活活杀死在自己家中。3名行凶者竟然都是在校初中生,年龄分别只有14岁、15岁和12岁。更令人吃惊的是,3名初中生杀死2人后,非常老练地处理完一切,第二天照常去了学校上课、到网吧上了网,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心理学教授谢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3个孩子他们平时都已经上网成瘾,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学会了暴力和主宰别人命运的虚荣。他们在家里和学校都受人指挥,极度自卑,而在网络里得到了心理的满足和自尊,心理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中学生网络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态势,它与信息化发展相伴相随,并且伴随着科技化手段的普及而迅速蔓延。它不仅严重危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中学生上网的内容无疑是:“查阅资料,娱乐,了解时事”这几个方面,而对于现在的网络社会,有很多隐藏的“资料”当你点开始,你的电脑或者你的大脑中就被注入了不良信息,那些信息在悄然无息中灌输到你的大脑中,轻的则是会让我们的神经系统受到麻痹,形成无法忘记的一部分内容,重的则是引诱一些少年走上不归路,那么,我们如何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中学生的上网有哪些弊与利?
1、网络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好处
(1) 学生学得更主动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灌输式的教育使教和学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老师、家长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上网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网上丰富的知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学得更为主动。
(2) 提高学习能力
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人们可以腾出记忆储存知识的空间,更多地从事研究和探索。
(3) 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创新精神。
学生在网上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网络上的智慧碰撞会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 激发对现代科技的向往
电脑网络吸引学生努力掌握电脑技术和上网技巧,学生以空前的热情加入学电脑的行列,学生对现代科技不再有距离感和恐惧感。
(5) 丰富课余生活,有益身心健康。
网上游戏、聊天等可以释放学生心理压力,可以得到许多关于人生的有益启示。
网瘾与非网瘾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
2、网络误区
(1) 上网成瘾
心理学家指出,漫游网络可以和吸毒、酗酒及赌博一样,变成一种难以戒除的瘾。痴迷于网络者不但学习受到影响,而且人际关系也不良。
(2) 网络毒害
根据互联网上的资料显示,因特网上有50多万个黄色网上,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很容易陷入这种网络而不能自拔。
(3) 思想侵蚀。
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网上也随处可见。网上有大量低级、庸俗不堪的内容,有大量与我们传统道德观念格格不入的内容,有对我们社会进行中伤、否定的言论等内容。学生往往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且好奇心很强,有时明知有害也想尝尝禁果。
(4) 网络犯罪。
犯罪分子往往以中小学生为下手对象,他们通过网上交友等手段骗取学生的信任,从而诈骗钱财,有些学生结交了不良网友而慢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作为中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上网呢?给大家提供一下五点建议:
一、中学生不要独立上网,应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上网。
现在网上的内容,可以说是纷繁复杂的,有些内容是进步的,或者是对我们学习有利的,但也有一些网站利用网络传播腐朽的道德文化;有些网站传播色情、暴力等内容;有些网站利用网络进行人身攻击,制造假新闻;也有一些网站大肆攻击我国的社会制度等等。如果中学生单独上网,对一些不利我们成长的网站点击收看,时间一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理想前途必然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中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应该在家长或者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浏览一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健康向上的网站。这样,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有好处。
二、杜绝上网聊天和玩游戏。
目前,对一些中学生上网的调查发现,有76%的中学生网民沉迷于聊天室和玩游戏,中学生一旦沉迷于聊天室和玩游戏,必定会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学校心在网上"的情况,无心顾及学业。更为糟糕的是为了上网,为了和网上的朋友约会,造成迟到、早退、旷课,从而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在去年,我校有一位男同学因热衷于上网聊天,有时候,他在电脑面前可连续坐12个小时,他的眼皮天天都是青黑色的,同学们戏称他为超级"网虫",有时候为了与网友聊天,彻夜不眠,以致白天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对于教师的教导,他置之不理,一个学期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只能退学回家。
从目前调查情况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利用聊天室谈情说爱,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网恋。近年来,关于网恋的文章经常见于报章,但大多数网恋都是荒唐的、愚蠢的。因为你在网上谈恋爱,你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现在,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通过网上谈恋爱愚弄别人,或者是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台湾就曾经有这样一个社会新闻:有一个18岁的少女在网上结识了一个自称是英俊潇洒的男青年,她于是展开了一段异国的恋情,这时的她除了进行"网恋",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天天对着电脑。最后她居然偷了父母的存折,办了出境的手续,到澳大利亚去寻找她心中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当一位体重125多公斤的臃肿的男人站在她面前的时候,这位少女受不了打击,竟然用刀将这个男人杀死,然后回国。当警察逮捕她的时候,她还在网上寻觅爱情。这样荒唐的事情,经常发生于网恋中。所以,作为中学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应杜绝进入聊天室和玩游戏,以免荒废自己的学业,造成对自已不必要的伤害。
三、不要浏览带有暴力、恐怖和色情的网站。
在网络世界,带有暴力、恐怖和色情的网站很多,作为中学生,如果经常浏览带有暴力、恐怖和色情的网站,其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必然会发生改变,思想道德品质必然会出现滑坡,严重的还会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美国有一部《天生杀人狂》宣传暴力和恐怖的影片,这部影片在美国也被视为是一部不良的影片,我们国家也禁止这部影片进口,但它却被连接到了网站。在2000年10月5日,北京两个高中生,在网吧看完此片后,模仿片中的人物,持力抢劫被抓获。广州有两名初中生,争论片中人物"哪个最酷",一言不合引发斗殴,一人身中两刀,血流如注……。色情网站危害更深,2000年9月,在长沙曾发生过3男3女6名高中生因上色情网站后,精神亢奋,不能自持而引发集体淫乱的事件。从以上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来看,作为中学生不应浏览带有暴力、恐怖和色情的网站,以免走上邪路。
四、要文明上网,做文明网络人。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电子空间。学生通过上网,拓宽了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我们作为中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必须遵守网络的道德。要文明上网,做文明的网络人。在上网的时候,不能用计算机伤害他人;不能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不能到他人的计算机里窥探;不能用计算机去偷窃;不能用计算机去做假证;不能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不能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批准或者作了补偿;不能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为了使中学生能做到文明上网,做文明的网络人,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内容如下: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完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希望中学生能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文明上网,做文明网络人。
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免受网络伤害。
为了避免上网被骗或遭受不法侵害,中学生在上网的时侯,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公开家里的电话、地址或学校班级,遇到网上朋友邀请外出,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并由父母陪同外出,千万不能自己单独应约外出,这样,容易给人贩子提供机会。在上网的时候,不能泄露自己上网时的密码、帐号,不要将其留在电脑的有关资料中,上网查看电子邮件或其他个人信息后,要随手关闭浏览器。
目前,网络已成为中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舞台,这是积极的一面。与此同时,由于中学生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一些中学生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因为上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渐增多,所以,华南师范大学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可见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你从网上吸取一些进步的、健康的东西,则有助于你的成长,反之,你就会在网络中沉沦,最终被社会所抛弃。希望同学们能正确对待上网,要做网络的主人,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