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 识 圆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2---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知道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
3.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的特征解释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的。21世
4、通过猜想与验证、观察与分析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5、认识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从而体验圆的完美,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圆纸片,练习纸,画圆材料,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大家对圆一定不陌生吧?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圆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看看。
(2)这是一组反映交通工具变化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导入新课。
(1)为什么轮子都设计成圆形的?
(2)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希腊数学家说: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因为有了圆,世界才变得更加精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探索圆的奥秘吧。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圆(板书课题:认识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画圆。
(1)见到了那么多圆,想不想亲手画一个?先闭上眼睛,伸出小手勾画一个圆,好吗?
(2)同学们画得很认真!你能不能利用手中的材料,想办法画一个圆?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经验和困惑,可以和老师以及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画法。
(4)在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科学的?是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画一个规范的圆,就要用到画圆的工具——圆规。
(5)介绍圆规的用法,并让学生试着画圆。
(6)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研究圆各部分的名称。
(1)把圆形纸片按不同的方向对折,打开,把折痕用笔画下来,并量一量它们的长度,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这个圆的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这些折痕都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揭示概念)。
想一想,在一个圆里,直径有几条?长度有什么特点?
(4)同样的方法教学圆的半径,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用字母表示出来。
(5)下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征。
(1)让学生猜一猜,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2)集体交流。
(3)小结:刚才有的同学用量的方法,有的同学用对折的方法都证明了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相反,半径就是直径的一半。
(4 )让学生画半径2cm和半径3cm的圆,然后比一比看能发现什么。(5)小结:画圆的时候,确定了圆心,还要确定好半径。圆心位置不同,画出的圆的位置就不同,半径不同,圆的大小就不同。这就说明: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6)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轮子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
(车轴安在圆心,车子的辐条相当于圆的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便于车子平稳地行驶;同时圆是完美的曲线图形,易于滚动,所以车轮都设计成圆形。)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6位同学参加学校举行的趣味套圈比赛,场地设计如下:
四、温馨回顾 快乐小结
通过快乐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希望今天的收获就是你们明天进步的阶梯!回家后,请你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