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1∕T 3607-2022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辽宁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4406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6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T 3607-2022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21∕T 3607-2022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21∕T 3607-2022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21∕T 3607-2022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21∕T 3607-2022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辽宁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CCS B 65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36072022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Heterotrioza acanthopanaicis 2022 - 06 - 30 发布 2022 - 07 - 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1/T 36072022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虫情调查与监测 . 2 5 防治措施 . 3 6 防治效果检查 . 3 附录 A(资料性) . 5 附

2、录 B(资料性) . 9 附录 C(资料性) . 11 DB21/T 3607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建军、栾庆书、姜旭、王建国、云丽丽、白慧敏、董莉莉、汪成成、韩友志、黄夏、范大庆、张铁利、董小波、何庆宾、刘志高、马纪红、胡文宇、李昀峰、郎立刚、崔东阳。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 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

3、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8927。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12号),联系电话:024-82241813。 DB21/T 36072022 1 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五加异个木虱Heterotrioza acanthopanaicis的虫情调查与监测、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内五加异个木虱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

4、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五加异个木虱 Heterotrioza acanthopanaicis 属半翅目(Hemiptera)个木虱科(Triozidae)异个木虱属(Heterotrioza)。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危害特点参见附录 A。 3.2 虫瘿 insect gall 由昆虫等致瘿生物诱导寄主植物而产生的一种特异组织, 因寄主细胞加速分裂

5、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对致瘿生物具有提供营养和保护等作用。 3.3 叶片虫瘿率 percentage of leaves with galls 带虫瘿的叶片占总叶片比例。 3.4 种实被害率 seed victimization rate 带虫瘿的果实和种子占总量的比例。 DB21/T 36072022 2 4 虫情调查与监测 4.1 踏查 4.1.1 踏查时间 59 月份第一代若虫及第二代若虫发生期,其中 57 月份主要查看第一代若虫,89 月份主要查看第二代若虫。 4.1.2 踏查方式 沿短梗五加林地边缘,或者沿地块内部按“Z”字形、“十”字型查

6、看,确认叶部或茎杆处是否有虫瘿,若有虫瘿,设置标准地。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表 B.1。 4.2 标准地调查 4.2.1 设置标准地 在有五加异个木虱危害的区域采用对角线取样法设置标准地,标准地规格为 10 m 10 m。标准地的总面积不少于调查地总面积的 0.5%,每块标准地内寄主树应不少于 50 株。 4.2.2 调查方法 每块标准地内,随机抽取10株样树,调查叶片(春、夏季)或果实上(秋季)是否有虫瘿同时记录虫瘿数量,每株样树计数10个枝叶,每块标准地共计数100个枝叶,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表B.2。 4.3 发生程度分级和成灾 调查结果按式(1)、式(2)进行统计,取不同标准地数据的平均值计

7、算发生程度。五加异个木虱发生程度分级见表1。 l=dw 100 (1) 式中: Pl 叶片虫瘿率,%; Ld 有虫瘿的叶片数,单位为片; Lw调查叶片数,单位为片。 s=dw 100 (2) 式中: Ps 种实被害率,%; Sd 被害种实数量,单位为个; Sw 实际调查种实数量,单位为个。 表1 五加异个木虱发生程度分级 发生程度 叶片虫瘿率(%) 种实被害率(%) 轻度危害 3 Pl7 5 Ps9 中度危害 7 Pl15 9 Ps20 重度危害 Pl 15 Ps 20 当短梗五加的叶片虫瘿率15%,或者种实被害率20%时,即为成灾。 DB21/T 36072022 3 4.4 成虫监测 4.

8、4.1 监测时间 越冬代监测时间从 4 月中旬越冬态成虫出蛰活动前到 5 月底,第一代成虫监测时间从 7 月上旬8与下旬。 4.4.2 监测方法 林间每666.7 m2悬挂6个30 cm 40 cm黄色粘虫板,粘虫板底边距地面1.6 m左右,每5天1次调查成虫数量,结果记录于附录表B.3。 5 防治措施 5.1 人工物理除治 5.1.1 粘虫板诱杀 在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活动高峰期(4月中旬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将黄色粘虫板在林间悬挂,粘虫板底边距地面1.6 m左右,每666.7 m2挂40个。每8 d清除1次粘虫板上的虫体,每30 d左右更换1次粘虫板。 5.1.2 覆盖地膜 春季

9、(成虫出蛰活动前)在林间空地上覆盖地膜,地膜四周用土压实,防治越冬成虫。 5.1.3 吸虫器防治 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期,用吸尘器防治。 5.1.4 捕虫网扫捕 第一代成虫期用网孔0.5 mm的捕虫网在花柱上方来回扫捕。 5.1.5 人工摘除 在五加异个木虱第一代若虫或者第二代若虫期,人工摘除出现虫瘿的枝条、叶片、果实,集中无害化处理。 5.2 药剂防治 若虫期(3 龄前) 、越冬代成虫(菜用短梗五加采摘后) 、第一代成虫(短梗五加坐果前、成虫在茎叶及柱头取食时) ,喷施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及参考用量参见附录 C。 防治作业应按 GB/T 12475、NY/T 1276 的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10、。 5.3 保护和释放天敌 保护或人工释放成虫的天敌中华草岭Chrysoperla si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蜘蛛,可抑制五加异个木虱成虫。 6 防治效果检查 6.1 检查内容 DB21/T 36072022 4 在防治后的标准地内调查五加异个木虱若虫期和成虫期防治效果,标准地调查方法按4.2。 6.2 检查方法 以若虫死亡率检查若虫期防治效果,以成虫虫口减退率检查成虫期防治效果。 6.3 计算公式 若虫期防治效果按式(3) 、式(4)计算。 =pt 100% (3) 式中: D 若虫死亡率; Np 虫瘿内若虫死亡数,单位为头; Nt 虫瘿内若虫总数,单位为头。

11、 =tc100%c 100% (4) 式中: E 防治效果; Dt 处理区若虫死亡率; Dc 对照区若虫死亡率。 成虫期防治效果按式(5) 、式(6)计算。 r=ba 100% (5) Dr 虫口减退率; Nb 处理前虫口数; Na 处理后虫口数。 =rtrc100%rc 100% (6) 式中: E 防治效果; Drt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Drc 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DB21/T 36072022 5 附录 A (资料性) 五加异个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 A.1 分类地位 五加异个木虱,原名为五加肖个木虱(Triozidus acanthopanaicis),2011 年李法圣将其转入异个

12、木虱属(Heterotrioza),改名为五加异个木虱(H. acanthopanaicis)。 A.2 形态特征 A.2.1 成虫 雌成虫体长 3.15 mm, 体翅长 4.75 mm 4.92 mm; 头宽 0.66 mm; 触角长 1.24 mm, 胸部宽 0.73 mm。前翅长 3.93 mm、宽 1.45 mm。后翅长 2.50 mm、宽 0.88 mm(图 A.1-1) 。雄成虫体长 3.25 mm,体翅长 4.50 mm 4.83 mm; 头向下垂伸, 宽 0.63 mm; 触角长 1.25 mm, 胸部宽 0.64 mm。 前翅长 3.95 mm、宽 1.45 mm;后翅长 2

13、.20 mm、宽 0.83 mm(图 A.1-2) 。成虫刚羽化时身体乳白色,复眼为红色,前翅在胸部两侧折叠,身体不停地左右摇摆,经过 20 min 左右翅芽向后逐渐伸展,形成膜质的透明翅。初羽化成虫多集中在花序上吸取营养。随着营养的不断补充,成虫体色越来越深,经 2 d3 d 由初孵的乳白色至淡黄色至橘黄色、褐色,变为褐色表示已经性成熟。 A.2.2 卵 长椭圆形,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稍带弯钩状,长 0.34 mm 0.36 mm,宽 0.14 mm 0.16 mm,初产时乳白色,钝圆一侧淡黄色,孵化前整个卵变为褐色(图 A.1-3) 。 A.2.3 若虫 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白色;眼为

14、红色,触角较短、灰白色,末端黑褐色;前翅浅灰黄色,后翅外缘灰褐色,翅芽外缘具较长而密的细缘毛;腹部背面浅淡黄白色,腹面乳白色,腹部四周具细而密的绿毛,腹末常具细白蜡丝。胸足灰白色;喙乳白色,端部黑褐色(图 A.1-4) 。若虫共 6 龄,不同龄期体长、体宽、头宽、体色等特征见表 A.1。 DB21/T 36072022 6 图 A.1 五加异个木虱不同虫态形状 1 雌成虫;2 雄成虫;3 卵(即将孵化) ;4 初孵若虫 表 A.1 五加异个木虱不同龄期若虫大小及特征 龄期 体长(mm) 体宽(mm) 头宽(mm) 体色 翅芽 1 0.30 - 0.32 0.18 - 0.20 0.16 - 0

15、.18 乳白 不明显 2 0.60 - 0.64 0.30 - 0.34 0.28 - 0.30 乳白 不明显 3 1.18 - 1.36 0.60 - 0.64 0.40 - 0.42 淡黄 初显露 4 1.50 - 1.56 0.96 - 1.00 0.46 - 0.48 淡灰黑 明显 5 2.16 - 2.20 1.30 - 1.32 0.60 - 0.62 淡灰黑 明显 6 3.42 - 3.44 1.56 - 1.58 0.78 - 0.80 淡灰白 较发达 A.3 分布和危害特点 在国内分布于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辽宁省分布于抚顺市、 本溪市、 清原县、 北镇市、 西丰县等地。

16、 1 2 3 4 DB21/T 36072022 7 寄主为短梗五加。短梗五加为经济林树种,一般为规模化单一种植或林间穿插种植。若虫孵化后顺着叶面爬到嫩叶靠近主脉部位,钻蛀到叶肉较厚处或叶脉、叶柄、嫩茎内部筑巢,用口针吸食汁液,使被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瘿瘤。严重时瘿瘤扩展连接,形成体积较大的瘿瘤,使叶片断裂、脱落,引起早期落叶,导致树势早衰。同时,若虫分泌大量黏液,堵塞气孔,诱发煤污病,使叶片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引起落果。 A.4 生活史 在辽宁省 1 年发生 2 代,以成虫越冬。4 月中旬(树液萌动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到短梗五加新枝、嫩叶上补充营养,4 月下旬为出蛰盛期。5 月上、

17、中旬交配产卵,卵主要产在芽的鳞片内,卵散生、裸露,5 月底越冬代成虫基本结束。5 月中旬第 1 代若虫孵化,孵化时,卵尖细端纵裂,若虫头部伸出,经 20 min 左右身体全部脱出。若虫共 6 龄,若虫期 50 d60 d。若虫老熟时,瘿瘤纵裂成缝,若虫爬到叶面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持续时间较长,7 月上旬8 月下旬第 1 代成虫羽化,随后交尾,产生第 2 代虫卵,第 2 代卵多产在花序上,9 月上旬第 1 代成虫基本结束。7 月下旬第 2 代若虫开始孵化,第 2 代若虫仅为害果实,若虫孵化后钻蛀到果实中,使果实长满瘿瘤、质量差、产量降低。9月下旬10 月上旬出现第 2 代成虫, 成虫在树干基部皮

18、缝处、 枯枝落叶及杂草层下的土壤缝隙处越冬。 表 A.2 五加异个木虱年生活史(辽宁本溪,2016-2018 年) 代别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4月上旬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越冬代 (+) (+) (+) (+) (+) 第一代 越冬代 (+) (+) 注:卵;:若虫;+:成虫;(+):越冬态成虫。 A.5 成虫寿命和产卵量 五加异个木虱雌成虫室内饲喂白菜的平均寿命 5.14 d 0.20 d,最长寿命 8 d;饲喂生菜的平均寿命4.67 d 0.28 d,最长寿命 9 d;饲喂短梗五加的平均寿命 3.26 d 0.18 d,

19、最长寿命 6 d。五加异个木虱雄成虫室内饲喂白菜的平均寿命 4.93 d 0.17 d,最长寿命 8 d;饲喂生菜的平均寿命 4.89 d 0.49 d,DB21/T 36072022 8 最长寿命 9 d;饲喂短梗五加的平均寿命 3.26 d 0.21 d,最长寿命 6 d。雌成虫在田间的平均寿命 5.91 d 0.64 d,最长寿命 13 d。雌成虫一生繁殖子代数量平均 77.36 d 11.31 头,最高 222 头;产卵历期 5.74 d 0.66 d,最长历期 13 d。随着日龄的增加,繁殖子代数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日龄 2 d 的成虫繁殖子代数最高。 DB21/T 360

20、72022 9 附录 B (资料性) 五加异个木虱虫情监测调查表 表B.1 五加异个木虱若虫踏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 林分编号 林班及小班名称 林龄 (a) 树种组成 调查株数(株) 有虫株数(株) 有虫株率(%) 踏查面积(hm2)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B.2 五加异个木虱若虫标准地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 调查地点: 标准地编号: 踏查有虫株率(%): 树种组成: 林龄: 调查面积(hm2): 标准株号 调查叶片(果实)数 (个) 带虫瘿叶片(果实)(个) 叶片(果实)虫瘿率(%) 虫口密度 (虫瘿/株) 1 2 3 4 5

21、6 7 8 9 10 11 12 DB21/T 36072022 10 表B.3 五加异个木虱成虫发生情况调查表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 调查地点: 标准地编号: 踏查有虫株率(%): 树种组成: 林龄(a): 调查面积(hm2): 天气(晴/阴/雨) : 温度(): 相对湿度(%): 试验地编号 成虫诱捕数量/头 合计 雌虫 雄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B21/T 36072022 11 附录 C (资料性) 常用药剂及参考用量 C.1 30%噻虫嗪悬浮剂 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 33604200 倍液。 C.2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 20002500 倍液。 C.3 20%吡虫啉可溶液剂 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 15001800 倍液。 C.4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 1500 1800 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