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解读.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427547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解读     实验小学 张莉超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进行教学解读。《三角形的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接下来我来对这节课从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析   1. 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   关于三角形的这部分知识本套教材共分六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对《三角形的认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物体表面中找出三角形;第二阶段,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能够认识常见的角;第三阶段,二年级下册学习了《图形与变换》能够根据图形特征把角进行分类;第四阶段四年级上册学生能按要求画角;第五阶段,是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三角形》这部分,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及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五年级上对《三角形的面积》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并能灵活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1.三角形的特征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分类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以及图形的拼组。本节课学习的是这一单元的例4《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是本单元的中间部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主题图的分析   (1)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一般来说,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对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即符合上述原则。教材中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但按边分类难一些,为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材在学生按边分类的活动中,引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分别给出两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通过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各个角,来认识它们的角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两幅主题图都没有出现老师,只是几名同学在进行活动这也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情况,是为了突出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部分的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但这些标准有的并不科学、并不合理。四年四班的学生喜欢动手参与,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大兵营的情景,让学生有兴趣自主的去探究新知、去发现数学中的乐趣。同时他们又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开始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不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虽然学生已经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但本节课的三角形的分类对学生而言,又需要较强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给“给三角形分类”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当然,由于本班学生的特点学生们的总结不能够尽善尽美,这是我会适时的点拨指导,使这类知识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完善。  4.教学策略及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为了实现高效的数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提高数学素养,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采用了“一导,二践,三提升”的教学模式。   所谓“导”就是教师的导入,本课采用复习铺垫,问题导入直接进入探究新授知识的方法。   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及共同讨论的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分一分”,“比一比”,“量一量”,“说一说”的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正是对模式中“践”的完美体现,这也是本模式的核心环节。   “练习反馈,巩固提升”相辅相成,是模式中“提升”的操作。在“一导,二践,三提升”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调动积极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探究,真正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5.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三角形按不同标准的分类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思想方法,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2)重点: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讲三角形按不同分类方法的过程。 (3)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及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6.教学准备: 多媒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下面我进行第二部分的解读——教学设计解析。 二、教学设计解析   为了能更好突出“生本理念下自主探究新知能力的有效性”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的放矢我精心设计了一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提高能力。   (三)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考考你的眼力:这些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具体说说)在三角形这个大兵营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那么咱们还想学习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回顾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当学生看到教具时眼睛里都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激起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   接着引出本课课题(板书:三角形分类) 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二)探究新知,提高能力   1.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给每小组学生分一张彩色卡纸,让学生把文具袋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让学生选代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   ①学生代表自评作品   ②学生互评   ③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话动中,不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兴趣,而且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也体现出来了我们制定的“在生本理念下自主探究新知的有效性”。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按角分类的三角形   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展示第一类锐角三角形,第二类直角三形,第三类钝角三角,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这三种三角形的特征。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按角分类的三角形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2)按边分类的三角形   ① 等腰三角形的引入   展示学生以边分类的彩色卡纸。问:学生们有什么新发现?(学生会说:我发现这些三角形都有两条边相等)告知学生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课件出示)继续追问还有哪些疑问(学生会问为什么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腰”在哪?等腰三角形的其他部分又叫什么名字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相等的边叫等腰三角形的“腰” ,另外一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的夹角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讨论 、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② 等边三角形的教学   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等腰三角形都只是两条边相等吗?看不出可以拿尺子量一量或者动手折一折。   学生归纳:(课件展示)并告诉学生等边三角形个边的名称就叫“边”,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等腰三角形,并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实践从而发现有一部分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相等,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3)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角的特性   问:现在你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那对于他们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发现了等腰、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 “找一找,说一说”找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学生说完后老师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教师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1.我是超级小画家。教材84页上的做一做,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根据半级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一种是让部分学生任意画车,然后说出画的是什么三角形;另一种是让学生按要求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你都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教师的问法“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哪些收获”只注重知识的总结,学生针对这样的问法会说“我们通过给三角形分类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通过给三角形对折、量三角形的边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新知,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板书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活动时所整理的集合图呈现的。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