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
单 元 联 动 协 同 提 升
——浅谈单元整组视角下的中年级习作起步教学
[摘 要]人教版各单元的教材编排,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提示,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而展开,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单元系统。习作教学无疑也是渗透在单元各个环节之中。本文从“整合单元整体编排,习作目标由笼统走向明确;综合单元整体系统,习作指导由空泛走向具体;结合单元整体教学,习作评改由单一走向多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由不会表达到乐于表达,最终指向善于表达。
[关键词]中段 习作起步 单元整组 主题
综观人教版各单元的教材编排,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提示,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而展开,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单元系统。而习作教学就渗透在单元各个环节之中。《浙江省学科教学建议》明确指出:“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因此,笔者以为,可以整合单元整组课文的教学资源,以一组教材为基本单位,以单元整体目标为统领,以课文为依托,在阅读中夯实基础,在“小练笔”中活学活用,在综合性活动中统筹安排读说写结合项目。帮助每一个学生由不会表达到乐于表达,最终指向善于表达。
一、整合单元整体编排,习作目标由笼统走向明确
一个单元的语文能力训练要有机、系统地融合起来必须有一个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就是单元的整体目标。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单元整体目标同时也包括了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对各课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在单课教学时也蕴含着习作指导的因素和要求。老师可以利用单元系统整体编排的这一教材重要特色,进一步明确习作目标,有了目标,阅读教学时,就会从习作的角度去阅读,综合实践、口语交际等活动就会“从表达的角度”去关注。
(一)基于课标,建立单元习作目标
习作目标的渗透必须以课标的学段目标为导向。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习作教学总目标”和“习作教学年段目标”,对教材进行系统把握,然后依据单元导语、单元交流平台的提示来确立年级、学期,乃至每次习作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都需要进行单元作文目标解析.单元习作需要紧密围绕单元习作的要求。每个单元习作都有一定的习作要求。
如笔者把三年级下册的各个单元习作教学目标归纳为:
单元主题
习作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写家乡的景物,能写出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有丰富的想象。
2.乐于与人交流,能对别人的习作作出自己的评价。讲评后,学着自己修改。
爱护周围环境
1.选择自己在综合实践中调查和发现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保护环境”内容整 理成文。
2.写具体,写通顺。
3.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怎么看问题,怎么样想问题
1.选择合适的角度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点;要写出真实的自己。
2.自己拟题,愿意把作文读给别人听,并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修改。
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1.写写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
2.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学习过程中的趣事。
3.能大胆地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并能在全班交流评议后作出修改、誊抄。
可贵的亲情、友情
1.围绕着父母和自己之间的爱展开写作。
2.选取典型事例,把内容具体,要求做到真情实感。
3.学着自己修改作文。
神奇的科技世界
1. 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最想写的事物,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写清
楚这个新事物的特征,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2.能乐于与同学交流,互相评价,互相修改。
国际理解和友谊
1.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学着自己修改,同学间互相修改。
神话故事、传说
1.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想象作文。
2.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
3.写完后能适当修改。
每个单元习作都有数项作文要求,每个单元各有侧重,有公共要求及特定目标.在习作评定之前,仔细分析本次单元作文要求,分清主次作文目标。再将单元主题作文的训练目标落实到这个单元的每一课中,从而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切实地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每一课中实现单元目标中的一部分, 最后的单元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综观整组,分解单元习作目标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单元整体目标同时也包括了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对各课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在单课教学时也蕴含着习作指导的因素和要求。所以,单元整体习作教学目标一定要综合本单元几篇文章的不同特点进行定位:确定重点仿写的课文,每篇文章的学习点,单元仿写文章的结构或形式,以及学生单元仿写习作的内容。
如三上第一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是写出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一写自己高兴的事 ,有趣的事,还可以愿意写别的事。总之是能让学生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在本单元围绕这个主题线笔者这样把各个目标分解到不同的课文中 。
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单元作文主目标
作文分解教学目标
了解我们有哪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了解玩的过程
明确写一件事情的开头,要写清楚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让学生知道劳动也是一种课余生活,拓宽取材的点和面。
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了解玩的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习作指导重点可以为:“能够找出文中表达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生活的词句,并抄写积累;用填表格、画画等综合性学习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金色的草地》一文的习作指导重点为:“能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和表达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句子,并抄写积累;感受第二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结构。”《爬天都峰》一文的习作指导重点为:“能找出描写‘我’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和对话,感受通过动作、对话的描写能让课文表情达意更生动。”《槐乡的孩子》一文的习作指导重点是:“能找出描写槐乡孩子快乐生活的句子,并能说出四篇文章在选材上的不同点,讨论自己搜集的能表达课余生活快乐、有趣的素材。”有了如此多角度的启发和示范,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课余生活的习作,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了。
经过这样的解析和提炼,有了具体的分解目标后,教师对这一个单元的教学有整体的规划和思考,就能统筹安排读写结合项目,循序渐进实施以读促写教学,习作教学的训练点达成前继后续、浑然一体。教师和学生的目标更明确,教学和学习时都在比较集中的目标中进行。
二、综合单元整体系统,习作指导由空泛走向具体
单元系统的整体融通,不仅能有序推进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更有利于将本单元的习作重点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提示等单元各块内容有机整合,协同提升。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教材特点,联动除课文外的各个系统,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逐步积累语言材料、积淀习作素材。
(一)联动单元导语,整体感知本组主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语。单元导语一般都先介绍单元主题与选编的课文内容,提出内容理解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要求,再明确提示阅读、习作训练的任务目标。单元导语起着统领单元,纵横贯通的作用。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在第一篇和第三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及提示。该单元单元导读是:当你得到父母疼爱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们付出的辛劳,想到过为他们做点什么吗?当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能给予真诚的帮助,献上一份爱心吗?让我们阅读者组课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共同感受人间真情。导语提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能否向别人献爱心;二是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间真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拓展综合学习,丰富习作生活素材
中年级学生的习作重点是写自己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而学生的生活本身又是由各种各样的活动组成,如体育活动、游戏、旅游等。面对众多的活动资源,引导学生用表格记录活动经过,用照片拍下活动瞬间,用图画画下活动场景……并通过交流、访问、调查、研究、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化活动过程,就可以从根本上丰富习作素材。
如三下 “课余生活”这一单元习作之前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课余开展活动,记录活动,并交流记录的活动内容和感受。如果教师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好综合性学习,那么习作素材又何愁没有?
有的单元没有安排明确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单元习作目标,有侧重地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布置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为习作教学铺路。
如三上第四单元单元习作目标是“能有顺序地将观察的事物说清楚,并写一则观察日记,努力做到表达准确生动。”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完本组第一篇课文《花钟》,布置学生观察校园花坛或自己阳台上的花,记下自己的发现,并收集一些观察日记,同学之间交流;《蜜蜂》一课结束后,要求学生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并观察校园内的其它小动物;《玩出了名堂》一课,要学生观察玩具,说说新的发现,并与家长交流玩中的乐趣后和收获;学完这一组最后一篇课文《找骆驼》后,又布置了观察自然现象,交流发现,并深入交流生活中仔细观察带来的收获。
通过综合性学习这个桥梁将课内的习作要求与生活中真实的发现结合起来,一课一任务,一课一落实,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熟悉的事和熟悉的物,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丰富习作的素材,待学完本组课文时,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也已扎实、有效地完成了。这时再去完成“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习作中要求学生展示交流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把它写下来”的任务,已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链接随文练笔,促进心灵自由表达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以阅读带动写作。变传统的分析型阅读教学为写作阅读教学,以本组课文为基本“视域”,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为基本设计“手法”。以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如句式练习、语段训练、篇章结构模仿等为支撑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表达形式之后,让他们通过练笔的方式,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或者语言特色,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
首先是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精妙之处,对精美的句子进行
反复诵读。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如学习《秋天的雨》,文章在表达上整篇运用了“比喻”、“拟人” 等修辞格,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写银杏树、枫树时,作者既各自用了精当的比喻,连在一起又用了工整的对仗,读起来生动形象、朗朗上口;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一写梧桐叶、芭蕉叶或草地、菜园,使学生的语言在秋天的想象中飞翔起来。
其次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段落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提高构段能力。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典型的以“总——分——总”结构来谋篇布局的写景的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有效引领学生掌握总起—— 分述—— 总结的写作方式。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让学生以地点转换记叙学生最熟悉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长屿硐天”;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按季节顺序描写学校周边的 “水果基地” 。并总结出写景的文章,分述部分可以按地点转换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写,也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
第三是仿写篇章结构,在以仿带写、以仿促写中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如在学完《香港,璀璨的明珠》后,可引导学生摹仿课文来写一写我们温岭。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温岭的资料。接着让学生先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写温岭所处的位置及简介,再模仿二三四五六自然段用总分的段式写一写温岭的商业,美食,旅游,夜景等方面的内容,再模仿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温岭。这样,一方面学生有的写作的大概模式,另一方面对温岭又比较了解,写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四)立足口语交际,创设实践运用背景
人教版教材往往将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合二为一:先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然后进行习作训练。先行的口语交际教学对随后进行的同一话题的习作训练,必然在内容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像三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习作的内容就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使听的人也想去”,而习作要求就是“写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其他几个单元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要注意有效的整合教材。
如三上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这个内容正是为单元习作—— 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做准备的。笔者教学时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结合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进行分课时、小步子的命题式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名人故事、从家乡温岭的名人故事说起是最合适的。从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开始,笔者就安排课前每人2 分钟的命题说话练习:1.读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的故事,分别说说他们的新故事;2.介绍家乡名人的故事 (现代剪纸艺术家郭献忠、现代画家郭修林、抗倭名将戚继光等 );3.介绍你身边最熟悉的人的故事。主讲人有准备地介绍,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是非常到位的口头语言分散实践;口语交际训练就不必只在学到时才进行,而是完全可以结合在单元的每篇课文教学中适时安排,给学生创设大量口语交际的机会。况且听讲人数次地听、评,也勾起了相应的内部语言活动,起到了重组优化的作用,受到最好的激励。当然,再结合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课,进行综合训练、评议,这样学生完成单元习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结合单元整体教学,习作评改由单一走向多元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习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项目。”的确,习作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评”和“改”。《新课标》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段的习作要求、本次习作的重难点和学生习作的实际问题,确定评改的主攻方向。
(一)布置任务,点拨方法
教学任务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具体的课堂目标。每一堂作文评改课,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确定相应的具体内容。如,同是评改记叙文,对语言、思路、思想各有侧重;同是对语言的要求,有的侧重严密,有的注重生动等等。教师在实施合作型作文评改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评改方法的点拨,在黑板上明示学生评改方向:⑴是否围绕中心选材⑵中心是否突出⑶段落是否清楚⑷过度是否自然⑸语言是否流畅⑹结尾是否扣题⑺详略是否得当。使学生在评改中能切中要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评改质量。
(二)小组合作,交流互评
教材在习作的编排上,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习作写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