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的记叙的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2.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3.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在湖文中描写作者拉琴,众人齐唱的语段,仔细体味文章表现出的诗情画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体会和掌握课文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生字,词语。
2. 简介作者及其散文的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按六要素,理清课文结构,概述课文内容,了解本文叙事,抒情两线并行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话题设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简介作者
丰子恺,浙江桐乡人,既是画家,又是文学家,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人须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三 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
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用笔画出来。
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要求:思考记叙六要素,准备概述事情经过,明确记叙的线索。
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过程表述出来。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线索:记叙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穿起来的脉络。
四 字、词的落实
字:寂寥(liáo)嘈杂cáo 冗长 rǒng 里弄 lòng 工尺 chě 陶冶 yě 乐以教和yuè 词:P16页字词积累
五 理清本文顺序
1. 学生按要求概括复述课文内容,后总结。
2. 理解本文记叙线索。
根据学生复述总结板书:
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总结: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每个事情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游山遇雨、避雨、写作者和女孩的不同心境,再写作者为安慰女孩而借琴,借琴之后的的演奏引来 女孩和唱,青年齐歌。体现出作者叙述故事,布局谋篇的匠心,最后一段写作者、女孩与山村青年的依依惜别,也体现作者在叙事上两线并行,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条理分明,结构严谨。作者这种叙述故事的特点,对我们阅读、写作大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