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坚韧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小说主人公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推荐。
2、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堂实录]
教学板块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播放配乐美图短片
老师:同学们,在这熟悉的旋律中让我们欣赏一组美图,欣赏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答:震撼 生命坚强 绽放 力量 不屈 敬佩……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与同学们有同样的感受,每当看到这样的图片,一种感动油然而生——感动于生命的力量,感动于生命的顽强,感动于生命的精彩。是啊,这就是生命,坚强的生命总有别样的精彩,今天我们要经历另一段生命历程,感悟另一段生命之旅。让我们走进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板书课题《热爱生命》
教学板块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 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坚韧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板块3:知识积累,预习展示
一、简介作者
老师:同学们,你了解作者吗?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资料积累:有这样一个人,凡是到过他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厨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的房间里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呢。
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由于他这样锲而不舍地搜集、积累材料,一点一点地把材料装进了自己的脑子里,再加以灵活运用,因此,他写出了一部部光辉的著作。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等。
杰克·伦敦在其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中写了19部长篇和150多部短篇小说。著作大多探讨生死问题,强调人性尊严正直。除写作外,喜欢冒险的天性,使他勇于辩论、四处演讲,热爱航海、游泳、骑马,还经营农庄。
老师:同学们积累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真丰富,老师也对杰克伦敦做了一个基本信息积累,不过都包括在同学们的资料中了,真棒,继续加油。出示课件
二、字词积累
老师:这篇课文,有不少生字词,课前同学们自己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及解释,到底掌握的如何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最棒!出示课件
1、哪位同学能读准这些字音?
巉岩 咀嚼 舐 耷拉
加冕 躯壳 黏膜 窒息
骸骨 鲦鱼 踉跄
师生活动学生朗读字音,教师及时纠正;提问学困生,不能掌握的生字,并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板中板演示。运用课件希沃白板板中板
2、同学们,谁知道这三个成语是什么?运用课件希沃白板蒙层
形容气息微弱。
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学生:奄奄一息、海市蜃楼、吹毛求疵
老师:课件希沃白板放大镜哪位同学能解释这三个成语。
学生:解释成语。
老师:同学们预习工作做得真好,棒棒哒!
教学板块4:初识人物,整体感知
老师:下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了,通过预习,你能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出示课件
学生:淘金者身陷绝境,但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饥饿、寒冷、伤病和病狼,终于获得解救。
老师: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把握非常完整,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主人公的第一印象的什么,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表述,只谈第一印象。
学生: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这件事我很惊讶 震撼。。。
教学板块5:精读课文,走近人物
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感受,其实他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感动”为主题词进入我们的朗读环节。出示课件
要求: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最感动你的情节,做好批注,反复朗读。
2、带着自己的感动与小组同学交流。
3、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展示。
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批注,反复朗读精彩情节。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展示。
师生交流
一组:我被主人公的坚韧执著感动了,他疲倦到了极点,虚弱到了极点,即使被吞噬了生存的力量,也要凭借顽强的意志挣脱,勇敢的活下来。
他闭上眼睛,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疲倦像涨潮一样,,他从身体的各处涌上来,但是他刚强的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没。这种要命的疲倦,很像一片大海,,一涨再涨,一点一点的淹没他的意识。有时候,他几乎完全给淹没了,他只能用无力的双手划着,漂游过那黑茫茫的一片;可是,有时候,他又会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另外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
老师:这里的比喻很形象,他的身体很虚弱,可是他的意志力很强大,我也被感动了。这段描写好真实,让我们再读一遍,再次感受主人公对生命的执著吧!
二组:我被作者细腻的描写感动了,更被主人公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动了,我有个要求,请老师和同学们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跟着我的朗读来感受那份细腻的描写,那种危险的恐怖——
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像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摩擦这他的两腮。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或者,至少也是他凭着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他的指头弯的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请老师和同学们睁开眼睛。
老师:你的朗读很有感染力,在你声音的带领下,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狼在慢慢逼近,最煎熬的就是这种等待危险慢慢慢慢逼近的时刻,只听了这一段我的心脏已经无法承受了,主人公得多么顽强啊!我们都被主人公感动了,也被你感动了。
三组:我感动于主人公的顽强、勇敢、执著,为了走出这片荒原,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着-----
他的动作很慢,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他用手和膝盖支着爬来爬去,他觉得自己可以站起来了,他每走一两分钟,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会,他的步子很软,很不稳。他一直在踉踉跄跄地朝着光辉的海洋上的那条船走去。他每天连一英里也爬不到了,他于是继续爬,继续晕,辗转不停的爬。感动于作者的细腻的描写。
老师:最感动的就是“继续爬,继续晕,辗转不停的爬”,他有多么的热爱自己的生命啊,爬出生机,他是坚韧顽强的。
四组:茫茫荒原好像是巨兽,正张着满是獠牙的血盆大口,想要吞噬他的生命,他是害怕的,发自内心的恐惧,我心疼他,可怜他,也被他的坚韧而感动——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有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自己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在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之前,他已经被凶残的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老师:是啊,下意识的动作是最真实的,他是恐惧的,可是恐惧并没有压垮他,他顽强的战胜了恐惧。
五组:我被他的顽强震撼了,那泛着粉红色细胞的兽骨是他生命的力量,他吮吸着,与饥饿作着顽强的抗争,他无声的向我们呐喊——我是强者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甜蜜蜜的肉味,跟回忆一样隐隐约约,不可捉摸,却因得他要发疯。他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他嚼碎了一点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于是他就用岩石来砸骨头,把它捣成了酱打动,然后吞到肚里。匆忙之中,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老师:本来很残忍的场景却被演绎成了感动,即使是极度的饥饿也阻挡不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多么感染的画面啊,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吧!
学生齐读。
六组:老师,我想读27段,可是我跟同学们想的不一样,我不只被主人公的精神感动,我还想到了我现在的学习,有时候我真的很累,可是想到自己的目标,想到在中考的赛场上,稍有放松就会被超越,我就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你可以的。”所以我又有了动力,继续前进,绝不后退,我坚信:你坐着没有人能拉起你来,你站着,更没有人能拉倒你。我想读这段内容与同在努力着的同学们共勉——
老师:老师被你感动了,相比于文章中的主人公,老师更真切的感受到了你的努力,你的坚持,在中考这个竞争场上,你是坚韧顽强的勇士!
教学板块6:把握细节,拓展阅读
老师:同学们之所以选择以上这些片段,是因为这些文字打动了我们,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学生:细节描写
老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对,这篇文章中的细节刻画比比皆是,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微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生:看微课。
老师:同学们,本文的作者就是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那么他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呢
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坚韧顽强、勇敢执著、热爱生命的硬汉形象。教师板书
老师:古今中外众多优秀的作品中都有细节刻画,下面老师想再给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我个人很喜欢的文章,每当遇到困难时,脑海中总会映出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文章了吗?
学生:《老人与海》
老师:是的,老师节选了《老人与海》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默读,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与海(节选)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 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正当桑提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钓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
这时,老人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里.在阳光下,这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后,钓丝也飞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他俩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直,两手握紧,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赌注给黑人的渔民喝了朗姆酒使出全身力气,竟把他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亚哥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冠军”.
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二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只见眼前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鱼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游来的鲨鱼的蓝色的脊背.他把鱼叉准备好,干掉了第一只鲨鱼.几小时后又两条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老头用刀系在船桨上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对付他们了,但他坚持搏斗,甚至把船舵都打断了,最后鲨鱼还是吃光了老人两天的辛劳,只剩下鱼头和鱼尾……
小结:在细节描写中,我们又认识了一位令人敬佩的硬汉。
师生互动
老师:同学们,老师的板书没有完成,谁能帮我完成?
学生:完成板书
老师:谢谢,我么的心意是相通的。同学们看看,板书是一个什么字(生),是的,老师将板书设计成了一个“生”字,就是希望告诉同学们不管是淘金者,还是老人,不管是人类的其他人物,还是我们自己,在生命面前,都应该勇敢执着,坚韧顽强,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的精彩。
教学板块7:布置作业,师生共勉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作业是:
积累:请同学们积累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片段。
推荐阅读:《老人与海》
老师:同学们,最后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成为新的硬汉!
——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板书设计
超
细
节 坚 韧 越 顽 强
描
写 勇 敢 极 执 著
限
热 爱 生 命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