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走进榆次看教育 推动学校大发展
——赵榆次考察学习体会
靖边县第五小学 石宏
2014年5月12日,我们带着教育局领导的嘱托,带着观摩学习的渴望,带着对山西晋中教改先进经验的向往,更带着对家乡教育的责任,我们来到了山西晋中市榆次区,近距离地体验山西教育,感受名师名校风采,享受山西晋中榆次区教育改革的成果。
一、走进榆次
榆次是山西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101万人,是山西省综合指标十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榆次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联片研修、体艺活动,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已经走在了临近省市前列,值得我们学习、交流、借鉴、推广。
二、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来到榆次,你所看到的是学校发展水平基本相当,教师队伍、设施设备、基础建设基本均衡,学生划片就近入学,班级学生人数严格控制,联片教研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这些均衡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榆次区教育局周密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执行力。
三、 领导、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感人的敬业精神。
两周的挂职蹲点学习时间,我主要在安宁小学和太行小学学习。我深深的被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所感动。
领导班子有强烈的凝聚力,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处处体现在工作之中。用理念武装成员头脑,用理念统一成员思想,用理念指导学校各项工作。他们敢想、务实、创新,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成为师生的镜子和典范。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校充满活力。
安宁小学、太行小学都是完全小学,在校学生2200多名,100多名教职工。工作量很大,副校长兼代语数课,中层领导既代课又带班,教师工作任务很重,早晨7:50到校,和学生一起上操,做学生同样的动作,学生跑跟着跑,学生做操教师同样做操。整天除了上好课、批改作业、辅导、参加集体活动、教学研究,还要进行教师的读、写、作、说、教、评的六项技能训练,全员参与,同时在片区中作公开教学展示,接受教育局的年度考核。学生放学后,教师推迟放学30分钟,要进行教研、学习、开会,六点钟才能下班回家。教师的工作虽然紧张,但我看到他们很快乐、充实,毫无怨言。
四、 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2008年以来,榆次区的“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生生活”为宗旨的教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主要实施“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榆次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变成现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和科学的检测工具。
(一) .激情导课
激情导课是学生课堂的启动环节,其中课题、目标、预期是激情导学非常重要的三个要素。要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学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求是什么,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地调动起来。通过有效的师生联动,让学生产生课堂学习的激情,萌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 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构筑学生课堂的核心环节,所有学生都要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自觉地投入有效地学习之中,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地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地参与互动交流,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每个学习任务的落实,都要抓住任务呈现(师)、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三个环节进行。
1、 任务呈现
任务的呈现包括任务的设计和呈现。好的学习任务必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呈现的方式可以是课本、练习册、展台、板书、下发学案。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可监控性和可检测性的。
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独立学习和小组交流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第一、 成功的构建课堂学习小组。小组的基本职能有:管理纪律、互相帮助检查、组织交流、做好展示准备、评价学习表现。
第二、 认真做好课前预设和预习
第三、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知识认知过程。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第二阶段是经过努力确有困难,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第三阶段组内讨论交流。
第四、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全面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
3、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沟通与交流,是对多种方法和答案的理解与评价。第一、要建立必要的展示平台;第二、组织有效的展示活动,展示以小组集体为主,人人展示,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评价和补充。教师要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拓展提升;第三、要实施积极的展示评价。
(三) 检测导结
检测导结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环节,必须注意检测、反馈。要求学生独立检测,小组互改互评。教师重点辅导和提升总结。
五、 地方课堂的开发具有鲜明的特色
晋中市榆次区安宁小学、太行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有“心语交流”、“暮省”、“家长教师课”、“文明礼仪”、“安全伴我行”、“普乐课”等。这些课程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课程的开发及大地补充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途径,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几年来,我们一直感觉到校本课程很难开发,其原因还是思维固化,只盯住地方特色而没有放眼开发。通过学习,我们一定会开发出更具有特色的、有助于学生成长需求的校本课程资源。
六、 丰富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在蹲点学习的两个学校中亲眼目睹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中“体艺2+1”是榆次区各校打造的一项亮点工程,每生必须有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技能。另外各校还组织了不同内容的社团活动。如舞蹈、绘画、合唱、乐器、沙板画、国学经典、京剧、军事、中国美食、珠心算、书法、服装设计、诗配画创作、十字绣等十几个社团活动。有专职辅导老师、安排专门的活动时间。社团成员中一些技艺、作品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社团活动,极大第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提升了学生素质和学校办学品位。学生的体能、艺能、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身心得以愉悦的发展。他们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家长的积极配合,教师的辛勤工作,很值得我们学习、讨论和深入开展。
时间虽短,收获很大。更多的是启示。我坚信,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榆次的经验一定会促进我校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2014年5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