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文内涵与文本语言并重 课文内容与表达形式兼得 -在2013下学期生态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上的评课 警予学校 向君兰本次教学比武活动,课上得怎么样呢?我想这是目前执教老师和在场所有老师都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本次比武活动中呈现的六堂课,评委和现场听课的教师大多会持肯定的态度,我也认为我们的语文课正在向我们期望的目标回归,向常规课回归,向“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在追求有效、甚至是高效课堂的今天,本次比武课呈现出的最大的亮点是:人文内涵与文本语言并重,课文内容与表达形式兼得。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有效”去解读: 一、研读教材深入,目标定位有效。 上好语文课,“教什么”是首先要明确的问
2、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茫茫知识海洋中的灯塔,时刻指引着语文教学任务前进的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之前我们问一个老师:你这节课教什么?我们听到的回答是:我教12课。这是不对的,准确的应该是我用12课这篇课文来教授什么语文知识,提高什么语文能力,传达什么思想内涵。因此我们在制定课时目标的时候就必须做到四个方面:一是三维结合;二是体现层次;三是凸显主体;四是可操作性。纵观六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我认为她们目标的制定都是有效的。夏芳、夏利华两位老师执教的低年级共同的家植物妈妈有办法紧扣课标中第一学段目标:阅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
3、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杜芳老师在蒲公英的梦课堂教学中落实了第二学段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二、善于创设情境,兴趣激发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次比武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师们大都能从兴趣入手,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向君叶和李嫣老师都是以故事导入,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引入自然而然。夏芳老师先与学生亲切谈话,再抓住课题中的中心词,在进行拼音复习的同时,引出课题。夏利华老师则是以带着学生“探索植物王国的奥秘”这一活动贯穿课堂。 三、 重视双基训练,字词教学有效。 “
4、文是房子字是砖,破砖碎瓦房不安”。字词虽小,文章很大。在本次教学比武活动中,我们看到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重视双基训练,把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夏利华老师在让学生复习生字词的同时还让学生猜一猜词语,造一造句子。夏芳老师让学生通过“字词考验”“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在趣中识字。向君叶老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把生字新词送入句子中去读。杜芳老师在语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表情、找反义词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运用词语。四、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味有效。 杜芳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愁眉苦脸”这个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生长点进行重锤敲打,不仅引导学生用表情理解“愁眉苦脸”的
5、表面意思,还结合课文的具体场景解读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蒲公英为什么会“愁眉苦脸”,从而走进蒲公英的心理。李嫣老师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窜”“扑”“逮”等动词,认识狐狸弱小、老虎威猛。向君叶老师抓住句子“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一句,多次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想象品味,使学生体会到了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受到了启发。六、 注重朗读指导,学生读得有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读为本。训练中要注意避免纯技巧性的形式化朗读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体验。今天的六堂课给我们
6、今后在指导朗读上,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方法与策略。 老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逐层递进朗读,使读有层次;向君叶老师抓住文本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朗读,使读有重点;夏芳、杜芳老师教师引导学生读悟结合,使读有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品味、读中积累,使读有效果。 五、 读、说、写结合,语言训练有效。 一是迁移方法练写。向君叶老师课堂上设计了两个情境,并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心理和语言刻画的方法进行写作,凸显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二是学习句子仿写。夏芳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 )是( )的家”句式说话。三是发挥想象续写。杜芳老师设计小练笔:蒲公英现在还住在街心公园,但是一切都变了。_
7、李嫣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你们说老虎后来会知道真相吗?可能会,可能不会,那么请你们展开想象,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续编狐假虎威。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六、 着眼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效。 夏利华为学生补充介绍椰子和樱桃传播种子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 老师为学生介绍 ,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学常识。向君叶为学生推荐冯至的其他作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指导。 总的来说,我们的课堂做到了:人文内涵与文本语言并重,课文内容与表达形式兼得。但纵观六节课,在课堂的有效性上,深入反思,我们还可以做得更有效些。 1、有效教学
8、设计。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追求“真实、平实、朴实、扎实”的“四实”课堂的今天,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要去伪存真,摒弃一切花架子。2、有效关注学生。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在突出学生,淡化自己一文指出:“课改以来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相伴随而生: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所以,课堂要有效关注学生。首先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因为有少数几个孩子举手积极而忽略了其他学生。这是我们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都很担心的问题。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一些孩子在课堂学不到东西,仅靠课后去补,这
9、又能学到多少,补到何时才是头?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独到、精辟的发言,我们要善于评价与引导。对于存在问题的发言,更要及时引导,不能模糊评价。 3、课堂生成不够灵活。对课堂中偶发的环节,自然生成的问题,有硬拉到自己界定的环节的现象,“活”度不够。3、老师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教师在课堂上导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朗读、想象,教给学生学法,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的教案上拉。 本次教学比武活动的开展既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舞台,也为生态课堂的推动提供了动力。相信此次比武之后,我们课改的方向会更明确,课改的步子将迈得更稳健。各位老师,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当,敬请指正。谢谢!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