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趣”
于都城关小学 张廖娣
所谓“趣”包含两层意思,即“兴趣”和“趣味”,有趣味才能引起广泛的兴趣,有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正如大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如何使严密、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现结合平日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数学来源于人类生产实践,又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轻松自然地学习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探索、应用数学。
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中,编了一个故事: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贪吃长得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三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极了,老是不停地跑,结果跑得怎样呢?大哥时针矮胖矮胖跑得最慢,它跑一大格,二哥分针可以跑一圈。三弟就更快了,二哥跑一小格它就跑了一圈。孩子们听了童话,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
二、直观教学,启迪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感性认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还得靠形象思维来帮助。小学数学大纲中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特征和认识规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挂图和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启迪学生学习兴趣。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如果单靠老师的语言讲解,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若能通过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或多媒体直观演示,抽象的知识便一目了然了。如《认识角》一课“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环节中,先让学生用同一个活动角作出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两个大小相等,边长长短不一的角重叠起来比较,一眼看出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的操作和直观的演示下显得更具体、生动,而不是枯燥无味。
三、数学歌谣,引发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它不像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那样生动活泼,往往是学生觉得乏味,厌烦数学。那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学科的整合,特别是要融入快乐的音符。《观察物体》一课,在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一些规律后,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忆这些规律,老师根据《健康歌》的节奏,编制歌谣:“观察物体、观察物体,长方体呀正方体,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正面、从上面再到从侧面看,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了观察物体的规律。
四、设置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熟悉最乐意参加游戏活动,如果能将抽象、严密的数学教学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喜悦、快乐中学习,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中,教学完新授后,学生已有些倦意,这时教师为了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猜猜看”,用信封装着一些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图形,先露出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猜可能是什么图形,再露出两个角,让学生再猜一次,逐次露出全部图形,每多露出一些让学生猜一次,看谁猜得合理,猜得对,学生在一次次猜测中,进一步巩固、辨别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融学习于活动之中。
五、学以致用,提高兴趣。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应用。在教学完新授之后,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解决生活中问题,可以避免练习的单调、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比在生活中》一课,设计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或现象,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或解决这些问题。如(1)怎样根据电饭煲中国的说明书来焖饭。这里要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算出所需的米和水的数量。(2)生活中一种测量人的身高和体重的胖瘦的机器。这里是根据人的身高和体重的比值来判断的,这个比值在一定范围则正常,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偏胖,低出这个范围则偏瘦,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范围判断自己的胖瘦,这些都是比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是学生乐意的,希望知道的。
六、赏美引趣,陶冶情操。
美的事物往往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和向往。美的事物往往包含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美的高尚情操和提高辨别美的能力。
《比在生活中》一课,先后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索美、欣赏美、创造美。
“探索美”。(1)出示几张构图各异的图片,组织学生评出构图最美的图片,引导发现当图像高度与背景高度比约是3:1是最美的。(2)探索发现人的形体美中包含的比的知识。
“欣赏美”。课件出示一些现实生活应用黄金比的图形。解释其中有关比的知识。
“创造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常用比的知识,构造美的图片。
学生在感受比、鉴赏美、应用比、创造美的渐进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无尽魅力,体验到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巨大价值,由此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而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际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