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
凤凰镇中心校 王宗艳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抽签卡纸、硬币、乒乓球、正方体骰子,长方体骰子,飞行图游戏。
学生准备: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导入:同学们,请你们猜猜今天老师给你们上一节什么课?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测:可能是语文课,可能是美术课,可能是数学课,可能是英语课……)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上一节数学课。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主题图:下周举行联欢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类型不能重复,一种节目类型只能表演一次,大家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来确定每个同学表演什么节目呢?(学生各抒己见)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课件出示)
2.师生模拟抽签活动:出示三张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的卡片,请三位同学上来抽签决定表演什么节目。
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位同学抽一张,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请第一位同学抽签,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第一位同学抽到什么节目是一件不能确定的事件,我们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能确定)】
3. 师引导:请第二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名回答:不可能,因为剩下的两张卡片里没有跳舞。
请第二位同学抽签,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以抽到唱歌为例)
师:第二位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是一件完全确定的事件,所以我们用“不可能”来描述。【板书:不可能(完全确定)】
4.师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第三位同学会抽到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请第三位同学抽签,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师:第三位同学肯定会抽到朗诵是一件完全确定的事件,我们用“一定”来描述。【板书:一定】
5.师: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我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情况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呢?
6.师:请大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
(小组讨论)
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完全确定的,这时就用“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睡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内容“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6、抛硬币游戏:
师:看来大家对可能性很感兴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抛硬币:分组活动,每组选一个组长上台来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记录。(每组抛20次)
师:
一般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发生,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原来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对下面的几个与我们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现象进行判断吗?老师说,你们可以用手势来表示。
1.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下列事件。
(1) 三天后( )会下雨
(2) 鱼儿( )生活在水里
(3) 太阳( )从东方升起来
(4) 我一生下来( )会跑
(5) 粉笔盒里装的都是白粉笔,从里面( )拿出红粉笔
(6) 小妞妞( )会跳舞
(7) 用鸡蛋( )孵出鸭宝宝
(8) 五十减去三十几( )等于十几
2. 下列事件中,“一定”的画√,“不可能”的画×,“可能”的画○
(1) 今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天。( )
(2) 飞机能在天上飞。( )
(3) 冬天下雨。( )
3. 判断
(1) 笼中共有10只白兔,跑出来一只,一定是白兔。( )
(2) 张老师1秒写500个字是可能的。( )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中,积累、学习知识。)
三、摸球游戏:
师: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同学们,猜猜里面放的什么?
(学生猜过以后,在让同学们摸一摸。)
师:老师告诉你们,盒子里放有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想一想,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1:如果是黄球的数量比白球多,那么,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大。
生2:老师,您没有告诉我们球的数量,我们无法确定。
生3:老师,您少给我们一个条件,所以我们不能确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老师告诉你们盒子里有4个黄球,一个白球。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可能性有大有小,原则上数量最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就最大,数量最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就最小。老师有几道题请大家一起来解决。
课件出示
(1)课本第45面“做一做”。
(2)f1转盘。
(3)f2五道题。
(4)三道题。
四.飞行棋游戏:
师拿出一个正方体骰子和一个长方体骰子,让同学们选择用哪种骰子公平,并且说一说为什么。
(把学生分为红蓝黄绿四个小组,分别选四个组长来掷骰子,老师帮助走棋子)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可能”、“不可能”3种可能性,并且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去判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但是可能性,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去判断,回家后,和家人一起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去判断。
板书:
可能性
可能——→不确定性
不可能——→确定性
一定——→确定性
《可能性》总结
1、在活动中领悟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抛硬币等实验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兴趣。
同时,在活动中,还能处理了教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重活动,更重思维含量!我多次引导学生透过游戏展开思考,把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提升了数学活动的价值。
2、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抛硬币实验、飞行棋游戏、转盘游戏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能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透过这些常见的活动,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喜欢数学。
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应用拓展新知识,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